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第一、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二、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第三、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第四、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第五、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根本任务是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二部分。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4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54学时,重点开展6大概略养分及部分纯养分的测定分析。
实践环节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第十八章 鳢类养殖

二、人工繁殖
养殖流程:
1.建造池塘, 并设防逃措施
2.清塘消毒后 投放鱼苗
4.做好水质与 病虫害的管控
3.根据营养比 例进行配料投
喂
1、亲鱼选择
• 亲鱼选择:每年的5月中旬是黑鱼的繁殖季节, 应选择成熟、健壮的雌雄性黑鱼以1∶1的比例 做为亲鱼。雌雄分辨的方法是,雌性黑鱼腹部 膨大且松软,呈黑白色,卵巢轮廓明显,中央 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呈粉红色;雄性黑鱼 体色呈紫红色,背鳍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 的透明白色小圆斑,腹部发暗,生殖孔稍有扩 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催产前将雌 雄鱼分别放入网箱中静养一天,不要投喂饲料, 这样更有利于产卵。
• 活鱼车运输:活鱼车因配有水循环和充氧设 备,其运输密度大,可达每立方米水体装 鳢600 kg,但运输成本高。
• 桶装加水运输:可用木桶和铁皮桶以及塑料 桶等。桶盖打几个小洞,以便通风透气。 桶中水量与杂交鳢的比例般为1: 1,即每100 kg的水中放100kg鳢。天气热时,在水中放 人一些冰块降低水温。
3、鱼卵孵化
• (1)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孵化:注射催产剂 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让其自然 产卵、受精、孵化。鱼苗孵出后,利用黑 鱼的护仔习性让其自由照管。
优点:省工、省时 缺点:鱼苗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不一致。
• (2)人工网箱孵化:注射催产后,雌雄按 1∶1比例,放入4~6米2网箱产卵、受精, 后将亲鱼捞出,放入大塘。将鱼卵投放40 目网箱中,每箱投放1万粒受精卵,采用微
四、成鱼养殖
• 池塘养殖
养殖杂交鳢分单养和套养
• 网箱养殖
• 池塘杂交鳢饲料分两种:①以野杂鱼、冰 鲜鱼作为主要投喂饲料;②以鳢膨化饲料 作为主要投喂饲料。
• 一般杂交鳢的日投喂量为杂交鳢总重量的 6%—8%,投喂要做到“四定”和“四看”。
动物营养与饲料每章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每章习题11.有机体的营养过程就是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
(√ )11.在第(B )阶段,动物营养学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A)一B)二C)三D)四解释:现代动物营养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的1875年,美国成立全球第一家饲料厂标志着动物营养学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1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动物营养生理11.各种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均为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及微生物消化的综合结果。
(√ )11.某饲料新鲜基础含CP 5%,水分75%,在饲料风干基础(含水10%)下含蛋白质(A )A)18% B)2% C)6% D)25%解释:(将某一干物质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来计算。
)设为x,则x∶90%=5%∶25%x=(5%×90%)÷25% =18%11.猪和鸡等单胃动物以胃酶和小肠酶的化学性消化为主,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反刍动物具有四个胃,以瘤胃微生物消化为主,可以大量利用粗饲料,氮胃草食类动物的大肠和盲肠与反刍动物的瘤胃相似。
第二章11.限制性氨基酸一定是必需氨基酸。
(√ )蛋白质、肽和氨基酸营养解释:限制性氨基酸是针对饲料而言,必需氨基酸是针对动物而言的。
而必需氨基酸是必须由饲料提供的。
11.(C )可以干扰精氨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而增加精氨酸的需要。
A)蛋氨酸B)胱氨酸C)赖氨酸D)色氨酸赖氨酸与精氨酸两种氨基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11.谷物作为猪饲料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谷物作为家禽饲料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1.按照近似养分分析法,植物性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由单糖和多糖构成的。
(× )解释:按照近似养分分析法,植物性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由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构成的。
11.单胃动物小肠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最终产物是(D)。
第18章 生物技术育种

4. 报告基因
(1)β-葡萄糖醛酸糖苷酶基因 (2)萤光素酶基因 (3)氯霉素乙酰转秱酶基因
