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必读作品《东周列国志》读后感7篇

必读作品《东周列国志》读后感7篇必读作品《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篇1)记得四年级时第一次读此书,那时对历史知识不是太了解,只是记住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如今再读,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感慨作者对历史人物和知识的掌握。
本书记述了春秋战国时代五百多年的历史,全书一百八十回,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但作者做到絮而不乱,前后贯穿,上下衔接。
第二,本书的价值在于称颂明主贤臣时,无情地揭露和鞭挞那些荒淫无耻,残酷暴虐的统治者,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卫宣公筑台纳媳,卫懿公好鹤亡国,晋灵公肢解膳夫等。
读来让人不可思议,但又是确有其事,深感统治者的残暴和百姓生存的不易。
第三,对于一些舍生忘死,刚正不屈的忠臣义士,如管仲,蹇叔,百里奚等人,其中,赵氏孤儿的故事至今还在为人们称道。
介子推割股救主,最后不图名利而被晋文公烧死的事件,让人感慨帝王的无情无义。
本书作者的理念,是在通过人物事件来宣扬"仁义理智信",其中,对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的描写尤为突出,表现了德的重要,而,后来的宋襄公沽名钓誉学桓公,却遭楚庄王戏弄遭后人耻笑。
本书不足之处在于,穿插了一些鬼神故事来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唯心思想。
重读此书,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又多了一些了解,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必读作品《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篇2)这几天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一生必读的经典之中国十大名著的《东周列国志》。
在漫长的岁月里,周朝是一个最久的朝代,可却是历史中一小部分。
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在西周的时候,国力强大;而在东周,政府的力量十分衰弱,结果天子只是一个名义而已罢了。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此时诸侯割据,群雄逐鹿。
《东周列国志》就叙述了春秋战国间,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
下面我给你们讲讲“春秋五霸”的故事吧!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是一个善于用人的霸主。
管仲是齐桓公弟弟的老师,为了让齐桓公的弟弟当上皇帝,于是管仲曾经用箭射他。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5篇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5篇《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1《东周列国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是我寒假里读的一本书,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无数国家和人在这段长达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沉浮。
它忠实而精彩地记录了这段宝贵的历史,他从西周末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宏富,头绪纷繁。
人物、情节,错综复杂。
它故事性强,读起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里面许多故事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的是周幽王宠信他的爱妃褒姒,为获得褒姒的一笑,点燃了用于报警救援的烽火。
临近的诸侯看到后,马上过来救援。
结局则是周幽王的确让褒姒眉开眼笑,但却让诸侯寒心,最终亡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大道理:做人要讲究诚信,等到危险真正来的时候,别人就不会帮助于你。
而你再反悔就来不及了。
还有一个故事,虽然不是《东周列国志》里面的故事,但道理确是一样的。
《狼来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来了”骗山下种田的人以获得快乐,几次以后,当狼真的来时,别人已经不相信,不去救他,让他差点命丧黄泉!这两个故事异曲同工,都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诚实,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欺骗别人。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2吾有女,尚在求学之龄,吾常忧其所知储备不足,请教于同学故交,遂购书于市,得《东周列国志》上下两卷。
女曰书艰涩难明,吾自告为导读。
然初读之时,误以精读之法,纠于生僻字义,览书极慢,兴味索然。
后以粗览为要,于月馀阅毕两卷,遂知读史之乐亦无穷也。
吾年少求学未以尽力,今乃以四十之龄陪女读史,所幸得及,幸甚!《志》以时间为索,缀以人物故事,上下五百有馀年历史迎面而来,吾阅之每每有恍然之悟。
读史以静心,吾读《志》有感一二,述以记之:一、居上位者须有察人之智容人之量。
国有贤士还须明君用之,若管仲曾射齐桓公中钩,桓公捐私忿,拜相管仲,仲以千古名相流芳,桓公亦成春秋五霸。
夫明君者,皆能贤不以貌取,才不以年分,故公孙枝、钟离春奇人异征,皆能得用;甘罗十二为相,百里奚七十仕秦,臣酬壮志,君成霸业。
东周列国志的读后感3篇

东周列国志的读后感东周列国志的读后感3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一)读《东周列国志》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为有智者可以生存。
何为智者?简单的说智者就是有头脑的人。
如宴婴﹑勾践。
智者是时代生存的主宰,只有智者才能摆脱死亡的噩耗,智者永远都是时代的上从人物,当然作为一名智者是需要历史的选择。
然而智者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也有无奈,因为他们也想名垂青史,至此不会做一些没有目的的事。
智者之所以能成为智者是因为他们的心思缜密面面俱到。
成为智者必不可少的就是知识,知识是的奠基石,有了它如鱼得水。
所以我认为只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使我们屹立于世。
读《东周列国志》让我知道,当我们在痛苦绝望,对生命感到极度时如果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听到意义的肯定回答,纵使下一刹那就被浊流所吞噬,我们也会觉得满足,而且在短暂的时间内,还会继续活下去,那不单只是忍受痛苦的活下去而已,而是爱生命的表现。
只要我们心中有生的意念,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在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
