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与爱国主义教育

合集下载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音乐教育,育人是目的,审美是核心。

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因素。

第一,寓德育于音乐素养培养之中。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渗透德育,从学生课前节拍游戏、师生互相问好、坐站姿势,到基本训练中的发声练习、节奏训练等,均可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

例如,音乐游戏中,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现不同的唱名,用声音唱出高低,这是教师和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调整的有趣交流,使学生的身体动作愈发协调,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节奏感得到充分训练,提升了音乐素养。

第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在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领略抒发感情的艺术,寓景于情,寓情于物,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中得到真善美的收获。

如在欣赏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时,鼓励学生用童话的形式讲述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然后戴上头饰排练并表演音乐剧,让学生在聆听、表演音乐的过程中将真善美融入内心。

第三,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做律动、歌剧表演、音乐游戏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如在教学《吹起羌笛跳锅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编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第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

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例如,在欣赏课《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师可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谴责,去激情地歌唱,让他们感受到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不知不觉受到灵魂的洗礼。

浅析音乐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音乐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音乐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关键词:音乐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摘要: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音乐最能体现的是民族自身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贯穿于音乐教育之中,以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是鼓舞人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贡献一切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音乐是历史的产物,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

欣赏音乐,可以准确地让我们去理解作品,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注入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新课改的要求。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

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方面选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又有很强的思想性,能培养学生美感的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才能使以音乐之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目的得以实现。

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是很多的。

《游击队歌》、《满江红》、《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典型的抗敌御侮的爱国歌曲,《歌唱祖国》、《长江之歌》都是歌颂新中国,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歌曲。

这些歌曲的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游击队歌》歌词为两段,它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描绘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栩栩如生的游击队生活,在自豪的乐观主义精神中表达了必胜的信心:“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通过歌曲的学唱,激发学生对中国解放军战士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的了解、对祖国的热爱。

如何在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如何在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如何在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贯穿于音乐教育之中,以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一、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欣赏音乐,可以准确地让我们去理解作品,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注入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新课改的要求。

在我们身边,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一样,枚不胜举。

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利用这些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选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又有很强的思想性,能培养学生美感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才能使以音乐之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目的得以实现。

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是很多的。

《游击队歌》、《满江红》、《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典型的抗敌御侮的爱国歌曲,《歌唱祖国》、《长江之歌》都是歌颂新中国,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歌曲。

这些歌曲的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例如:《游击队歌》歌词为两段,它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描绘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栩栩如生的游击队生活,在自豪的乐观主义精神中表达了必胜的信心,通过歌曲的学唱,激发学生对游击队员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了解、对祖国的热爱。

教材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音乐作品实在很多,音乐教师要不断挖掘这些素材,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音乐教育就是要以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

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修养。

同时,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同时通过音乐艺术形式去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价值观,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音乐领域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爱国主义领域得到升华。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1.推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在小学阶段,综合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主流,其目的就是要推进学生完整的人格形成。

其中,爱国主义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它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形成健康、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意识。

2.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其中爱国主义是核心之一。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营造代表当前教育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这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内涵。

3.促进学生音乐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传递爱国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更加认真负责,高效率地提高音乐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1.运用爱国歌曲教学爱国歌曲是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在小学教育中,学习一些爱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演唱等方式理解歌曲内涵,特别是亲身感受到这些歌曲传递的爱国情感。

2.运用案例教育针对当前学生自身认识不够深刻的情况,可以通过案例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针对一些爱国离不开国家的背景等案例,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爱国精神和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热情。

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思想

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思想

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思想□何红云音乐是世界八大艺术之一,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艺术气息的熏陶,还能在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正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在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完成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注重音乐课堂作品欣赏中爱国情感的渗透音乐教育中的环节之一是欣赏历史上一些著的歌曲、、音乐,教可以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有爱国情怀的,学受到的爱国情怀,在这种情怀的熏陶下,巧妙地理解音乐中的内和情感所在,进音乐师教育的Y教师可以一些中国的。