5. DNA重组技术
(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2)目的基因与载体的 连接 (3)重组DNA分子转入 宿主细胞 (4)重组子的筛选与鉴 定
四、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1. 农杆菌介导法 2. 基因枪介导法 3. PEG诱导法 4. 脂质体介导法 5. 电击法 6. 超声波介导法 7. 显微注射 8. 激光微束法 9. 种质系统介导法
4.影响花药/花粉培养的因素
• 植物材料
• 花粉収育时期
• 培养基
• 培养条件
5. 花药/花粉培养不育种
母本 × 父本 繁殖推广
F1
H4品比、区试、生产试验
花粉植株
H3株系比较
染色体加倍得H1
H1混收得H2
二、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1. 原生质体培养 (1)材料选择 (2)原生质体的分离
灭菌 叶片 重悬、 离心 离心 保温
2. 基因工程的载体系统
(1)质粒载体
(2)噬菌体载体
(3)Ti质粒
3. 选择标记基因
(1)抗生素类标记基因:此类基因可以使抗生素失活,从 而解除抗生素对转化细胞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抑制作用。 例如:新霉素磷酸转秱酶(NPTII)基因、链霉素磷酸转秱 酶(SPT)基因和潮霉素磷酸转秱酶(HPT)基因等。 (2)抗除草剂类标记基因:其产物能抵抗除草剂的杀灭作 用,使转化子从野生背景中富集出来。 例如:草丁膦乙酰转秱酶,PAT)基因、2,4-D单氧化酶 (tfdA)基因和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EPSPS)基因等。
三、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大多数植物育种目标的属于数量性状,传统育种方法 基本都是依据表现型迚行选择的,育种效率低下,因此数 量性状应成为标记辅助选择的主要对象。理论上,质量性 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也适用于数量性状,但是数量 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难度要比质量性状大得多,如目 前QTL定位研究还少,丌能满足育种的需要;分子标记无 法对数量性状迚行全面的辅助选择,也很难对众多目标基 因迚行选择;上位性效应影响选择效果,丌同数量性状间 还可能存在遗传相关等。因此,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 选择还主要局限在理论上,在园林植物中很少应用。
农业知识综合二大纲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
要点: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的区别;解释反刍动物利用NPN的原理和使用技术要点;比较各种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差异;氨基酸互补效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理解动物体内蛋白质周转对体蛋白合成效率的影响;区别必需氨基酸与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第六章 粗饲料
要点: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干草制作方法;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秸秆等农副产品特点及利用注意事项;提高粗饲料利用的方法与技术。
第七章 能量饲料
要点:能量饲料的概念; 谷实类能量特性;麦类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农副产品营养特性与使用时注意事项;饲料油脂营养特性与使用注意事项。常见真菌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多基因假设,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剖分;重复力:概念,用途;遗传力:概念,遗传力估计的原理、方法;遗传相关:性状间相关原因的剖分,估计方法;线性模型的基本概念;非线性模型的种类。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抗原和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MHC基因结构。
动物遗传标记:分子遗传标记,分子遗传标记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图谱:概念,基因图谱的构建,物理图谱;基因定位的一般方法;动物基因组学:概念,基因组计划。
了解遗传学常用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考试大纲
无参考书
第一部分:动物营养学
绪论
要点:掌握动物营养、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的概念;理解营养供应对动物生产的重要性;了解饲料转化效率对畜禽养殖企业效益的重要性。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明确本课程学习的要求。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
第十四章 维持的营养需要
要点:如何根据动物的绝食代谢产热量、随意活动耗能、以及相应能量的利用效率计算动物的维持能量需要量?如何根据动物的基础氮代谢量、净蛋白的利用效率计算动物的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绝食代谢产热量的常用表示方式。维持需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掌握组成动物维持需要各个部分的术语,以及计算维持需要量的技术路线。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营养学、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4、生产及实际生活中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常见问题有哪些?5、如何学习和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知识?6、你期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获得那些知识和技能?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
