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二中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课练: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doc

合集下载

鲁科版化学必修1练习:第1章第2节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Word版含解析

鲁科版化学必修1练习:第1章第2节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Word版含解析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将4.6 g Na投入到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4.6%B.等于8.0%C.小于8.0% D.大于8.0%答案:D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Na2O2和CO2B.Na和O2C.Fe和O2D.C和O2答案:A3.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过量Na2O2粉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并振荡,溶液变为蓝色,且有气泡产生B.将过量Na2O2粉末加入FeCl3溶液中并振荡,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且有气泡产生C.凡是有Na2O2参与的反应,均能产生O2D.Na2O2粉末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不变质解析:A项现象应为先变蓝色后退色;C项考虑不全面,如Na2O2+H2SO3===Na2SO4+H2O无O2生成;D项Na2O2在空气中易变质。

答案:B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④D .①④⑤解析:钠的熔点只有97.8 ℃,受热时立即熔化,同时它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受热时与O 2化合生成Na 2O 2,呈淡黄色,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答案:D5.(1)金属钠是________色固体,将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发现金属钠的表面变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上述研究金属钠的性质的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钠与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2Na + O2

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 在你做过或学过的实验中,有因 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吗?
实验注意问题:
1.你注意到金属钠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大量的钠则在石蜡中密封保存 2.实验剩余的钠能不能随意丢弃? 放回原试剂瓶 3.金属钠着火时应该怎么做? 用沙土盖灭
2、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 的是( C )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不可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B、有气体生成 C、有红色物质析出 D、钠熔化成小球浮游在液面上
• 4、在烧杯中加入水和煤油各50mL,将一 小粒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 能为( D )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 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 C、钠在煤油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 D、钠在煤油和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 跳动
[思考· 结论]
• 金属钠与水反应 现象
1.钠浮在水面: 2.钠熔成闪亮球:
我知道了什么?
思考与结论
钠的密度比水小
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球四处游动: 反应生成气体,推动小 4.发出嘶嘶的响声: 5.溶液由无色变成 红色:
球游动 反应剧烈 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分析· 思考]
思考: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
2Na+2H2O = 2NaOH+H2↑
拓展· 延伸
1、预测钠与盐酸的反应现象,推测方程式。
反应更剧烈 2Na+2HCl==2NaCl+H2 ↑
2、预测钠与CuSO4稀溶液的反应现象, 观察并分析结果,推测化学反应方程式。

鲁科版 化学必修一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版 化学必修一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一章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鲁科版
化学1 (必修)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交流· 研讨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在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物质 氧气 氢气 铁 盐酸 酸的通性 碱的通性 盐的通性 研究它们性质的主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法
通常为银白色 金属,有金属 光泽的固体
不 同 点
钠比铁硬度、密度小,熔 点、沸点低 ①常温下:钠能与O2反应,铁 不能与干燥的O2反应 ②钠可在空气中燃烧,铁只能 在纯氧中燃烧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均能与O2、稀 盐酸反应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 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金属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①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②电和热的良导体; ③有延展性。 金属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②常温或加热时与水反应,置换出水中的氢(比氢活泼); ③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比氢活泼); ④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它后面 的金属。
Na → Na2O

NaOH Na2CO3 →
课后作业
课本18-19页习题1、3
实验法是用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
的性质的方法。
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用品、步骤
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后: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活动· 探究
实验内容
在空气 中放置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结 论
在常温下,Na跟空气 中的O2反应生成 Na2O 4Na+O2==2Na2O 在加热条件下,Na跟 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 Na2O2 2Na+O2===Na2O2

山东省东营二中高中化学1.2.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课练2鲁科版必修1

山东省东营二中高中化学1.2.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课练2鲁科版必修1

第3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二) 1.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物。

其有效成分可能是( )A.Cl2 B.SO2C.NaClO D.KMnO42.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 )A.氯化铝 B.硝酸银C.碳酸钠 D.石蕊3.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C.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4.将充满Cl2的集气瓶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在日光照射的过程中( )A.气体黄绿色变浅,水面逐渐上升B.气体黄绿色变浅,水面无变化C.气体黄绿色变浅,水面逐渐下降D.气体黄绿色变深,水面无变化5.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A.变红B.先变红后褪色C.褪色D.不变6.下列常用的干燥剂中,不能干燥氯气的是( )A.浓H2SO4 B.碱石灰C.五氧化二磷 D.无水氯化钙7.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蓝色,再通入氯气,溶液由蓝色先变成红色,最后颜色慢慢褪去,其原因是( )①氯气有漂白性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③氯气的水溶液呈酸性④次氯酸有漂白性⑤氯化钠有漂白性A.①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④⑤8.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

