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解读

合集下载

《增广贤文》全文及释义,没事时看一看,做人的道理全在里面了!

《增广贤文》全文及释义,没事时看一看,做人的道理全在里面了!

《增广贤文》全文及释义,没事时看一看,做人的道理全在里面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解释】救人一命,胜过修建七层佛塔。

城门口着了火,取水救火,就会殃及池中的鱼无水而死。

庭院生长出吉祥的草,会招来人们纷纷观看,这样的好事不如没有好。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解释】如果想得到荣华富贵,必须付出拼死的努力。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解释】多年的努力做成一件事还不一定成功,但一朝不慎毁坏起来却是绰绰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解释】如果把人心比做铁的话,国家的法律则像冶铁的熔炉。

如果善性对你的感化不够,则恶性对你的感化就会变本加厉。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解释】水过分清澈就不会有鱼,人过于明察就不会有人为你出主意。

世上的聪明人若减少一半,那么愚笨的人也就没有了。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解释】女子在家里要听从父亲,出嫁后要服从丈夫。

只有傻瓜才害怕老婆,贤惠的女人敬重丈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解释】是是非非每天都有,若不去听它自然就不存在了。

宁可生活贫困,做一个正直的人,也不能生活富足,做一个奸邪的人。

有些事宁可相信它有,也不要相信它没有。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

【解释】自家的茅屋竹院风光很好,就是道观寺院也比不上。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解释】命中注定有的一定会有,命中注定没有的再三强求也白搭。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解释】道观寺院迎接神仙贵客,学堂隐藏着宰相儒士。

庭院栽有落凤的竹子,池塘养有化龙之鱼。

交朋友须找学识本领胜过自己的人,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交往如同不交往一样。

只要相处几天,就会发现他还不如初次见时的印象好。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完整版)《增广贤文》全文解释(2)

(完整版)《增广贤文》全文解释(2)

《增广贤文》全文解释第一周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对于过去的名言,有好的作用,应该多了解一些,多记住一些。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以历史兴衰的史实作例子,来指导今天的行动。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第二周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想办的事情却没达到目的,没想到会办成的事居然成了。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水从山上流下滩不是有意的,白云从洞中穿过也是无心的。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第三周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一两次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太瘦、没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就是因为穷.第四周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宽以待人是通晓事理的人,而不通晓事理的愚笨人是不会宽以待人的。

《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

《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

《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离水近能知道鱼的情况,常在山过,能分辨各种鸟的声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运气不好时金子可能变成铁,运气到来时铁也可能变成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对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一吐为快,不能把心全部交给别人。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想办的事情却没达到目的,没想到会办成的事居然成了。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了解人表面比较容易,了解人了内心和思想却很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水从山上流下滩不是有意的,白云从洞中穿过也是无心的。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怎知东海的浩瀚。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相处长了才了解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一两次接触容易处理好关系,长期在一起关系就难处了。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马跑不起来都是因为太瘦、没力气;人不能扬眉吐气就是因为穷。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宽以待人是通晓事理的人,而不通晓事理的愚笨人是不会宽以待人的。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是亲人不当亲人待,不是亲人却当亲人看。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对故乡的东西倍感美好;对同乡的人倍感亲切。

莺yīng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莺花最怕春光逝流过,我们怎么可以让人白白度过大好时间呢?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新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

新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

新增广贤文全文及解释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的注疏,由宋代文学家、哲学家朱熹所作。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全文及解释。

《广贤文》全文:﹝先圣以至天地万物,阐表乾坤之理;以至职于教化之方,指示民众之柄。

此天人之义之合也,在故畴以行之。

﹞解释:这是一句开篇的引言,意思是先圣们从天地万物中推演出了大自然的原理,从而理顺了宇宙间的万物运行规律。

他们将这些原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化人民,指导众人的行为。

这样能够使天与人的关系合而为一,在实践中贯彻这种理念。

﹝伏念古人所履之道德,虔敬念之;追遵古人所循之法则,笃行遵之。

凡事先以虔念为本,修养身心求圣贤之道;后以笃行为本,尽力完善自己,达到圣贤的境地。

﹞解释:这里强调了学习先贤道德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虔敬地记忆古人的德行,虔诚地念叨他们的言行。

