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草胺合成工艺(二)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化学名称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化学名称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化学名称为N-(2-甲基丙基)乙草胺。
乙草胺是一种广谱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然而,乙草胺中存在一定量的伯酰胺杂质,对作物生长和环境安全造成一定风险。
因此,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进行深入研究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化学名称为N-(2-甲基丙基)乙草胺。
化学结构中的伯酰胺基团是由一个氮原子与两个碳原子连接而成,它与乙草胺的主要结构存在差异。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或杂质原料的存在导致的。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存在对农作物生长和环境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可能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抑制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
其次,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可能会在土壤中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乙草胺杂质伯酰胺还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
为了控制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含量,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乙草胺的合成过程中,可以优化反应条件,减少伯酰胺杂质的生成。
其次,可以通过改变合成原料的纯度和质量,降低伯酰胺杂质的含量。
此外,也可以采用分离纯化技术,将乙草胺杂质伯酰胺与乙草胺分离,从而得到高纯度的乙草胺产品。
除了控制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含量,还应该加强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毒性和环境影响的研究。
通过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毒性机制和作用途径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估其对作物和环境的风险。
同时,还应该开展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在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行为的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乙草胺杂质伯酰胺是乙草胺的一个副产物,对作物生长和环境安全具有一定风险。
为了控制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含量,可以采取合适的合成和分离纯化技术。
此外,还应加强对乙草胺杂质伯酰胺的毒性和环境影响的研究,为乙草胺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农作物生产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禾耐斯(乙草胺)使用技术

⽲耐斯(⼄草胺)使⽤技术⽲耐斯使⽤技术通⽤名称⼄草胺(acetochlor)商品名称⽲耐斯(Harness)化学名称 2'-⼄基-6’-甲基-N-(⼄氧甲基)-2-氯代⼄酰替苯胺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淡黄⾊⾄紫⾊液体,含⼄草胺93%,25℃时⽐重1.123,沸点162℃,熔点⼩于0℃。
⽔中溶解度230毫克/升(25℃),易溶于丙酮、苯、四氯化碳、⼄醇、三氯甲烷(氯仿)和甲苯。
不易光解和挥发,性质稳定。
制剂外观为蓝⾊⾄紫⾊液体。
含⼄草胺81.8%,⽐重1.117(20℃),pH5.4,⽔分含量⼩于1%,闪点⼤于93℃,常温贮存有效期2年。
毒性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耐斯属低毒除草剂。
原药⼤⿏急性经⼝LD502148毫克/千克,兔急性经⽪LD50 4166毫克/千克,⼤⿏急性吸⼊LC50⼤于3毫克/升。
原药对兔眼睛有可逆的刺激性,对兔⽪肤⽆刺激性。
对豚⿏⽪肤有潜在致敏作⽤。
亚慢性⼝服⽆作⽤剂量:⼤⿏800毫克/千克(91天),⼩⿏2000毫克/千克(90天),狗480毫克/千克(119天)。
经⽪⽆作⽤剂量,兔400毫克/千克(21天)。
吸⼊⽆作⽤剂量⼤⿏10毫克/⽶3(4周);慢性毒性⼝服⽆作⽤剂量,⼤⿏200毫克/千克(2年),狗480毫克/千克。
对⼤⿏两代繁殖的⽆作⽤剂量500毫克/千克。
该药吸收、代谢、排出均较快,⽆畜积作⽤;原药对⼤⿏、⼩⿏均有致肿瘤作⽤。
90%乳油⼤⿏急性经⼝LD50⼤于1488毫克/千克,兔急性经⽪LD50⼤于2000毫克/千克,⼤⿏急性吸⼊LC50 6.7克/⽶3,鹌鹑急性经⼝LD50 1260毫克/千克,蜜蜂LD50 1715毫克/头。
(鱼⼯)鳟鱼和太阳鱼LC50 0.5毫克/升和1.3毫克/升(96⼩时),⽔蚤LC50 16毫克/升。
慢性性毒性⼤⿏两年⽆作⽤剂量每⽇≤1毫克/千克。
⼈每⽇允许摄⼊量(ADI)在美国官⽅标准为0.01毫克/千克。
制剂 90%⽲耐斯乳油(每升含有效成分900克)作⽤特点⼄草胺可被植物的幼芽吸收,如单⼦叶植物的胚芽鞘,双⼦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后向上传导。
乙草胺原药含量分析

