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白桦林的低语》教案设计(精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白桦林的低语-

4、根据以上问题,分段:2、3自然段——4、5自然段——6、7、8自然段。
四、听师小结。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小结评改作业导学过程(第二课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复习进入新课。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问题: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要求: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1)、学习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抓住“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
感受看林人对工作认真、无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巡视自学重点指导学生感受看林人的优秀品质。
指导朗读私奉献等的精神。
(读出对看林人的敬佩之情。
)(2)、“正是由于看林人的看护,才有了那一片片美丽的森林,让我们再次走进白桦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感受白桦林的美丽。
(3)、朗读课文6、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总结启发想象。
是啊,有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人呢?一、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语句。
2.课后搜集身边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人的事迹。
过渡,引读第2、3自然段。
引读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回归单元主题布置作业,评改作业板书设计白桦林的低语坚守岗位看林人无私奉献(高尚)默默守候。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展示白桦林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片美丽的白桦林又有哪些故事呢?”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课堂知识巩固: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6.情感态度实践:结合课文所传达的环保、关爱他人等价值观,学生需在课后参与一次环保活动或关爱他人的行动,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
7.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阅读下一篇文章,了解文章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将本节课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300字。学生需结合课文《白桦林的低语》,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人物形象、.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或创作。
2.安排口语表达练习,如朗读、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2.强调课文中所传达的环保、关爱他人等价值观,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践行这些价值观。
3.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白桦林的低语_教案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课程经纬:1、文本解读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
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奉献精神。
1、结构梳理:第一段直抒怀念之情,奠定了全篇的抒情基调——怀念。
第二段景物描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大兴安岭中去,文势显得很开阔,文笔也显得灵活。
第三段是由远及近地勾勒出大兴安岭美丽的外貌及白桦林的美丽的雄姿,为下文引出“看林人”作准备第四段,点明怀念的对象——看林人。
第五段写看林人的奉献,这是“纯洁心灵”的具体表现。
第六段写看林人的心愿。
这是“纯洁心灵”表现的思想基础,是前一段的深入。
最后两段用具体形象的描写,表明自己的情怀向看林人学习;抒发了赞颂之情,深化了全文。
3目标展示: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习题金库范例引路:抓住“白桦林”、“看林人”、“林业工人”这样几个词语进行分析理解,这样就容易把握住本文的思想内容了。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
“白桦林”是朴素的,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它是守林人的象征。
“看林人”为了这篇大森林的安宁,为了保护好“这厚厚的绿毯”,强忍烟瘾,严控酒量,瞪圆双眼,时刻观望,甚至拒听自己喜爱的歌曲,用一颗纯洁的心,经年累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做牺牲,这难道还不伟大,不可爱吗?“白桦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业工人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
所以说,本文写“看林人”就是写“林业工人”,赞颂“看林人”就是赞颂“林业工人”。
赞颂林业工人苛求自己,牺牲自己的一切所爱,心系大地,情系大地的奉献精神,高尚的品德。
一、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二、按原文填空。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
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入:1、出示《美丽的大兴安岭》一课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着绣花鞋。
……”2、结合《美丽的大兴安岭》说说“白桦”是什么样的?3、找找文中的段落哪些句子在描写“白桦”?指名读。
4、理解“低吟浅唱”。
二、揭示课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三、学习课文(一)初读,了解课文大意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3、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二)细读,深入理解文章主旨1、自由读课文。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2、“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这里的“你”指的是谁?3、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3)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利,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
)(4)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5)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白桦林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白桦林的特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白桦林的美。
(3)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描绘美、创造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白桦林的美,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白桦林图片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白桦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简介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齐读课文《白桦林的低语》。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生字词的发音。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分组讨论,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举例示范,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品析课文:(1)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的白桦林的美。
(2)学生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白桦林的低语。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树林景象,并附上林中动物或人物的故事。
3. 写一段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想。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白桦林形象的认识。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

