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预防论文

合集下载

谈谈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谈谈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谈谈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快速发展, 电磁辐射也越来越严重, 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进行了简要探讨, 以期提升防护意识并尽可能降低电磁辐射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防护措施我国科技的发展使电磁波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 其通常应用于广播、工业、通信以及医疗等方面, 虽说它的发展能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但它也会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一种无形的污染, 并且这种污染程度呈上升趋势, 需要引起重视。

1. 电磁辐射的危害1.1 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处于电磁波污染的环境会不断产生非热效应和过热效应,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身体以及行为。

长久以来, 由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屡见不鲜, 所以电磁辐射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

通过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和研究表明,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一般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人们的糖尿病、癌突变或是心血管病的诱导因素通常是电磁辐射, 其次, 电磁辐射可以直接伤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 并可引发孕妇畸胎甚至流产等严重病变, 另外, 长时间的电磁辐射会导致儿童的骨骼发育、视力发育以及组织发育降低, 并使肝脏造血能力减弱, 甚至会引发视网膜脱落问题, 最后, 电磁辐射会造成女性月经失调等内分泌紊乱症状。

1.2 干扰生产生活秩序。

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 有着各种类型的电磁污染, 其主要影响着各个行业的生产秩序并对人们生活中应用设备的正常工作进行干扰。

比如, 电磁污染能够对电视信号进行干扰并影响广播的正常播出等, 在数字系统的数据输送时造成所要传输的数据掉线甚至丢失, 并且接收的信息中出现乱码或中断等情况, 对水上运输、铁路以及空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另外还会使医疗电子设备如医疗监护仪等无法正常工作, 造成起爆装置突然爆炸, 使化工、石油等工业在作业过程中功能失控等危害。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长期接触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电磁辐射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方法进行探讨,详细阐述相关步骤。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1.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剂量电磁辐射可能引发急性症状,如头痛、眩晕、恶心等。

- 长期低剂量电磁辐射可能增加患癌症、不孕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二、电磁辐射的来源1. 家庭用电器- 电视、电冰箱、电饭煲等家电产品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2. 移动通信设备- 手机、无线路由器等设备都会产生辐射,特别是当手机通话时辐射强度较高。

3. 电力设施- 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1. 减少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

- 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保持一定距离。

2.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产品- 使用手机辐射贴等防护产品,减少手机对人体的辐射。

- 使用铁质屏蔽窗帘、铁质窗框等屏蔽电磁辐射的产品。

3. 调整使用习惯- 使用蓝牙耳机或免提设备来减少手机对头部的辐射。

- 尽量使用有线网络,减少使用无线路由器的频率。

4. 选择电磁辐射较低的产品- 选择低辐射手机和电器产品具有更低的辐射强度。

- 可以查看国家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志,选择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

四、居家环境的电磁辐射防护1. 室内电器的布置- 电视、电脑等电器尽量放置在远离人体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

- 将无线路由器等设备放置于较远的位置,减少辐射强度。

2. 定期检测和修复电器设备- 若电器出现漏电或其他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

- 定期使用电磁辐射检测仪测量室内的电磁辐射水平,确保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3. 使用屏蔽材料-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窗帘、窗框和墙纸等产品,减少外部电磁辐射的入侵。

- 如果有大型电力设施附近,可以考虑使用特制的屏蔽材料进行辐射防护。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及防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电台、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传输信息的电磁辐射设备在部队各作战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多,电磁能在军事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设备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中电磁辐射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常见的电磁辐射源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它包括长波、中波、短波、红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以及微波等,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叫电磁辐射,即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或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是指电磁波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它以电磁场的动力为特征,并且和电磁波的性质、功率密度及频率等密切相关。

电磁污染就其产生根源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广播、电视、雷达、导航设施等大功率发射设备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环境的污染。

2、工业、科研、医疗部门使用的射频设备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3、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电晕放电对无线电的干扰和破坏。

4、电气化铁道电力供电线路的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在运行过程中火花放电和弧光放电对通讯的干扰。

5、各类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泄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6、事故产生的电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军队的电磁辐射主要是来自于射频类即广电通讯类产生的污染,如军用机场的雷达和导航台站、卫星发射基地的地面测控站、卫星接收站、无线通讯等。