乙草胺原药含量分析乙草胺是一种广谱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林地和草地等地方的痕量杂草的控制。
由于其强大的杀草能力,乙草胺的原药含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乙草胺的原药含量分析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方法来进行。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乙草胺原药含量分析的方法:首先,制备乙草胺的标准曲线。
准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乙草胺溶液,例如0.1 mg/mL、0.2 mg/mL、0.4 mg/mL、0.6 mg/mL、0.8 mg/mL、1.0 mg/mL等。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这些溶液,记录峰面积与乙草胺浓度的关系。
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接下来,样品的制备。
将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中,进行适当的提取,以得到含有乙草胺的溶液。
观察样品的颜色和浑浊程度,检查是否有悬浮物。
然后,进行样品的稀释。
取适量的提取液,并按照标准曲线进行稀释。
通常情况下,样品应该稀释到标准曲线范围内,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样品。
将稀释后的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乙草胺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样品提取和稀释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氧化、光照、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应当根据标准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乙草胺原药含量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判断乙草胺的纯度和药效,对于农田管理和除草剂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确定乙草胺的原药含量还可以帮助农民准确使用该除草剂,避免过多或不足的使用,以降低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除草效果。
总结起来,乙草胺原药含量分析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仔细的实验操作和准确的测量方法。
通过分析乙草胺的原药含量,可以评估其纯度和药效,为农田管理和除草剂使用提供依据。
乙草胺

乙草胺1、含量与主要剂型50%乳油50%水乳剂,50T微乳剂50%粉剂88%乳油90%乳油990克/升乳油等。
2、中文商品名爱思乐、百闲、半响地草悠、禾爱施、飞莫乐等3、产品特性乙草胺属酰胺类除草剂,可被植物的幼芽吸收,如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后向上传导。
种子和根也可吸收传导,但吸收量较少,传导速度慢,出苗后主要靠根吸收向上传导,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的全成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即乙草胺进入植物体内抑制蛋白酶的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
禾本科杂草表现心叶卷曲萎缩,其他叶皱缩,整株枯死;阔叶杂草叶皱缩变黄,整株枯死。
如果田间水分适宜,幼芽未出土即被杀死;如果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土壤温度增大。
杂草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
大豆等耐药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后在体内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在正常自然条件下对作物安全,在低温条件下对大豆等作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叶皱缩,根减少。
持效期45天,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降解,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适用于大豆、花生、玉米、插秧水稻、移栽油菜、棉花、甘蔗、马铃薯及柑橘、葡萄等果园除草。
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
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稷、看麦娘、早熟禾、千金子、硬草、野燕麦、臂形草、棒头草等,阔叶杂草如藜、小藜、反枝苋、铁苋菜、酸模叶蓼、柳叶刺蓼、节蓼、卷茎蓼、鸭跖草、狼把草、鬼针草、菟丝子、野西瓜苗、水棘针等。
使用技术或施用方法1.大豆田除草:可在大豆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最好在播后3天内施药,尽量缩短播种与施药间隔时间。
大豆拱土期施药易造成药害。
土壤有机质含量6%以下,每亩使用50%乳油或50%水乳剂或微乳剂170~200毫升,或90%乳油95~115毫升。
用药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低洼地及水分好的条件下用低剂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黏重、岗地及干旱条件下用高剂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6%以上,每亩使用50%乳油或水乳剂或微乳剂200~270毫升,或90%乳油115~150毫升(130ml/亩),用药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提高。
乙草胺生产工艺的进展

氯 甲基 乙醚 为 乙草 胺生 产 的重 要 中 间体 , 关 有 其合 成 的文献 报道 较 多 , 由于 其采 用 原 料 气 HC 又 I 的来 源不 同 , 不 同的方 法 , 涉及 限于篇 幅 , 要简介 。 择
2 11 固体多聚甲醛方案 固体多 聚甲醛与 .. 乙醇混合, 通入 H 气体 , a 进行醚化反应 , 制得氯甲
本 工艺方 案可的 甲亚 胺品质 较差 , 后续 反应 有影 响 。而且 , 对 第 3步反应 采用过 量 的无 水 乙醇 进行 , 随产 生较 伴 多的稀 乙醇 废 水 需 要 处 理 , 成 乙醇 的 消耗 较 高 。 造 据笔 者 了解 , 由于该 工艺 存在 的工艺 难度 , 及产 生的 稀 乙醇复杂 的后 处理 , 约 了该 技术 的进 一步发 展 制
发生伯 酰胺 。
生产 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笔者在相关的科研实 践中发现 , C 气体 的通入控制是否科学、 HI 敏感 , 影 响氯甲基乙醚的品质。特别是氯 甲基乙醚的制备过 程中 , 通入气体终点的判断 , 较为关键。 2 12 甲醛水溶液方案 .. 采用 3 %甲醛水溶 7
液, 和乙醇混合 以后 , 通入 H 1 C 气体 , 制取中间体氯 甲基乙醚。此项工艺实际上是上一方案的另外一种 改进形式 , 但该方案较使用固体多聚 甲醛方 案会过
苯 基胺 ( A) 甲醛 水 溶液 进行 反 应 , 相 分 离 , ME 与 经
维普资讯
国
山 东农 药 信息
展, 主要集 中于两个方面 : 酰化剂的筛选 ; 溶剂 的合
理 使用及 中间体伯 酰胺 的处 理 。 22 1 酰化剂 的选用 及其进 展 .. 22 1 1 采 用 P I和 氯 乙酸 作 为 酰 化剂 , .. . C, 进
乙草胺