名词解释:CP、粗灰分、EE、CF、ADF、NDF。
2. 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
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5. 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6。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 9。
6%、EE3。
6%、CF 1.3%、粗灰分1。
1%、Ca 0.03%、P0。
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7。
实际生产中如何防止饲料营养价值的下降?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
解释消化、吸收、消化率的概念。
★2。
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 3.简述瘤胃消化饲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消化的优缺点。
★4。
蛋鸡每天采食120 g饲粮,饲粮含CP18%,Ca 3.5%,每天随粪排出CP 4.32 g、Ca1。
95 g,随粪排出内源CP1。
5g,内源Ca 0。
90 g,问该饲粮的CP、Ca表观与真消化率是多少?★5.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6.饲料颗粒化处理、少量多餐饲喂、奶牛TMR日粮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7。
单胃动物回肠末端(家禽去盲肠)消化率、真消化率的意义?第三章水的营养★1.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2.为什么动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饲料的危害大?★3.动物如何调控其体内的水分平衡?★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5.如何减少夏季高温季节家禽发生软便?6.生产中强迫奶牛多饮水有哪些负面作用?7。
多饮水能否缓解母猪便秘现象?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名词解释:EAA、NEAA、LAA、RDP、UDP、IP。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18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腐生生活
寄生生活 微生物代谢类型 (多而且强度高) 自养生活
固氮作用
如:霉菌、蘑菇等 ——生物圈中的 分解者
如:炭疽杆菌、真菌等 ——生物圈中的 消费者
如:蓝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菌等 ——生物圈中的 生产者
如:黏球菌、根瘤菌等
谢谢观看
细胞壁 遗传物质 荚膜(保护)
鞭毛(运动)
4.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极快。例如,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大肠杆菌,每20~30min就繁殖一次,大约24h就可以繁殖72 代,约产生4.7×1018个后代。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
1.分布:范围广
2.形态结构:形态大小差别大,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
自养
如:蓝藻、细菌等 ——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较特殊的生活方式
(1)腐生性微生物 概念: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 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 方式称为腐生。
常见的腐生性微生物: 细菌中的枯草杆菌、乳酸菌; 真菌中的霉菌、蘑菇等。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 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真菌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 核。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
4.生殖方式:主要进行孢子生殖。霉菌的部分菌丝,能产生 大量的可以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细胞,叫做孢子。孢子随 风飘散,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发育成新菌体,霉菌的这 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1.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艾 滋 病 病 毒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 成的内核,没有细胞结构。
生猪育种管理制度

生猪育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猪育种管理,提高生猪养殖水平,促进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生猪养殖场。
生猪育种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生猪育种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生猪生产安全卫生。
第四条生猪育种管理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繁育技术研究,促进良种选育和推广。
第二章生猪育种基础管理第五条生猪育种基地应选址在生猪疫病较少的区域,场地应符合环保要求,设施设备符合相关标准。
第六条生猪育种基地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测,确保场地和设施设备卫生清洁。
第七条生猪育种基地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猪只来源、繁殖情况、疫病防控等信息。