因为生命是人的本源,没有了生命一切只是空谈。
但蓦然回首却发现,这这个世界的悲剧和无奈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生存,好好珍惜现有的美好,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做实际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
然而当我把《东周列国志》读完两遍之后,却猛然发现,自己的见解有点偏激。
这才发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只是微乎其微。
生命是孱弱的,她柔弱如花芯,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花瓣的保护,茎叶的扶持,硕根的支撑;生命是单纯的,她单纯的如一粒种子,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厚实的土地,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生命是辛苦的,她辛苦如跋涉征程的溪流,所以她需要赞美,如同需要舒展的河床,坚固的堤岸源头的生生不息。
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
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有意义,让我们的生命放出耀眼的光辉,让我们为自己拥有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
读《东周列国志》之后,仿佛脑海无形中有了规划,也许是潜在意识上的熏陶,他好像指引我前进,为我明确了方向。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13篇)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13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精选13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1《东周列国志》记述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烽火岁月,刀光剑影,群雄纷争,充满着危机四伏的味道。
书中一个个小故事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如《千金买笑》《退避三舍》《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等。
孙膑围魏救赵,告诉我们要有时不能硬拼,而要攻其要害;越王勾践杀文种告诉我们'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退避三舍告诉我们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楚王断带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凡事要宽容大度。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齐桓公以管仲为相,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宋襄公仁义待人,一言九鼎;晋文公恪守承诺,终成霸王;秦穆公胸怀宽广,以礼待人;楚庄公改过自新,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这些君主们个性鲜明。
可以说,正是靠着他们的优点才称了霸。
要当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具备仁义、宽容、自省、任用贤能的智慧。
任贤图志,可以兴国安邦;而疏贤失政,则可以亡国亡身。
卫懿公因好鹤而亡国;吴王夫差,虽然早期发奋图强,但后来宠信佞臣伯嚭,赐死贤臣伍子胥,以致国灭。
既要在王者身上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在败者身上看到缺点,吸取教训,这样才能使自己扬长避短。
《东周列国志》真不愧为一本华夏经典!它教会了我应以史为鉴,从前人身上看到教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也教会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2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十年,终于摧毁强敌,称霸天下。
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无论处境多么糟糕,都不能没有志向。
按照自己的志向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必有所成。
“智宣子建嗣,谋于族人智果曰:’吾欲立瑶何如?’智果曰:‘不如宵也。
’徐吾曰:‘宵才智皆逊于瑶,不如立瑶。
’智果曰:‘瑶有五长过人,惟一短耳。
美须长大过人,善射御过人,多技艺过人,强毅果敢过人,智巧便给过人,然而贪残不仁,是其一短,以五长凌人,而济之以不仁,谁能容之?若果立瑶,智宗必灭!’”其结果就是智瑶铲除了除自己以外的智氏宗亲。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3篇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3篇东周列国志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无数国家和人在这段长达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沉浮。
以下是为您收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书第一回。
作者从周宣王上追两代: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
作者总结西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周夷王觐礼不明,导致诸侯逐渐强大;周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开后世民变之始;周宣王前期英明有道,但宣王三十九年征伐姜戎失败,国力大衰,后期更错杀忠臣,晚节不保。
本书第二回。
周宣王驾崩,周幽王即位。
周幽王无道,宠信谗臣,将大夫赵叔带免官。
赵叔带携家奔晋。
大夫褒珦(xiang4)谏阻,被囚。
褒珦之子洪德在民间搜得美女,取名褒姒,进献给幽王。
幽王宠爱褒姒,释放褒珦。
褒姒生子伯服,与王后及太子宜臼争位。
太子宜臼被外放到申国,王后被打入冷宫。
褒姒被立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褒姒、虢石父又导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恶作剧,以王室威望与社稷安全为儿戏,大失诸侯之心。
本书第三回。
幽王欲兴兵伐申,申侯引犬戎之兵先行攻占长安,周幽王、褒姒、伯服身死,司徒郑伯友亦护驾死节。
卫侯、晋侯、郑世子掘突领兵将犬戎逐出长安,迎立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无力抵御犬戎骚扰,同时觉得西京残破,遂东迁雒邑,中国进入东周时代。
这就是这三回的梗概。
细思之,仍可发散。
我看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深有感触。
