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草胺除草剂的全面介绍及其药害成因和防治措施
禾耐斯(乙草胺)使用技术

⽲耐斯(⼄草胺)使⽤技术⽲耐斯使⽤技术通⽤名称⼄草胺(acetochlor)商品名称⽲耐斯(Harness)化学名称 2'-⼄基-6’-甲基-N-(⼄氧甲基)-2-氯代⼄酰替苯胺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淡黄⾊⾄紫⾊液体,含⼄草胺93%,25℃时⽐重1.123,沸点162℃,熔点⼩于0℃。
⽔中溶解度230毫克/升(25℃),易溶于丙酮、苯、四氯化碳、⼄醇、三氯甲烷(氯仿)和甲苯。
不易光解和挥发,性质稳定。
制剂外观为蓝⾊⾄紫⾊液体。
含⼄草胺81.8%,⽐重1.117(20℃),pH5.4,⽔分含量⼩于1%,闪点⼤于93℃,常温贮存有效期2年。
毒性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耐斯属低毒除草剂。
原药⼤⿏急性经⼝LD502148毫克/千克,兔急性经⽪LD50 4166毫克/千克,⼤⿏急性吸⼊LC50⼤于3毫克/升。
原药对兔眼睛有可逆的刺激性,对兔⽪肤⽆刺激性。
对豚⿏⽪肤有潜在致敏作⽤。
亚慢性⼝服⽆作⽤剂量:⼤⿏800毫克/千克(91天),⼩⿏2000毫克/千克(90天),狗480毫克/千克(119天)。
经⽪⽆作⽤剂量,兔400毫克/千克(21天)。
吸⼊⽆作⽤剂量⼤⿏10毫克/⽶3(4周);慢性毒性⼝服⽆作⽤剂量,⼤⿏200毫克/千克(2年),狗480毫克/千克。
对⼤⿏两代繁殖的⽆作⽤剂量500毫克/千克。
该药吸收、代谢、排出均较快,⽆畜积作⽤;原药对⼤⿏、⼩⿏均有致肿瘤作⽤。
90%乳油⼤⿏急性经⼝LD50⼤于1488毫克/千克,兔急性经⽪LD50⼤于2000毫克/千克,⼤⿏急性吸⼊LC50 6.7克/⽶3,鹌鹑急性经⼝LD50 1260毫克/千克,蜜蜂LD50 1715毫克/头。
(鱼⼯)鳟鱼和太阳鱼LC50 0.5毫克/升和1.3毫克/升(96⼩时),⽔蚤LC50 16毫克/升。
慢性性毒性⼤⿏两年⽆作⽤剂量每⽇≤1毫克/千克。
⼈每⽇允许摄⼊量(ADI)在美国官⽅标准为0.01毫克/千克。
制剂 90%⽲耐斯乳油(每升含有效成分900克)作⽤特点⼄草胺可被植物的幼芽吸收,如单⼦叶植物的胚芽鞘,双⼦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后向上传导。
除草剂—乙草胺(油菜)

除草剂—乙草胺(油菜)
产品类型:除草剂
有效成分:乙草胺50%
生产厂家:江苏健谷化工有限公司
防治对象: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
产品说明:本品是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而死亡。
本品能防除冬油菜(移栽田) 部分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注意事项:
1、在冬油菜移栽前或移栽后3天施药,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1次。
2、初次使用,请接受当地农业技术部门指导,使用前仔细阅读使用技术。
3、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4、使用本品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等,避免吸入药液。
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等。
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等。
5、避免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接触。
适用作物:冬油菜
1。
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预防

米田施用乙草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药害,但施药后
降雨量过大,有可能出现药害。沙质土壤使用土壤处理
除草剂时要特别小心,用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发生药害。
2.4 施用剂量
除草剂对作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只有在一定的剂
量下才对作物安全。在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按使用说
明书所标明的使用剂量施药,不得任意加大施用量,以避
3000 g/hm2 处理的防治效果为 75.00%,弱毒疫苗 S52, 100~200 倍液浸根 30~60 min 再接种示范处理与对照药 剂的防治效果相当,3~5 叶期接种示范处理防治效果低 于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药后 15 天调查:弱毒疫苗 S52, 100~200 倍液浸根 30~60 min 再接种示范处理的防治效 果与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当,为 71.79%,弱毒疫苗 S52,3-5 叶期接种示范处理的防治效果低于对照药剂的 防治效果,为 43.59%。
(上接第 53 页) 2.5 防止飘移
使用除草剂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雾滴飘移到邻近的敏 感作物上,由飘移引起药害发生最多的是喷施 2,4-滴和 2 甲 4 氯时,周围应无阔叶作物。 2.6 清洗药械