六年级《白桦林的低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美的元素。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等。
2.2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学习: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教师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对白桦树有什么印象?”、“你们认为白桦林会低语吗?”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拟人、比喻等。
3.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如:“请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关于白桦林的低语的描写。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意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的文本。
5.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如白桦林的图片或相关文学作品。
5.3 写作练习的题目和评价标准。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课文《白桦林的低语》的文本。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案一、自学(5分钟)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理解“白桦林的低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3、“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4、文中赞美了森林工人的哪些品质。
二、量学(7分钟)1、同桌相互交流所划词语。
如: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等。
2、结合作者情感理解“白桦林的低语”的含义。
3、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事例,理解作者情感、理解森林工人的品质。
三、导学(19分钟)1、抽查词语:怒放、摇曳、涤荡、浮躁等。
2、美丽的白桦林在低吟浅唱,它会唱些什么、会有怎样的低语,在文中找出赞美森林工人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工人的精神。
3、具体事例: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为了森林,严控酒量为了森林,瞪圆双眼……从而理解,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里去,(是怀念守林人;还是想再一次体会他们那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是怀念他们的那份纯朴而可爱的品质。
)4、森林工人的品质5、引导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四、用学(4分钟)1、看拼音,写词语。
liàowàngshēnqūhúilǜechúnjié()()()()jìmòjǐngtìqīngsùxiōngtáng()()()()2、补充词语。
()蜒曲折山()起伏低()浅()倾诉()肠()()低语层层()()五、测学(5分钟)1、基础题:照样子写词语。
层层叠叠:()()()()絮絮低语:()()()()2、拓展题: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例:眺望3、能力题此时,你想对林业工人说些什么?4、本课收获。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6篇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6篇《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二、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白桦林的低语》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对于这篇语句优美,情感炙热抒情散文,学生一定会有朗读的兴趣,完全能够通过朗读,捕捉到作者对白桦林眷恋以及对看林人的崇敬赞美之情。
只是,学生对白桦林和看林人没有什么具体的认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补充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解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感动自己的段落,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胸怀崇高理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自主质疑,合作交流,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白桦林的低语》,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白桦林,现在还想去看看那美丽的景色吗?(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复习旧知识,加强巩固
Media show:图片+音乐+老师的范读第3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同学们,白桦林的确非常美丽,作者渴望再一次回到大森林中去,仅仅是因为这美景吗?(不是)
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原因呢?你能从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吗?
预设:“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你”指谁?(看林人),一直说明什么?(每时每刻都在怀念)
板书:看林人
(2)课件: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作者为什么一直怀念着看林人?
学习导航:
1、自读课文第2-7自然段,从文中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找出关键词,并在旁边作批注。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3、在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读中感悟(先总后分)
1、预设:“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回到课文中,具体从哪些词句体现出来的?
分: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着烟瘾)
资料插入:
1987年5月6日-6月2日,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损失最严重的森林火灾,火烧面积101万公顷,其中有林区面积近70%,烧毁贮木场和林场的木材80多万立方米,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
每年,春秋两季,大兴安岭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火灾,防火形势非常严峻,所以,大兴安岭绝不容许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②“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
(守林人为了森林,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严格控制酒量,绝不多喝一口)
资料插入:
大兴安岭冬季漫长而寒冷,一年中积雪期长达七个月之久,最冷时气温可降至摄氏零下45度左右。
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这一小瓶酒可以给你驱寒,可以帮你取暖,但为了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你给自己规定-------(生)“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③“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了自己的双眼,心系森林)
插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金粟米,但你为了森林,把这一切都抛之脑后,都无睱顾及,双眼随时都注意四周---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④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你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代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守林人,为了森林,宁愿让自己无聊,也不愿去收听歌曲,因为听歌曲就没办法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偷林人就会乘虚而入!)
师:同学们,在森林里工作的人就仅仅受这些苦吗?他还会遇到哪些困扰呢?哪些危险呢?
小结:同学们,森林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吸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还要受到蚊虫的叮咬,野兽的侵袭。
孩子们,看林人具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
板书: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师:为了大森林,他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伟大啊?此时此刻,你愿意把你最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吗?(配乐抽生单个读1-3个)
师:读得真好!老师从你们的读中体会到了你对看林人是多么地敬佩,多么地赞美啊!