书中描写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
记载了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府仰沉浮。
它比《三国演义》内涵丰富,人物智谋比《三国》强。
全书精彩纷呈,描绘了许多个人。
《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一个让我很气愤的故事。
幽王是一个残暴的人,他为了让一个叫褒姒的姑娘笑,听信奸臣的话,带着褒姒到骊山游玩,骊山脚下有二十多座烽火台,点起了狼烟,附近的诸侯都以为犬戎来了,带着各自的士兵来作战,发现没有敌人,日记,都回去了。
虽然褒姒高兴地笑了,但是这件事给幽王种下亡国的种子。
东周列国志阅读笔记

东周列国志阅读笔记《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展现了东周时期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巨著,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这部书以时间为序,生动地描绘了众多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外交谋略以及人物的悲欢离合。
书中所呈现的那个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思想激荡的时代。
在众多诸侯国中,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大国的兴衰历程令人印象深刻。
齐国在齐桓公时期,凭借管仲的改革,国力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然而,其后继者未能延续辉煌,最终走向衰落。
晋国则经历了长期的内部纷争,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楚国地大物博,实力雄厚,但在与其他诸侯国的争斗中也是几经起伏。
秦国在秦穆公时期开始崛起,经过几代君主的不懈努力,最终在战国末期统一了六国。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齐桓公的豁达大度,晋文公的坚韧不拔,楚庄王的雄才大略,无不令人钦佩。
而那些谋士如管仲、伍子胥、孙武等,他们的智慧和谋略更是让人折服。
管仲的经济改革和政治策略,使得齐国迅速富强;伍子胥为报父仇,忍辱负重,最终帮助吴国崛起;孙武的《孙子兵法》更是流传千古,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同时,书中也不乏一些令人深思的故事。
例如“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竟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这个故事让人看到了君主的昏庸无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卧薪尝胆”则讲述了越王勾践在遭受失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复仇成功的故事,体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政治斗争方面,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尔虞我诈让人眼花缭乱。
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各国君主和大臣们使出浑身解数。
有的采用外交手段,结成联盟;有的则使用阴谋诡计,挑起他国纷争。
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在军事战争中,书中描绘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
如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这些战役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东周列国志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东周列国志》是我国古代一部历史小说,作者为明代的冯梦龙。
该书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叙事手法,描绘了众多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以及社会风貌。
以下是我对《东周列国志》的部分摘抄笔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二、摘抄笔记1. 齐桓公争霸齐桓公,名小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杰出君主。
在位期间,他任用管仲为相,实行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
在《东周列国志》中,齐桓公争霸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摘抄:《东周列国志》卷一:“桓公即位,管仲辅之,始修齐政,实行改革。
于是,齐国富强,兵强马壮,天下诸侯莫不敬畏。
”2. 晋文公重耳流亡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贤君。
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然而,在成为君主之前,重耳曾历经磨难,流亡多年。
摘抄:《东周列国志》卷二:“重耳自幼聪慧,志向远大。
因国内政治斗争,流亡十九年,历经磨难。
后归国,终成一代贤君。
”3. 秦穆公争霸秦穆公,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一位杰出君主。
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使秦国逐渐崛起。
在《东周列国志》中,秦穆公争霸的故事引人入胜。
摘抄:《东周列国志》卷三:“秦穆公继位,励精图治,任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使秦国逐渐崛起。
后与晋、楚争霸,秦穆公大败楚军,威震中原。
”4. 孙武兵法孙武,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
在《东周列国志》中,孙武的兵法智慧得到了充分展现。
摘抄:《东周列国志》卷四:“孙武者,吴国人士,善用兵。
其《孙子兵法》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5. 墨子救宋墨子,春秋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在《东周列国志》中,墨子救宋的故事令人感动。
摘抄:《东周列国志》卷五:“墨子闻宋国危难,遂率弟子前往救援。
历经艰险,终使宋国转危为安。
”6. 老子道德经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
在《东周列国志》中,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得到了体现。
摘抄:《东周列国志》卷六:“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天下之事,莫不有因。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这本书,真是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诸侯纷争、英雄辈出的时代。