施用过除草剂的药械未洗或未洗干净就用来喷施其 他的农药可能会造成药害,这种药害经常发生。施用过 除草剂的药械必须用洗衣粉或碱水反复清洗多遍再存 放。 2.7 防止残留药害
免药害的发生。
(下转第 55 页)
作者简介:孙联合。通信地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E-mail:xuht001@。
地址: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 20 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http://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 年第 1 期
乙草胺怎么用?乙草胺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

乙草胺怎么用?乙草胺除草剂使用注意事
项
乙草胺是我国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也是我国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但是乙草胺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所以要尽量减少用量,那么如何才能用最少的量实现最好的除草效果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乙草胺除
草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土壤湿度
乙草胺对杂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杂草幼芽与幼根的吸收,抑制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刺激根产生瘤状畸形,致使杂草死亡。
一定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提高杀草效果。
如在用药阶段上遇到持续干旱天气,除草效果会大大降低。
因此先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后用药,是提高乙草胺药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2、用药时间
乙草胺是一种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只有在作物播种后杂草出土前使用,才能发挥出其药效,且用药时间越早越好,而对已出土的杂草基本无防效。
3、整地质量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乙草胺的药效。
整地质量不好,老草未铲除干净,直接影响除草效果,因乙草胺只能被杂草幼芽和幼根吸收,对已成型杂草无防除效果。
另一方面,整地质量不好,土壤高低不平,无法使药液均匀喷施,影响除草效果提高。
4、药害问题
乙草胺除草剂禁止在黄瓜、水稻、菠菜、小麦、韭菜、小米、高梁等敏感作物上使用,在蕃茹、玉米、大豆、蔬菜、油菜等作物上使用每亩用量限于50—75毫升,否则容易药害。
乙草胺的除草效果很好,不过其毒性还无法完全鉴定,欧盟已于2012年停止乙草胺的登记,考虑到其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不要将乙草胺用在蔬菜、水果等直接食用的农作物上。
乙草胺在玉米田除草产生药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 草 效 果 不 佳 的 方 法 不 是 加 大 用 水 量 ,而 是 加 大 除 草 剂 用 量, 导致乙草胺药害严 重。 2 . 2 . 2打 药 时 期 不 当 农 民 在 玉 米 播 种 后 多 数 等 雨 打 药 ,导 致 打 药 时 间 偏 晚 。在 玉 米 种 子 发 芽 施 根 后 ( 俗 称楔橛子 ) 打 药 极 易 产 生 药 害 。玉 米 芽很 容 易 接 触 吸 收 过 量 的 乙 草胺 药 液 中毒 致畸 , 影 响 出 苗 。播 种 后 及 时打 药 可 以 避 免 药 害 的产 生 。 2 . 2 . 3不 因地 施 药 不 同地 力 、不 同地 块 用 药 量 不 同 。 土 壤 肥 沃 ,地 力 好 的 地 块 可 以适 当 增 加 用 药 量 ,一 般 增 加 的 药 量 在 2 0 % 左 右。 对 于 土 壤 瘠 薄 地 力 较 差 的地 块 要 适 当减 少 用 药 量 , 般减 少 2 0 %- 3 0 %。 不 同 类 型 的土 壤 草 荒 情 况 不 同 , 土 壤 肥 沃地 块草荒 要 重些 , 瘠薄 地块 草荒轻 些 , 所 以 用 药 量 要 有 所 增 减 ;最 主要 的是 不 同地 块 的 土 壤 对 农 药 的 吸 附 能 力 不 同 , 土壤肥 沃地块对农 药吸附能 力强 , 农 药 不 易 随 水 下 沉 使 玉 米 芽 吸 收 大 量 农 药 中 毒 产 生 药 害 ,而 瘠 薄 地 块 正 好 相 反 ,容 易 产 生 药 害 。所 以要 因 地 施 药 。
一
2. 3 封 闭 除 草效 果 与 打 药 后 降 雨 情 况 密切 相 关
2. 1 用 药 剂 量 过 大