同时,我们应该追守古人的行为规则,坚定不移地行动。

首先要以虔敬为根本,修养身心,追求圣贤之道;其次要以笃行为基础,努力完善自己,达到圣贤的境地。

﹝执权则服理,宽纪则肆奢。

首当努力执掌权力时,要遵循原则,依循道德;如果宽纪放纵,就会导致奢靡生活的滋长。

﹞解释:这一部分告诫人们执政者,在掌握权力时应该遵循原则,遵循道德,不可由于权力而滥用。

如果宽纪纵容,就会导致奢靡之风的蔓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进贤则助廉,举孝则康长。

选择贤能人才则有益于廉政,推崇孝道则可保留长寿。

﹞解释:这部分强调了进贤之举和推崇孝道的重要性。

选择贤能的人才有助于廉政的维护,推崇孝道则有助于延年益寿。

﹝忧劳则兴学,儆惧则固节。

忧劳可以提高学业,警惕恐惧可以坚持节操。

﹞解释:这一部分强调了劳心者必兴学业,发愤努力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同时,要警惕恐惧,加强自律,始终保持节操。

﹝由此则言前圣之学无不包含;结鱼之须,无所不知晓。

从这些道理可以得出结论,先圣们的学说无所不涉猎,无所不包容。

就如同织鱼须,包罗万象。

﹞解释:这段话表达了广贤文的核心思想,即先圣所讲述的学说无所不包含。

增广贤文儿孙自有儿孙福原文解读

增广贤文儿孙自有儿孙福原文解读

《增广贤文》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格言故事集,包含了许多言简意赅的格言和故事,传达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道理。

其中有一则格言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原文解读如下:
原文:"儿孙自有儿孙福"
解析:这句话是用来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后代,而后代的命运和福运与自己是分开的。

它暗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后代子孙成长的祝愿。

解读:这一句话表达了人们对于子孙后代的期望和愿望。

它的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1. 独立自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责任,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和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意味着,虽然我们关心和希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机会和条件,但他们的未来,包括福祉和成功,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2. 责任和奉献: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养,以便他们能够成长和发展。

作为父母或长辈,我们应该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但最终子孙后代自己的福祉和成就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3. 传承和延续:这句话也强调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每个人都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都会对整个家族和后代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家族的信条和价值观,为子孙后代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总的来说,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有信心和希望,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成就,而这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努力。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最终他们的福祉和成就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努力和机遇。

《增广贤文》全文及翻译注释

《增广贤文》全文及翻译注释

《增广贤文》全文及翻译注释《增广贤文》全文如下: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人生一世几百年,贫贱夫妻百事哀。

富贵随身善养护,自然快乐日加增。

莫将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

增广如君神圣佛,念几遍保平安。

早知百病由心生,胜看良医不费钱。

养性修身持以待,何愁没有好时运。

莫笑他人老来丑,多少老汉活到九十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问心无愧顺其自然。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而无益也事君必忠必信不生欺诈之心于人以诚以厚不失不欺之本色信人之谓也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而无信则人何以为信也一信之失物之贵贱言不必信也君子言而有信也人之所畏也虎不乱伤人之有善者也信以成之者也不过成也本乎天者亲上也本乎地者亲下也皆本乎此者乎利害常相半于世上于万世之中仁至义尽矣天生此神物于人间也!直译译文如下:以前贤文集的言论,可以用来教诲开导你。

集韵这些增广贤文,可以拓展你的见识和视野。

观察当今社会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了解自己和他人,设身处地去想别人怎么想问题,自己应该怎么样去作践自己(贬义词)。

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才能品出滋味),诗要与懂得它的人一起吟(才能欣赏)。

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人海茫茫),但真正了解并能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知音难求)。