二、电磁污染的危害电磁辐射是一类重要的物理污染,电磁污染主要是指波长大于0.536cm(频率低于3×1011Hz)包括50Hz的市电电场在内。

这类电磁辐射的粒子能量在4×10-4 至1.2×10-9电子伏之间,它可以无孔不入,任意穿透多种物质。

环境受到电磁污染后,对人们的健康十分有害,医学界研究发现,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心音将发生改变,心动过缓或过速,慢性微波辐射作用下,可杀伤人体细胞,破坏人体生态平衡,发生心率不齐、低血压、温度上升、蛋白变性、体内酶活性改变,细胞膜渗透性改变,激素生成增多,尤其是危害神经系统后,会引起过敏、脱发、甚至有致癌作用;特别对孕妇危害更大,会造成流产和胚胎畸形。

电磁辐射的危害研究及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研究及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研究及防护一、电磁辐射的定义和来源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向外扩散的一种物理现象。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来自很多方面,如电话、电视、微波炉和电脑等电器设备发出的辐射,以及无线电、电磁波等等。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人们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越来越关注。

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常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1.影响神经系统: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环境中,会导致人体神经紊乱,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

2.诱发癌症: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DNA的稳定性,从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3.影响生殖系统:一些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和女性卵巢功能的受损。

4.影响睡眠质量:电磁辐射会干扰大脑的正常运作,导致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三、电磁辐射防护的方法为了保护人体免受电磁辐射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方法:1.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会增加电磁辐射的暴露量,也会对人体眼睛、颈部和手部等部位造成负担。

2.离电器设备远一点:尽量与电器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的暴露量。

3.使用辐射低的电子产品:选择辐射低的电子产品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4.使用辐射防护材料:市面上有很多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如电磁波屏蔽布、电磁辐射防护器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四、结论电磁辐射的危害,人们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身体的伤害。

同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电磁辐射的防护,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浅谈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陈婕摘要:近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电子、电气设备应用广泛,致使城市电磁辐射环境更加复杂与恶化。

本文将简单介绍电磁辐射的来源和危害,以及进一步阐述电磁辐射防护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磁辐射;危害;防护措施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和电气产品广泛地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增加了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1.电磁辐射及其来源在交流电的周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交变电场和磁场,这就是电磁场。

所谓电磁辐射就是电磁场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的过程,它包括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和非电离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一般指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的程度可用场强大小来衡量,当电磁辐射超过人体或仪器设备所允许的安全辐射量时便形成电磁污染,电磁污染带来的危害是不容低估的。

根据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场强超过2 mGS时,对人体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危害。

电磁辐射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天然和非天然两种。

天然的电磁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来源于雷电、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地球的热辐射和静电等。

非天然的电磁辐射来源比较广泛,一般有以下四种途径,即(1)来源于无线电发射台,如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等。

(2)来源于工频强电系统,如高压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等。

(3)来源于应用电磁能的工业、医疗及科研设备,如电子仪器、医疗设备、激光照拍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4)来源于人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电热毯、电视机、录像机、电脑、手机等。

2.电磁辐射的危害根据国家标准GB87028,辐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过20LW/cm2;在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过40LW/cm2。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极性分子,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体内的极性分子随着电磁场极性的变化做快速排列,分子间相互撞击、摩擦而产生巨大的热量,使机体升温。

辐射防护论文(5篇)

辐射防护论文(5篇)

辐射防护论文(5篇)辐射防护论文(5篇)辐射防护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1概述任何带电物体的四周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假如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

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

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放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

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

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

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

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

很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

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行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

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峻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惫、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心情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特别、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力量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

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急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

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消失,亦与精神因素亲密相关。

专业人员连续凝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耀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峻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力量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来源于各种电子设备、通信设备以及电力设备等,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电磁辐射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防护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自己。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产生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等能量可以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较高水平的电磁辐射下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1. 癌症风险增加:一些研究显示,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和孕妇来说更为敏感。

2. 生殖问题:电磁辐射被发现与男性精子活力和女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 睡眠干扰:电磁辐射可能干扰人体的自然生物钟,导致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

4. 神经系统问题: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问题。

二、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减少接触:尽量减少接触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辐射强度较高的器具。

例如,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尽量减少使用微波炉等电器。

2. 增加距离: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辐射强度。

例如,使用耳机代替直接将手机靠近耳朵。

3. 防护用具: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防护用具,如抗辐射眼镜、防辐射衣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4. 定期休息:适当安排时间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附近。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锻炼、充足睡眠等,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总之,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但并不是说电磁辐射就完全是致命的。

我们应该保持适当的预防意识,并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健康的潜在风险。

同时,科学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全面地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影响。

只有通过科学地防护和管理,我们才能在享受现代科技便利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了解并解释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了解并解释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了解并解释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是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一种环境污染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多。

