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89C51单片机C实现简易计算器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计数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子设备,它可以对某一事件或物体进行计数,并对计数结果进行显示、记录或控制。
计数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领域。
本文将基于AT89C51单片机设计一款简单的计数器,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其功能。
二、AT89C51单片机简介AT89C51是一款由意法半导体公司(STMicroelectronics)生产的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单片机芯片。
它具有8位的CPU、4KB的Flash存储器、128B的RAM,以及32个通用I/O 端口。
AT89C51单片机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包括定时器、串行通信接口、中断控制器等,适合于需要较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
三、计数器设计1. 硬件设计在本设计中,我们将使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外接数码管进行计数结果的显示。
我们还将使用按键进行计数器的操作,包括计数、清零等功能。
硬件电路设计如下:- AT89C51单片机- 7段数码管(共阳极)- 74595移位寄存器- 按键- 电阻、电容等元件2. 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中,我们将使用C语言编程,并调用单片机的相关接口函数来实现计数器的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初始化:对单片机的相关GPIO口进行初始化,包括数码管、按键等。
- 计数:通过按下计数按钮触发计数功能,将计数结果存储在单片机内部的变量中。
- 显示:将计数结果显示在数码管上,通过74595移位寄存器进行驱动。
- 清零:通过按下清零按钮触发清零功能,将计数结果清零。
四、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设计的正确性,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
我们将使用AT89C51单片机、数码管、按键等元件进行搭建,然后编写软件程序进行测试。
1. 硬件搭建我们需要按照硬件设计的原理图进行搭建。
将AT89C51单片机、数码管、按键等元件按照原理图连接好,并进行电源连接。
2. 软件编程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C语言程序,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基于AT89C51单片机C语言编写的计算器

基于AT89C51单片机C语言编写的计算器#include<reg52.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dula=P2^6;sbit wela=P2^7;sbit key1=P3^4;u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0}; uchar num,temp,num1;void delay(uint z){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uchar keyscan();void display(uchar aa);void main(){num=17;dula=1;P0=0;dula=0;wela=1;P0=0xc0;wela=0;while(1){display(keyscan());}}void display(uchar aa){dula=1;P0=table[aa-1];dula=0;}uchar keyscan(){P3=0xfe;temp=P3;temp=temp&0xf0; while(temp!=0xf0) {delay(5);temp=P3;temp=temp&0xf0; while(temp!=0xf0) {temp=P3;switch(temp){case 0xee:num=1;break;case 0xde:num=2;break;case 0xbe:num=3;break;case 0x7e:num=4;break;}while(temp!=0xf0){temp=P3;temp=temp&0xf0;}}}P3=0xfd;temp=P3;temp=temp&0xf0; while(temp!=0xf0) {delay(5);temp=P3;temp=temp&0xf0; while(temp!=0xf0) {temp=P3;switch(temp){case 0xed:num=5;break;case 0xdd:num=6;break;case 0xbd:num=7;break;case 0x7d:num=8;break;}while(temp!=0xf0){temp=P3;temp=temp&0xf0;}}}P3=0xfb;temp=P3;temp=temp&0xf0;while(temp!=0xf0){delay(5);temp=P3;temp=temp&0xf0; while(temp!=0xf0) {temp=P3;switch(temp){case 0xeb:num=9;break;case 0xdb:num=10;break;case 0xbb:num=11;break;case 0x7b:num=12;break;}while(temp!=0xf0){temp=P3;temp=temp&0xf0;}}}P3=0xf7;temp=P3;temp=temp&0xf0;while(temp!=0xf0){delay(5);temp=P3;temp=temp&0xf0;while(temp!=0xf0){temp=P3;switch(temp){case 0xe7:num=13;break;case 0xd7:num=14;break;case 0xb7:num=15;break;case 0x77:num=16;break;}while(temp!