增广贤文全文500句全文及解释

增广贤文全文500句全文及解释

增广贤文全文500句全文及解释500句全文及解释 500句全文及解释增广贤文,又称《增广贤文》、《广艺馆琼林》、《增广贤文五百字》等,是一部汉语读物,内容为文言文500句,被誉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之一。

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品德修养、处世之道、家庭和睦、友谊亲情等方面的教诲与格言,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世界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箴言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进行人生的指导和启发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下是对《增广贤文》全文的解释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是养育我们的恩人,应该时刻孝顺和尊敬他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而耽误了父母的嘱托。

2.「师友所抬,宜有戒心。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交友选择师友时要慎重,不可轻信他人,要保持一颗警惕之心。

3.「狐狸尾巴,终难藏好。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可隐瞒事实,伪善会被人识破。

4.「斧柯受打,江海成名。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经受磨砺,才能成就非凡的成就,寓意着磨练是成就成功的必经之路。

5.「天生尤物,必作妖精。

」这句话警示人们不要贪图外表,而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外表美丽的人并不一定是好人。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这句话表达了丈夫要有远大的抱负和胸怀,要志存高远,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困扰。

7.「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患无敌,患无立足之地。

」这句话告诉我们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的道理,唤醒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才能获得成功。

8.「人不见,心不烦以。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事情,不要因为看不到而焦急不安。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言行要端正,只有名正言顺才能做事顺利,名符其实是成功的前提。

10.「平步青云,露不害群。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因为个人的得意而伤害到他人的利益。

增广贤文上集全文解释

增广贤文上集全文解释

增广贤文上集全文解释《增广贤文》是一部古代的教诲文集,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处世、家庭、友情、忠诚等方面的智慧箴言和故事。

下面我将逐篇解释《增广贤文》上集的内容。

第一篇,《父母教》。

这篇文章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尊敬父母,孝顺养育之恩。

它提醒我们要感恩父母,尊重他们的意见,并且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第二篇,《兄弟睦》。

这篇文章讲述了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的道理。

它告诫人们要团结友爱,不要互相争斗,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它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以及兄弟间应该互相关心、理解和支持。

第三篇,《夫妻正》。

这篇文章强调了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

它告诫人们要守信用、守婚姻的忠诚,不要背离夫妻之间的道义。

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婚姻,共同经营家庭,共同承担责任。

第四篇,《爱子心》。

这篇文章讲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要关心、呵护、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它告诫人们要用心去爱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才能。

第五篇,《教子有方》。

这篇文章强调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它告诫人们要善于引导孩子,教导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提醒人们要耐心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第六篇,《友于兄弟》。

这篇文章讲述了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道理。

它告诫人们要珍惜友谊,不要背叛朋友,要互相扶持,共同前进。

它也提醒人们要选择真正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共同成长。

第七篇,《友于外国》。

这篇文章强调了与外国人交往的原则。

它告诫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

它提醒人们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外国人,建立互利互惠的友好关系。

第八篇,《友于事》。

这篇文章讲述了在工作和事务中应该与同事友好相处的道理。

它告诫人们要团结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它也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第九篇,《友于贫士》。

这篇文章强调了与贫穷的人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广贤文》解读“品德的修养是人生的基础。

品德决定一个人一生行事是善是恶。

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德,那么学识和能力再好也不能益人利己。

而且还有可能知识越多,害人越深;权势越大,破坏愈广。

一个品德不端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许能够荣耀一时,但终究会贪赃枉法,误国害民,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先学会做人。

”《增广贤文》是一本流传广泛而久远的重要传统文化作品。

不论您是否上学读书,也不论您是否作过专门研读,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频繁交流。

如本书中引用的“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人而无信,百事皆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心齐,泰山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等恐怕是无人不知。

这些贤文通俗易懂、充满哲理,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积淀的精华。

如果您无时无力钻研《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那么能够挤出一些时间研读、领悟《增广贤文》,也可得中国文化之精华、做人处世之要领。

本书从“仁爱”等24个专题来品贤文谈做人,别具风味。

今天我们只选讲其中的六句话。

一、孝悌为先务,本立而道生做人要有孝心孝行天下,为人之本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孝道,关于孝道的文章论著可谓汗牛充栋。

