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宣传片
发展绥德石雕产业 振兴传统手工技艺

公共文化建设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一、案例背景绥德石雕历史悠久,用途广泛。
据史料记载和实物考证,绥德石雕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历经新石器时代和秦汉的发展,唐、宋、明、清的繁荣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昌盛。
同时,绥德石雕技艺是绥德人赖以生存的根脉性艺术,体现了绥德石雕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也体现了绥德人民的卓越才能与艺术创造力。
绥德石雕是群体师传技艺,石雕工匠遍布全县15个镇和1个便民服务中心,以四十里铺镇为主,辐射薛家河镇、中角镇和黄河流域村镇,全县从业人员有1000多人。
二、主要做法(一)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集群绥德县把石雕产业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成立绥德县产业发展中心,加强对全县石雕文化产业的领导和管理,帮助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成立绥德石雕雕刻技艺行业组织(石雕协会),制定产品质量行业标准,组织和支持开展面向本地或本行业传承人群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并提供信息发布、权益维护等服务。
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2019年,榆林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认定首批“榆林市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市财政局对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石雕产业集群奖励70万元。
近年来,绥德县加快打造中华雄狮园、国家石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际石雕产业创意中心、中国石雕文化艺术名城等,大力推动石雕产业的创新、设计、加工、销售,加强石雕技艺大师和青年技师人才储备,为石雕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树立品牌扩大社会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绥德石雕的市场竞争力,绥德县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农民受益”理念,以“培育一件地标、推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为工作目标,在陕西省率先推出首个县域公用品牌“绥德范·臻陕北”。
2017年绥德县把绥德石发展绥德石雕产业 振兴传统手工技艺□ 刘 龙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2年第9期- 93 -- 94 -2022年 第9期雕申请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制定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从而提高产品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使绥德石雕品牌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为绥德石雕产品提升奠定了稳定的基础,能更好地促进其对外贸易和交流发展。
从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谈陕北秧歌的继承与创新

从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谈陕北秧歌的继承与创新一、民间文化资源催生地方文化艺术精品近些年来,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云南省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广西桂林山水大型实景歌舞剧《印象·刘三姐》、山西省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等作品的相继亮相,频频摘得国际国内各项大奖,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不仅如此,这些原生态歌舞极大程度地让人们感受到了地域特色文化大餐所带来的艺术震撼,也是近年来国内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成功范例。
在当今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陕北民间文化正面临消亡的危机,许多依靠“口传身授”传承的各种技艺、礼仪、习俗等文化遗产,以及许多民间艺术也逐渐消失。
为使其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继承与发展,继而接续陕北传统文化的血脉,并以此来丰富陕北民俗性艺术的时代建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孕育而生,该剧是对陕北民间艺术的继承与人文风貌的展现,并对陕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秧歌剧对陕北秧歌的继承与舞台创新1、根植本土文化,打破传统剧情早在70年前,延安艺术工作者就曾创作出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传统的陕北秧歌剧,它是边区“文艺整风”运动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得到具体贯彻的产物,亦是在认真研究民间艺术、继承和借鉴陕北秧歌艺术的基础上,创作出的熔歌、舞、剧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形式。
在这些传统的秧歌剧题材中,爱是永恒的主题,情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走西口》《三十里铺》《蓝花花》等。
而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以下称《米》剧)也展示了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围绕绥德汉子虎子、牛娃、石娃和米脂婆姨青青展开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看似简单的三男一女之间的恋情,体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与自主意识,男性的敢于担当、豪侠仗义和敢取敢舍。
编剧为迎合观众的审美意愿,体现人之大爱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求之后,用主人公虎子的舍弃成全了情敌与心上人的爱情来表达大爱情怀,而这在以“得到”为目的的农村题材的剧作中是并不多见的。
我为家乡代言作文600字-[小学生优秀作文]
![我为家乡代言作文600字-[小学生优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a78672daef5ef7bb0d3c30.png)
小学生作文
内容简介:我的家乡是绥德。我生在绥德,长在绥德。绥德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我,绥德有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民间文化,..