=0xf0){temp=P3;temp=temp&0xf0;}}}return num;}/***************89C51单片机【计算器】C语言程序******************//**************** P2位选P0段选时钟12MHZ *********************/#include<reg52.h> /*包含的头文件*/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 宏定义*/#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Led[17] = {0x3f, 0x06, 0x5b, 0x4f, 0x66,0x6d, 0x7d, 0x07, 0x7f,0x6f, 0x77, 0x7c, 0x39, 0x5e, 0x79, 0x71,0x00}; /* 数码管段选*/long float Number[]={0,0,0,0}; /* 数码管显示位控制寄存器*/ucharA[]={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long int D[] = {0,0,0,0,0,0,0,0}; //数码管显示内容寄存器uchar code C[] = {0x0, 0xFE, 0xFD, 0xFB, 0xF7, 0xEF, 0xDF, 0xBF, 0x7F}; /* 数码管位选*/ /* 列扫描控制LED 1位2位3位4位5位6位7位8位*/uchar k=16; /* 按键对外控制*/uchar b; /* 按键【+】【-】【*】【/】对外的控制*/long float Out_put; /* 定义变量【Out_put】作为结果*/uchar e=0; /* 数字的位存储递进的控制*/ uchar g=0; /* 运算方式的控制变量*/uchar L=0; /* 运算方式的控制变量*/uchar g1=0; /* 运算方式的控制变量*/uchar g2=0; /* 运算方式的控制变量*/uchar g3=0; /* 运算方式的控制变量*/uchar g4=0; /* 运算方式的控制变量*/char j=-1; /* 与Number[]数组连用*/uchar m=0; /* 按键【=】的控制变量*/uchar n=0; /* 按键【.】的控制变量*/uchar x=0; /* 小数点个数的记录变量*/ uchar xo=0; /* 控制开始计数小数点的变量*/long int result;void Delay(uint o) /* 延时函数delay() 的定义*/{uint i,j;for(i = 0; i < o; i++){for(j = 0; j < 121; j++) {;}}}void show(long float Out_put){ uchar r;uchar k;long int q,p;uchar s=0;uchar i;long int temp;temp=Out_put ;if( (Out_put-temp)!=0) {result=Out_put*10000;r=4;}else { result=Out_put; r=0; }p=result;if(m==1){if(result<0){ result=-result; p=result;q=result; for(i=1;i<=8;i++) { q=q/10; if(q==0) {k=i;i=9; } } P0=0x40; P2=C[8-k];Delay(1); } //负号的显示P0=0x80; P2=C[r]; Delay(1); P0=0x00;result=p;P0=Led[result%10]; P2=C[8]; result=result/10;Delay(1);if( (result%10==0)&&(result%100==0)&&(result %1000==0)&&(result%10000==0)&&(result%1000 00==0)&&(result%1000000==0) ) {P0=0x00;} else {P0=Led[result%10]; P2=C[7];result=result/10; Delay(1);}if( (result%10==0)&&(result%100==0)&&(result %1000==0)&&(result%10000==0)&&(result%100000==0) ) {P0=0x00;}else {P0=Led[result%10]; P2=C[6];result=result/10; Delay(1);}if( (result%10==0)&&(result%100==0)&&(result %1000==0)&&(result%10000==0) ) {P0=0x00;} else {P0=Led[result%10]; P2=C[5];result=result/10; Delay(1);}if( (result%10==0)&&(result%100==0)&&(result%1000==0) ) {P0=0x00;}else {P0=Led[result%10]; P2=C[4];result=result/10; Delay(1);}if( (result%10==0)&&(result%100==0) ) {P0=0x00;}else {P0=Led[result%10]; P2=C[3];result=result/10; Delay(1);}if( (result%10==0) ) {P0=0x00;}else {P0=Led[result%10]; P2=C[2];result=result/10; Delay(1);}if(result==0) {P0=0x00;}else {P0=Led[result%10]; P2=C[1];result=result/10; Delay(1);}}}void In_put() // 输入函数输入小数加小数点{uchar i;if(k>=0&&k<=9)switch(e){case 8: D[7]=D[6];A[7]=A[6]; //用来存放数值 case 7: D[6]=D[5];A[6]=A[5];case 6: D[5]=D[4];A[5]=A[4];case 5: D[4]=D[3];A[4]=A[3];case 4: D[3]=D[2];A[3]=A[2];case 3: D[2]=D[1];A[2]=A[1];case 2: D[1]=D[0];A[1]=A[0];case1: if(n==0) { D[0]=k; A[0]=Led[k]; if(xo==1) x++; }if(n==1) { A[0]=Led[k]|0x80; xo=1; n=0;}}if(k>=11&&k<=15&&b==1){ switch(k){case 11: g1++;g++;if(g2==1) L=1; if(g3==1) L=2;if(g4==1) L=3;break; // +case 12: g2++;g++;if(g1==1) L=4; if(g3==1) L=5; if(g4==1) L=6;break; // -case 13: g3++;g++;if(g1==1) L=7; if(g2==1) L=8; if(g4==1) L=9;break; // *case 14: g4++;g++;if(g1==1) L=10;if(g2==1)L=11;if(g3==1) L=12;break; // /}j++;Number[j]=10000000*D[7]+1000000*D[6]+10000 0*D[5]+10000*D[4]+1000*D[3]+100*D[2]+10*D[1]+D[0];for(i=1;i<=x;i++){Number[j]=(float)Number[j]/10;}x=0;for(i=0;i<=7;i++) // 数据存储器清零D[i]=0;for(i=0;i<=8;i++) // 数据显示清零{A[i]=0x00;}b=0;e=0;xo=0;}}void Key_scan() // 键盘扫描函数Key_scan(){unsigned char X,Y,Z;P3 = 0xff;P3 = 0x0f; //先对P2置数行扫描if(P3!