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献综述(DOC)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献综述 _张双琴(1)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
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依然有许多食品存在着安全隐患,而且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力度。
食品安全可分为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数量安全、食品可持续安全,本次研究的主要是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下文出现的食品安全均指食品质量安全)。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部门都致力于要解决的问题,也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共同探讨的热点。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食品安全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和治理策略等方面。
本文主要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解决食品安全的对策和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发现和找出我国食品安全的研究找出我国在食品生产和监管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国家政府对食品安全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以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促使我们对食品不得不层层把关,选材,生产、包装、运输、储藏都要严格执行,所以不仅要从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去保证我国食品的安全,同时也要利用道德舆论的力量来监督和促使食品生产商生产合格、安全、放心的食品,以保证我国人民食品的安全。
三.国内食品安全理论著作和相关法律措施从目前的检索来看,国内有关食品安全的著作相当丰富。
在这些著作中,有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如《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调查》﹔有关食品专业知识的如方玉媚著的《食品分析》(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1]、夏延斌的《食品添加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2],结合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性质、形状、毒性、使用方法、应用范围与剂量,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有关知识﹔还有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探讨,如周小梅的《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经济分析与经验借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一书[3]。
社会安全建设文献综述

城市社区安全建设文献综述1.前言“安全社区(safe community)”是于1989年斯德哥尔摩第一届世界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提出的[1]。
2002年引入中国,多地政府推广并开展建设安全社区。
安全社区建设是集系统性、先进性、预防性、全过程控制等特点一体化的事故伤害预防模式。
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实施安全促进能有效减少各类事故伤害。
我国对社区安全关注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社区服务与社区安全之间的联系、风险控制如何策划等关键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2.国外研究概述西方国家相关研究比较早,相关理论比较系统全面。
20世纪60年代,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批评了美国大城市为快速发展而破环传统社会的生活形态,造成了人际关系逐渐淡薄、疏离,抑制犯罪的社会自然监控力减弱; 20世纪70年代,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提出“可防卫空间”理论;以及杨·盖尔提到良好的室外空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以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生活[2]。
3.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的相应研究始于上世纪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对社区安全建设进行探究。
社区安全防范体系方面,肖佳着眼于公共安全防范,提出通过公安机关与城建规划等部门通力合作,可从空间层面一定程度降低犯罪隐患,提高社区预防犯罪的能力[3]。
吕立波则从技术出发,认为完善社区安防监控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具体措施以加强社区安防体系[4]。
刘鹏认为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对安防意识形态进行宣传、建立有效的社区举报奖励联动机制来提高防范水平[5]。
社区安全服务的研究中,唐静认为我国目前社区安全服务需求呈多样化趋势,提出社区安全服务参与主体呈现多种力量并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6]。
沈叶明和徐颖通过对边缘城市社区社会治安问题的阐述,建议加快基层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探索社区公共安全服务的多元化市场供给渠道、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成服务模式[7]。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文献综述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1.概念界定1.1安全安全的通俗理解就是指人的身心健康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状态。
而校园安全是指学生在和谐安全的环境下成长学习,享有良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都有安全保障,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在校园内避免各种灾难的伤害。
1.2教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化培育。
对于学校教师来说,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1.3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只是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在教育的基础上,把安全灌输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一种安全意识。
郝篆香等认为“安全教育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防范知识以及一系列的安全技能,防止无意或有意的伤害;同时也包括掌握受到伤害时的应急技能、急救技能、最基本的受伤治疗技能等,即能够进行自我救助的互救,避免或减少伤害死亡事故。
”[1]张玉堂教授认为“安全教育就是通过学校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教育等多种途径,教育和训练学生在衣食住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健康习惯,不仅身体健康,身心也健康,并养成力所能及的自助自救和互助他救的能力的活动”。
[2]2.文献综述2.1国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校园安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很多国外的学者对安全教育的研究比较全面细致,并且在安全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1.1法律法规许多国家都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保障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日本《宪法》第 13条规定“儿童和教职员有安全、安心生存的权利”,第 15 条规定“儿童有安全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3]。
美国联邦政府和立法、司法机关为保障校园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法律举措,通过制定各种措施来保障校园安全,如出台《校园禁枪法》和《校园、社会禁毒及安全法》,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立校警制度、建立完善的犯罪警报体系。
[4]2.1.2意识内容在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日本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视。
幼儿安全教育的文献综述