这一,国正之,人能音乐中的人,思想的,的,一人国和斗的激情。

过欣赏这种,受中所的国情怀,使学生受到这种音乐的熏陶,能和生,解到一的,激发学生心 中的国情怀。

进行曲》进行国中。

进行的了中、的,激发中的国情怀。

进行的节奏刚劲有力,一经传唱很快成一首脍炙人口的Y这首达了坚韧不拔、意志坚的形象,通过传唱能有力激发全国的战斗zzb-o二、学习歌唱,感受民族情怀教在教学时,可以一些具有意义的,像(义勇进行、《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唱祖国》、烁方,仅要教授唱的技巧,还需要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国主义情怀。

通过对词的分析,了解到词曲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情感表达,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情怀的培养。

此外音乐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中渗透我国音乐的风格教育,使学生接触学习艺术歌曲,当然我们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等。

例如教师在讲述繳唱祖国》这一首歌曲时,首先进行词曲作者的介绍,这是一首十分重要的歌曲,一般会用在重大活动的2008会,的时是响起了繳唱祖国》的旋律。

歌词里面写我们我们,是我们的我们了一,的,教师要学生深入分歌词,了作背景,这了的中国在的-这首歌曲的中国在的。

在学习的音乐作中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音乐的下、在快乐的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音乐启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音乐启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音乐启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音乐启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优势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启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音乐的表达力音乐具有丰富的表达力,能够直接打动人们的心灵。

通过合适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的力量和美。

例如,选取经典的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以其激昂的旋律、铿锵的歌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歌声将这种骄傲和自信表达出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音乐的教育功能音乐不仅仅能够表达情感,还具有教育功能。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向小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选取具有时代特色和社会意义的歌曲,如《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和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的含义。

在音乐课堂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选取与爱国相关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和英雄事迹,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

三、音乐活动的组织除了音乐课堂教育,还可以通过音乐活动的组织,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举办爱国歌曲比赛,邀请学生们自行编写和演唱歌曲,通过音乐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表达,并提高他们创作和演绎的能力。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剧、交响乐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音乐艺术中蕴含的爱国精神,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

四、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培养小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学习诗歌、古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和演绎,加深他们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爱国思想的理解。

此外,在历史、地理等学科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作品,将学科知识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到祖国的优秀历史和文化。

在音乐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课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学科,可以成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在音乐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1.选取具有爱国主题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课教学中,选择一些具有爱国主题或展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进行研究和演唱。

这些音乐作品可以是经典的爱国歌曲,也可以是描述国家风景或历史传统的作品。

通过演唱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爱国情感的力量,从而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2.增加爱国主题的音乐活动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与爱国主题相关的音乐活动,例如合唱比赛、演唱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又能够加深对爱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音乐表现爱国情感音乐是一种充满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在音乐课中可以通过研究音乐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用音乐来表达爱国情感。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等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

4.结合爱国主题的音乐故事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与爱国主题相关的音乐故事,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讲述故事的方式,了解爱国英雄的事迹和精神。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共鸣,并激发他们的热情。

5.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与爱国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纪念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

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重要性。

通过以上几点,在音乐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爱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有志向、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高校音乐课程爱国主义教育之策略

高校音乐课程爱国主义教育之策略

高校音乐课程爱国主义教育之策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爱国主义教育愈发成为高校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在音乐课程中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音乐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之策略展开探讨。

一、建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高校音乐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建立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传授优秀的爱国主义音乐作品,向学生们展示祖国的美丽和伟大,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还可以利用音乐作品中的语言、旋律、节奏等元素,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高校音乐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挖掘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实现。

中国有着悠久的音乐历史,许多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蕴涵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和演奏这些传统音乐作品,学生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祖国的伟大。

还可以邀请一些资深音乐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向学生们传授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魅力,提升学生们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三、丰富课程内容高校音乐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丰富课程内容,使之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符合学生们的思想需求。

音乐课程可以引入一些当代爱国主义音乐作品,通过这些新颖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现代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力量。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爱国主义典型事迹和精神象征,激励他们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践行爱国主义情怀。