=0x0f) //判断是否有键按下{Delay(20); //延时10ms,软件去干扰if(P3!=0x0f) //确认按键按下;{X=P3; //保存行扫描时有键按下时状态P3=0xf0; //列扫描Y=P3; //保存列扫描时有键按下时状态Z=X|Y; //取出键值while(P3!=0xf0); // 按键防止抖动 switch ( Z ) //判断键值(那一个键按下){case 0xe7: k=0; e++; In_put(); break; //数字【0】case 0xd7: k=1; e++; In_put(); break; //数字【1】case 0xdb: k=2; e++; In_put(); break; //数字【2】case 0xdd: k=3; e++; In_put(); break; //数字【3】case 0xb7: k=4; e++; In_put(); break; //数字【4】case 0xbb: k=5; e++; In_put(); break; //数字【5】case 0xbd: k=6; e++; In_put(); break; //数字【6】case 0x77: k=7; e++; In_put(); break; //数字【7】case 0x7b: k=8; e++; In_put(); break; //数字【8】case 0x7d: k=9; e++; In_put(); break; //数字【9】case 0xeb: n=1; In_put(); break; //小数点【 .】case 0x7e: k=11;b=1; In_put(); break; //字符【B +】case 0xbe: k=12;b=1; In_put(); break; //字符【C -】case 0xde: k=13;b=1; In_put(); break; //字符【D *】case 0xee: k=14;b=1; In_put(); break; //字符【E /】case 0xed: k=15;m=1;b=1;In_put();break; //字符【F =】}}}}void Yun_suan(){if(g1==1&&g==1) Out_put=Number[0]+Number[1];if(g2==1&&g==1)Out_put=Number[0]-Number[1];if(g3==1&&g==1) Out_put=Number[0]*Number[1];if(g4==1&&g==1)Out_put=Number[0]/Number[1];if(g1==2&&g==2)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g2==2&&g==2)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 if(g3==2&&g==2)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g4==2&&g==2)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1)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2)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3)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4)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5)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6)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7)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8)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9) 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10)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if(L==11)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Out_put=Number[0]*Number[1]/Number[2];}void Xian_shi(){if(m!=1){Key_scan();/* 显示函数与A[i]有关*/P0=A[0]; P2=C[8];Delay(1);P0=A[1]; P2=C[7];Delay(1);P0=A[2]; P2=C[6];Delay(1);P0=A[3]; P2=C[5];Delay(1);P0=A[4]; P2=C[4];Delay(1);P0=A[5]; P2=C[3];Delay(1);P0=A[6]; P2=C[2];Delay(1);P0=A[7]; P2=C[1];Delay(1);}}void main(){{Xian_shi();Yun_suan();show( Out_put );}}。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
计数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对输入信号的计数。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计数,并且可以将计数结果显示出来。
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器件和材料:
1. AT89C51单片机:这是一款8位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功能。
2. 数码管:用于显示计数结果。
3. 按钮开关:用于输入计数信号。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数器的设计。
1. 连接电路:将数码管和按钮开关分别与AT89C51单片机的IO口相连。
数码管的引脚与单片机的IO口相连,按钮开关一个端接地,另一个端接单片机的IO口。
2. 编写程序:使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编写单片机的程序。
可以使用单片机的计时器中断来实现计数功能。
在程序中,首先需要初始化单片机,并将IO口设置为输入或输出。
3. 实现计数功能:在程序中,通过判断按钮开关的状态,来决定是否对计数器进行加一或减一操作。
当按钮开关按下时,将计数器加一或减一,并将计数结果显示在数码管上。