春秋时期曾子撰写的著名《孝经》,影响非常深远,被列为传统启蒙读物之一,得以流传千古。

《孝经》共18章,对孝道进行了综论分述,分别就孝道对帝王、诸侯、士大夫、庶人等各阶层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还就长辈在生和去世如何践行孝道进行了论述。

古人不仅在物质层面重视孝道,而且在精神层面重视孝道。

比如父母亡故,朝廷官员都要带薪休假守孝三年,守孝期满一般官复原职,如不休假守孝反而会受到世人的指责;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把孝道作为重要标准来考核,如汉代就有“举孝廉”的制度,即由地方官员推荐孝行出众的庶人做官,因此即使出身贫寒之家的子弟也有可能一跃成为朝廷官员,从而在舆论、制度、榜样、价值取向等方面引导人们尊重、践行孝道,可见其力度之大。

因此,我国古代孝道之风历来强盛。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传统美德。

在元代,郭居敬辑录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又为其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民间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这里就摘录《二十四孝》的主要内容。

1. 孝感动天舜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

相传帝舜的父亲瞽叟和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他们让舜修补谷仓仓顶,趁机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又让舜掘井,瞽叟和象却挖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却毫不忌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友爱。

舜的孝行感动了乡邻。

尧帝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选定舜做继承人。

舜登天子之位,去看望父亲瞽叟,仍然恭恭敬敬,并封弟弟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这是关于汉文帝刘恒的故事。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薄夫人所生。

刘恒当皇帝后,以仁孝治国,闻于天下,侍奉母亲薄太后从不懈怠。

薄太后卧病三年,汉文帝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薄太后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汉文帝在位24年,在他的统治下,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统治的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 啮指痛心这是关于孔子弟子曾参的故事。

曾参也就是后人通称的曾子。

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于是曾参去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养性之道,他撰写了《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 百里负米这个故事是关于子路的。

子路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对父母十分孝顺。

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要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子路当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他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常常怀念起故去的双亲,慨叹地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背米,也是不可能的了!”孔子听到之后,赞扬子路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5. 芦衣顺母这里说的是闵损的故事。

闵损也是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闻名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的时候,继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穿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闵损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闵损和父亲一同出门,闵损驾车时冷得全身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之后,要休掉后妻。

闵损跪地恳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了闵损的一席话,悔恨交错,从此对待闵损如亲生儿子。

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著名纵横家。

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治病。

郯子便披着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郯子在取鹿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来,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

为躲避世乱,他自耕于蒙山南麓,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得父母开怀欢欣。

一次,老莱子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逗得二老开怀大笑。

8. 卖身葬父董永,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家贫无钱葬父,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在上工路上,董永于槐荫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

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女子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即现今的湖北省孝感地区。

9. 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

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要打声招呼,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土匪,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说:老母年迈,无人奉养。

贼人见江革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东汉明帝时,江革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不慎将橘子滚落地上。

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郭巨是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生性纯孝。

父亲死后,与妻子事母极孝,郭母逢人便夸儿子儿媳孝顺。

有一年,中原大旱闹饥荒,米价贵如珍珠,郭巨与妻子以糠谷野菜充饥,侍奉母亲如常。

当时郭巨的儿子刚三岁,每到吃饭时便抢吃奶奶的饭菜。

郭巨对妻子说:“眼下饥荒,儿与母抢食,弄不好二人都饿死。

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

不如埋掉儿子,节约点粮食来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儿子。

13.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时期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暑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黄香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东汉安帝时担任魏郡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用自己的俸禄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

14. 拾葚异器蔡顺是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蔡顺母子只得拾桑葚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姜诗是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

姜诗家距长江有六七里远,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王裒是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才。

王裒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王裒就隐居起来,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为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王裒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王裒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崔山南是唐朝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媳妇之恩,但愿媳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曾祖母长孙夫人所嘱那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王祥是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继母患病,王祥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