摘要:幼儿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幼儿安全教育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幼儿安全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幼儿安全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幼儿安全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
因此,幼儿安全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幼儿安全教育文献的综述,为我国幼儿安全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二、幼儿安全教育的现状1. 国外幼儿安全教育现状国外幼儿安全教育起步较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幼儿安全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外幼儿安全教育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教育的普及:国外幼儿园普遍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2)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强调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强调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
2. 我国幼儿安全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幼儿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幼儿安全教育现状如下:(1)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幼儿园加强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幼儿园普遍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改进。
(3)安全教育实践有待加强:幼儿安全教育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操作环节较少。
三、幼儿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1. 安全教育观念滞后部分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安全教育是无关紧要的事,导致幼儿安全教育得不到充分重视。
2. 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幼儿安全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难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3. 安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幼儿安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安全意识、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食品安全国内外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文献综述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需求的满足与社会福利的改善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不同时期由于食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本章通过对食品安全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比较,以掌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脉络。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食品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侧重食品数量安全(food Sedcurity)到侧重食品质量安全的转变过程。
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机构举行的世界粮食会议上,将食品安全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维持健康的生存所必需的足够食物。
1983年,FAO前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将食品安全最终目标解释为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一国的食品供给数量能否满足人口的基本需要,并且更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如穷人、妇女和儿童等)的食品可获得性,以避免和减少饥荒和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因而与缓解和消除贫困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题为《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同意语,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对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其中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规制主体食品安全规制的主体主要有规制机构、企业、用户(消费者)和非政府机构。
针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作用,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 May Aung(2004)在研究中表明,所有国家必须考虑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能够参加培训、决策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系统的发展、调整和实施活动; AndrewFearne,JulieA.Caswell和Spence Henson(2007)的研究表明:根据各国食品安全形势、食品行业特征、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不同,各国对食品行业的规制模式也有很大差异。
网络安全的文献综述

网络安全的文献综述网络安全是在当前数字时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和研究网络安全,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技术来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本文将对网络安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网络安全的研究重点之一是网络攻击检测和防御。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开发方法和技术来检测和防止网络攻击,以保护网络和系统的安全。
例如,一些研究致力于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来检测和防止网络入侵。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行为模式来识别潜在的攻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攻击者。
此外,还有研究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和统计学方法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以提高攻击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网络安全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密码学和加密技术。
密码学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它涉及到保护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技术。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加密算法和协议,以加强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有研究集中在密钥管理和身份认证方面,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受保护的资源和信息。
此外,网络安全的研究还包括对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的研究。
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是网络安全威胁中常见的形式,它们可用于窃取个人信息、破坏系统和网络,甚至进行勒索等活动。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来检测和清除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
这些方法包括使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技术来识别恶意代码,开发反病毒软件和工具来清除已感染的系统,以及建立网络安全意识和教育来预防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的传播。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多个方面的研究。