4. 程序调试: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上,并连接电源。
通过按下按钮开关,观察数码管上计数结果的变化,可以判断程序的正确性。
如果发现计数结果不正确,可以通过调试程序来解决问题。
5. 优化设计: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对计数器的功能进行优化。
可以增加清零按钮,用于将计数器清零;可以增加计数范围限制,当计数器达到上限或下限时,禁止继续计数。
基于单片机的简单计算器设计与仿真

基于单片机的简单计算器设计与仿真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简单计算器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分析。
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按键、液晶显示屏和蜂鸣器等外围电路,实现对基本四则运算的支持。
在仿真过程中,对电路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本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单片机;计算器;AT89C51;仿真1.引言计算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单片机的计算器在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简单计算器,并通过仿真分析其性能。
2.设计方案2.1控制核心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AT89C51是一种常用的8位单片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稳定的性能,在计算器的设计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2.2外围电路本设计的外围电路主要包括按键、液晶显示屏和蜂鸣器。
2.2.1按键本设计采用4个按键,分别是“0”、“1”、“2”和“+”。
按下按钮时,单片机通过外部中断方式检测到按键动作,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2.2.2液晶显示屏本设计使用16x2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计算结果和输入的数字。
单片机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与液晶显示屏进行数据交互。
2.2.3蜂鸣器本设计的蜂鸣器用于发出计算结果。
当计算结束后,单片机通过IO 口控制蜂鸣器,发出相应的声音。
3.仿真与结果分析在完成电路设计后,我们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仿真过程主要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
3.1功能测试在仿真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测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结果表明,计算器在输入正确的操作符和数字后,能够正确计算并显示结果。
3.2性能分析在性能分析中,我们主要关注计算器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经过多次测试,计算器的稳定性较好,能够稳定运行并显示正确的结果。
响应速度方面,计算器在按下按键后能够迅速进行计算并显示结果。
4.结论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简单计算器,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功能和性能。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功能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AT89C51单片机是英特尔公司生产的一款典型的8位微控制器,其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设计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
在众多应用中,计数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比如工业控制、实验测量、智能家居等。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可以实现对信号的计数和显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
首先介绍AT89C51单片机的基本特性和引脚布局,然后讨论计数器的原理和设计思路,最后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步骤。
一、AT89C51单片机的基本特性和引脚布局AT89C51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CMOS微控制器,其主要特性包括:1. 内置4KB闪存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用户程序;2. 128字节RAM,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寄存器;3. 32个通用I/O引脚,用于连接外部器件和传感器;4. 完整的串行通信接口(UART),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5. 定时器/计数器和PWM输出,用于实现各种定时和计数功能;6. 多种工作模式选择,包括被动低功耗模式和中断工作模式。
AT89C51单片机的引脚布局如下图所示:(图片)P0、P1、P2和P3是AT89C51单片机的四个通用I/O端口,分别具有8个引脚,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和传感器。
X1和X2是晶体振荡器的输入和输出端,用于提供时钟信号。
RESET 是复位端,用于复位单片机。
EA和PSEN是扩展ROM控制端和程序存储器的读取端,用于外接ROM和实现程序存储。
ALE/PROG是地址锁存器的输入,用于地址总线的多路选择。
RXD 和TXD是串行通信接口的接收和发送端口,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二、计数器的原理和设计思路计数器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电路,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计数和显示。
