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15项质量控制指标为了规范诊疗行为和加强医疗管理,我们按照XXX发布的临床检验专业15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的要求,结合2016年度省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室间质评结果,制定了我院2017年度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指标目标。
具体如下:序号质量标准指标说明控制目标1 标本类型错误率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2 标本错误率采集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3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4 血培养污染率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5 抗凝标本凝集率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6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急诊:XXX 门诊:XXX 住院:XXX7 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8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9 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 %10 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11 实验室间比对率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12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急诊:min(血细胞) min(生化) 门诊:min(血细胞) min(生化、免疫) 住院:min(血细胞) min(生化、免疫)13 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对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检验设备的质量控制、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和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等。
一、检验设备的质量控制1.设备质量评估:对临床检验所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评估,包括设备的准确性、精确度、线性度、稳定性和误差限等指标。
2.设备校准: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质量控制物质:使用标准质量控制物质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以评估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4.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二、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1.员工培训: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2.职业资格要求:对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资格进行要求,包括学历、专业背景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3.质量控制活动:开展各种质量控制活动,包括质量评估、评价和质量改进等,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4.实验室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实验室规范操作程序和实验室质量手册等。
三、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1.样本质量控制:对临床检验所使用的样本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样本保存、运输和处理等。
2.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对临床检验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精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等指标。
3.质量控制样本:使用标准质量控制样本对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以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质量评价:定期对检验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以上是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设备、人员和项目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临床检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临床检验专业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责任。
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则是对临床检验专业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监控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实验室设备质控指标
实验室设备是临床检验工作的基础,其运行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2024年版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包括了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要求、设备检验和修复周期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实验室设备维修记录和运行日志的保存期限和内容。
2.检验人员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人员是医疗质量的保障者,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24年版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明确了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和培训要求,包括专业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检验人员的定期考核和业务培训的要求。
3.试剂和耗材质量控制指标
4.检验结果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的最终目标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因此,对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2024年版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明确了各类检验项目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解读的标准和要求。
总之,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实验室设备、检验人员、试剂和耗材以及检验结果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指标的制定和执行,旨在提高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反映标本采集量就是否正确,就是检验前得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标本类型错误率中明确规定,是分析采集标本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标本类型错误率=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标本容器错误率中明确规定,是分析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标本容器错误率=采集容器错误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单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这两个指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心生疑问,如果一个大便杯里面装有尿液是归为标本类型错误还是标本容器错误?这就取决于申请的项目,如果申请的项目为大便常规,则归为标本类型错误。
如果申请项目为尿液培养,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
那么我们再举几个例子:如果一个装有尿液的紫头管送检血常规,则归为标本类型错误;如果一个装有大便的无菌杯送检尿培养,则同样归为标本类型错误;如果一个装有血液的红头管送检血常规,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如果一个装有尿液的常规尿杯送检尿培养,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标本总数”包括所有类型的标本总数,而不单指某一种类型的标本。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果存在标本类型和检测项目不一致,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的情况,则应视为标本合格。
例如,尿杯里面采集的大便送检大便常规则应视为标本合格。
通过以上的思考和分析对标本类型错误和标本容器错误这两个指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探讨2:如何清晰界定标本采集量错误和抗凝标本凝集?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是分析的标本体积,其计算公式为: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量不足或过多(抗凝标本)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抗凝标本凝集率是分析需要抗凝标本的凝集情况,其计算公式为:抗凝标本凝集率=凝集的标本数/需抗凝标本总数×100%。
似乎这两个指标是完全独立的,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明确界定。
假设一个送检红头管的生化项目,由于检测项目多,标本量采集不够,那么这肯定是标本采集量错误。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pdf

附件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标本类型错误率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100%同期标本总数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 标本容器错误率= 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100%同期标本总数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血培养污染率= 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抗凝标本凝集率= 凝集的标本数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2。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标本类型错误率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 ×100%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临床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检验患者体液、组织和细胞的生化、免疫、微生物学特性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确立和遵守一系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对于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性指标1.精确度: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常用的指标有相对偏差(CV)、平均绝对偏差(MAD)和平均偏差(ME),要求CV小于5%。
