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卷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卷及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16分)1、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________;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________。
2、钟表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计量时间的。
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进行的。
4、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蚯蚓。
5、物体越重,摩擦力就________;物体越轻,摩擦力就________。
6、早上,我们煮粥时,水会大量的溢出来,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
7、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________的变形。
8、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________转动;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是()。
A.反冲力B.重力C.弹力2、下列电路中,小灯泡能发光的是()。
A.B.C.3、现代钟表的原动力有机械力和()力两种。
A.重B.电C.水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A.乱砍乱伐 B.保护环境C.任意放牧 D.捕杀所有的野生生物5、鸭、鹅、青蛙等动物的脚趾上为什么长着蹼?()A.方便游泳B.方便走路C.方便跳跃D.方便站立6、沉在水底的石头,它受到的重力比浮力()。
A.大B.等于C.小7、下列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A.剪刀B.镊子C.盘山公路D.方向盘8、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的货物就()。
A.多B.少C.一样9、夏天,人们常在摩托车黑色的坐垫上套上铝箔做的坐垫套,是为了()A.增加吸热B.减少吸热C.美观10、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使()条件发生变化。
A.一个B.两个C.三个以上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
()2、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3、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同一区域,背阳的地点比向阳的地点温度高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试题复习题含答案(1-4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试题复习题含答案(1-4单元)五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一、填空题1、早上,我们看见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2、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太阳自(东)向(西)运动。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3、太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气温越(低)。
4、在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5、影子的长短同太阳高度的关系是(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6、实验课上,测量太阳高度的仪器名称叫(太阳高度测量仪)7、很久以前,人们利用太阳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8、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叫作(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日晷是(地平日晷)。
9、玩手掌日晷的时候,如果上午,应该用(左)手;如果是下午,应该用(右)手。
并且要面向(南)方。
10、昼夜的交替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11、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定为当地时间20时,那么,中国的观众应在(凌晨4)时观看,美国的观众应在(15)时观看。
12、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提出地心说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
13、在一月中月亮形状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我们称它为(月相)。
14、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时的月亮是指月相中的(蛾眉月)。
15、月相变化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16、新月是指(天空中不出现月亮)。
17、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的花在一天中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的特点,设计了(花钟)二、选择题18、昼夜形成的原因(B)A、太阳的东升西落B、地球自转C、山峰的遮挡19、猫头鹰活动的时间是(C)A、上午B、中午C、晚上20、月相变化的周期是(B)A、一天B、一个月C、一年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B)A、东-西;长-短-长B、西-东;长-短-长C、东-西;低-高-低22、日晷是测量(C)的工具。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带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3、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也就是热胀冷缩的性质。
4、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5、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6、我们上课时,老是用的粉笔是用石膏制作的。
7、设计30秒摆30次的摆,结果摆了33次,应将摆线长度调长点。
8、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9、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二、判断 1、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钟摆的摆动快慢跟摆锤的质量成正比。
(×)3、水在4℃以下时,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人们手上的纹路可以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5、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不是真实存在的。
(√)6、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7、绿色植物也会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是利阶层的事物和现象。
2、秋天夜空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 5 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 W 。
3、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4、北斗七星的斗柄,在春分当晚的23点指向东方,在夏至当晚的23点指向南方,在秋分当晚的23点指向西方,在冬至当晚的23点指向北方。
5、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6.宇宙,宇的本意是指(“上下四方”),宙的本意是指(“古往今来”)。
7.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形)。
地球自转一周为(1天)。
8.(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出现)。
9.太阳的寿命为(100亿年)。
10.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一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苗的诞⽣1、种⼦的萌发除了种⼦本⾝具有活⼒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般地说,具有(充⾜的⽔分),(适宜的温度)和(⾜够的空⽓),种⼦可以萌发,有的种⼦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等能够满⾜植物⽣长的需要。
3、制作种⼦标本在(低温、⼲燥)的环境中保存。
4、种⼦按(颜⾊)、(形状)、(⼤⼩)等分类。
2、⼟壤与植物的⽣长1、在农业⽣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种在不同类型的⼟壤中产量不同。
说明⼟壤对植物⽣长具有⼀定影响。