我的家乡是绥德。我生在绥德,长在绥德。绥德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我,绥德有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民间文化,滋养了我。所以我要为我的家乡绥德代言。
如果你没有到过绥德疏属山,就相当于没来过绥德。疏属山是国家AA级旅游区,位于无定河和大理河交汇处,成为绥德最早的城郭,海拔893米。
欢迎你们常来绥德旅游,看这里美丽的风景,了解知识和历史文化,再次来,我定会给你们当导游!
-全文完-
首先,我们来到疏属山的扶苏墓,扶苏墓位于绥德疏属山山巅。墓冢高八米,墓区占地面积为6800平方米,墓东侧有明代歇山式木结构扶苏祠。
扶苏,这位秦始皇长子,是绥德的一个关键词。秦代那个阴险恶毒的ZZ阴谋,让秦皇子扶苏从此长眠于此,大情大义的绥德人,为了让她的生命与灵魂永驻上郡,建立了扶苏祠。
接下来,我们就去裴家峁水上乐园尽情的玩耍吧!水上乐园里的游戏项目非常多,首先我们来玩水上彩色滑梯。水上彩色滑梯有五米多长,是一个斜坡,滑下来,真刺激。水上乐园还有许多好玩的项目,下次我再带你们去玩吧!
到饭点了,我们去吃饭吧!我带你们一起去北门坡的小吃店吃饭吧,那里有许多绥德特色小吃,接下来我们一一品尝。我们先去吃黑粉,黑粉蘸上汤水,一口吃下去,既凉爽又美味。接着我们去吃羊杂碎吧,羊杂碎是由不细不粗的粉条,羊血……做成的,一口咽下去,细腻而又顺滑,对了再就一个掉渣渣的油旋,美得无可言说。
吃饱了吧!也玩好了吧?
绥德家乡风俗作文

绥德元宵节作文5篇1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
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
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
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
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
起于十四,止于十八。
更为兴盛。
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
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
“灯谜”一词即源于此。
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
”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
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
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
”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绥德元宵节作文5篇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乡——绥德,那里的元宵节就与众不同,其中最热闹的要数迎花灯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从哪儿来的鞭炮声?我赶快跑到家门前的巷子口,只看见那里人山人海。
我挤进人群,踮起脚尖,探着头往左看,只见蒙蒙的烟雾中有一点光。
慢慢地,光越来越亮,而且还听到“嗡嗡”的声音,原来是发电机发出的声音。
花灯终于来了,人群又沸腾起来。
我仔细地观赏着花灯,发现花灯分三层,第一层是八角形的灯帽,上面贴着精美的图案。
第二层是球形的多面体,也贴着许多有代表意义的的图案。
如:贴着一条大鱼的,表示年年有余。
第三层是灯托,用各种各样的剪纸装饰,有骏马奔腾,有鲤鱼跃龙门,有金鸡报晓……花灯的两边绑着两条花束,花束上系着中国结。
社区安全生产简报范文(精选10篇)

社区安全生产简报范文第1篇20xx年6月16日是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此次活动,在全社会弘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思想,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辖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现将“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如下:一、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活动为加强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有效落实,站前社区特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社区副书记、主任担任副组长,其他成员为组员,具体负责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的落实。
二、开展多种安全活动1、6月14日,站前社区利用社区led屏宣传安全生产标语,辖区内悬挂安全条幅(2条),粘贴安全宣传挂图一套。
2、6月15日,社区安全生产月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的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共检查11家,没检查出安全隐患。
3、6月16日,社区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知识活动,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50余份等,时刻提醒居民对安全的重视,提高了大家安全防范意识,更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的稳定、安全、和谐。
4、6月16日上午,社区在路口设立安全质询服务台,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60余份,安全工作进一步深化,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为辖区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增强了居民的安全责任心,达到了预期效果。
5、6月16日下午,社区组织11名安全生产志愿者在社区会议室观看了营口市安全生产警示宣传片。