乙草胺来源:农药秀农化产品展示编辑:joeblack 发表日期: 2008-8-13 22:38:35 阅读次数: 147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中文通用名:乙草胺其他名称:禾耐斯英文通用名:Acetochlor化学名:2'-乙基-6'-甲基-N-(乙氧基甲基)-2-氯代乙酰替苯胺分子式:C14H20ClNO2分子量:269.77CAS号:34256-82-1性质:原药为淡黄色、棕色或紫色透明液体,不易挥发,不易光解。
原药为浅黄色液体。
熔点大于0℃,蒸汽压大于133.3Pa,沸点大于200℃,不易挥发和光解。
3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1,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23mg/L。
毒性:对人畜低毒。
大鼠经口、经皮LD50分别为2 148 mg/kg、4 166 mg/kg。
制剂:90%禾耐斯乳油、50%乙草胺乳油、88%乙草胺乳油和2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等。
用途: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适用于大豆、玉米、棉花、花生、马铃薯、向日葵、油菜、芝麻、萝卜、甘蔗、果园、水稻及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菊和和伞形科等多种蔬菜。
防除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秋稷、臂形草、藜、苋、马齿苋、鸭跖草、菟丝子、刺黄花埝、黄香附子、紫香附子、双色高梁、春蓼等。
能被杂草的幼芽和幼根吸收,抑制杂草的蛋白质合成,而使杂草死亡。
在土壤中持效期可达2个月左右,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也可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
用法举例:①大豆田。
播前或播后芽前,南方地区每亩用90%乳油0.05~0.07升(有效成分45~63克)或50%乳油0.1~0.15升(有效成分50~83.33克);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每亩用90%乳油0.08~0.09升(有效成分75~81克)或50%乳油0.15~0.2升(有效成分75~100克),对水30~50升,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马、狗尾草、牛筋草、稗草等。
干旱时可适当加大对水量并浅混土2~3厘米有利药效发挥。
除草剂乙草胺合成工艺及使用注意事项

除草剂乙草胺合成工艺及使用注意事项张建华【摘要】乙草胺是属于酰胺类除草剂,它具有优良的除草功能。
本文主要阐述了除草剂乙草胺合成工艺,以及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本文对除草剂乙草胺的合成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由2,6-甲乙基苯为起始原料,经甲叉、叔酰胺,后得到乙草胺的甲叉法合成工艺,并得出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
在此基础上,对甲叉法生产乙草胺过程中出现副产物进行合理利用,为工业化生产乙草胺奠定了基础。
【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1(000)015【总页数】1页(P100-100)【关键词】乙草胺;合成工艺;使用;注意事项【作者】张建华【作者单位】浙江润康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台州3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0.73除草剂乙草胺,英文名称acetochlor,中文名称2-甲基-6-乙基-N-乙氧基甲基-α-氯化乙酰替苯胺。
分子式C14H20ClNO2,分子质量269.770。
乙草胺是一种优秀的酰胺类除草剂,主要适用于大豆、马铃薯、甘蔗、花生、玉米、棉花等作物的除草。
该除草剂的特点是土壤处理后具有很高的活性,特别对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更加有效。
乙草胺是一种优秀的酰胺类除草剂,是当今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
它是在1971年有美国Monsanto公司研制生产。
随后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取得注册和登记。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乙草胺进行研发工作的。
现在国内的生产能力比较高,是我国最大生产量的除草剂产品。
甲叉法是以2,6-甲乙基苯为原料,和多聚甲醛按照一定的配比经过催化加成、脱水生产为甲叉;然后甲叉与氯乙酰氯进过加成反应生成叔胺、最后叔胺和乙醇醇解合成乙草胺。
其反应合成原理如下:在甲叉法合成乙草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甲叉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遇酸、碱、水、氧气等都会发生加成或分解等反应。
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利用氮气来保护防止氧气;不加溶剂及负压条件来避免水分的产生;加入了催化剂之后,尽量降低反应温度、减少反应时间及存放时间以防止聚合反应的发生。
绿色农药乙草胺微乳剂组成的研究