乙草 胺 是 单 子 叶 杂 草 除 草 剂 ,在 生 产 上 和 双 子 叶 除 草 剂 复 配使用 , 在 播 后 苗 前 封 闭 除 草 。 在 上 个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末 双 阳 区 大面 积 推 广 使 用 化 学 除 草 剂 ,当 时 的 乙 草 胺 剂 型 是 5 0 % 乳油, 指 导用量 1 1 1  ̄ 1 3 3毫 升 / 亩, 开 始 多数 农 民 按 照 指 导 用 量使 用 , 后 来逐渐加大用量达 到 1 6 7毫 升 / 亩, 一 直 没 有产 生 明显的乙草胺药害 。 2 0 0 0 年 以 后 市 面 上 的 乙 草 胺 剂 型逐 渐 变 成了 9 0 % ̄ - L 油, 但 是 农 民 使 用 剂量 还 是 和 5 o % ̄ L 油一样 , 这就 无形 中加 大 了 乙 草 胺 的用 量 。 到2 0 0 5年 以 后 乙草 胺 用量 不 断 增 加到 每公 顷 1 O瓶 ( 4 0 0 " 4 5 0毫 升 ) , 有 的还 要 多 一 些 , 最 多 的是每公顷 2 0瓶 。 药害随 着剂量的加大逐年加重 。 好在 2 0 0 9 年 前 双 阳 区 玉 米 生 产 都 是 多 粒 播 种 ,药 害 对 苗 情 影 响 不 大 。 2 0 0 9 年 以 后 全 区 玉米 生 产 由 多 粒 播 种 转 变 成 单 粒 播 种 后 , 乙 草 胺 药 害 突 显 出 来 。严 重 影 响 了 全 区 玉 米 田 的 苗 情 , 成 为 制 约 全 区 玉 米 安 全 生 产 的最 重要 因 素 之 一 。
乙草胺

乙草胺1、含量与主要剂型50%乳油50%水乳剂,50T微乳剂50%粉剂88%乳油90%乳油990克/升乳油等。
2、中文商品名爱思乐、百闲、半响地草悠、禾爱施、飞莫乐等3、产品特性乙草胺属酰胺类除草剂,可被植物的幼芽吸收,如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后向上传导。
种子和根也可吸收传导,但吸收量较少,传导速度慢,出苗后主要靠根吸收向上传导,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的全成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即乙草胺进入植物体内抑制蛋白酶的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
禾本科杂草表现心叶卷曲萎缩,其他叶皱缩,整株枯死;阔叶杂草叶皱缩变黄,整株枯死。
如果田间水分适宜,幼芽未出土即被杀死;如果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土壤温度增大。
杂草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
大豆等耐药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后在体内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在正常自然条件下对作物安全,在低温条件下对大豆等作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叶皱缩,根减少。
持效期45天,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降解,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适用于大豆、花生、玉米、插秧水稻、移栽油菜、棉花、甘蔗、马铃薯及柑橘、葡萄等果园除草。
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
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稷、看麦娘、早熟禾、千金子、硬草、野燕麦、臂形草、棒头草等,阔叶杂草如藜、小藜、反枝苋、铁苋菜、酸模叶蓼、柳叶刺蓼、节蓼、卷茎蓼、鸭跖草、狼把草、鬼针草、菟丝子、野西瓜苗、水棘针等。
使用技术或施用方法1.大豆田除草:可在大豆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最好在播后3天内施药,尽量缩短播种与施药间隔时间。
大豆拱土期施药易造成药害。
土壤有机质含量6%以下,每亩使用50%乳油或50%水乳剂或微乳剂170~200毫升,或90%乳油95~115毫升。
用药量主要受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低洼地及水分好的条件下用低剂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黏重、岗地及干旱条件下用高剂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6%以上,每亩使用50%乳油或水乳剂或微乳剂200~270毫升,或90%乳油115~150毫升(130ml/亩),用药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提高。
乙草胺药害

乙草胺药害乙草胺是一种常用的芽前除草剂,适用大豆、花生、玉米、油菜等多种作物,但是由于农民朋友的不当操作,药害问题屡见不鲜,那么乙草胺药害症状、原因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乙草胺药害症状玉米田在使用乙草胺封闭除草产生药害表现为两种症状:一种是在玉米种子发芽出土前,玉米牙中毒弯曲严重变形不能出土,造成缺苗;一种是在玉米出苗时牙俏中毒僵硬变成锥形,造成新叶无法正常生长展开,部分干枯死掉,部分直到牙俏干枯破裂新叶才扭曲的展开,最终多数形成弱苗导致小棒或空杆。
很多人把乙草胺药害当成是2.4D丁酯药害,其实玉米出苗期出现的药害都不是2.4D丁酯药害,而是乙草胺药害。
2.4D丁酯药害的症状出现在玉米五、六片叶以后,玉米苗扭曲畸形,叶缘皱缩、叶片卷缩成筒状,其显着特征是心叶牛尾状,俗称牛尾巴苗。
区别乙草胺与2.4D丁酯药害有利于我们在生产上预防两种除草剂药害的产生。