书里展现的东周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权谋的较量、人物的命运起伏,都让我看得是心潮澎湃。
就说那郑庄公,他的隐忍和谋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母亲姜氏偏爱弟弟共叔段,甚至想要帮共叔段谋反夺取郑庄公的王位。
郑庄公呢,表面上不动声色,任由母亲和弟弟胡作非为,实际上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暗中布局,等到共叔段造反的时候,一举将其击败。
这其中的心思和手段,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还有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竟然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
结果等到犬戎真的来攻打镐京的时候,再点燃烽火台,却没有诸侯来救援了。
周幽王这荒唐的行为,不仅丢了自己的性命,还导致西周灭亡。
这告诉我们,做人可不能这么不靠谱,拿军国大事开玩笑,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书中让我感触特别深的一个细节。
那就是伍子胥过昭关的那段。
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被楚平王杀害,他为了报仇,决心逃离楚国。
可在昭关,那里有楚军严密把守,伍子胥是愁得一夜之间白了头。
这一夜白头的情节,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想象一下,一个人被仇恨和困境逼迫到如此地步,那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啊!伍子胥好不容易逃出昭关后,一路上又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他身无分文,还得躲避追兵,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有一次,他实在是饿得不行了,看到路边有个老农在耕地,就厚着脸皮上去讨口吃的。
那老农也是心善,把自己带的干粮分给了伍子胥。
伍子胥狼吞虎咽地吃完,感激涕零,发誓日后若有出头之日,一定报答老农的恩情。
这一个小小的情节,让我看到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普通人之间的善良和温暖。
再来说说越王勾践吧。
他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到吴国去当奴隶,受尽了屈辱。
但是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成功复国报仇。
他的这种坚韧和毅力,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想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和勾践比起来,真是太惭愧了。
书里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比如“管鲍之交”“晏子使楚”等等,每一个都充满了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2018-01-11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书第一回。
作者从周宣王上追两代: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
作者总结西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周夷王觐礼不明,导致诸侯逐渐强大;
周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开后世民变之始;
周宣王前期英明有道,但宣王三十九年征伐姜戎失败,国力大衰,后期更错杀忠臣,晚节不保。
本书第二回。
周宣王驾崩,周幽王即位。
周幽王无道,宠信谗臣,将大夫赵叔带免官。
赵叔带携家奔晋。
大夫褒��(xiang4)谏阻,被囚。
褒��之子洪德在民间搜得美女,取名褒姒,进献给幽王。
幽王宠爱褒姒,释放褒��。
褒姒生子伯服,与王后及太子宜臼争位。
太子宜臼被外放到申国,王后被打入冷宫。
褒姒被立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褒姒、虢石父又导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恶作剧,以王室威望与社稷安全为儿戏,大失诸侯之心。
本书第三回。
幽王欲兴兵伐申,申侯引犬戎之兵先行攻占长安,周幽王、褒姒、伯服身死,司徒郑伯友亦护驾死节。
卫侯、晋侯、郑世子掘突领兵将犬戎逐出长安,迎立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
周平王无力抵御犬戎骚扰,同时觉得西京残破,遂东迁雒邑,中国进入东周时代。
这就是这三回的梗概。
细思之,仍可发散。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
我看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深有感触。
书中描写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
记载了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数百年的动荡不安中府仰沉浮。
它比《三国演义》内涵丰富,人物智谋比《三国》强。
全书精彩纷呈,描绘了许多个人。
《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一个让我很气愤的故事。
幽王是一个残暴的人,他为了让一个叫褒姒的姑娘笑,听信奸臣的话,带着褒姒到骊山游玩,骊山脚下有二十多座烽火台,点起了狼烟,附近的诸侯都以为犬戎来了,带着各自的士兵来作战,发现没有敌人,日记,都回去了。
虽然褒姒高兴地笑了,但是这件事给幽王种下亡国的种子。
后来,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点起狼烟就没人来救援了。
幽王最终被杀死了。
结果是,君不是君的幽王因为戏弄了诸侯导致了亡
国。
我们都应该引以为戒,更不能向他学习,做事做人都要诚实讲信用,不能说,欺骗别人。
《卧薪尝胆》最让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践。
他在越过辅佐君主。
一次,吴国为了报以前越国侵犯的仇,发兵伐越,结果大败,后来吴国君主死后。
波的儿夫差继位吴王。
他打败越国后,越国勾践求饶,吴国答应了。
与施工见到了吴国养马,而且整天穿着童仆的衣服,天天斩草料喂马,还舔过夫差的大便,夫差见勾践如此忠心于他,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其实,他每天都要卧薪尝胆,不忘国耻。
20年后,文中训练的精兵终于灭了吴国。
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却是要运用到学习中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本书主要写了春秋中的战国时期中的事,它忠实而精彩的记载着那时的情景,仿佛让我又重新回到了战国时期。
仿佛又听到了那马蹄的厮杀声,仿佛自己是其中的一位战兵,一位谋士或一位皇帝.......
[东周列国志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