2、根据⼟壤中的沙和黏⼟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含黏⼟多的叫黏质⼟,沙和黏⼟含量差不多的叫壤⼟。
3、通过实验发现:沙质⼟、黏质⼟和壤⼟这三种⼟壤的渗⽔能⼒由⾼到低依次是①沙质⼟②壤⼟③黏质⼟。
由⼟壤的渗⽔能⼒我们可以推测出,⼟壤的保⽔能⼒由⾼到低依次是①黏质⼟②壤⼟③沙质⼟。
4、⾖苗在沙质⼟⾥长的好,理由是⼟质疏松,渗⽔性好,透⽓性强。
5、在黏质⼟⾥⽣长较好的植物有⽔稻、芦苇,适合在沙质⼟⾥⽣长的有西⽠、⼤⾖、花⽣,适合⽣长在壤⼟⾥的植物有⼩麦、⽟⽶。
6、当地的农⽥属于(壤⼟),这种⼟壤最适合种(⼩麦、⽟⽶、棉花),(⽩菜,萝⼘,黄⽠)等蔬菜和(⽉季、菊花)等花卉。
7、影响植物⽣长的条件有⼟壤、阳光、⽔、空⽓、温度、肥⼒。
8、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因为我们这⾥沙质⼟较多,⽽花⽣、⼤⾖属⾖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壤通⽓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壤中的⼤量氮⽓,使作物⽣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露滋润⽲苗壮,万物⽣长靠太阳。
”这说明⽔、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长有影响。
2、在研究温度对植物⽣长的影响时,将植物放在常温下,将对照组放在冰箱⾥,将实验组放在常温下,这种设计不合理,因为冰箱⾥⽆光、⿊暗、空⽓不流通。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题(好好)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题(好好)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 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带答案教师版

五年级科学期末试卷(一)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2分)(X ) 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V )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X )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什么变化。
X ) 4、光是沿四面八方任意传播的。
(V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 V ) 6、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 源。
(X ) 7、太阳光的多少、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是两回事,没有什么关系。
X ) 8、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吸热快。
(X ) 9、夏天人们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比深色的漂亮。
(X ) 1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V ) 12、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 理特尔又在紫色光的外面发现了 紫 外光”人们把它称为紫外线。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C )。
A 、蜡烛B 、太阳C 、木星D 、萤火 虫3、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C )o A 、长---短 B 、 C 、长---短---长4、 物体的影子总是在( A )的一面。
A 、背光 B 、向光5、 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B )0 A 、直线传播 反射原理6、 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 )o A 、平面镜 B 、凹面镜 凸透镜7、 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 (B )的铜镜取火。
A 、平面镜B 、C 、凸透镜8、为了避免光线刺伤我们的眼睛,在光线太强时眼睛的瞳孔会 (B )o A 、放 大 B 、缩小9、 同样材料的物体,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C )色,吸收太阳热的本 领就最大了。
A 、红B 、白C 、黑10、 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 ,吸收太阳热 的本领最大的是(C ) oA 、水平放置B 、竖直放置C 、倾斜与太阳光垂直五年级科学期末试卷(二)一、 填空1、 由于受水、空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做 (风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东 C 、东——北——西 (B ) o A 、西——南——东 B 、西——北——短---长B 、C 、凹面镜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小学科学期末复习试卷

期末复习试卷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化成(),让我们看到。
A.直射B.电子信号C.反射D.光线2.下面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做事拖拉B.长时间玩手机游戏C.坚持晨练3.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疤痕”,那么它形成于强烈的()A.火山喷发B.陨石撞击C.地震4.如图,小明把一根筷子斜插入水中研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他会看到的现象是()。
A.B.C.D.5.我们的身体能做不同的事情,指挥这一切的是()。
A.心脏B.脑C.神经系统D.脊髓6.下列()组岩石是岩浆岩。
A.大理岩、板岩B.砾岩、砂岩、页岩C.玄武岩、浮石、花岗岩7.龙龙周末去爬梧桐山,放眼望去四处都是低矮的山包和广阔的平地,这说明深圳的主要地形是()。
A.山地和丘陵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丘陵A.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B.一定从原路反射回去C.会有两条反射光路二、填空题9.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可以分为(______)、地幔、地核三部分。
10.科学家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反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路线返回。
科学家测量了光__________回地球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__________万千米。
11.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
光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__________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__亿千米,从太阳出发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__________分钟。
12.潜望镜的制作方法很多,用塑料管或__________牛奶盒都能做。
13.用激光笔照射盛满烟雾的水槽,我们会发现烟雾中有一条直直的光线,说明光线在烟雾中以__________传播。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综合复习试题

综合复习一、选择题1.鹅卵石是由于()形成的。
A.天然B.风化作用C.人工磨光D.风化作用与水流的搬运作用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是我国()。
A.平原B.山地C.峡谷3.正午时太阳下影子的方向是指向()。
A.北B.南C.东D.西4.金华地区主要是()地形。
A.山地B.高原C.丘陵5.光在黑暗的房间中是以()传播的。
A.直线B.曲线C.折线6.光射入水中的光线是()传播的。
A.以直线B.以曲线C.有时以曲线有时以直线二、填空题7.古代的水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__________计时,刻度一般在__________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__________计时,刻度一般在__________的容器上。
8.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__________,却看不见说话的__________。
9.食物中的(______)和我们吸入的(______),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10.生活中,有些光我们是看不见的,例如红外线和紫外线。
夜视仪成像利用了______外线,鉴别纸币的真伪利用了______外线。
11.__________的传播会遇到阻碍,也会改变方向。
三、判断题12.本课实验中,用到的四张矩形卡纸,有两张不用打孔。
(_______)13.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______)14.在电影院看电影,我们能看到荧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荧幕上发生了折射。
(______)15.激光笔发射的光对眼睛有害,一定要避免直视。