四、注重实践操作高校音乐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注重实践操作,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走访革命老区等,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祖国的强大和对爱国主义事迹的亲历。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文艺活动,如音乐会、合唱比赛等,鼓励学生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爱国主义情感的认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与爱国主义教育
郴州市七完小莫娅娟摘要: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

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

但是,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决非是空洞的政治说教,更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

应更新过去唱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错误观念,因此,音乐课的思想教育要体现在与音乐艺术的美感为一体来进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表演的艺术,音乐是感情艺术,又是时间艺术,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而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强大的感染力,它不仅可以鼓舞人的斗志,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陶冶高尚的情超,音乐它更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音乐元素、音高、力度、速度节奏、旋律进行方式等等,是构成音乐语言的基本材料,在流动的音乐中,可直接而自由地将情感通过音乐语言,贯注于形象之中,流溢在音乐中,而具有突出的情感感染性和情感陶冶性。

根据音乐这一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应较好地运用音乐的美育心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根据教材内容化目的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看,不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学生既能了解到歌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能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丰富多彩,有的歌曲描绘了家乡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和祖国的壮丽河山,这就能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有的歌曲颂扬了祖国的辉煌成就和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有的歌曲歌颂和塑造了为祖国的独立自主,繁荣昌盛而呕心沥血、英勇献身的能人志士,
这就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裁,应确立不同的内容化目的,例如:《草原就是我的家》和《春天在哪里》这两首歌曲前,对这两首歌曲做了研究和比较,虽然这两首歌曲都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但都存在着几个不同之处:1、作者不同;2、内容不同;3、题材不同;4、构成音乐语言而用的音乐材料音乐元素不同,因此,歌曲在抒发思想感情上也有所不同,所以,我在一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时运用对比手法。

如对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我》着重启发学生感受歌曲辽阔舒展、开朗、乐观的感情色彩,激发学生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抒发对家乡、对祖国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而对歌曲《春天在哪里》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活泼轻快、柔和、深情的感情色彩,指导学生用明亮的音调来描绘春天明媚的景色,结合歌曲采用大调式24节拍,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春天所赋予大自然的一派生机,显示出春天不仅在大自然中,而且在小朋友的歌声里,使学生不仅热爱大自然,而且更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

二、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的美感教育之中
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有组织有约束的灌输。

音乐要体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使学生既能动之以情又能晓之以理。

从而达到感情的愉悦,得到理智的满足。

只有发挥艺术教育的独持美感功能,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音乐教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使情操变得高尚,优美。

社会主义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以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新一代的心灵。

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无论什么时候,甚至境遇如何恶劣,也不动遥让同学们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我国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曲之一。

是民族传统乐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这首乐曲在国内外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让学生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会实现给我们宛如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月光透过层层白云,映入江面,远处渔舟在江面荡漾。

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那优美、深沉的旋律描绘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

乐曲旋律中的“淙淙流水”之声,“蓬蓬远春”之声,“悠悠花香”之气,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音乐的伟大。

中华民族不愧为是一历史文明古国,并且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爱我中华的种子,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从以上简单罗列的事例中,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在二十世纪的帷幕徐徐降下之际,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积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抓好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责任,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育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抓住音乐元素的表现作用,深化学生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目的。

音乐语言是作为情感传递的媒体,作品中的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处,往往是作者
炽热情感喷发的“火山口“,教师应正确分析,把握,强调音乐元素(音高、速
度、节奏、旋律、调式等)在关键中感受到心灵的碰撞和情感升华。

如《义勇军
进行曲》应抓住力度这个关键元素在歌曲中的气势作用,从而表现中国人不原做
亡国奴奋起抗日的民族精神,抓住休止符三连音的表现手段来内化学生情感,升
华学生振心中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如《充满希望的学校》这首歌曲,既优美
有充满朝气,像一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山水画,它的艺术表现为三点”理解
—进入—表现“只要理解作品,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才能不断增强歌唱艺术的
表现力,学生也能在“一生、二熟”的情变中转为“三爱、四迷”的情境里》这
样,比较活跃了校园的气氛,有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而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