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治水体污染二、、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业上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课题二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处理水的一般步骤:①取水②沉淀③过滤④吸附⑤消毒⑥配水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仪器: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2个烧杯、玻璃棒、滤纸②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4、硬水和软水的定义: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煮沸②实验室中:蒸馏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6、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的方法: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产生泡沫很少的是硬水,产生很多泡沫的是软水。

三、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课题三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1、装置―――水电解器2、电源种类---直流电通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4、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5、检验: 正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是氧气)负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6、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第4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4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1.水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江、河、湖、海约占地表..更..重2/3;但地面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可供人们利用的淡水..3/4;占人体少,因此要关心、爱惜、保护水.........2.对水污染的因素可归纳为三类;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的不合理使用。

..生产中的农药、化肥3.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0C,沸点为1000C,40C3;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于水面。

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4、环境污染方面:(1)、大气污染:主要分两种:A、有害气体,如:SO2、NO2、CO 等,其中CO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而SO2、NO2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另注:空气中CO2浓度增大会导致温室效应;而含氟物质的排放会破坏O3 (臭氧) 层,使得地球表面受紫外线辐射加重]B、粉尘,如:灰尘、粉煤灰等。

(2)、水污染:主要来源于: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C、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水污染的防治: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对工业“三废”进行综合利用、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水的净化:天然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可溶性杂质,常呈浑浊状态。

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浑浊的水会变成澄清,即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再经过蒸馏可以出去可溶性杂质。

5、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6、明矾的作用: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7、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漏斗中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玻璃棒紧贴漏斗内三层纸处2)烧杯口紧靠玻璃棒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8、过滤时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引流)、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其中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9、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一、水的存在形式1、气态水:存在于大气中,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

水蒸气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含量会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

2、液态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水的形态。

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河流和湖泊是地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和水资源。

地下水是隐藏在地下岩层和土壤中的水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3、固态水:如冰川、冰盖和积雪。

冰川和冰盖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积雪在冬季可以积累,在春季融化时为河流和地下水提供补给。

二、水的循环1、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面,以及土壤和植物表面。

受温度、风速、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凝结: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形成云、雾、露水等。

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就会发生凝结。

3、降水:包括雨、雪、雹等形式。

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后形成的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对补充地表水和地下水起着关键作用。

4、地表径流:降水在地面形成水流,汇入河流和湖泊。

是水资源在地表的流动和分配过程。

受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5、地下径流:水渗透到地下,在地下岩层中流动。

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密切相关。

三、水的物理性质1、颜色和气味: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但自然界中的水可能因为含有杂质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气味。

2、沸点和凝固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凝固点为 0℃。

但随着气压的变化,沸点和凝固点也会有所改变。

3、密度:在 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 1g/cm³。

这一特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4、溶解性: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

这使得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溶质。

四、水的化学性质1、水的电解: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人教版)
典例2【2019湖南岳阳】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答案】A
【解析】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答案】A
【解析】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6【2019.北京】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右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操作是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用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资源的保护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71% 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1)、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2)、防治水体污染: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物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课题二、水的净化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二、净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仪器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三、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自然界的水》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自然界的水》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水资源分布:地球表面约________被水覆盖,总水量很多,但________水含量很少,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_。

2.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___位,但人均量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4,且南北不平衡,南多北少。

二、爱护水资源的措施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节约用水措施1.工业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提高水的利用率,将水____________。

2.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综合利用,如________________。

四、防治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治措施:(1)工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的净化1.自然界中的水都属于________,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属于__________。

2.利用加絮凝剂、静置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杀菌消毒、__________等方法净化水,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其中杀菌消毒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

3.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1)过滤所需仪器包括:铁架台(带铁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归纳

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总体来说,地球上总水量大,但淡水很少(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如何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水的净化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因为生活中的水含有杂质,所以需要将水净化,得到纯净的水水的净化过程:1.沉淀:利用自身重力的作用让水中的固体杂质沉淀(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在水中加入絮凝剂——明矾明矾净水的原理: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杂质2.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3.吸附: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和一些溶于水的杂质4.消毒:用氯气、漂白粉消毒水的净化中,明矾净水、消毒这两步涉及到化学变化,过滤、吸附是物理变化水的过滤:(重点)过滤需要的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嘴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在烧杯内壁硬水和软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取水样,加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浮渣较多的是硬水如何将硬水软化:生活上(煮沸)、实验室(蒸馏)水的蒸馏原理:将水加热至沸腾,水变成水蒸汽,将水蒸汽冷凝成纯净水的过程蒸馏的注意事项:1.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而炸裂2.蒸馏时,加入少量的碎瓷片(沸石),防止液体暴沸3.冷凝水从下端进,会使冷凝的效果更好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氢气可以燃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氢气不纯会发生爆炸。

