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牛饲养管理
泌乳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泌乳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一、饲喂的种类
1.精料:按通知单饲喂。
2.干草:以苜蓿、羊草为主,每天保持在3公斤以上。
3.青贮:每顿不得少于10公斤以上。
4.小苏打:(按通知单饲喂)
5.盐砖:保持天天有,不得间断.
注意:精料不能多喂干草不可少喂
二、饲喂时间:早、中、晚挤奶开始时间:5:00、12:00、19:00,挤奶后马上喂牛,挤三次喂三次。
三、饲喂顺序:干草→青贮→精料→多汁料→干草;或精、粗料搅拌均匀后饲喂。
四、饲喂方法:饲喂青贮或干草时,必须抖去尘土和异物。
以免牛吃到不消化的东西。
每顿添草不得少于三次,要做到少添、勤添。
五、清槽:饲喂前半小时将食槽内的剩余草秸,将草秸推到指定地点。
六、饮水:饲喂后及时供水,冬季不得少于三次,中午10:00---14:00,应当有水;春夏秋三季,奶牛自由饮水;水槽每天清洗一次,每周消毒2次,保持水清洁,无异物。
七、清粪:饲喂后将粪便每天清理三次,牛棚内的粪便清到屋檐外1米处,打成11堆。
八、消毒:各舍白灰消毒由饲养负责,其他消毒由场部派专人负责。
九、记录:观察奶牛采食、饮水、反刍、粪便、发情、发病等情况。
并做记录及时向兽医、配种员报告。
十、保持牛群安静,不得打或惊吓牛。
十一、卫生:每位饲养员必须每天保持通道及辖区路面的清洁,不得有杂物和垃圾。
勤捡垃圾、塑料布、绳和铁丝等异物与饲料袋存放在一起,按时上交库房。
并按规定做好酒糟池清扫工作。
十二、照明:早、晚奶牛采食2小时内,必须采光。
并做到节约用电,采食后2小时后及时关灯。
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

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随着人们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养殖牛奶的泌乳牛逐渐成为农民们重要的养殖对象。
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对于确保牛奶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饲养环境、饲料配方、定期检查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
一、饲养环境饲养环境对泌乳牛的产奶量和健康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泌乳牛的舒适度需要得到保障,牛舍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牛舍内的地面应保持干燥,以减少泌乳牛的蹄部疾病发生。
其次,饲养环境要保持整洁卫生,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床材,防止细菌滋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此外,牛舍内的灯光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泌乳牛产奶。
二、饲料配方泌乳牛的饲料配方要根据泌乳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
在泌乳期前期,饲料以优质粗饲料为主,如青贮玉米、青贮糜糠等,以提供足够的纤维素和能量。
在泌乳期中后期,饲料要以精饲料为主,如玉米饲料、豆饼、麦麸等,以满足泌乳牛产奶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
此外,还要根据泌乳牛的体重和产奶量确定合理的饲喂量,避免过饥或过饱导致消化问题。
三、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对于及时发现泌乳牛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定期观察泌乳牛的食欲、粪便和奶量等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定期检查还包括泌乳牛的体温、体重和泌乳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泌乳牛的乳房炎、胃肠疾病等常见疾病,以确保泌乳牛的健康状态。
四、疾病预防泌乳牛的疾病预防是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加强泌乳牛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牛瘟热、口蹄疫等传染病的发生。
其次,要定期进行驱虫,预防内外寄生虫的侵袭。
另外,还要定期进行泌乳牛的产后检查,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避免对泌乳牛产奶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对于保障牛奶产量和质量的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料配方、定期检查和疾病预防,可以保证泌乳牛的健康和产奶效益。
对于养殖者来说,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做好泌乳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养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1 泌乳初期的饲养奶牛分娩后15-20d左右为泌乳初期,也叫恢复期,奶牛食欲减退,消化机能差,生殖器官尚未复原,乳房水肿。
