七年级最新地理教案-七大洲和四大洋 精品
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7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7篇】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七年级地理上大洲和大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大洲和大洋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识别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了解它们的分布特点。
2. 能够描述大洲和大洋的主要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运用比较法,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划分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地图教学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提问学生能识别出哪些大洲和大洋。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及划分。
3. 课堂讲解: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划分标准,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教师提问并解答学生疑问。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填空题、选择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航海、气候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世界地图,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写一篇短文,描述大洲和大洋的异同。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
七、评价建议: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正确绘制世界地图并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 课堂互动环节,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3. 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在大洲和大洋方面的成绩。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 地球仪:用于展示世界地图和大洲大洋分布。
3. 课件:包括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大洲四大洋教案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现在我们就开始大洲之行。
练习: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
亚
欧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指出世
界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找
出白令海峡和台湾海峡; 找出世界最大的半岛——阿
拉
伯半岛。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
地共
分为七个大洲。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来。
2、七大洲
师生一起在图上找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
洲、
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师:哪些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以什么为界?
读 2.6 和 2.7 图,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亚欧两洲是连在一起的,它们的分界是乌拉尔山
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
亚洲位于东部,欧洲位
于
西部,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
以
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把
地中海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
之
地”。
课
堂
巩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读 2.6 图思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
球?哪
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学生回答: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
在东半球,
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大洋洲大陆部分在。
初中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初中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2.教学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海陆分布。
提问: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2.探究大洲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分组讨论:七大洲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界线。
展示七大洲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的位置。
3.探究大洋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分组讨论:四大洋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界线。
展示四大洋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四大洋的位置。
4.案例分析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提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与地球的板块构造有什么关系?5.实践活动让学生绘制一张世界地图,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分组交流:分享绘制地图的过程和心得,讨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提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理知识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四、课后作业1.复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2.利用地图,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界线。
3.思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地图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界线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初中地理大洲与大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理解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2.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地球仪、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乐曲与地理的关系。
(2)讲述乐曲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2. 探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概念(1)通过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
(2)讲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1)引导学生观察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挂图,让学生自主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讲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它们的位置。
4.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位置(1)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拼出七大洲的轮廓。
(2)讲解七大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理解七大洲之间的相对关系。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6. 作业布置(1)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
(2)撰写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名称及分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精品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的第三节“大洲和大洋”。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2. 学习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3. 了解我国所在的大洲及相邻的大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空间分布;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事物的认知;3.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世界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2. 学具:学生用地球仪、世界地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家园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详细讲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a. 找出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c. 认识我国所在的大洲及相邻的大洋。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大洲和大洋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分布特点;2. 我国所在的大洲及相邻的大洋;3. 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出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b. 简述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c. 画出我国所在的大洲及相邻的大洋。
2. 答案:a. 世界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b. 大洲分布特点: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依次从东到西,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依次从北到南;c. 我国所在的大洲:亚洲;相邻的大洋:太平洋、印度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是否有清晰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否得到突破;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地球仪,了解其他国家的地理位置,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七年级最新地理教案-七大洲和四大洋精品

公开课《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七大洲的名称、轮廓、面积顺序、分布特征、位置、分界线(主要掌握亚欧、亚非、南北美洲)。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的名称;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迁移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七大洲看似规律的分布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三、教学难点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读图讲解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谈话法等
五、教具准备
地球仪、自制多媒体课件。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精彩教案

2024年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地理教材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中的第三节“大洲和大洋”。
详细内容包括: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介绍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探讨地球上的海洋分布,认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运用地图识别各大洲和大洋。
3. 使学生认识到各大洲和大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布特点,能运用地图识别各大洲和大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地图、彩色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提出问题:“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的?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描述它们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并标注它们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之最,如最高的山、最长的河等,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七大洲的名称、轮廓、面积顺序、分布特征、位置、分界线(主要掌握亚欧、亚非、南北美洲)。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的名称;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迁移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七大洲看似规律的分布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三、教学难点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读图讲解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谈话法等
五、教具准备
地球仪、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投影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宣传画)
大家有没有见过这幅图,觉得眼熟吗?
细心的同学也许已经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过这样的巨幅图片。
这是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宣传画之一,名叫亚太城市一家亲。
大家看三件体恤上画了什么?(七大洲)。
其实,随着各城市间联系的加强,参加峰会的城市并不局限于亚洲太平洋地区。
例如有“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法国的“图卢兹”——重庆的友好城市之一,美国的“西雅图”等。
这些城市分别在哪些大洲呢?各大洲的位置怎样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七大洲和四大洋。
名称、轮廓(几何)、位置
【指导读书】首先让我带领大家来一次大洲之旅,逐一认识这七个大洲。
这需要同学们先读P29的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看看各大洲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
同时对照图2.6“大洲和大洋分布图”或者屏幕上的东西半球图,记一记各大洲的轮廓和简单的位置。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学生阅读及观察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1、看名字由来;2、看大洲轮廓;3、看大洲的基本位置]
[老师从东西半球图点击入大洲轮廓图引导学生答名称,联想轮廓,又返回到东西半球图读出其大致位置。
(先看轮廓说名字或先说名字让学生选大洲轮廓)]
【问题抢答】说名字,描轮廓,找位置
这是用东西半球表示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首先回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和东经160。
同学们听我描述,根据我的描述说说是哪个大洲!