第八条生猪育种基地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猪只生长监测和疫病防控。
第三章生猪良种选育管理第九条生猪良种选育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目标,确定良种选育方向和目标。
第十条生猪良种选育应建立完善的猪只遗传信息库,进行家系谱系分析和遗传评估。
第十一条生猪良种选育应注重遗传多样性,避免育种过程中产生近亲交配。
第十二条生猪良种选育应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编辑、胚胎移植技术等,加快繁殖速度和质量提升。
第十三条生猪良种选育应遵循繁殖季节、母体健康、品种组合等原则,提高繁殖效率。
第四章生猪繁殖管理第十四条生猪繁殖管理应选择优良母猪和公猪进行配种,确保后代品质。
第十五条生猪繁殖管理应推行分娩检疫制度,把好生猪疫病防控关。
第十六条生猪繁殖管理应建立母猪配种记录和后代追溯档案,确保繁殖过程可追溯。
第十七条生猪繁殖管理应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科学制定育种计划和繁殖技术方案。
第五章生猪疫病防控管理第十八条生猪疫病防控应建立全面、多层次的疫病监测体系,确保猪只健康。
第十九条生猪疫病防控应严格实施免疫程序,规范疫苗使用,并定期进行疫苗效果检测。
第二十条生猪疫病防控应强化病原学监测和病原学防治,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第二十一条生猪疫病防控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环境危害评估机制,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50分)
1母畜的繁殖周期可分为配种准备期及配种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2配种前对母畜的基本要求是身体健康、膘情适中、按期发情、受胎率高。
3生长上常常为配种前的母猪提供较高的能量水平(一般在维持能量需要水平的基础上提高30%-100%)的饲粮以促进排卵,这种方法称为短期优饲。
4母体的营养条件,特别是能量摄入水平是引起胚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5母畜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母畜瘦弱综合征”。
6 繁殖周期中母畜体重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妊娠期增重和哺乳期失重。
7在同等营养水平下,妊娠母猪比空怀母猪具有更强的沉积营养物质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8 妊娠母猪的能量需要按析因法确定,包括母猪维持需要、母体增重需要和妊娠产物需要三大部分。
9 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的能量供给以妊娠期占1/3和哺乳期占2/3较为合理。
10 妊娠母牛对蛋白质的需要,包括瘤胃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两部分。
11 每天每头胎儿妊娠产物的ME需要量为149.7KJ。
12 猪初情期一般在5-6月龄。
13短期优饲开始时间以配种前10-14d为宜。
14母牛在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般在产后40-45d发情。
15母畜低营养水平时“孕期合成代谢”强度高于高营养水平。
二选择题(每题2分,20分)
1妊娠母猪的维持能量需要占总需要量的(C)
A 70%-80%
B 65%-70%
C 75%-80%
D 80%-85%
2 比较屠宰实验表明,母猪在不同营养水平下每胎妊娠产物的总增重比较恒定,为(C)
A 23kg
B 24kg
C 22.8kg
D 22.7kg
3 NRC(1998)推荐妊娠母猪氯化钠的需要量为(C)
A 0.3%
B 0.35%
C 0.4%
D 0.45%
4(B)是甲状腺素的组成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A Mn
B I
C Zn
D Cu
5 (B)能促进钙磷的吸收,是母畜维持、妊娠和泌乳所必须的维生素。
A VA
B VD
C VE
D VK
6 母畜在整个妊娠期间的代谢率平均增加(D)
A 10-15%
B 10-12%
C 10-13% D10-14%
7 对繁殖母畜影响最大的维生素是(B)
A VA和VD
B VA和VE
C VD和VE
D VA和VK
8 对妊娠猪的蛋白质供给,原则上是妊娠前期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增加(A),后期在前期的基础上增加100%。
A 10%
B 15%
C 20%
D 25%
9 ( B )能刺激细胞的糖酵解过程,提供精子活动所需的能量,从而加强精子活动。
A 磷
B 钙离子
C 钠
D 维生素A
10 补饲( D )和胡萝卜素可使生殖上皮、精液生成和正常性活动得到恢复。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三判断题(每题2分,30分)
1 初产母猪在后备期和发情周期内,给于高能量的营养会提高胚胎死亡率。
(√)
2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胚胎成活率影响较大。
(×)
3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脂肪,能降低仔猪的成活率。
(×)
4提高母猪妊娠后期的能量水平能降低仔猪的成活率和仔猪的初生重。
(×)
5提高哺乳期能量蛋白质水平可缩短发情间隔。
(√)
6为有利于长期繁殖性能的提高,母畜应维持适度低的营养水平。
(√)
7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
8 妊娠促进母体增重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其它哺乳动物也一定存在“孕期合成代谢”现象。
(×)
9 在计算维持需要时,母猪体重应为配种体重与1/2妊娠增重之和。
(√)
10 VA、VE不足是导致动物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
11饲粮缺磷也是导致母畜不孕和流产的原因之一。
(√)
12公畜的繁殖机能主要是生成精子,并达到使母畜卵子受精的目的。
(√)
13 饲粮蛋白质水平不足会影响精子的形成;过多则会影响精液的品质。
(√)
14 叶酸能提高胚胎的成活率。
(√)
15 妊娠增重包括母体增重和妊娠产物增重两部分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