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下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B.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C.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答案:DA、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7,核电荷数=核内的质子数,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化学变化中铷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铷离子,其化合价为+1价,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A.食盐水B.稀盐酸C.蔗糖水D.肥皂水答案:D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肥皂水,故选D。
3、我们在商场常看到“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答案:A“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质量或质量分数来描述;而不是以原子、分子或单质等形式存在,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4、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空气B.干冰C.液氧D.生铁答案:C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单质,符合题意;D、生铁是铁合金,主要有铁、碳、硫和磷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DA、反应前含硫分子是SO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含硫分子是SO3,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故A项说法错误;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B项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3个分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C项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虽然也含有两种分子,但其中一种是多余的反应物,生成物只有一种,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故D项说法正确。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1、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1.39×1018m3,地表约71%被水覆盖。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
2、水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3、地球上的淡水很少。
4、水体污染: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5、爱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水的净化一、自然界的水1、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纯水=水,蒸馏水、水蒸气、冰水混合物:纯净物。
2、自然界的水不溶性杂质:浑浊可溶性杂质:气味或颜色。
3、自来水净化过程取水口——加絮凝剂(明矾)——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投药消毒——配水泵——用户二、净化水常用的方法1、沉淀、吸附和过滤是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实验室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2、沉淀—静置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
3、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1)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4、吸附明矾:吸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过滤液体,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可溶性的气味、颜色。
5、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肥皂水;(有泡沫无浮渣:软水;无泡沫有浮渣:硬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_________,实验室________。
6、蒸馏:利用液体沸点的不同;(1)主要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等;(2)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
(3)烧瓶内放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一、水的存在形式1、气态水:存在于大气中,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
水蒸气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含量会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
2、液态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水的形态。
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河流和湖泊是地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和水资源。
地下水是隐藏在地下岩层和土壤中的水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3、固态水:如冰川、冰盖和积雪。
冰川和冰盖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积雪在冬季可以积累,在春季融化时为河流和地下水提供补给。
二、水的循环1、蒸发: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面,以及土壤和植物表面。
受温度、风速、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凝结: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形成云、雾、露水等。
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就会发生凝结。
3、降水:包括雨、雪、雹等形式。
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后形成的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对补充地表水和地下水起着关键作用。
4、地表径流:降水在地面形成水流,汇入河流和湖泊。
是水资源在地表的流动和分配过程。
受地形、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5、地下径流:水渗透到地下,在地下岩层中流动。
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密切相关。
三、水的物理性质1、颜色和气味: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但自然界中的水可能因为含有杂质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气味。
2、沸点和凝固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凝固点为 0℃。
但随着气压的变化,沸点和凝固点也会有所改变。
3、密度:在 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 1g/cm³。
这一特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4、溶解性: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
这使得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溶质。
四、水的化学性质1、水的电解: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自然界的水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的存在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自然界的水》这个知识点的总结。
一、水的分子结构及性质:1.水分子的结构: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为H2O。
氧原子为中心,两个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2.水分子的极性: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高,氧原子与氢原子的电子密度不均,使得水分子呈现极性分子的特点。
3.水的表面张力: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水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使水分子在液体表面上呈现收缩状态,水滴能形成球状。
4.水的比热容和比热:水的比热容较大,比热也较大。
这使得水具有较大的热稳定性,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
5.水的沸点和凝固点: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同时,水的密度变化也与温度密切相关,水在4℃以下增温时,密度逐渐增大,4℃以上则变小。
6.溶解性: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在自然界中能溶解许多物质,形成溶液。
二、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运动:1.地球上水的分布:地球表面上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为海水,3%为淡水。
2.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大气中蒸发,形成云,然后降下来形成降水的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和运动的基本模式。
3.水资源的分布:尽管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4.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主要的淡水资源。
河流是地表水的重要运输方式,湖泊则储存了大量的淡水。
三、水的重要性和用途:1.生命的基础: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水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和资源。
3.饮用水和卫生用水:水是人类日常饮用和保持卫生的重要资源。
4.水污染和水净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水净化技术的研发对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
5.水的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水资源的保护一、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考点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考点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水的净化考点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 考点三、硬水与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自然界的水》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水资源分布:地球表面约________被水覆盖,总水量很多,但________水含量很少,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_。
2.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___位,但人均量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4,且南北不平衡,南多北少。
