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
血吸虫病护理要点

血吸虫病护理要点
《血吸虫病护理要点》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或肝脏而引起的寄生虫病。
对于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至关
重要,下面是一些护理要点:
1. 卫生教育:患者及家属要接受正确的卫生教育,包括饮水卫生、食物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以
减少继续感染的可能性。
2.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吸虫药物,严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3. 饮食调理:患者需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摄入生水、生食,尤其是河流水域和生食海鲜。
4. 监测病情: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治疗效果。
5. 预防自我保护:在疫区活动时应穿上长袖长裤,避免裸露皮肤接触受污染的水源。
6. 定期体检: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体检,以监测疾病复发的风险。
血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治疗与护理同样重要。
严格的药物治疗、健康的饮食习惯、良
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定期的复查是保障血吸虫病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急性血吸虫病防治与管理

江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汤洪萍
急性血吸虫病感染(以下简称“急感”) 是由于人在
短时期内接触含有大量尾蚴的水体所致。急感多发生 于初次感染者,但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 在感染后也可发生。多发生在5-10月,接触疫水后1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 奇痒。急感常有畏寒、发热、咳嗽,病人绝大多数有 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 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 营养性水肿和腹水,而导致死亡。是一种严重危害身 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
3.5呼吸系统症状:咳嗽为急性血吸虫病又一重要症状, 约占病例的50﹪左右。主要表现为干咳、痰少,偶见 痰中带血。
3.6肝脾肿大:急感病人绝大多数可见肝脾肿大,尤以 肝肿大常见,左叶较右叶显著,一般在剑突下5㎝内, 可有肝区疼痛。检查触之质软,表面光滑,有明显压 痛。
3.7其他征象:急感病人常可见面色苍白、消瘦、乏力、 头昏、肌肉关节酸痛、荨麻疹等;
对服药前体温已降至正常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人,吡喹 酮用量可按慢性血吸虫病疗法进行治疗。对经1个疗程 治疗后发热不退者,如无其他病情,可在停药两周后 重复1个疗程。
6.3注意事项。有精神病者,禁用吡喹酮;对于合并严 重心力衰竭、心率紊乱和癲痫者及肝代偿功能差,肾 功能障碍者,一般也不宜用吡喹酮治疗。在治疗期间 病人也应遵守以下几点:①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按 时按量服药,以保证治疗效果;②要在餐间或饭后服药, 服药期间不吃辛辣和生冷食物,不饮酒。③服药期间 及服药结束后3—5天内应适当注意休息,不要从事过 重的体力劳动,如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时,要及 时进行处理或转上级医疗单位治疗。
巡查力度。 7.2.2开展人群预防服药,对接触疫水人员进行登记、
血吸虫病护理要点

血吸虫病护理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血吸虫虫卵污染的水体而传播。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贫血、腹痛、腹泻等,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脾大、肝大等并发症。
在护理血吸虫病患者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点:1. 早期发现和定期检测:血吸虫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等症状,因此在平时要注意自身身体的变化,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血吸虫病的病情变化。
2. 药物治疗:血吸虫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通常会使用特定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和频率。
3. 补充营养:血吸虫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等情况,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摄入足够的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条件的话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4. 饮食卫生:血吸虫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水体感染,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尽量选择干净卫生的食物,避免进食生的或者未经煮熟的水产品,减少感染的可能。
5. 疾病预防:在病情治愈后,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复查,以防止病情复发。
同时在平时要注意劳动防护,避免长时间接触可能感染寄生虫的水域。
6. 心理护理:血吸虫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7. 家庭护理:对于住家病人,家庭成员需要充分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保持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对患者给予适当的照顾和支持。
护理血吸虫病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血吸虫病的了解,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共同维护家庭和社区的健康。
第二篇示例: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血吸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护理要点,以加快康复速度并减少并发症。
脑型血吸虫病的治疗及护理