A、(课件投影亚洲轮廓图)这是哪个大洲?
——亚洲,正是我们所居住的大洲。
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看看它像不像一只正在梳理羽毛的天鹅。
整体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我们生活的亚洲处于什么位置,有同学能描述一下吗?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欧洲东面,非洲东北面(东西半球图)
B、与亚洲相连,位于亚洲西面的是哪个大洲?(东西半球图)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法国的图卢兹就在欧洲。
——欧洲轮廓破碎也可用三角形来概括(轮廓图)
同学们注意这块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呢?——亚洲
对了,其实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欧亚大陆。
我们是以什么为界划分开的呢?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大家可以用“呜呜大哭”的谐音来记忆。
这就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
C、与欧洲和亚洲相邻的是哪个大洲?
——非洲(显示轮廓图),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大陆”,这是由于赤道贯穿中部,气候炎热干燥。
——观察它的轮廓像不像一个人裹着头巾,吐着烟圈呢?
用几何图形来概括大洲形状。
非洲北部呈梯形,南部则是一个倒三角形。
(在轮廓上画出几何图形)
谁来简单描述一下非洲的位置?
——位于东半球的西面,亚洲的西南,欧洲的南面
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过去也是相连的。
但现在被什么所分隔开了?——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成了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同时还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可见亚欧非三大洲的联系非常紧密,占了东半球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D、东半球上位于亚洲东南面与其隔海相望的是哪个大洲?
——大洋洲(指东西半球图),四周被大洋所包围。
名字的意思也正是“大洋中的陆地”。
——像一只横走的螃蟹,可以用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来概括它的轮廓。
E、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是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的,它指的是指哪两个大洲?位于哪个半球?(东西半球图)
——北美洲和南美洲,均位于西半球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面,像一只跳跃的袋鼠。
南美洲位于北半球的东南面,有人说像鸡腿。
我们都可以用三角形来概括它们的形状。
南北美洲是被什么所分隔开的?——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亚洲之间是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呢?
——白令海峡
F、最孤单的,处于地球南极的是哪个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大洲。
因此气候严寒,大部分地区常年冰雪覆盖,称“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
南极洲在南极跨了360度经度
——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用几何图形将它表示出来也像一个逗号。
——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是以什么分隔的?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最深的海峡)
【小结】现在大家已经粗略的游览了各个大洲,认识了他们的轮廓还明确了简单的位置。
现在可不可以按面积大小为它们排个序呢?
(显示大洲的面积图)
七大洲面积比较
【观察引导】
A、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亚洲
B、最小的呢?——大洋州
C、请一位同学按屏幕上的大洲面积比较图给我们说说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哪些
大洲?
D、我们可以用一句口诀将这些大洲的面积顺序记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北南美分指)
注意北南美指什么?——北美洲和南美洲
面积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七大洲大致分布
【承转】分别认识七大洲已后,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
【复习半球分界线】之前我们已经回忆过了西经20度,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那南北半球呢?(以赤道为界)
【指图讲解】
大致分布:
A、主体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主体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东西半球分布图)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州、南极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B、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南北半球分布图)
——北半球:欧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极洲、大洋洲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强调是大陆)
——非洲、南美洲
P31活动:讨论3
【承转】大家观察大洲分布图的同时有没有发现大洲分布一些有趣的现象呢?【观察2.8】这是从极地投影绘制的地图,像我们将橘子皮剥开形成的四瓣橘皮。
在其中三瓣地图上,各大洲几乎都是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如北美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亚洲与大洋洲,南极洲在顶端。
这种分布似乎在保持某种平衡。
此外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窄,大致呈三角形,岛屿多在大陆东面等。
这些似乎在遵循着某种规律,但科学家们至今还未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我想只有靠在座各位今后的努力了。
大洲分布位置练习
【承转】到此为止,我们的大洲旅行就搞一段落了,同学能不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些大洲呢?——能。
只说不练不行,请一位同学来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找出各个大洲。
(利用课件进行填图联系)
【总结】完成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大洲之旅印象深刻!现在让我们在模拟地球上再来找找这七个大洲。
(利用相关软件,在运动的模拟地球上复习总结七大洲的分布位置。
)
【承启下课】地球上有海有陆,这节课我们游览了七个大洲,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另一次旅行了——大洋之旅,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