为促进奶牛体质恢复,保证恶露排尽,减轻乳腺机能活动,在产犊后3d以内只喂品质优良且易消化的千草,4-5d以后在日粮中加入精料O.1~lkg。
以后每2-3d再增加一些,但每1d增加的精料最多不超过1.5kS。
为了防止奶牛产后瘫痪,产后3-5d内,每次挤奶不要挤净,尤其是产后第一次挤奶,挤1.5-2kg初乳能满足牛犊需要即可。
以后每次逐渐增加,到第5d则全部挤出。
但对低产奶牛或产后乳房没有臌胀的母牛,产后则可挤净。
对于产后水肿厉害的奶牛,挤奶前后均用温毛巾热敷(45℃~50℃左右)乳房,并在挤奶后按摩乳房10~15秒,以防止引起乳房炎。
2 泌乳盛期的饲养泌乳盛期一般在产后20-60天左右,高产奶牛可延续到3个月。
奶牛产犊后20d左右体质巳得到恢复,是提高产奶量的最佳时期。
在此期生产上通常采用“预付”饲养来催奶,即饲喂日粮,除按奶牛实际产奶的营养需要(每产3-4kg,给Ikg精料)供应外,每1d再增加1-2 kg精料来引导奶量上升。
只要奶牛产奶量能随采食量的增加而继续上升,就继续增加饲料,直至增料后奶量不再上升时,开始减料,减料速度要慢,逐渐减至与产奶量相适宜为止。
全期优质粗饲料任其自由采食,并适当给予多汁饲料。
采用“预付”饲料法,也要注意奶牛的膘情,防止过肥。
在泌乳盛期,应加强挤奶和乳房按摩,增强运动和牛体刷拭,并保持牛舍清洁卫生。
3 泌乳后期的饲养泌乳盛期过后至干奶前称为泌乳后期。
此期,大多数奶牛已到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奶牛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以供胎儿生长发育需要。
在这阶段要保持奶牛有旺盛食欲,饲喂大量青绿多汁的饲料,以稳定产奶量,减缓奶量下降速度,每1-2周调整一次精料给量。
但日粮种类不宜多变,挤奶次数也不宜轻易减少,要防止乳房炎的发生,否则会引起奶量急剧下降。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几种饲养和管理方法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几种饲养和管理方法奶牛的泌乳高峰期是奶牛生产周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保证奶牛的产奶水平和生产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在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和管理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饲养管理1. 合理的饲料配方在奶牛泌乳高峰期,奶牛的饮食需要更加关注,饲养场需要根据奶牛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饲料配方。
可以适当增加含能和蛋白质的饲料,以满足奶牛产奶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2. 定期饲喂在泌乳高峰期,奶牛需要保持规律的饲喂时间,保证每天都能够按时、按量地喂食。
这样可以保证奶牛的胃肠道健康,防止因为饲料过多或过少导致产奶量下降。
3. 提供充足的水源水是奶牛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泌乳高峰期更是如此。
饲养场需要保证奶牛随时都能够饮用到清洁、充足的水源,以保证奶牛的身体健康和产奶水平。
二、健康管理1. 定期体检在奶牛泌乳高峰期,健康管理尤为重要。
饲养场需要定期为奶牛进行体检,包括体温、体重、泌乳量等指标的监测,以及疾病的检测和预防措施的采取。
2. 疾病防治泌乳高峰期的奶牛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因此饲养场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
定期消毒饲料槽、饮水设备等,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疾病的传播。
3. 合理的生产管理在奶牛泌乳高峰期,饲养场需要保持良好的生产管理,包括合理的泌乳间隔、定期更换产奶室的垫料、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奶牛受到过大的压力和惊吓等。
三、环境管理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在奶牛泌乳高峰期,环境温度对奶牛的影响非常大。
饲养场需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防止高温或低温对奶牛的影响,以保证奶牛产奶的水平。
2. 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泌乳高峰期的奶牛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饲养场需要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包括干净的牛舍、柔软的垫料、充足的休息时间等,以保证奶牛的身体健康和产奶水平。
3. 保持牛舍的清洁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一环。
饲养场需要定期清理牛舍,更换垫料,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牛舍内的细菌、病原体对奶牛的影响。
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

泌乳牛的饲养方法及管理技术泌乳牛是农场中重要的养殖品种,对于保障乳制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泌乳牛的产奶量和保证牛群的健康状态,需要合理的饲养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技术。