乙草胺药害产生的原因1、用药剂量过大乙草胺是单子叶杂草除草剂,在生产上和双子叶除草剂复配使用,在玉米田的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双阳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化学除草剂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乙草胺剂型是50%乳油,指导用量111—133毫升/亩,开始多数农民按照指导用量使用,后来逐渐加大用量达到167毫升/亩,一直没有产生明显乙草胺药害。
2000年以后市面上的乙草胺剂型逐渐变成了90%乳油,但是农民使用剂量还是和50%乳油一样,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乙草胺的用量。
2、使用技术不当兑水量小播后苗期封闭除草,要求每亩用药兑水量为30—45公斤。
双阳区为半山区,多数农民人工打药,为了省工省力都少用水。
一般都把1.5亩的用药兑一喷雾器水(15公斤)打在1.5亩地里,离要求用水量相差太大,不能在地表面形成很好的封闭层,只有在打药后降雨量充足情况下,才有较好的除草效果,所以多数年份受春季降雨影响除草效果不佳。
农民解决除草效果不佳的方法不是加大用水量,而是加大除草剂用量,导致乙草胺药害严重。
乙草胺出现药害原因及补救措施.doc

乙草胺出现药害原因及补救措施乙草胺作为目前我国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农民朋友的喜爱,但是乙草胺出现药害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乙草胺出现药害原因及补救措施,为你家的农田保驾护航。
乙草胺出现药害原因1、乙草胺用量过大目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乙草胺的用量是逐年加大,从开始的50%乳油,一亩地用111毫升左右,到用到167毫升/亩,在到90%乳油,167毫升/亩,在到现在的400-450毫升/亩,随着大家用药剂量的加大,药害的情况也会加大。
2、乙草胺使用方法不对a、兑水量小一般情况下,乙草胺每亩用药的兑水量为30-45公斤,但是在实际打药中,大家都喜欢加大药量,而不是加大用水量,这样的话,就不能形成很好的封闭层,需要等雨或者灌水情况,结果就会出现上面第一条说的,用量过大的问题,导致乙草胺药害出现。
b、打药时期不对很多朋友,在玉米播种后,都是等雨打药,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玉米种子发芽后,在进行打药,这种情况是极易出现药害的,一般情况下,在玉米播种后,尽快进行打封闭药。
c、没有因地施药不同地力、不同地块用药量不同。
一般土壤较好的地块可以多加点量,土壤情况不好的地块,可以减少一点用药量,如果土壤贫瘠的地块,施药量过大的话,就很容易出现药害。
大家常说的,地块里一片一片的药害,就是这种情况。
乙草胺药害补救措施1、药害较轻的情况(10%左右地块药害),可以不用处理2、稍微严重的情况(20-40%左右地块药害),要及时补种。
3、非常严重的情况(50%以上地块药害),要及时毁种。
如何预防乙草胺药害1、不要等雨施药,播后就要及时打药,不要等出苗后在打,就晚了。
2、学会因地施药,兑水量够,提高封闭效果。
3、播种时,尽量避免有凹陷的地方存在,以免产生积水,导致药害。
4、使用机械打药,喷洒均匀,兑水量大。
5、多交流、多学习,不要一个人“闷着头”去种地。
关于乙草胺出现药害这一现象,小编已经给出了原因和补救措施,在这里,小编温馨提醒大家,在使用乙草胺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得当,否则很容易出现这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草胺除草剂的全面介绍乙草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
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1971年开发成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除草剂品种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一种除草剂。
其它名称:禾耐斯。
英文名称:acetochlor。
化学名称:2-乙基-6甲基--N-乙氧基甲基-α-氯代乙酰替苯胺。
分子式:C14H20ClNO2。
分子量:269. 8。
结构式:如右图。
理化性质乙草胺纯品为淡黄色液体,原药因含有杂质而呈现深红色。
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和光解。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熔点大于0℃,蒸汽压大于133.3pa,沸点大于200℃,不易挥发和光解。
3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1,在水中的溶解度微23mg/l。
常用剂型90%乙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
适用作物玉米、棉花、豆类、花生、马铃薯、油菜、大蒜、烟草、向日葵、蓖麻等。
防除对象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
对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画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牛繁缕、莬丝子等阔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但是效果比对禾本科杂草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