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A.浓H2SO4溶液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浓Ba(OH)2溶液9.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除了用于制备盐酸和漂白剂外,还用于制备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

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B.氯气不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用自来水配制AgNO3溶液时,药品不会变质10.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通常将氯气溶解于水中形成氯水或将其降温加压形成液氯来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一
重难点二
情景导入
知识点拨
典例引领
(4)钠与水(滴有酚酞溶液)的反应现象可简记为“浮、熔、游、响、 红”。钠与盐溶液的反应是先与水反应,然后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 发生复分解反应(需满足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钠与熔融盐发 生置换反应生成钠盐和金属单质。钠与酸直接反应生成钠盐和氢 气。钠与碱溶液的反应实质为钠与碱溶液中的水反应。
自主阅读
自主检测



2.化学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易与O2和H2O发生反应。 (1)与O2反应。 ①常温下:4Na+O2 2Na2O; ②加热时:2Na+O2 Na2O2。 (2)钠与水反应(水中加钠前加入了酚酞溶液)。 现象:浮在水面上,熔成光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溶液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2Na+2H2O 2NaOH+H2↑。
重难点一
重难点二
情景导入
知识点拨
典例引领
规律方法点拨(1)金属钠是一种十分活泼的金属单质,在自然界中 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中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实验 剩余的金属钠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 (2)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有两种情况:在空气中放置生成白色的氧 化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这说明了相同的反应 物在反应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在实验中要 注意控制反应条件。 (3)钠在空气中放置会发生以下变化: 银白色的金属钠→表面变暗(生成Na2O)→生成白色固体(生成 NaOH)→表面变成溶液(氢氧化钠潮解)→白色晶体 (Na2CO3· 10H2O)→白色粉末(Na2CO3)。
第 2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时作业鲁科版必修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A组——知能训练1.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具有下列性质中的( )①钠密度比水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①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钠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说明钠熔点低且钠与水反应放热;溶液变红说明生成碱性物质。

答案:D2.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制得不同产物的是( )A.Na和O2B.Na和Cl2C.Mg和O2D.Na和H2O解析:Na与O2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

答案: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小拇指头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解析:A选项,钠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若取金属钠量过大,反应中会因反应剧烈使溶液飞溅,造成伤害。

B选项,汽油易挥发、易燃烧,所以不能将钠保存在汽油里。

D选项,钠与手接触,手上的水分与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对手有腐蚀作用。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钠放入水中,钠将沉在水底B.将一小块钠放在稀盐酸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再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C.将一小块钠放在CuSO4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Na+CuSO4===Na2SO4+CuD.钠可用于冶炼金属解析:钠密度比水小,且与水反应放出H2,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并不停地游动,故A错;钠在酸溶液中优先与酸中的氢反应,钠在盐溶液中,优先与水反应,故B、C错;金属钠可以从化合物中置换出钛、钽、铌、锆等金属,故D项正确。

答案: D5.如右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 中盛有干燥的Na 2O 2粉末,U 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

将气球用橡皮绳紧系在试管口。

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 2O 2抖落到试管b 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A .U 形管内的红水退色B .试管内溶液变红C .气球a 被吹大D .U 形管中水位d<c解析: 此题解答时容易因定向思维而错选AB ,而没有注意到浅红色的水是在U 形管中而非试管中。

鲁科版必修1、2精编教学案及强化练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版必修1、2精编教学案及强化练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要点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1、观察法(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观察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各种变化等,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用耳朵听声音,用触觉去感受温度、硬度、弹性、韧性等等,还包括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3)应用观察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实例: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通过实验及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金属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证明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Na +2H2O ====2NaOH + H2↑2、实验法(1)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两个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1)含义: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因素,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或者根据某物质的类别和该类物质的通性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2)分类依据:通常为组成、结构、某种性质、用途等,以何种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关键是看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