01
临床症状:头痛、呕吐、 癫痫等
03
影像学检查:CT、MRI 等
0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脑脊液检查等
04
病原学检查:粪便、血液 等样本中检测到血吸虫卵
脑型血吸虫病的 治疗
2
药物治疗
吡喹酮:首选药物,具 有高效、低毒、易吸收 等特点
氯喹:具有抗血吸虫病 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 疗药物
青蒿素:具有抗血吸虫 病的作用,可作为辅助 治疗药物
的免疫反应
他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积水等
症状
01
头痛:持续性头 痛,可能伴有恶
心、呕吐
02
癫痫发作:突然 发作,可能伴有 意识丧失、肢体
抽搐
03
精神异常:情绪 波动、幻觉、妄
想等
04
肢体无力:四肢 无力,行走困难, 可能伴有肌肉萎
缩
05
脑积水:颅内压 升高,可能导致 头痛、呕吐、视 神经乳头水肿等
诊断方法
脑型血吸虫病 的治疗及护理
x
目录
01. 脑型血吸虫病的概述 02. 脑型血吸虫病的治疗 03. 脑型血吸虫病的护理
脑型血吸虫病的 概述
1
病因
01
血吸虫感染:血吸虫进入人体,引 02
脑部感染:血吸虫进入脑部,引起
起血吸虫病
脑型血吸虫病
03
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对血吸虫 04
并发症:脑型血吸虫病可能引发其
免疫力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 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 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 关心和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 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 友保持联系,增强心理支 持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 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方式, 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血吸虫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观察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 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 时报告医生。
药物保管
确保药物妥善保管,避免 儿童接触和误服。
生活护理
保持卫生
避免疲劳
教育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 澡,避免接触疫水。
合理安排病人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 劳累。
改善居住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卫 生。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环境改善与治理
改善卫生环境
加强粪便管理,修建无害化厕所,避免粪便污染水源。
治理疫水
对疫区内的水体进行治理,如疏通河道、清理淤泥等,以减少血吸 虫的滋生环境。
控制传播媒介
消灭钉螺等传播媒介,切断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健康教育
提高防范意识
01
向群众普及血吸虫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宣传个人防护知识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给病人食用辛辣、油腻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03
血吸虫病预防与控制
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疫水
在接触疫水前应穿戴防护服、手套、鞋袜等防护 用品,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穿戴防护服
在必须接触疫水的情况下,应穿戴防水、防虫的 防护服,并确保衣物覆盖所有暴露部位。
使用防护用品
在接触疫水后,应及时使用肥皂、洗手液等清洁 用品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急性期
发热、腹痛、腹泻、脓血 便、肝脾肿大等症状。
慢性期
长期反复感染可导致肠道 炎症、肠道出血、贫血等 症状。
晚期
可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 压、脾肿大、腹水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02
血吸虫病的护理