(_______)四、连线题16.云开见月光的折射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海市蜃楼光的反射五、排序题17.模拟洪水实验,请填写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将泥沙在盒内堆积,B.上游做成两条河道并汇集到下游一条河道C.取两大烧杯水,分别从上游河道慢慢倒入,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一、填空。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
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
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著名的日晷有(中国古代石晷)、(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赤道日晷)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地平日晷)。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22.(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3.(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
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等。
二、简答。
1.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什么?答:(1)不伤害小动物。
(2)不惊动小动物。
(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
(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2.在各个时间段开放的花有哪些?答:在凌晨(3:00—6:00)开放的花有:蛇麻花、牵牛花、蔷薇花和猫儿菊。
在上午(7:00—12:00)开放的花有:芍药菊、睡莲、山柳菊、大豆花、午时花、半枝莲、酢酱草和郁金香。
在下午(13:00—18:00)开放的花有:万寿菊、晚香玉、月见草和白香水百合。
在凌晨(3:00—6:00)开放的花有:丝瓜花、夜来香、昙花和紫茉莉。
3.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呢?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早上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
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
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至于影子的长短,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中午12点,可能并不是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
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经度不一样,昼夜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正午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4.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答: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是因为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实验操作。
1.太阳下影子变化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实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一、填空。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有:太阳、闪电、萤火等,人造光源有:灯泡、烟花等。
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
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的。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13.(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4.(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15.(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6.(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17.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8.(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
19.(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20.(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1.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2.(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23.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
24.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25.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6.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7.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28.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9.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0.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二、简答。
1.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点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不透明的物体被挡住去路而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因此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2、医院里的无影灯为什么无影?答:由于无影灯的灯泡数量多,发光面广,光线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射来,物体相对于某一灯光的影子会被其他的灯照亮,所以就看不到影子了。
3、汽车反光镜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它利用了什么原理?答:汽车反光镜能看到车窗外的情景,因为它是一种凸面镜,也叫凸镜。
射到凸镜上的光,经凸镜反射后不能会聚于一点,而是变得发散开来。
这样一来,它比尺寸相同的平面镜观察的范围大,可使驾驶员从镜中观察车后侧较大范围的空间,保证行车安全。
有的城市在马路交叉处和拐弯处也常常安装一个大的凸镜,使交通民警和行人看到较大范围内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交通安全。
所以它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医生借助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
你知道额镜利用了什么原理吗?答: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是一种凹面镜,也叫凹镜。
就像手电筒小电珠后那个银亮的反光碗,它能把灯泡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到病人的耳中,使医生能看清楚耳道中的情况。
因此,额镜也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
7、夏天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答:夏天我喜欢穿浅色衣服。
因为不同颜色的衣服反光本领不同,颜色越浅的衣服反光本领越强。
反光越强,吸收光的能力就越弱,吸收的热量就少,使人感到凉爽。
所以夏天我喜欢穿浅色衣服。
8、你知道宇航服为什么要用白色且富有光泽的材料来制作吗?答:因为白色反光能力最强,吸收光的能力就最弱,吸收的热量也最少;另外,白色有光泽又比白色无光泽的材料反光能力强,吸收光的能力弱,吸收的热量少。
所以宇航服要用白色且富有光泽的材料来制作。
三、实验操作。
1.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2.设计实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实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第三单元《电和磁》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4.只能使用(电池)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
5.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