二、爱护水资源的措施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节约用水措施1.工业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提高水的利用率,将水____________。
2.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综合利用,如________________。
四、防治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治措施:(1)工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的净化1.自然界中的水都属于________,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属于__________。
2.利用加絮凝剂、静置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杀菌消毒、__________等方法净化水,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
其中杀菌消毒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
3.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1)过滤所需仪器包括:铁架台(带铁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爱护水资源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5、“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国家节水标志汇成江河。
1、200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一一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下列措施:①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③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④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染物。
其中能改善水质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为建一大型化工企业基地而收集了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A.应建在干旱山区可以帮助脱贫致富B.应建在水源充足和交通便利的地区C.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基地地址D.应建在居民区附近以便于产品销售3、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C、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D、硬水与肥皂作用易起泡沫4、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A.用口杯接水刷牙8.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5、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都在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水的净化1、纯水与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味、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水一直在我们身边流动、润泽着大自然。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自然界水的知识点。
1. 水的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存在是通过水的循环来实现的。
水的循环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等过程。
起始于太阳能的蒸发,水蒸气被大气中的冷空气凝结成为云。
云中的水滴聚集成为降水,通过雨、雪或冰晶的形式来到地面。
部分降水会被土壤吸收,形成地下水,而剩余的部分则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
2. 水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所覆盖,其中97.5%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
其中,大部分淡水储存在冰川、冻土、湖泊和地下水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可供我们日常使用的。
因此,淡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3. 水的重要性:水对于维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动物体内的重要成分。
对于人类来说,水更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们需要水来饮用、清洁、种植农作物、养殖和发电等。
此外,水还被用于运输、工业制造以及许多其他工业进程。
4. 水的净化过程:人类的活动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
因此,水的净化变得至关重要。
水净化的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多个阶段。
首先,通过过滤、沉淀和吸附等物理方法去除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
然后,采用氧化、沉淀、离子交换等化学处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最后,利用生物处理,如生物膜反应器或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水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5. 水的循环与气候变化:水循环与气候紧密相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蒸气的蒸发速度会增加,导致更多的降水。
这可能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和干旱的增加。
同时,冰川的融化也会对海平面造成影响。
因此,水循环是了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6.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不断受到威胁。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H2O〕
纯洁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不易导电。
在常压下,水的冰点是0℃,沸
点100℃。
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结成冰,密度减小,体积变大。
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水中加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增强水
的导电性
D.化学反响:2H2O === 2H2↑+ O2↑ 〔负极和正极气体体积比为2:1 ,质量比
为1:8〕 E.检验:正极产生: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
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的原因:氧气相对氢气更易溶于水;氧气
与电极反响。
〔4〕化学式的含义:以水的化学式H2O为例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
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响生成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
遇某些氧化物反响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1〕水资源情况:A.地球外表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
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
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原因: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生活
污水;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
〔3〕防止水污染措施:工业三废,生活污水要集中
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4〕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活性炭。
过滤操作仪器:步骤: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
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D.长期使用硬水的害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
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
检验:用无水硫酸铜,假设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 CuSO4+5H2O =
CuSO4·5H2O
〔3)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碱石灰枯燥。
二、氢气〔 H2 〕:无色无味气体,易燃,可作为理想燃料。
△点燃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收集法〕;难溶于水〔排水收集法〕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冶炼金属〕
2H2+O2====2H2O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听声音,假设是锋利爆鸣省说明不纯,
不可点燃;假设是很小的“噗〞的声音说明纯洁,可点燃。
〔一切可燃性气体点燃
前都要检验纯度,否那么易引起爆炸〕
〔2〕复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
〔3〕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复原性的物质:H2、C、CO
5.可燃性气体〔H2、CH4、CO等〕或可燃性粉尘〔煤粉,镁粉,面粉等〕如
果与空气混合,在有限空间内遇明火易发生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
三、分子与原子
化学反响的实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意: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即分子和物质保持化学性质
一致,分子不同或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同或改变。
②当物质是由原子直接
构成时〔如铁、铜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却是原子。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
中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④分子或原子却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
性质,因为分子或原子的聚集状态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不同。
〔如氧气在气态时是无色,变为液态却是淡蓝色;铁块是银白色而铁粉却是黑色〕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根本反响分类
初中阶段的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组成:物质〔纯洁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
合物〔多种物质混合〕:空气,自来水,海水,食用盐,白酒等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只含一种元素的纯洁物〕纯洁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4、C2H5OH〔多种元素纯洁物〕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酸: H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