乙草胺微乳剂乳化剂的选择 、 配比关系进行 了深人 的研究 , 制备 的乙草胺微乳液 的性能指标检测完全达到 国家标 准 , 有较 好 的实 际应用前 景 . 具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 设备 .
电热恒 温 鼓 风 干 燥 箱 ( H 一03 型 , 海 三 发 科 学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 接 触 角 测 试 仪 , 面 张 力 仪 , D G95A 上 , 表 E J2— 0 1m s104型 . g电子天平 , 冰箱 , 烧杯 , 比色管 .
V 13 o 1 0 . 2 N . l. 0 8 b2o
文章 编 号 :005 6 (0 8O一160 10-8220 }1 -4 O1
绿 色农 药 乙草胺 微 乳剂 组成 的研 究
刘 大 勇 赵 永 和 赵 丽娜 王 军2 , , ,
(. 1 黄淮学 院 化学化工系 , 河南 驻马店 4 30 ; . 600 2 郑州轻工业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 , 河南 郑州 400 ) 502
取 少量 加入 到试管 中 , 记下混 和物 的质 量 . 后滴 加 水 , 现 象 发生 变 化 的 时候 记 下 水 的 质量 . 出 以农 药 然 到 作
原药 、 、 水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为三相点的拟三元相 图. 在其它所有 的相 图中, 达上 限时 , 混合表面活 性剂的需求量由油水比为 12向两边依次递减 , : 水油线上油零点为端点 , 做下限线的切线 , 在理论上 , 切线 以
制的微乳液品种分解率低 、 质量稳定 、 使用安全 .
关 键词 : 乙草胺; 微乳剂;A sA 中图分类 号 : 3 S 文 献标 识码 : A
在农 药乳 油 中大量 有机溶 剂 的使用 , 自然 环境带 来 了严重 的污 染 , 国每 年约 有 8 1 给 我 0万 t 乙草胺 乳 油制剂 被应 用 , 中约有 4—5万 t 其 的芳 香 族有 机 溶剂 甲苯 或 二 甲苯 等残 留在 地 面 , 污染 空 气 和水 源 . 近年 来, 国际上对农药制剂 中使用苯 、 甲苯 、 二甲苯等的限制 日益严格 , 从而促使水剂化农药特别是微乳剂[ j 1的 - 5 发展 . 以微乳 剂代 替乳 油 , 取 代芳香 族有 机溶 剂 , 环 境 污染 大大 减 少 , 农 药有 效 利 用率 提 高 , 以水 对 使 药效 增 大 , 而带来 了显 著 的环境效 益 和社会 效 益 . 从 目前 国 内研 究 乙草 胺 微 乳 液 的 文献 较 少 , 文 运 用三 相 图 , 本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草胺合成工艺(二)
乙草胺合成工艺
简介
•乙草胺是一种广泛用于除草的农药,属于香引代谢抗生素类除草剂。
合成工艺流程
1.原料准备
–乙胺
–哒洛克
–碳酸钠
–氯化铵
–氢氧化钠
2.制备反应物
–将乙胺与氯化铵混合反应,生成乙胺盐酸盐。
3.合成乙草胺前体
–将乙胺盐酸盐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草胺的前体。
4.羟氨盐酸法合成乙草胺
–将乙草胺前体与哒洛克反应,生成乙草胺。
5.精制和提纯
–对合成得到的乙草胺进行精制和提纯,以提高其纯度和活性。
6.包装和贮存
–将乙草胺装入适当的包装材料中,并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存放。
工艺优化
•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促进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采用绿色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工艺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应用领域
•乙草胺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草坪等地,有效防除杂草,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乙草胺对马铃薯、大豆、玉米等作物的除草效果显著。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
•避免乙草胺接触皮肤、口腔等部位。
•存放乙草胺时要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严禁与食品、饮料和动物饲料混在一起存放。
总结
乙草胺合成工艺是一项关键的农药生产工艺,合理优化工艺条件
和提高产品质量对农作物的安全和收获至关重要。
通过对乙草胺合成
工艺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生产过程,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乙草胺使用中的安全风险,并严格按照相关规
定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和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