本文对网络安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网络攻击检测和防御、密码学和加密技术以及恶意软件和网络病毒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保护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对于维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文献综述[精选多篇]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文献综述[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cdd71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6.png)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文献综述[精选多篇]第一篇: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文献综述危险辨识方法及其在实际中应用的概述摘要:主要介绍了危险辨识的定义、分类以及几种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虽然危险辨识的方法很多,但仍有不少的危险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在文章后面又简介了几种易被人们忽视的几种危险源。
关键词:危险、危险源、危险辨识方法、实际应用、事故树。
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系统安全目标,必须从计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等各个阶段,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进行充分的研究,只有认识了危险,才能进一步评价、控制和消除危险。
[1]因此,掌握并研究、和开发系统、简便、有效的危险辨识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正文:1、危险辨识的定义及分类1、1危险辨识的定义危险(hazard)是导致人员伤亡或疾病,或导致系统、设备社会财富损失、损坏或环境破坏的任何真实或潜在的条件[3]。
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
危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其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1、2危险辨识的分类危险辨识的方法通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照经验法,另一类是系统安全分析法。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辨识危险的方法。
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目前国内针对危险辨识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供电企业可参照的标准也还属空白,行业中进行危险辨识的经验并未系统地进行整理,因此,依据对照经验法所完成的危险辨识在实践中缺乏科学性,危险辨识的充分程度和深入程度难以保证。
[3](2)系统安全分析法。
应用系统安全的分析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所在。
系统安全分析法是针对系统中某个特性或生命周期中某阶段具体特点而形成针对性较强的辨识方法。
因此,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程甚至同一工程[4]的不同阶段所应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计算机网络安全文献综述资料

计算机网络安全综述学生姓名:李嘉伟学号:11209080279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夏峰二零一三年十月[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加密;防火墙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但公开化的网络平台为非法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正文1.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
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
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如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都属于这种情况,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某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院(系):材料与矿资学院专业:安全工程学生姓名:XXX学号:XXX指导教师:XXX某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文献综述专业班级:安全1201姓名:XXX指导老师:XXX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但是安全生产情况却还是不容乐观。
矿山安全事故频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同时最大化企业生产的利益,开发一个高效适用的矿山安全决策投资系统迫在眉睫。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矿山安全投资的研究现状,以及决策系统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在矿山安全中的应用情况,然后分析了目前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不足,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矿山安全Literature review 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mine safety investmentMajor and Class: Safety Engineering 1201Name:Guidance Teacher:Abstract: R eacently years,people are paying for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ndustrail safety. However,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The accidents of mines are frequent which caused a lot economic losses. In order to prevent serious accidents, while maximizing production interests.So development of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system of mine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ystem is urg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mine safety,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 in mine safe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n it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mine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research. Finally, make a summary.Keywords: safety invest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Mine Safety目录1引言 (1)2.国内外矿山安全投资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3)3.矿山安全投资研究存在的不足 (5)4.总结 (5)5.参考文献 (6)1引言随着安全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安全意识的不断加深,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事故发生,使得企业与员工都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
企业的本质是盈利,而对安全项目投资过多会导致利润减少,相反投资过少会导致事故风险过大,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因此对于如何分配投资,如何判断一个投入是否值得,就需要一个科学的决策方法。
对于矿山企业,工作人员对安全投资方面了解并不深入,因此需要一个能够代替人进行计算,只需要知道基本数据就可以直接得出决策方案的软件。
本文以此为目的,进行了矿山企业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方案判定。
2.国内外矿山安全投资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 后,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贸易,安全成本的理念不断地渗透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
对于矿山安全成本的核算,我国当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核算体系,安全成本的核算仍存在于理论研究阶段。