血吸虫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患病经过,有无疾病流行区居住史、疫水接触史。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有无发热、过敏反应、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及肝脾大的表现。
3、了解患者血、粪常规,肝功能,免疫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有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二、护理措施
1、急性期及晚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应卧床休息。
慢性期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粗、硬、过热、多纤维、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腹水明显者应低钠饮食,肝性脑病时暂停蛋白质摄入。
3、病情观察:急性期观察体温、皮疹、腹泻情况。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肝硬化,应观察患者腹围、体重、下肢水肿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表现。
4、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吡唑酮,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多数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消失,如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5、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使其能保持愉快心理,配合
治疗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介绍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其表现等。
2、急性患者应尽早就医,争取早期彻底治愈。
慢性患者应注意安排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并发感染,增加饮食营养,限制吸烟、饮酒,以免加重肝损害。
四、注意事项
1、避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涂擦防护剂,或穿长筒胶鞋、防护裤、戴手套,必要时可预防性服药。
2、注意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急性血吸虫病确诊后,应立即住院治疗。
对体温在39℃以上,中毒症状明显或有严重毒血症、脑膜脑炎症状的病情重的病人,在病原治疗前应予以支持和对症治疗。
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1.加强护理:早期卧床休息,记录24 h出入液量,2~4h测血压1次。
有休克者,按医嘱测量血压并稍抬高下肢,对高热者物理降温。
2.支持治疗:补充维生素与液体,口服维生素B、C等,有明显腹泻及消化系症状的病人,可考虑补充水、盐或能量物质。
成人输液量每日2 000 ~ 3000 ml,输液的种类应视病情而异。
若无明显失水,可用5 %或 I0 %葡萄糖溶液 I000~2000 ml,每I000 ml中加入 I0%氯化钾 I0 ml及维生素 C1~2 g;对高热多汗者,每日加生理盐水 500~I000 ml,葡萄糖与盐溶液量之比为1:1;对有大量水分并伴有离子丢失者,必须注意补钾,每500 ml的5 %或10 %的葡萄糖或复方氯化钠液体中可加入I0%氯化钾10 ml。
应尽量动员病人口服,口服不足的部分由静脉补充。
病情危重青,时考虑小量输血。
3.退热:急性血吸虫病发热是由于机体受到大量虫卵抗原的强烈刺激所表现出的毒性过敏反应。
所以对一般轻型、中型病人,直接使用杀虫药物杀灭虫体,控制抗原物质产生,即可逐渐退热。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退热作用。
4.抗休克:对出现休克者,应先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
呕吐、腹泻病人,。
可采用 I0%葡萄糖溶液500 ml ,复方氯化钠500 ml,11.2%乳酸钠100 ml,静脉滴注。
有酸中毒时,可用5 % 碳酸氢钠100 ml 缓慢静注或滴入。
有中毒性休克时.则应用氢化可的松 200~400 ml/d或地塞米松 30~40mg/d,加入I0%葡萄糖溶液500一1000 ml中,静脉滴注。
激素一般使用2~3天,待休克控制后即可停用。
有微循环衰竭时,需加用胶体溶液,可用血浆100-200 ml 或500 ml右旋糖酐40。
我国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发 与 分 级 的 重 要 指 标 , 来 越 引 起 社 会 的 高 度 关 注 和 重 越
视 [ 。现 就 目前 国 内 急 性 血 吸 虫 病 的 l 治 疗 与 护 理 进 展 2 ] } 缶床 综述如下 。 1 临床 症 状 的观 察 与 护 理 1 1 发 热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发 热 是 急 性 血 吸 虫 病 的 突 出 症 .
1 2 3 肝 脾肿 大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大 多 数 患 者 有 肝 脏 肿 大 , ,. 左 叶较 右 叶 明显 , 有 肝 区 疼 痛 。检 查 见 肝 质 地 较 软 , 面 可 表 平 滑 , 痛 明 显 , 脏 肿 大 一 般 在 剑 突 下 5c 内 ;/ 压 肝 m , 3至 半 1 数 患 者 有 脾 肿 大 , 软 , 压 痛 ] 给 予 肌 苷 、 生 素 C 肝 质 无 。 维 、 血 康 复 片 等 保 肝 或 辅 助 治 疗 。嘱 患 者 卧 床 休 息 , 做 好 饮 食 并 护理 , 禁食 含脂 肪 、 油 等 不 易 消 化 的 食 物 。 高
血 吸 虫 病 是 一种 严 重 危 害 人类 健 康 的 重 大 疾 病 , l 按 临床
并 做 好 饮 食 护 理 , 食 不 易 消 化 的 食 物 。对 腹 泻 、 吐 较 严 禁 呕 重 者 采 用 1 葡 萄 糖 50ml复 方 氯 化 钠 5 0ml1 . 乳 O 0 、 0 、1 2
酸 钠 1 0ml 脉 滴 注 , 酸 中 毒 时 用 碳 酸 氢 钠 1 0 ml 慢 0 静 有 0 缓 静脉滴注 。 1 2 2 呼 吸 系 统 症 状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最 常 见 的 症 状 为 咳 ,,
症 状 和 体征 分类 , 分 为 急 性血 吸 虫 病 、 性 血 吸 虫 病 、 期 可 慢 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脑型血吸虫病患者;护理
急性脑型血吸虫病是由于人体反复或严重感染血吸虫病后,虫卵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颅内,沉积于软脑膜及脑组织而形成虫卵肉芽肿所致[1],是较为常见的虫卵异位损害,同时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反应。
我所近几年收治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现就护理谈一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1—2005年经过临床诊断的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共计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5岁。
临床表现,除有发热等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外,还表现为头昏、头痛、四肢无力或瘫痪、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甚至失语等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经吡喹酮2次抗病原治疗后,8例患者中有7例症状均在1~2个月内获得控制,直至消失,最后治愈出院。
1例患者出现语言轻度障碍(主要表现为吐词不清),经过1年的康复训练,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无复发。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脑型血吸虫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后,由于年纪轻,病情重,变化大,因此,心理压力较大,患者往往出现一种恐惧状态,此时,心理护理应放在首位。
应迅速热情地接待患者,以体贴关怀、热情诚恳的同情态度获得患者的信赖,并做好耐心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消除恐慌等不安情绪,正确对待疾病,通过护理措施调节病员的情绪,通过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提高治疗效果[2]。
2.2 高热护理急性脑型血吸虫患者提示伴有急性血吸虫患者的典型症状,此患者一般在发热前有冷感,但很少寒颤,体温从午后逐渐升高,傍晚到达高峰,午夜骤降,相差可达5℃,午夜热度下降时多伴有周身大汗。
此时应鼓励患者多喝水,注意保暖。
如配合抗虫药物治疗,应酌情考虑物理降温或激素退热。
同时,由于患者出现瘫痪等系列临床表现,为避免发热出汗引起的皮肤受损,所以必须做好皮肤病护理,可用温水擦身,勤换衣服被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3 病原治疗的护理吡喹酮常见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泄和阵发性肌肉痉挛,一般程度较轻,无需特殊处理,但也有的患者出现头昏、乏力、腰腿酸痛、颤动、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心悸、胸闷和早搏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因此在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嘱患者卧床休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 恢复期的护理在恢复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加强语言练习和肢体功能锻炼,早期为了预防因长期卧床、肌肉萎缩所引起的肢体畸形、挛缩等现象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应每日按摩肢体1~
2次,并协作患者做被动运动,当功能开始恢复时,应鼓励患者开展肢体功能锻炼携扶练习行走等,同时对失语的患者要表示同情,切忌把患者说错的话、表达错的意思当作笑料,防止其情绪波动,耐心地从一个单字词汇教起,要教导患者发音,逐步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使其得到好转和恢复。
2.5 卫生宣教工作对患者讲解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临床表现及危害,了解当地的疫情及血吸虫病易感地点,叮嘱患者不要接触疫水,进一步强化患者的血防意识。
3 讨论
急性脑型血吸虫患者由于发病年龄较轻,心理负担较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应结合高热、瘫痪患者的护理常规,实施综合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病员出院前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此阶段应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如帮助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和肢体锻炼等。
出院时的康复与保健指导也不可忽视,应嘱咐患者注意情绪与劳逸的自我调节,不可急于求成,应逐渐加强康复训练,直到恢复到正常人。
【参考文献】
1 蔡小青.9例脑型血吸虫病病人护理.护理研究,2005,26:21.
2 金问涛,安之壁.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