然而,大多数人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并不了解。

本文将针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进行解释与探讨。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影响:长期接触高剂量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头痛、失眠、疲劳、神经衰弱等症状。

一些科学研究还提示,过度暴露于电磁辐射环境中可能导致癌症、生殖问题和免疫系统异常等疾病。

2. 能源浪费:电磁辐射源会产生电磁能量,并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到周围环境中。

当电磁辐射能量无意中被捕获并吸收,会导致能源浪费,增加电能的消耗,从而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3. 设备干扰:电磁辐射可能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干扰程度与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场强度和频率有关。

这些干扰可能影响到无线通信、无线网络、雷达设备等的正常运行,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4. 生态环境影响:电磁辐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些动物对电磁场具有敏感性,过高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电磁辐射也可能干扰到动植物的生物钟,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二、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健康以及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一些电磁辐射防护的常见措施:1. 电磁辐射监测:通过对电磁辐射水平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周围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

这有助于评估电磁辐射对健康和设备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距离保护:保持距离是最简单、有效的电磁辐射防护方法之一。

尽可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暴露在电磁辐射源附近的时间。

3. 屏蔽材料:使用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材料来减少电磁辐射的传播。

例如,在建筑中使用金属屏蔽材料,可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减少室内电磁辐射水平。

4.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减少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源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辐射(论文)题目:电磁辐的研究学生:毛圣杰指导老师:楚君学号:**********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目录一、引言 (4)二、电磁辐射的产生 (5)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6)四、电磁辐射的相关法律法规 (8)五、安全作业与电磁辐射污染的防范 (9)六、结语 (11)摘要: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定义以及常见的电磁辐射源,阐述了电磁辐射的类别以及它们的分类,同时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电磁辐射对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产生影响的因素及辐射大小的衡量,探讨了电磁辐射的防护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

关键字:电磁辐射电磁波电磁危害电磁防护引言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是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过量的电磁辐射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又叫电磁波,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原原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

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任何交流电在其周围都要形成交变的电场,交变的电场又产生交变的磁场,交变的磁场又产生交变的电场,这种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相互垂直,以源为中心向周围空间交替地产生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即为电磁波。

二、电磁辐射源一般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类。

天然电磁辐射,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引起的磁暴等;人为电磁辐射,有电波发射设施(如广播、电视发射塔等),通信设施(如人造卫星通信系统的地面站、雷达系统的雷达站、移动通讯塔等),各种高频设备(如高频热和机、高频焊接机、高频烘干机、家用微波炉等),交通设备(如电气化铁道、电车等),电力设备(如高压电线路、变电站等)。

一、危害的分类1. 干扰电子设备大量的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造成广播与电视不能收听、收看,自动控制信号失误,电子仪器仪表失灵,飞机指示信号失误或空中指挥信号受到干扰,干扰医院的医疗器械或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等,从而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

2. 影响易燃易爆物品高压线路产生的电晕在导线及其金属表面空气中的电晕放电,绝缘子承受高电位梯度区域中放电并产生火花,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产生的间隙火花放电的电磁辐射对诸如武器弹药、燃油等易燃、易爆物质产生潜在的威胁,或者使电爆管的效应提前或滞后,从而危及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3. 使导弹制导系统失灵电离层是空间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地面以上60一l 000 km 之间。

电离层是对军事通信、定位和导航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来实现。

强烈的太阳耀斑发生时,电离层内电子密度剧增,常导致通信完全中断以及定位和导航精度下降,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产生几千米的误差。

导弹测试设备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有电源遥控安全系统、火工器电阻测试仪以及电气系统的检测设备。

监控系统是以仪表或特种技术对导弹系统在技术准备和发射准备后的某些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内的技术参数和条件进行连续或间歇地监测,以及向导弹传输指令和监测控制的系统。

4. 危害人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包括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高频电磁波对生物肌体细胞起“加热”作用。

人体接受电磁辐射后,使肌体升温,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体温的调节无法把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进而引发各种症状,这被称为热效应。

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这些属于非热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

其伤害程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甚至危及生命,即为累计效应。

对眼球晶状体的影响:强功率电平微波照射可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形成白内障。

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对血液生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白血球总数的波动及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减少;对内分泌的影响有,性机能上男性表现为阳痿,女性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其他方面有甲状腺肿大、碘摄取率增高、妇女乳汁分泌机能下降、糖代谢内分泌紊乱等;对免疫力的影响是,微波照射抑制了抗体形成甚至球蛋白抗体完全消失,还可以是机体的血清补体率升高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反映在心电图上的一些指标的改变,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R波变宽、K值减少、局限性心室传导阻滞增加、血压波动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除了改变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功能外,主要表现还有头痛、全身无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易冲动等;对现代人心理的负面影响是,许多作业人员知道自己所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电磁辐射,但是不知道实际的辐射水平,产生了心理压抑或者心理恐惧。