社区安全生产简报范文第2篇此次安全隐患排查,不仅排查出了辖区单位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辖区居民中大力宣传,增强辖区居民安全意识,为社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篇二:社区安全检查简报为切实做好节前及节后安全生产工作, XX社区根据辖区安全生产情况和季节......社区安全生产月活动简报【2】为切实做好 2017 年“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社区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简报【1】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确保辖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鹤乡社区在辖区内开展了以“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素质”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游记关于绥德600字作文初二

游记关于绥德600字作文初二
绥德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有许多值得你们去玩的地方;有你们去值得品尝的美食。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最美的石魂广场。
首先看到的狮子群,三十四尊形态各异的小狮子,其中一座狮子上写着“天下第一狮”几个大红字,石狮子群背后,有一对高19.5米,宽11米的两头威武雄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狮子。
石魂广场,右侧是游客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管理中心侧墙上刻浮着雕画长25米,宽5米,形象生动、风采独特、气势轩昂、刻艺精湛。
沿着石坡往上走,巨型狮子后面有四狮图腾柱、城门楼、崖璧雕刻、城墙等。
当夜色朦胧的时候,石魂广场的灯光璀璨,快乐地眨着眼睛,不忙的孩子们,大人们在跳舞、唱歌,还有各种各样的叫卖声,真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最后来到小吃街。
有黑粉、碗托、油旋、羊杂碎。
但我最爱吃的是羊杂碎,绥德的羊杂碎是我们陕北的纯手工粉条,晶莹剔透的粉条浸泡淡红的汤里,一条条褐色的羊血伴有毛茸茸的毛肚,再用香菜、葱花嫰绿配着辣椒油的鲜红,让人看了就垂涎三尺。
陕北绥德,被人们称为“石雕之乡”石狮子就是代表之一,如果你也来绥德游玩,石魂广场是你必须去的`地方,再配上一碗羊杂碎真是会让你不想回去呢!。
茫崖行委中学宣传片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校园文化建设
黑 板 报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校园文化建设
黑 板 报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校园文化建设
手 绘 报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校园文化建设
4、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 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校 园”、“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 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 野; “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 “六一文艺汇演”、“手抄报 比赛”、“书画大赛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 生的个性特长; “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 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 意识。
后
封底
图片欣赏
二 零 零 三 年 前 的 学 校 大 门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图片欣赏
如 今 的 学 校 大 门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图片欣赏
最 早 的 一 号 教 学 楼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图片欣赏
焕 然 一 新 的 一 号 教 学 楼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图片欣赏
二 号 教 学 楼
封面
前
目录
后
封底
图片欣赏
封面
石雕之乡 (2)

石雕之乡——绥德绥德素有“文化县”的美称,其石雕技艺是绥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绥德,不少人家世代擅长雕刻。
现留存在城内东门的石坊碑楼、城隍庙外的九龙壁等古雕建筑,以及县博物馆珍藏的东汉画像石均遐迩闻名。
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
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扎绥德时候“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有人戏言:“陕北出石匠,南方出宰相”。
建国后绥德境内发现大量出土的东汉画像引起世界文物界的高度重视,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就有26块,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
改革开放以来,绥德石雕呈现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个新亮点,绥德农村兴起了一支农民石雕队伍,老乡们利用当地特有的青石和黑青石等优质石料,雕刻出了震惊中外的狮子最为出色。
这些造型古拙、工艺精湛的石雕远销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以及港澳地区。
眼下,全县有石雕企业数百个,从业人员数千人,年创汇百万多元。
仅四十里铺鲍王家沟一个村就有47名石雕能手,每年的石雕收入相当于全村全年农、林、牧各业总收入的2.5倍。
眼下,从绥德城307和210国道交汇处起至绥德四十里铺长达20公里的210国道两旁,成了“没有围墙的石雕场”,形成了陕北黄土高原最为耀眼的一道文化景观。