AT89C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AT89C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的设计单片机的出现是计算机制造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是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核心,如今,它已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科技、通信、汽车、工业等。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单片机来进行的数字计算器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计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六位数范围内的基本四则运算,并在LCD上显示相应的结果。
设计电路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电路,利用MM74C922作为计算器4*4键盘的扫描IC读取键盘上的输入。
显示采用字符LCD静态显示。
软件方面使用C语言编程,并用PROTUES仿真。
一、总体设计根据功能和指标要求,本系统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控机。
通过扩展必要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对计算器的设计。
具体设计如下:(1)由于要设计的是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为了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采用LCD 显示数据和结果。
》(2)另外键盘包括数字键(0~9)、符号键(+、-、×、÷)、清除键和等号键,故只需要16 个按键即可,设计中采用集成的计算键盘。
(3)执行过程:开机显示零,等待键入数值,当键入数字,通过LCD显示出来,当键入+、-、*、/运算符,计算器在内部执行数值转换和存储,并等待再次键入数值,当再键入数值后将显示键入的数值,按等号就会在LCD上输出运算结果。
(4)错误提示:当计算器执行过程中有错误时,会在LCD上显示相应的提示,如:当输入的数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大于计算器的表示范围时,计算器会在LCD上提示溢出;当除数为0时,计算器会在LCD 上提示错误。
系统模块图:二、硬件设计(一)、总体硬件设计/本设计选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
显示部分:采用LCD 静态显示。
按键部分:采用4*4键盘;利用MM74C922为4*4的键盘扫描IC,读取输入的键值。
总体设计效果如下图:(二)、键盘接口电路计算器输入数字和其他功能按键要用到很多按键,如果采用独立按键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编程会很简单,但是会占用大量的I/O 口资源,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不采用这种方式,而是采用矩阵键盘的方案。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简易计算器设计

计算器(Calculator)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一种特殊类型。
它与一般通用计算机的主要区别在于程序输入方式的不同。
计算器的程序一般都已经固定,只需按键输入数据和运算符号就会得出结果,很容易就能掌握。
而一般计算机的程序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动,或重新输入新的程序。
简易计算器主要用于加减乘除;科学计算器,又增添了初等函数运算(有的还带有数据总加、求平均值等统计运算)。
现代电子计算器首次问世是1963年。
那时的计算器是台式的,在美国波士顿的电子博览会上展出过。
与计算机相比,它小巧玲珑,计算迅捷,一般问题不必事先编写复杂的程序。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芯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单片机已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同时集成CPU、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并行和串行接口、看门狗、前置放大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多种电路,这就很容易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组成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
这种技术促使机器人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人们已经完全可以设计并制造出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简易智能机器人。
随着社会需求,计算器也从原有单一的数字加减计算演变为复杂的多种运算。
现在不在单一的在某一方面而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重点不够清楚,导致在重点与非重点处花费的时间不成比例,进度缓慢,这是设计没能全部完成的部分原因。
目前只做到按键与显示的结合(即在显示器上可以显示数字键还有命令键+-*/ =清零);加法子程序已经编写成功并严整无误,但在整体调试中未能圆满实现,本部分正在调试中。
等调试成功后,其它运算子程序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引言 (1)目录 (2)1.简易计算器的设计方案 (3)1.1硬件部分设计方案 (3)1.2软件部分设计 (3)1.3 硬件设计原理图 (4)2. 简易计算器部分电路设计 (5)2.1 AT89C51常用指令 (5)2.2 显示及显示接口 (11)2.3 键盘、液晶显示的组合接口 (15)2.4 算术逻辑运算处理 (18)3.总设计电路及调试 (19)致谢 (21)参考文献 (22)1.简易计算器的设计方案1.1硬件部分设计方案1 单片机部分单片机以AT89C51来做为核心元器件。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AT89C51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8位单片机,具有计数器功能。