2. 准确度: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常用指标为偏差(Bias),要求偏差小于所规定的范围。
3.确定度:临床检验结果的确定性是指测定值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常用指标有再现性、重复性和可靠性,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二、可靠性指标1. 稳定性:临床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是指测定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变化程度。
常用指标为稳定性指标(Stability index),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变化不超过一定范围。
2.一致性:临床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是指同一样本通过不同检验方法或不同实验室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常用指标为一致性指标、一致性系数,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三、效能指标1.灵敏度:临床检验结果的灵敏度是指检验方法对真阳性样本的检出率。
常用指标为真阳性率、灵敏度指标,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2.特异性:临床检验结果的特异性是指检验方法对真阴性样本的检出率。
常用指标为真阴性率、特异性指标,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3.阳性预测值:临床检验结果的阳性预测值是指积极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确实为阳性的比例。
常用指标为阳性预测率、阳性预测值,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4.阴性预测值:临床检验结果的阴性预测值是指消极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确实为阴性的比例。
常用指标为阴性预测率、阴性预测值,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四、实用性指标1.及时性:临床检验结果的及时性是指检验结果的出具时间,并能够在临床诊断或治疗中及时应用。
(完整word版)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附件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标本类型错误率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 ×100%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
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送检标本的类型与检验项目标本类型要求不相同,例如检验项目要求标本类型为血清,但送检标本为抗凝全血,检测时误采用血浆。
特别是一管多用时,分装后不易识别。
标本总数要求汇总该期间所有标本(血液、尿液、胸腹水等)的总数。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
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
要质量指标。
送检标本的容器与要求标本送检容器类型不相同。
尤见
于门诊患者,如 24h 尿液、晨尿等,从家里采集标本送检,未
用无菌容器。
再如护士采血时使用 EDTA 抗凝管采集全血用于
凝血检查,血培养采集两瓶都为需氧或者均为厌氧。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
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者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送检标本的量过多或者过少,不能满足要求标本量。
过少:如凝血功能检测,标本量过少会影响结果;胸腹水形态学检测,影响细胞计数、重要细胞的检出率。
过多:对于抗凝标本,标
本量过多导致抗凝剂与标本量的比例不当,影响抗凝效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血培养污染率= ×100%
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血培养污染标准:参考各单位规定的标准。
如:与临床确认患者是否有发烧、是否有导管,报阳时间、 CRP 结果等,综合考虑后判断。
注意计数的是瓶数,与患者数无关。
如:一个患者申请 2 瓶,则计数 2 瓶,而不是 1 瓶。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
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
间(以分钟为单位)。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 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1)/2 ,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 X n/2+X n/2+1 ) /2,n 为偶数
注: n 为检验标本数, X 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 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最好用 LIS 记录各个标本的检验前周转时间。
目前无明 确的检验前周转时间要求。
临床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 相关文献同临床医生商讨共同制定检验前 TAT 规定时间。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 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同期检验项目总数:汇总该年度你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总
= ×100%
数,如生化专业开展钾、钠、氯、血糖、尿素,则计数 5 项;开展尿常规 11 项,则计数 11 项。
开展室内质控项目总数:汇总该年度你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已开展室内质控的项目总数。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 ×100%
反映实验室检验结果精密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要求汇总室内质控 CV 高于规定要求的项目总数。
各项
目 CV 值:取该年度室内质控CV 值最高月份的 CV 值。
CV 规定要求,已有行业标准规定的项目参考行业标准,无行业标准的项目可参考 1/3 室间质量评价标准(允许总误差)、基于生物学变异的适当/最低/最佳质量规范,或者根据实验室自己建立的质量要求。
参阅“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允许不精密度”。
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
= ×100% 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参加室间质评项目总数包括卫生部和本省临检中心开展的室间质评计划。
一个项目同时参加卫生部和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只能计数 1 个项目。
参阅“卫生部临检中心及湖南省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计划项目”。
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 ×100%
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的合格情况,是检验中的
重要质量指标。
如同时参加卫生部和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在其中任何一个机构评价为合格的,均算该项目合格。
十一、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
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 ×100%
反映无室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者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者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活动。
例如与已获认可的实验室、使用相同检测方法的实验室、
使用配套系统的实验室进行比对。
十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
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
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 (n+1)/2 , n 为奇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 X n/2+X n/2+1 ) /2,n 为偶数
注: n 为检验标本数, X 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反映实验室工作效率,是实验室可控的检验中和检验后
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 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 不正确等。
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 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
= ×100%
反映实验室检验报告正确性,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检验报告不正确,包括检验结果、患者相关信息、标本 相关信息等所有检验报告包含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内部 因素:如实验室因失控分析,发现前期检验报告结果存在偏倚
等而召回。
外部因素:临床医生、患者投诉与抱怨。
十四、危(wei)险值通报率
危(wei)险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者试剂等技术原因
浮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的边缘状态,必
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
危(wei)险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wei)险值检验
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wei)险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 ×100%
反映危(wei)险值通报情况,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临床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危(
wei)险值清单和相应的危(wei)险值界限,并定期审核和
修订。
应制定危(wei)险值通报操作规范,并将危(wei)
险值通报记录文件化。
危(wei)险值通知方
式可包括:电话通知,短信通知, LIS 系统自动通知等。
十五、危(wei)险值通报及时率
危(wei)险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
的时间) 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wei)险值通报的检验项目
总数的比例。
= ×100%
反映危(wei)险值通报是否及时,是检验后的重要质
量指标。
目前无明确的危(wei)险值通报时间标准,
实验室应与临床协商制定各个检测项目危(wei)险值通知约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