姚国庆在《论安全成本与安全成本核算》一文中提出安全成本的概念[1],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安全成本的构成,并将安全成本与会计科目相结合,提出了安全成本的分步核算法和同步核算法。
朱玥在《关于企业安全成本与核算的探讨》中讨论了安全成本的构成及其核算方法[2],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安全成本的设置原则,但是文章并未将安全成本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
兰小童在《安全成本及其效益分析》中从企业安全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角度[3],提出安全成本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并给出了安全投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建立了投资—效益关联性的分析模型。
王大承在《安全投资优化分配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4],建立了安全投资优化模型,用于确定安全投入分配比例,并将其应用在企业的实际安全投资工作中。
龚铁强在《生产安全投资决策模型及其在湖南煤矿企业应用的研究》一文中[5],结合安全系统工程的有关理论,建立企业的安全投资决策模型。
杨波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煤矿安全投资决策分析》中[6],通过分析安全投资的内涵,建立了煤矿安全投入产出模型,又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为煤矿安全投资决策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李雪连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安全经济决策建模与仿真研究》中[7],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安全投资决策,从安全技术投资、安全管理投资和安全教育投资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建立了安全投资决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动力学建模软件进行模拟,对企业在不同方案下的投资效果进行分析。
在选择安全措施,分析各措施的安全效益时,目前关于安全效益的定义有两个角度,一是用利益的概念表示,二是从利润的角度表达。
在分析了各项措施的安全投资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对安全投资进行优化。
徐静在论文《企业事故损失评价与安全投资决策研究》中[8],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安全投入与事故损失的关系,运用边际投资分析技术建立了安全投资方向决策模型。
蔡心田在论文《建设工程安全投入及安全管理评价研究》中对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效益及投入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分析[9],对安全投入和安全损失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安全投入应大于安全事故损失的两倍,这样才能使得安全总成本最小。
韩志丽在《安全经济效益及优化模型研究》一文中先对安全效益进行了定性评价[10],然后结合数学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运用优化模型对安全投资比例进行了合理分配。
景玉华在论文《基于价值工程的金属矿山安全经济效益分析》中结合安全价值工程理论[11],定量分析安全事故的损失和安全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出了安全投入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结论。
姜俊俊在《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研究》中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建立了安全投资效益的分析模型[12],分析了各个措施的投资效益,得到了企业在最优经济效益下各项安全措施的投资额,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解释了安全投资与安全效益的关联性,从而为企业的安全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2国外研究现状(1)在美国,有关矿业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科学严密,可操作性很强。
1977年通过的《联邦矿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我国煤矿安全与健康法的启示》,其确定四大原则:一是安全检查经常化。
每个矿井每年必须接受4次安全检查。
二是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
特别是伤亡事故,蓄意违法的责任者将被罚款和判处有期徒刑。
三是安全检查“突袭制”任何提前泄露安全检查信息的人, 可能被罚款和判处有期徒刑。
四是检查人员和矿业设备厂商供应者均负连带责任。
监察人员出具误导性的错误报告,矿业设备供应不安全设备,都可能被罚款和处以有期徒刑。
其次,安全监察人员权大责重。
在执法领域,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强调独立性,在机制上防止检查人员与矿主、地方政府形成利益同盟。
各地联邦安全检查员每两年必须轮换对调,任何煤矿发生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当地的安全监察人员不得参与该事故调查,而由联邦办公室从外地调派安全监察员进行事故调查。
根据法律,安全监察人员如果发现事故隐患,有权责令煤矿立即停止生产,如果泄露检查信息或误导调查,则可能被判刑。
(2)德国煤矿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也是十分严谨的。
特别是他们的执法部门,执法严格,一丝不苟。
《煤炭安全法》是联邦宪法的一部分,各州还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德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中,有三支安全监察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对矿井进行巡查。
国家安全生产部门人员每周都突击检查井下安全,矿工投保的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的安全专家不定期到井下巡查,矿山安全管理人员全天不间断地检测井下安全,每支队伍执法都非常严格。
(3)英国早在1843年就成立了矿山安全监察局,作为政府监察机构管理私营矿山,重点对煤矿生产进行监察,确保最高安全水帄,进行事故调查;提出各种条件下的安全作业方法;对矿山安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出建议,并与有关国家和国际安全机构开展合作等。
矿山安全监察局成立以来,矿山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减少,成为世界上井下开采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另外,在国外,特别是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DSS已经进行实际应用,成为一种正规的、普遍使用的信息系统。
成功应用的例子大量出现,其软件和硬件已商品化和通用化。
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外开发的DSS,有2/3是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主要支持企业管理决策活动,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决策者和信息决策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行为,为各级主管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矿山安全投资研究存在的不足安全的发展必须以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能力为基础,但这两种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进行各种安全活动时,就必须讲求其经济效益,也就是需要研究安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安全的目的首先是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
为此,人们不仅关系哪一方案或措施能获得最大安全,而且关心哪一方案或措施的实现投资最少,以求最佳的综合效益,实现系统的最佳安全经济性。
而对于现今的矿山安全决策支持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
国外开发的DSS,有1/3的DSS是失败的,究其原因:①是DSS的开发者对主要决策者的决策风格不了解;②系统功能与决策者的信息需求不匹配;③过于强调模型的作用,复杂的模型和计算使决策者难以理解;④软硬件技术上的困难,导致开发费用大、时间长,从而使系统的适应性受到限制。
4.总结本文以价值工程为核心,通过使用决策者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较为简单易懂的计算,充分考虑决策者的需求和矿山安全的成分,开发出了矿山安全投资决策支持系统,总体上符合预期的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安全工程的蓬勃发展,相信越来越先进合理的技术会使安全决策系统更加的科学合理,而这个目标,还需要各界相关人士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