本文将从饲养方法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介绍泌乳牛的养殖要点。
一、饲养方法1. 饲料管理:泌乳牛的饲料需求量较大,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主要饲料应以青贮料和浓缩饲料为主,合理配比,保证泌乳牛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此外,还需根据泌乳牛的产奶量和体重,合理控制日粮量,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
2. 饮水管理:泌乳牛每天需要摄取大量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产奶。
因此,保证泌乳牛充足的饮水量十分重要。
饮水设施应设置在牛舍内,水源清洁,水质优良,随时可以供应新鲜的饮用水。
同时,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防止细菌滋生,造成泌乳牛的疾病。
3. 环境管理:泌乳牛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提高产奶量和保持牛群的健康状态。
牛舍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度,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泌乳牛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牛舍内的卫生状况也需要重视,定期清理牛舍,消毒脏物,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二、管理技术1. 定期体检:定期对泌乳牛进行体检是预防和发现疾病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观察牛的外貌、行为和食欲等方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还可以定期进行乳房检查,以防止泌乳牛发生乳房疾病。
2. 合理繁殖:泌乳牛的繁殖管理对于保持牛群的稳定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繁殖计划应考虑牛的生理状况和产奶量,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和配种方法,提高繁殖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对繁殖后的泌乳牛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护理,保证其身体恢复和重新进入泌乳状态。
3. 预防疾病:预防疾病是泌乳牛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定期接种疫苗,控制寄生虫和传染病的传播,保持泌乳牛的免疫力和健康状态。
此外,还要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加强疫病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泌乳牛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温、呼吸、粪便等指标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几种饲养和管理方法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几种饲养和管理方法奶牛的高产期是指奶牛处于泌乳高峰期的时间段,通常为哺乳后60-100天。
在这一阶段,奶牛的产奶量较高,饲养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奶效率和健康状况。
在奶牛泌乳高峰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饲养和管理方法来确保奶牛的生产效率和健康。
以下是几种在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1. 合理的饲料供应在奶牛泌乳高峰期,奶牛的饲料需求量较大,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满足奶牛的生产需要。
合理的饲料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奶牛的泌乳量与其饲料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
(2)合理的饲料组合:奶牛在泌乳高峰期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因此需要合理搭配饲料,以满足奶牛的各种营养需求。
(3)定时定量的饲料供应:在奶牛泌乳高峰期,需要定时定量地为奶牛提供饲料,避免因饲料供应不足或过剩而影响奶牛的健康和产奶效率。
2. 精细的管理和观察在奶牛泌乳高峰期,需要进行精细的管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问题,以确保奶牛的健康和产奶效率。
精细的管理和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的体温测量:定期测量奶牛的体温,及时发现奶牛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有发热现象则需要及时处理。