2004年,绥德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石雕艺术之乡”。
绥德石雕艺术是“绥德汉”自己打造的艺术,他是绥德男人们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宣泄出来的情感世界。
与人民生活最为贴近的石宅居、石器具等石文化大观,独树一帜。
在飞速发展的人类社会中,石雕品、石雕艺术融入楼堂、大街、公园、桥梁等建筑物,作为装饰品,装扮、点缀着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如绥德石雕能手们为西安临潼华清池正门、西安人民大厦正门、北京外企公司以及上海、广州、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等中外城市雕刻的雌雄仿唐巨型石狮,倍受海内外人士赞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子与石娃抢青青
众米脂婆姨亮相
2010年5月25日,注定是榆林文化艺术史上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由榆林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市民间艺术团演出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 姨绥德汉》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 特别奖,让以能源开发为龙头的经济强市榆林在文化大市的建设上跨越到 了一个新的高度,铸造了榆林文化艺术史上令人振奋的新辉煌。
绥德宣传片
绥德简介:
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 沟壑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 东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 文化。境内有龙山文化遗址,资源 丰富。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绥德县辖11个镇9个 乡 政府驻地:名州镇 电话:0912
绥德小吃:
绥德油饼,手工烙制,口感软香,外脆 内虚,层层可口,我个人认为现在以 薛家畔的最为正宗,油饼就羊杂碎, 风味地道! 绥德碗砣,原料是荞面,浇的是暴香麻 辣猪肝 !清爽利口。可独食,亦可下 酒。绥德义和镇的刀刀碗砣亦为小吃 一绝。 绥德羊杂碎!! 最为五味俱全,不膻 不腻,味道香醇浓郁喝醉了第二天 滚滚家来上一碗,解酒!
勤劳智慧的绥德人,凭借着得天独厚、天然 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石 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开拓了石雕工艺的新天地。 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匠队伍,为省内外城乡建 设打造出了光彩夺目的雄伟建筑和斑斓绚丽的石 雕艺术品,而且,经绥德工匠所雕刻的石狮子已 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 区。由此,绥德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 等美称.绥德石狮是这块黄上地上的文化和经济 的象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天下第一石牌楼——天下第一石牌楼 矗立在210国道进入绥德县城的南端, 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其间的时 刻工艺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永乐大道石刻长廊——永乐大道石刻 长廊石雕刻在1680米长的永乐大道上 的一幅石刻长卷,集中展现了黄土地 上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文物景观。 榆林信天游中的经典也跃然其上。 四十里铺石雕群——四十里铺在210国 道上,国道两旁,布满生意兴隆的石雕 作坊。地上立着龙柱,蹲着石虎,站着 石人石佛。其中最大最常见的则是石狮 子。这里的石狮子享誉海内外。
绥德文化:
绥德秧歌:秧歌是一种开放性极强的艺术表 现形式。说它居于开放性,是因为榆林秧歌像生 长在黄土地上的毛头柳一样随处都可以生长。院 落里、硷畔上、大路间都是秧歌表演的好场所。 榆林秧歌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喜庆结伴而行。每逢 大年春节,或是节庆之日,榆林大地到处是秧歌 的海洋,城镇和农村都组织秧歌队,拜年问好。 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访互拜,比歌赛舞,热闹 非凡。元宵之夜,还有举灯、提灯、担灯的彩灯 秧歌以及九曲秧歌等。
绥德经济:
传统的榆林大地上,土多,沙多,石头也多。土多, 生长出土窑洞;沙多,疯狂成大沙漠;石多,便孕育出石雕 艺术。 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 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 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 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 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 “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 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 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杂面抿节,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 麦子磨合而成,抿节营养丰富, 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
绥德油糕由软米精制而成,经植 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 可口。糕者,高也,取谐音是祝 愿人们步步升高,有喜庆吉祥之 意。 绥德黑粉,原料为绿豆所制,劲光 滑嫩,加上调料汤、醋、辣子、芥 末、香油、色泽淡黄、香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