作用机理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处理除草剂,主要通过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或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吸收后向上传导,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使杂草幼芽、幼根生长停止,进而死亡。
禾本科杂草吸收乙草胺的能力比阔叶杂草强,所以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优于阔叶杂草。
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持效期45天左右,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主要保持在0-3厘米土层中。
使用方法大豆田:东北地区春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20-150毫升,华北地区春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华北地区夏大豆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玉米田:东北地区春玉米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20-150毫升,华北地区春玉米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华北地区夏玉米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玉米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60-8 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花生田:华北地区春花生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华北地区夏播花生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 0毫升,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60-8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棉田:华北地区地膜覆盖棉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 0-100毫升,新疆地区地膜覆盖棉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覆膜前表土喷雾。
露地直播棉田比地膜覆盖棉田用药量提高3 0%。
棉田施用乙草胺后遇到低温高湿天气,棉苗生长可能受到较微影响,一般情况下晴天后即可恢复生长。
马铃薯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4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油菜田: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移栽油菜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60-80毫升,移栽前或移栽后表土喷雾。
北方直播油菜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甘蔗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种植前或种植后表土喷雾。
大蒜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80-100毫升,种植前或种植后表土喷雾。
施用乙草胺的喷液量一般应掌握在20-25千克,土壤干旱时应先灌水后施药,或施药后混土4-6厘米,以保证药效。
注意事项(1)砂质土壤使用低剂量,粘质土壤使用高剂量。
(2)东北地区有机质含量超过4%的土壤,用药量应提高30%左右。
(3)土壤含水量低时,使用高剂量,土壤含水量高旱,使用低剂量。
(4)因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天气干旱,在北方春季大面积施用乙草胺时,最好在播种前或移栽前施药,以便于进行机械化混土作业。
(5)小麦、水稻、谷子、高粱、黄瓜、西瓜、甜瓜、菠菜、韭菜对乙草胺敏感,应慎用。
一般有效期2年。
乙草胺产生药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吉林省近些年玉米面积一直很大,99%以上的玉米田除草采用苗前化学除草剂封闭除草。
一般用90%乙草胺和莠去津、2.4D丁酯等阔叶除草剂复配使用。
2 010年以来,乙草胺药害凸现出来(玉米田开始全面推广单粒播种)。
据我们调查统计,除2012、2013年乙草胺药害较轻外,其余年份都较重,每年因乙草胺药害造成全区玉米田缺苗近一成,尤其是2014年玉米田乙草胺除草剂药害十分严重,全区因乙草胺药害造成缺苗近一成半。
乙草胺药害除了造成玉米田缺苗以外,还造成玉米田较多的弱苗和三类苗导致小棒和空杆。