(2)定期的产后检查:定期检查奶牛的产后情况,包括产后恶露情况、乳房发肿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并发症。
(3)观察奶牛的进食和饮水情况:观察奶牛的进食和饮水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奶牛的饮食问题。
(4)观察奶牛的产奶情况:观察奶牛的产奶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乳房发炎等问题。
3. 保持舒适的生产环境在奶牛泌乳高峰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以为奶牛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有利于奶牛的健康和产奶效率。
保持舒适的生产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牛舍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对奶牛产奶的不利影响。
(2)保持牛舍的清洁:定期清洁牛舍,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以预防奶牛疾病的发生。
奶牛泌乳盛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奶牛泌乳盛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奶牛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种类之一,奶牛的泌乳期是牧场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泌乳盛期的饲养与管理对于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饲养与管理两方面对奶牛泌乳盛期进行详细介绍。
一、饲养(一)饲料供给1. 添加高蛋白饲料。
泌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支持泌乳和生长,因此在饲料中要添加一定比例的高蛋白饲料,如豆粕、玉米饼等。
3. 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
奶牛在泌乳期需要大量的饲料来支撑高产的泌乳,因此饲料的新鲜和干燥对于奶牛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要定期清理饲料存放地点,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
(二)水的供给1. 保证水源的清洁。
奶牛在泌乳期需要大量的水来支持泌乳和生长,因此需要定期清洁饮水设施,保证水源的清洁和卫生。
2. 不断补充水源。
奶牛在泌乳期的饮水量会比平时增加,因此需要不断补充水源,保证奶牛的饮水量充足。
(三)饲料管理1. 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
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避免发霉和变质的饲料被喂给奶牛。
2. 合理安排饲料喂养时间和次数。
合理安排奶牛的饲料喂养时间和次数,保证奶牛的能量和蛋白质供给充足,避免过量或者不足的饲料喂养。
二、管理(一)环境管理1. 保持牛舍的干燥和通风。
泌乳期的奶牛需要一个干燥和通风良好的牛舍环境,这样可以减少奶牛因潮湿和闷热而生病的机会,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率。
2. 做好草料的存储和管理。
泌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饲料来支持泌乳和生长,因此需要做好草料的存储和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新鲜。
避免发霉和变质的饲料被喂给奶牛。
(二)健康管理1. 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
定期对泌乳期的奶牛进行体检,保持奶牛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泌乳牛饲养管理

矛 盾:提高产乳量与减少体内能量负平衡的程度. 解决措施:①饲喂优质干草。
②对减重显著的牛要添加脂肪。 ③增加UIP喂量。 ④为保持瘤胃内环境平衡,可以添加缓冲剂。 ⑤增加精料, 精粗比不超过60:40
成母牛牛饲养管理(泌乳牛饲养管理)
3.接产与助产 (1)在外阴部见到胎膜后应进行胎位检查,如胎位正常(前肢和头部在前)可不必助 产,使其自行产出。 (2)在见到胎膜和前肢后,经1小时以上胎儿仍不能正常产出时,要进行助产,方法 是用产科绳拴住胎儿前肢球节以上部位,用人拉住产科绳慢慢进行牵引,牵引时注意与母 牛的努责相互配合,牵引方向应与产道方向相一致,并护住母牛阴门,防止阴门撕裂,一 鼓作气,将胎儿拉出。 (3)遇其它异常情况,如难产等应由兽医处理。 (4)在胎儿产出后5~6小时胎衣应该排出,应仔细观察完整情况,如胎儿产出后12 小时以上,胎衣尚未完全排出应请兽医处理。 (5)如胎儿产出后母牛仍进行努责,则有双胎的可能,即尚有一胎儿未产出,应作好 下一胎儿的接产准备。
一、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围产期:
怀孕的最后三周到泌乳的前两周 即:干奶后期21天+产后14天 怀孕的终点 + 泌乳的起点
“坐月子”对母牛和犊牛都重要
成母牛牛饲养管理(泌乳牛饲养管理)
围产前期奶牛管理的目标
• 提高产前和产后奶牛的食欲 • 饲喂适口性好, 营养全面,消化率高的日粮使得奶牛能够通过日粮
来满足她的营养需要和维持正常的瘤胃功能. • 维持和提高奶牛的免疫功能 • 尽量减少产犊前后的体内脂肪动用. • 维持正常的血液钙和镁离子浓度.