二、危害的影响因素产生电磁辐射危害的因素很多,与电磁辐射源的性质有关,场强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与影响越严重。

电磁场的频率越高,对人体所呈现的危害作用越突出。

脉冲波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比连续波要严重;与电磁辐射的作用时间有关,电磁辐射具有累积效应,时间越长,辐射越大;与受体人群及受体部位有关,儿童和妇女对电磁辐射所表现出的敏感性相比其他人群要大。

体质不同,所表现的电磁敏感性也不同,体质弱的人电磁敏感性大,受电磁场作用后的症状要比体质强的人明显。

有慢性病的人呈现出较强的电磁敏感性;与作业环境有关,温度越高,生物体不易散热,使身体所表现的症状就越严重。

湿度越大,就越不利于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与距辐射源的距离有关,辐射程度随着距辐射源的距离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距离越远,辐射越小。

三、辐射大小的衡量电磁辐射的大小通常用比吸收率(SAR)来衡量。

比吸收率SAR(Specific Aabsorption Rate)的定义为每lKg人体组织所吸收的电磁功率(W/Kg),它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来度量电磁辐射在生物体单位组织中所感应的电场。

电磁辐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国家有较系统的法规与标准,这是我们实施辐射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和评价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科学标准。

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

(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1988年6月1日起施行。

(5)《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1996年5月10日实施行。

(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1996年5月10日起施行。

(7)《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8号令),1997年1月27日起施行。

(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安全作业与电磁辐射污染的防范一、安全作业措施(1)屏蔽屏蔽的目的就是使电磁辐射体的电磁辐射能量被限定在所规定的空间之内,阻止其传播与扩散。

更具体地说,屏蔽就是采取一切技术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与影响限制在规定的空间范围以内,所以才有屏蔽体构件。

所谓屏蔽体,是指用来消除场源空间内的辐射和限制其能量,而在场源直接占据的体积内所设置的零件的组合。

其要求是一定要结构严密,接触良好。

(2)接地①接地抑制电磁辐射的机理射频接地是指将场源屏蔽体或屏蔽体部件内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而采取迅速的引流,造成等电位分布的措施;也就是说,高频接地是将设备屏蔽体和大地之间,或者与大地可以看成公共点的某些构件之间,用低电阻的导体连接起来,形成电气通道,造成屏蔽系统与大地之间提供一个等电位分布。

接地包括高频设备外壳的接地和屏蔽的接地。

屏蔽装置有了良好的接地后可以提高屏蔽效果,以中波段较为明显。

屏蔽接地除个别情况如大型屏蔽室以多点接地一般采用单点接地。

高频接地的接地线不宜太长,其长度最好能限制在波长1/4以内,即使无法达到这个要求,也应避开波长1/4的奇数倍。

②接地系统射频防护接地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护效果。

射频接地的技术要求有:射频接地电阻要尽可能小;接地线与接地极以用铜材为好;接地极的环境条件要适当;接地极一般埋设在接地井内。

接地系统包括接地线与接地极。

任何屏蔽的接地线都要有足够的表面积,要尽可能短,以宽为10cm的铜带为好。

接地极主要有三种方式:接地铜板、接地格网板、嵌入接地棒。

地面下的管道(如水管、煤气管等)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自然接地体。

这种方法简单节省费用,但是接地电阻较大,只适用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接地系统组成(3)滤波滤波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线路滤波的作用就是保证有用信号通过,并阻截无用信号通过。

电源网络的所有引入线,在其进入屏蔽室之处必须装设备滤波器。

若导线分别引入屏蔽室,则要求对每一根导线都必须进行单独滤波。

在对付电磁干扰信号的传导和某些辐射干扰方面,电源电磁干扰滤波器是相当有效的器件。

滤波器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组成的一种网络器件。

滤波器在电路中的设置位置是各式各样的,其设置位置要根据干扰侵入的途径确定。

二、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1.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如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结语迄今为止,电磁环境对人类影响的许多问题仍无定论,而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突出,电磁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

因此,有关电磁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居安思危,我们不能被电磁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冲昏了头脑,沉浸于电磁技术的方便和快捷、繁荣与发展中,我们要保持清晰的头脑,认识到电磁技术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存在的安全危险以及环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科学地对待电磁技术,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电磁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