可以说乙草胺药害严重的影响双阳区的玉米产量,是双阳区玉米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乙草胺药害症状玉米田在使用乙草胺封闭除草产生药害表现为两种症状:一种是在玉米种子发芽出土前,玉米牙中毒弯曲严重变形不能出土,造成缺苗;一种是在玉米出苗时牙俏中毒僵硬变成锥形,造成新叶无法正常生长展开,部分干枯死掉,部分直到牙俏干枯破裂新叶才扭曲的展开,最终多数形成弱苗导致小棒或空杆。
很多人把乙草胺药害当成是2.4D丁酯药害,其实玉米出苗期出现的药害都不是2.4D丁酯药害,而是乙草胺药害。
2.4D丁酯药害的症状出现在玉米五、六片叶以后,玉米苗扭曲畸形,叶缘皱缩、叶片卷缩成筒状,其显着特征是心叶牛尾状,俗称牛尾巴苗。
区别乙草胺与2.4D丁酯药害有利于我们在生产上预防两种除草剂药害的产生。
2药害产生的原因2.1、用药剂量过大乙草胺是单子叶杂草除草剂,在生产上和双子叶除草剂复配使用,在玉米田的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双阳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化学除草剂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的乙草胺剂型是50%乳油,指导用量111—133毫升/亩,开始多数农民按照指导用量使用,后来逐渐加大用量达到167毫升/亩,一直没有产生明显乙草胺药害。
2000年以后市面上的乙草胺剂型逐渐变成了90%乳油,但是农民使用剂量还是和50%乳油一样,这就无形中加大了乙草胺的用量。
到2005年以后乙草胺用量不断增加到每公顷10瓶(400—450毫升),有的还要多一些,最多的是每公顷20瓶。
药害随着剂量的加大逐年加重。
好在2009年前双阳区玉米生产都是多粒播种,药害对苗情影响不大。
2009年以后全区玉米生产由多粒播种转变成单粒播种后,乙草胺药害凸显出来。
严重影响了全区玉米田的苗情,成为制约全区玉米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2、使用技术不当兑水量小。
播后苗期封闭除草,要求每亩用药兑水量为30—45公斤。
双阳区为半山区,多数农民人工打药,为了省工省力都少用水。
一般都把1.5亩的用药兑一喷雾器水(15公斤)打在1.5亩地里,离要求用水量相差太大,不能在地表面形成很好的封闭层,只有在打药后降雨量充足情况下,才有较好的除草效果,所以多数年份受春季降雨影响除草效果不佳。
农民解决除草效果不佳的方法不是加大用水量,而是加大除草剂用量,导致乙草胺药害严重。
打药时期不当。
农民在玉米播种后多数等雨打药,导致打药时间偏晚。
在玉米种子发芽施根后(俗称楔橛子)打药极易产生药害。
原因玉米牙很容易接触吸收过量的乙草胺药液中毒致畸,影响出苗。
播种后及时打药可以避免药害的产生。
不能因地施药。
不同地力、不同地块用药量不同。
土壤肥沃,地力好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一般增加的药量在20%左右。
对于土壤瘠薄地力较差的地块要适当减少用药量,一般减少20—30%之间。
原因是不同类型的土壤草荒情况不同,土壤肥沃地块草荒要重些,瘠薄地块草荒轻些,所以用药量要有所增减;最主要的是不同地块的土壤对农药的吸附能力不同,土壤肥沃地块对农药吸附能力强,农药不易随水下沉使玉米牙吸收大量农药中毒产生药害,而瘠薄地块正好相反,容易产生药害。
所以要因地施药。
2.3、打药后的降雨量决定着除草剂效果和药害的轻重。
封闭除草效果与打药后降雨情况密切相关。
打药后不降雨或不能形成有效降雨,除草剂效果一定不佳;打药后降雨量充足,除草剂效果一定好。
因为,打药后降雨量充足才能保持除草剂封闭层湿润,草芽出土前接触到湿润的封闭药层才能吸收到足量的药液中毒死亡,取得很好的封闭效果。
然而,降雨量过大就会产生较严重的药害(正常用药量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比较安全的,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在用药量过大情况下药液随水下沉导致玉米牙吸收到过量的除草剂中毒产生药害。
双阳区2009年—2014年的玉米田除草剂药害发生情况正是和打药后降雨量密切相关。
2012和2013年打药后降雨量适当,即取得了较好的除草效果,又没有产生较重的药害。
其余年份都是因为在用药量过大的情况下降雨过多导致药害严重,特别是2014年打药后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连续降雨半个多月,所以药害最重。
全区因要害严重缺苗五层以上毁种面积3000多亩。
3、预防药害的方法和补救措施3.1预防乙草胺药害首先要利用一切手段采用各种形式的科学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民使用农药的技术水平。
改变播后等雨打药的错误观念,播后及时打药;学会因地确定乙草胺用量,按要求兑水,提高封闭效果。
避免播种时苗埯形成凹陷,导致降雨过大时积水下沉产生药害。
大多数农民在玉米田产生乙草胺药害时,认识不到是药害,总以为是种子的问题,不利于改变他们的错误施药方法。
培训普及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十分必要。
大力推广使用机械打药。
机械打药兑水量大喷洒均匀,封闭除草效果好,改变农民加大除草剂用量才能取得理想除草效果的错误认识。
3.2、产生乙草胺药害要根据药害程度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
一般药害较轻八层半苗的地块不需要处理;六层苗至八层苗的地块要及时补种,补种的原则是缺两颗苗补种一穴,缺三颗苗补两穴,不能补全,以免补种苗被欺形成三类苗。
却六层以上就要及时毁种。
补种的苗要在五、六片叶是偏追施一次氮肥促长。
乙草胺药害没有解药,打一些激素、腐殖酸、叶面肥都没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