例1:下列物质:金属铁、金属锌、木炭、CuO、CaCO3、H2SO4、NaOH、Ba(O H)2、NaCl、4、比较法(1)含义: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质的组成、结构或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或性质等进行归纳和概括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

2019-2020学年新鲁科版必修1: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件(101张)

2019-2020学年新鲁科版必修1: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件(101张)

【情境·思考】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 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同学们在探讨的过程中应用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哪些方 法? 提示:同学通过磁铁验证硬币是否属于铁,这属于用实 验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 法。这一过程属于实验法,还应用了观察法。
(4)探究钠的物理性质的过程中,运用了研究物质性质 的哪些方法? 提示:探究钠的物理性质的过程中,运用了观察法和比 较法。
三、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_淡__黄__色__的固体。
2.化学性质——“两大”性质: (1)与CO2反应:_2_N_a_2_O_2+_2_C_O_2_=_=_=_=_2_N_a_2_C_O_3+_O_2_。 (2)与H2O反应:_2_N_a_2O_2_+_2_H_2_O_=_=_=_=_4_N_a_O_H_+_O_2↑__。 3.用途: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_供__氧__剂,也可作漂
①稀硫酸 ②稀氢氧化钠溶液 ③硫酸铁溶液
④氯化镁溶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①、②只产生H2,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2Na+H2SO4====Na2SO4+H2↑,2Na+2H2O====2NaOH+H2↑; ③、④中钠除了与水反应产生H2外,生成的NaOH还与 Fe2(SO4)3、M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3和 Mg(OH)2沉淀。
Cu(OH)2淀: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
【母题追问】(1)若题干不变,将C项改成“饱和K2SO4溶 液”是否可选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是。若C项改成“饱和K2SO4溶液”,由于Na与水反 应会消耗水,故K2SO4会析出,溶液质量会减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实验证实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2.下列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
B.沙土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CO2泡沫)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小拇指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
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
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4.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⑤B.全部
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
5.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
6.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①溶液为紫色②最后溶液变蓝色③最后溶液褪色④有气泡产生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7.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比水小
B.钠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变质,最终变为碳酸钠
C.由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可将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D.钠在工业上可用于制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
8.将一小块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①稀硫酸②稀氢氧化钠溶液③硫酸铜溶液
④氯化镁溶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2.3 g钠在干燥的空气中与O2反应后,可得3.5 g固体,据此可判断其生成物为() A.只有Na2O2B.只有Na2O
C.Na2O2和Na2O D.无法确定
10.把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下列有关观察记录的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B.钠浮在液面上静止不动
C.溶液里冒出了大量的无色气泡
D.溶液里产生了蓝色沉淀
11.某科研小组在探究Ti、Mg、Cu的活泼性时,在相同条件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现象如下: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钛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Cu的很好途径
D.Cu和MgCl2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1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中常温下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13.运用已有知识,比较Na与Fe的性质。

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N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该装置(包括水和干燥剂)的总质量为a g ,从实验室取出b g(不足量)的钠放入水中,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
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 g 。

试回答:
(1)实验室取用一小块钠,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钠块有极少量被氧化,则测出的相对原子质量会比实际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3)有甲同学建议在图中干燥管上再连一同样干燥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计算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4)有乙同学为避免由于行动不够迅速产生偏差,又建议在集气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煤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C 2.B 3.C 4.C 5.D 6.C 7.D 8.D 9.C
10.B 11.D 12.B
13.银白 固 低 高 2Na +O 2=====点燃Na 2O 2 3Fe +2O 2=====点燃Fe 3O 4 2Na +2HCl===2NaCl
+H 2↑ Fe +2HCl===FeCl 2+H 2↑ 2Na +2H 2O===2NaOH +H 2↑ 3Fe +4H 2O(g)=====高温Fe 3O 4
+4H 2
14.(1)反应放热 2Na 2O 2+2H 2O===4NaOH +O 2↑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p 的管口,木条复燃 将导管q 浸入水中,导管q 管口有气泡冒出
15.(1)滤纸、小刀、镊子、玻璃片
(2)吸收水蒸气,避免集气瓶中水蒸气逸出 偏大
(3)避免空气中水蒸气被干燥剂吸收 b a +b -c
(4)避免钠投入后,立即与水反应,来不及塞上塞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