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

水的电解与电池正极相连的管内产生氧气,与电池负极相连的管内产生氢气。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第四单元_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_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知识点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2H 2↑+ O 2↑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8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氢气 H 2A 、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B 、化学性质:a 22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b H 2 +2O 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 、CO )C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Zn + H 2SO 4 = ZnSO 4 +H 2↑ Zn + 2HCl = ZnCl 2 +H 2↑D 、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3、水的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2H 24、水的污染:(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5、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1.39×1018m3,地表约71%被水覆盖。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

2、水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3、地球上的淡水很少。

4、水体污染: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5、爱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水的净化
一、自然界的水
1、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纯水=水,蒸馏水、水蒸气、冰水混合物:纯净物。

2、自然界的水不溶性杂质:浑浊
可溶性杂质:气味或颜色。

3、自来水净化过程
取水口——加絮凝剂(明矾)——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投药消毒——配水泵——用户
二、净化水常用的方法
1、沉淀、吸附和过滤是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实验室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2、沉淀—静置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

3、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1)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4、吸附
明矾:吸附不溶性杂质;
活性炭:过滤液体,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可溶性的气味、颜色。

5、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肥皂水;(有泡沫无浮渣:软水;无泡沫有浮渣:硬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_________,实验室________。

6、蒸馏:利用液体沸点的不同;
(1)主要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等;
(2)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3)烧瓶内放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4)蒸馏水是净化程度很高的水。

7、简易净水器
水的组成
一、氢气
1、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的液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

反应式:O H 222−−
→−+点燃
O H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与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氢气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
度。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氢气较纯净;没有声音则没有氢气。

(若氢气不纯净,则继续收集验纯) 二、电解水的实验
通电后,正负极玻璃管内产生气泡,液面下降;最终正负管内其他体积比为1:2。

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所以,正氧负氢,体积比1:2。

反应式:222O H +−−
→−通电
O H 结论:水的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物质 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物 其他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注: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 2、O 3);
②水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3、化学式的含义
如:H 2O ①水(宏观);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宏观); ③一个水分子(微观);
④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微观)。

2H2O
2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练习:H:一个氢原子;氢元素。

2H:2个氢原子。

H2: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一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2H2:两个氢分子。

4、化学式的书写
(1)单质的书写
①稀有气体单质、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氦气He,铁Fe,碳C……
②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如:氧气O2,臭氧O3,氮气N2……
(2)氧化物的书写:其他元素+氧元素,读作“氧化某”
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铜CuO,氧化汞HgO……
(3)其他化合物的书写: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读作“某化某”
如:氯化钠NaCl,硫化铜CuS,氯化钾KCl……
二、化合价
1、化合价:体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在前,数字在后(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符号、数值相等)
如:+3
Fe :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
O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3、化合价的规律
(1)元素的化合价有正、有负,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3)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4)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
(5)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4、常见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条件不同价不同,单质为零永不变。

5、利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1)①“写”写元素,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如:P O
②“标”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如:+5 -2
P O
③“算”算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利用原子个数=最小公倍数/化合价
如:+5 -2
P2 O5
④“查”检查原子个数是否最简,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

(2)正右负左,标价交叉,约简复查,原子团个数不为1时,加括号。

如:+2 -1 +3 -2 +4-2 +1 -1
MgCl2Fe2O3 C O2NH4Cl
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如:Mr(H2O)=1×2+16=18
Mr(CO2)=12+16×2=44
Mr(NH4NO3)=14×2+1×4+16×3=80
变式:①n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n×相对分子质量
如:3H2O的Mr=3×18=54
2CO2的Mr=2×44=88
②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X2O的Mr=62,则Ar(X)=(62-16)÷2=23
Al2Y3的Mr=102,则Ar(Y)=(102-27×2)÷3=16
2、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如:CO2中碳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12:(16×2)=3:8
NH4NO3中氮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14×2):(1×4):(16×3)
=7:1:12
变式:根据元素质量比计算原子个数比,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如: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7:3,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7/56):(3/16)=2:3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如: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14×2)/80×100%=35%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1×4)/80×100%=5%
4、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如:18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m(H)=18g×2/18×100%=2g
40g NH4NO3中氮元素质量,m(N)=40g×35%=14g
变式:根据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某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如:含14g氮元素的NH4NO3的质量,m(NH4NO3)=14g÷35%=4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