本文将介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
计数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设备,用于统计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
在数字电子技术中,计数器可以通过使用触发器和逻辑门来实现。
在AT89C51单片机中,可以通过编程控制来实现计数器功能。
我们需要通过编程配置AT89C51单片机的IO口,使其能够作为计数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
我们可以使用P1口作为计数器的输入端口,通过外部信号来触发计数器的计数动作。
我们可以使用P2口作为计数器的输出端口,将计数结果显示出来。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程序来实现计数器的功能。
程序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中断来实现计数器的自动计数。
当接收到外部信号时,中断服务程序会自动执行,对计数器的计数值进行更新,并将结果输出到P2口。
我们可以通过按键来控制计数器的启动和暂停。
具体编程步骤如下:1. 配置P1口和P2口为输入和输出模式,分别作为计数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
2. 初始化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
3. 配置中断,并编写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在接收到外部信号时,会自动执行,对计数器的计数值进行更新,并将结果输出到P2口。
4. 编写按键处理程序。
按键处理程序会检测按键的状态,如果按下则启动计数器,再次按下则暂停计数器。
5. 主程序中,循环检测按键状态,并根据按键状态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实现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
这个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计数需求的场合,如物料计数、人员计数等。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适合在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进行应用。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计数器设计是一项有趣且实用的工程,通过合理的硬件配置和编程设计,可以实现各种计数需求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89C51单片机简易计算器的设计一、总体设计根据功能和指标要求,本系统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控机。
通过扩展必要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对计算器的设计。
具体设计如下:(1)由于要设计的是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为了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采用LCD 显示数据和结果。
(2)另外键盘包括数字键(0~9)、符号键(+、-、×、÷)、清除键和等号键,故只需要16 个按键即可,设计中采用集成的计算键盘。
(3)执行过程:开机显示零,等待键入数值,当键入数字,通过LCD显示出来,当键入+、-、*、/运算符,计算器在内部执行数值转换和存储,并等待再次键入数值,当再键入数值后将显示键入的数值,按等号就会在LCD上输出运算结果。
(4)错误提示:当计算器执行过程中有错误时,会在LCD上显示相应的提示,如:当输入的数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大于计算器的表示范围时,计算器会在LCD上提示溢出;当除数为0时,计算器会在LCD 上提示错误。
系统模块图:二、硬件设计(一)、总体硬件设计本设计选用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
显示部分:采用LCD 静态显示。
按键部分:采用4*4键盘;利用MM74C922为4*4的键盘扫描IC,读取输入的键值。
总体设计效果如下图:(二)、键盘接口电路计算器输入数字和其他功能按键要用到很多按键,如果采用独立按键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编程会很简单,但是会占用大量的I/O 口资源,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不采用这种方式,而是采用矩阵键盘的方案。
矩阵键盘采用四条I/O 线作为行线,四条I/O 线作为列线组成键盘,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
这样键盘上按键的个数就为4×4个。
这种行列式键盘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 口的利用率。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计算器的键盘布局如图2所示:一般有16个键组成,在单片机中正好可以用一个P口实现16个按键功能,这种形式在单片机系统中也最常用。
图 2 矩阵键盘布局图矩阵键盘内部电路图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节省单片机I/O口资源,我们在设计中使用了MM74C922芯片。
MM74C922是一款4*4键盘扫描IC,它可检测到与之相连的4*4键盘的按键输入,并通过数据输出口将按键相应的编码输出。
其引脚图如图4所示:图4 MM94C22硬件图MM74C922引脚说明:(1) Y1~Y4(脚1~脚4):44键盘第一列至第四。
(2) X1~X4(脚11、10、8、7):44键盘第一行至第四行。
(3) DOA~ DOD(Dataout A~D,脚14~17):按键之BCD码输出,其中DOA为LSB,DOD为MSB。
(4) VCC(脚18):电源脚,+3V~+15V。
ab126计算公式大全(5) GND(脚9):接地管脚。
新艺图库(6) OSC(Oscillator,脚5):键盘扫描电路之频率所需外加电容的连引脚。
(7) KBM(Keyboard Mask,脚6):内部消除开关弹跳电路所外加电容的引脚。
(8) OE(Output Enable,脚13):芯片致能脚,接低电位可使芯片致能。
(9) DA(Data Available,脚12):数据有效输出脚。