孩子们,我们来设想一下:
假如没有了这些看林人,后果将会怎么样?
生谈。
师:正如你们所说:(课件提示)
(师)假如没有这些看林人,(生)火灾频繁发生,大量的树木被滥砍滥伐,鸟儿也失去了家园,飞不上蓝天;森林面积锐减,随之带来的是水土流失,沙漠面积增大,各种物种灭绝,大自然正向人类发出警示!
师:是啊,没有看林人,大森林也将不复存在了,为了真诚地感谢看林人,我们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那让人感动的语句。
板书:感激
课件:
为了坚守岗位,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
为了坚守岗位,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
为了坚守岗位,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
为了坚守岗位,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小结: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真实地折射出看林人那颗纯洁的心,正如一根杠杆,虽然很小,但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星星之火可以撩原…..
2、学习第6自然段
师:没有烟抽,没有酒喝,没有书看,没有歌听的日子,如果让我们来过,坚持一年也还行,那如果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呢?这样的日子可真难熬啊!
我问他:“寂寞吗?”他是怎么回答的?请自己读一读第6自然段。
你能抓住这段文字里的最主要的那个字来回答吗?
生:笑
师:笑说明什么?生:他热爱工作,以苦为乐。
师:一个“笑”字,酸甜苦辣,人生五味尽含其中,一个“笑”字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
从他爽朗豪迈的笑声中,我们听到了责任,感到了希望。
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具有以苦为乐的精神,怎么来以苦为乐呢?
生:你教我以……
你教我以……
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这是森林人对工作的`热爱,这是看林人坚定的信念,这是看林人豪迈的誓言。
“尊敬的守林人啊,让我再听听这美好的祝愿吧!”
女生读“森林……”
“勇敢的看林人啊,让我再听听这豪迈的誓言吧!”
男生读“森林……”
师:森林是大地的绿毯,这厚厚的绿毯,不仅会一直铺到北京城边上,还会铺到……
师:是啊,愿这绿毯,早一日铺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世界每一个角落!正因为这豪迈的誓言,所以……(回读第一自然段)
正是由于看林人的默默奉献,坚守岗位,乐观豪迈,才献给了我们这份宝贵的礼物。
课件陪图朗读第3自然段:
师:低吟浅唱是什么意思?你能从书上找到和低吟浅唱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吗?他们悄悄地会说些什么呢?
师:我们再来读一遍题目,(生读)白桦林的低语
师:那高高的山岗,那塔亭般的瞭望楼,那浓浓的绿浪,如此美景,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召唤!
课件:
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师: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
课件:
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
课文歌颂了看林人长年累月忍受寂寞,默默无闻,甘为守护白桦林而牺牲青春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感觉效果不错,现在小结如下:
一、直入中心,突破重难点。
在授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5—7自然段,特别是5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思考、勾画、批注,学生很快找到重点词语“绝没有”、“绝不违章”、“不是……而是……”等等,并在旁边写出了自己的理解。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自学结果。
指导学生归纳出看林人的品德:为了森林,强忍烟瘾。
为了森林,严控酒量。
为了森林,不听歌曲,为了森林,甘于寂寞,甘于牺性。
二、恰当应用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信赖。
在本课教学中我恰当应用多媒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媒体使用一方面是用来出示一些重点句子、段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提供凭借,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出示一些补白练习、延伸内容帮助学生扩充资源,更好的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在教授完5——7自然段后我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白桦林的美景,并配乐朗读1——4段,激发学生对课文朗读的激情、对看林人奉献精神的体会。
三、补白填空,加深理解。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合理地补充、开发教材,这是新课程标准给予我们教师的权利,也是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本节课的级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设置了一些补白填空,收效不错。
如在在讨论“白桦林在低语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看林人啊,谢谢你长年累月地守护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一个学生认为看林人和白桦林长期相处,他们已经成为了朋友,所以她认为白桦林会说:“朋友,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没有受到人类的伤害。
”
四、注重朗读,丰富语感。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只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加深理解、才能体会感情、才能升华感情,所以在授课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有学生自读、赛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等,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能起到以情激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