成母牛牛饲养管理(泌乳牛饲养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乳牛饲养管理
泌乳是奶牛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产奶量和牛奶品质是奶牛场盈利的重要指标,因此掌握奶牛在泌乳期间的生理变化,科学合理的进行泌乳牛饲养管理,将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1. 泌乳牛生理变化
如图1所示:刚刚分娩后产奶量直线上升,约在7周时达到产奶量的高峰期,之后,产奶量缓慢下降。
另一方面,干物质
摄取量在分娩后的13-15周内才达到最高峰。
所以
在泌乳盛期(产后16-100d ),营养的摄取不能满足
产奶的需要,泌乳牛呈现出营养物质负平衡,如图2
所示。
营养物质负平衡是指奶牛不能充分摄取产奶
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也正
因如此,泌乳牛需要消耗体脂肪和体蛋白来供给产
奶的需要,奶牛的体重起初逐渐的减少,直到4个
月以后才逐渐恢复。
图2 奶牛营养物质的体内蓄积
2. 泌乳牛生理阶段及饲养
2.1 泌乳盛期(产后16-100d )
图1 泌乳牛生理变化
泌乳盛期的产奶量占整个泌乳期的40%-50%,是“黄金泌乳阶段”。
此阶段奶牛处于营养负平衡,需要消耗奶牛蓄积的营养产奶,而这些蓄积的营养主要是来自泌乳后期和干乳期。
泌乳盛期的主要工作重心之一就是提高采食量,尽量控制精粗比50:50,可消化养分要高,并保证足够的粗饲料。
如果精料过多,为保持瘤胃环境,防止前胃迟缓和乳脂率下降,应适当添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
另一工作重心是提高受胎率。
母牛一般产后21-50天发情,发情周期21天。
母牛膘情中等偏上有利于提高受胎率。
如果精料过少,则会导致子宫复旧不全,体重严重下降,影响发情和受孕。
营养水平过高,同样会造成不良后果。
此阶段也是乳房炎的高发期,因此牛场应规范挤奶技术和卫生管理。
2.2 泌乳中期(产后101-200d)
奶牛的干物质摄取量在此阶段达到最高,然后平稳下降,而产奶量也逐渐的降低,因此体重逐渐的恢复。
此阶段奶牛的日增重应保持在0.25-0.5Kg,初产牛还应考虑生长需要。
日粮应适当降低能量和蛋白,增加粗饲料,控制精粗比40:60,减少精料的浪费。
另外高产牛日粮中需要添加适量的缓冲剂。
夏季则应添加氯化钾或脂肪粉,以利于奶牛抵抗热应激;最好在凌晨饲喂一次,减少炎热对母牛食欲的影响,提高采食量。
2.3 泌乳后期(产后201-305d)
此阶段奶牛对营养的需求主要包括:维持、泌乳、修复体组织、胎儿生长和妊娠沉积。
所以应尽快使母牛恢复体重,比盛乳期增加10-15%为宜,但不能过肥。
在此阶段恢复母牛膘情要比干乳期更经济和安全。
日粮应控制精粗比30:7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0%。
加强管理,注意保胎,防止流产也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
另外,在预计停奶前做直肠检查,确定是否妊娠,以便及
时停奶。
干奶期60天,是保证犊牛良好生长发育和下阶段泌乳高产的保证。
3. 影响产奶量和牛奶品质的因素
遗传、生理和环境是影响产奶量和牛奶品质的三大主要因素。
遗传:包括品种、个体。
例如:黑白花奶牛产奶最高,娟姗牛含脂率最高。
生理: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初产年龄、干奶期、内分泌激素等。
奶牛产乳性能随年龄和胎次增加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因为乳牛的产乳量是随着有机体生长发育程度,特别是随着乳腺的发育程度而增长的,当产乳量达到高峰时,由于机体的衰老而产乳量又开始下降。
据统计,黑白花奶牛以6岁5胎产奶量最高;但早熟品种牛第四胎产奶量最高。
牛的乳脂肪和非脂固体物的含量,则随年龄增长而略有降低的趋向。
在第一个泌乳期和第五个泌乳期之间,乳脂肪和非脂固体物分别减少0.2%和0.4%。
环境:包括饲料、饲养管理、挤奶技术、产犊季节、外界温度、疾病药物等。
黑白花奶牛不耐热,当气温过高时,呼吸脉搏次数增加,采食量下降,饲料消化率下降,产奶量减少。
据分析在12月份产犊母牛产奶量最高,1-2月份产犊母牛次之,10-11月份再次之,6月份产犊母牛奶量最低。
4. 总结
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品质受母牛本身(内因)和外界环境(外因)的影响。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做好品种选育,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充分挖掘奶牛遗传潜能,保障牛场的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