任一按键按下时,此脚位会输出高电位,按键释放后此脚又会恢复为低电位。
MM74C922对各按键的响应如下表所示:如下图5所示,在本设计中,计算器输入键盘的4条行线、列线分别连接到MM74C922的X1-X4、Y1-Y4引脚,MM74C922的数据输出口与单片机的P2口相连,MM74C922的DA引脚经过一个非门连接到单片机的/INT0脚,当MM74C922检测到键盘输入时,DA产生高电平,与之相连的/INT0检测到低电平,给单片机一个中断,单片机从P2口的低四位读入键盘上按下的键的值。
图5 键盘接口电路图(三)、LCD显示模块本设计采用LCD液晶显示器来显示输出数据。
通过D0-D7引脚向LCD写指令字或写数据以使LCD实现不同的功能或显示相应数据。
图6 LCD 模块(四)运算模块(单片机控制)MCS-51 单片机是在一块芯片中集成了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和多功能I/O等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基本功能部件。
如果按功能划分,它由如下功能部件组成,即微处理器(CPU)、数据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EPROM)、并行I/O 口、串行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及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单片机是靠程序运行的,并且可以修改。
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独特的一些功能,通过使用单片机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因此我们采用单片机作为计算器的主要功能部件,可以很快地实现运算功能。
三、软件设计现实生活中人们熟知的计算器,其功能主要如下:1、键盘输入;2、数值显示;3、加、减、乘、除四则运算;4、对错误的控制及提示;针对上述功能,计算器软件程序要完成以下模块的设计:1、键盘输入检测模块2、LCD显示模块;3、算术运算模块4、错误处理及提示模块。
系统总流程图分块程序设计1、键盘输入检测程序设计有键按下时,单片机响应外部中断0,转入外部中断0中断处理函数,在中断处理函数中完成对按键的判断,以进行下一步的程序处理。
/***********外部中断0处理函数*************/void INT_0(void) interrupt 0 using 0{key=translate(P2&0x0f);if(key<='9'&&key>='0') //判断按下的键是否为数值{num=num*10+(key-'0');if (operators>0){y=num;iny=1;}elsex=num;if(num<134217728&&num>-134217728) //当前数值是否超出限定范围{display(num);}elsedataoverflow();}else{switch(key){case'c':x=0;y=0;num=0;iny=0;operators=0;display(num);break;case'=':arithmetic();iny=0;operators=0;num=0;break;case'+':if (operators)arithmetic();operators=1;num=0;break;case'-':if (operators)arithmetic();operators=2;num=0;break;case'*':if (operators)arithmetic();operators=3;num=0;break;case'/':if (operators)arithmetic();operators=4;num=0;break;}}}2、LCD显示程序设计利用LCD静态显示,通过程序向LCD写指令字或数据使LCD完成不同功能或显示相应数据。
/**************LCD初始化函数*************/void init_LCM(){write_com(0x30);write_com(0x30);write_com(0x30);write_com(0x38);write_com(0x08);write_com(0x01);write_com(0x06);write_com(0x0e);}/***********LCD写数据函数*************/ void write_data(char ddata){RS=1;/*写指令*/R_W=0;EN=1;/*使能信号开*/P1=ddata;/*将数据送入p1口*/EN=0;/*使能信号关*/check_BF();}/***********LCD写指令函数*************/ void write_com(char command){RS=0;/*写指令*/R_W=0;EN=1;/*使能信号开*/P1=command;/*将数据送入p1口*/EN=0;/*使能信号关*/check_BF();}/************LCD检查忙碌函数***********/ void check_BF(){char i,x=0x80;P1=0xff;while(x&0x80){RS=0;R_W=1;EN=1;x=P1;EN=0;for (i=0;i<10;i++);}EN=0;/*关闭使能信号*/}/**********LCD清屏函数**********/ void clearLCD(){write_com(0x01);}/**********LCD显示函数**********/ void display(long a){long temp,b,c=-1;int lenth=1,i,j;clearLCD();if(a<0){a=a*c;write_data('-');}temp=a;while((temp=temp/10)!=0){lenth++;}for(i=lenth;i>0;i--){b=1;for(j=0;j<i-1;j++){b=b*10;}write_data(0x30+a/b);a=a%b;}}3、算术运算程序设计4、错误处理及提示程序设计/**********除数为处理函数**********/void dealerror(){int i=0;clearLCD();for(i=0;i<5;i++)write_data(error[i]);}/*********数值溢出处理函数**********/void dataoverflow(){int i=0;clearLCD();for(i=0;i<8;i++)write_data(overflow[i]);}四、联机调试在联机调试的过程中,一开始没有做数值溢出方面的控制,导致LCD显示的输入数据或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相符。
后来经过计算得到有符号长整型的表示范围为-2147483648—2147483647,遂取2的30次方1073741824为本计算器的最大表示范围,以此来控制数值溢出,修改后,LCD显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