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

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及生理变化。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能力。
3.增强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及生理变化。
2.教学难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视频资料3.学生笔记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春期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回答: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2.讲解青春期的定义及特点(1)展示课件,介绍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是指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器官成熟、身体发育停止的时期。
(2)讲解青春期的特点:身体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出现、心理变化复杂等。
3.讲解青春期生理变化(1)展示课件,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或身边同学在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变化。
4.讲解青春期心理变化(1)展示课件,介绍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逆反心理、性心理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心理困惑和解决方法。
5.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2)讲解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帮助。
6.视频资料展示(1)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真实案例。
7.课堂小结(2)强调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8.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青春期的心得体会。
(2)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视频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青春期的知识。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年级生物上册《青春期》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体现学习效果。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作业成果,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能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与青春期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青春期的发育变化,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供相关资料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教师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青春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青春期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巩固所学力和沟通能力。
3.珍惜青春期时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文化学习和社会活动,全面发展身心素质。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5.增强环保意识,关注青春期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
二、学情分析
《青春期》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身心发生显著变化,他们对自身及同伴的发育变化充满好奇,同时也可能面临诸多困扰和挑战。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3.情感态度:学生对青春期充满好奇和期待,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4.1.3《青春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基本概念、科学原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春期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例如,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 反思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3. 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解决办法:
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青春期生理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2. 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青春期心理变化,提高参与度。
3. 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 提供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案例,深入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多样性,培养分析能力。
-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知识。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作用与目的:
- 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知识点,掌握相关的技能。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例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整理成文档,提交至在线平台。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青春期》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的愿望,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确保学生正确的
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形态及生理结
构、功能变化和青春期心理变化)。
2.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对自身变化进
行适时合理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
3.通过课前小组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分
教学目标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青春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青春期》
称
本节课是是前一节“人的生殖”的深入与延伸,又
是下一节“计划生育”的前提与基础。在教材的内容设
计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内容中最重
教材分析 要的一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青春
期在人体发育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
相同、还有一方面是遗传因素。
发挥集体优势,充分运用陶行知的“连环教学法”,
采用小组合作策略,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课例研究综 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
述
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
到发展的目标。
9 岁时开始发育,而男生平均在 9 岁至 10 岁时开始发
育。
你和你的同龄同学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身体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
统、心脏和肺等的功能也明显加强。此外,你们身体还
发生了哪些变化。那么,你的身高变化和图中的曲线完
全一样吗?想一想,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学生讨论)
得出结果:营养状况不完全相同、身体素质不完全
该节课使用的教学策略是合作学习策略。本节课当 中需要观察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等,通过观察, 教学策略选 相互对比合作讨论,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 择与设计 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著变化的知识 及核心素养把握较牢。
七年级生物下册《青春期》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入青春期的主题,如:“同学们,我们即将进入一个神秘而美好的阶段——青春期。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变化,了解青春期的奥秘。”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展示了青春期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青春期生理现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二是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春期相关问题;三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克服青春期带来的困扰,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尊重、关爱中成长。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4.通过青春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培养健康的性心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身生理和心理变化充满好奇,但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一定误区。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青春期发育的基本原理。然而,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具有个体差异,学生在面对自身和同伴的变化时,容易产生困惑、焦虑等情绪。
2.任务驱动,分组合作: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观察、讨论、分享,共同解决青春期问题。
3.案例分析,联系实际: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自身成长相结合,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七年级生物“青春期”教案

教案题目:青春期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意义和特点;2.掌握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3.理解青春期对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3.青春期对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提问:你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你们觉得青春期对人有什么影响?2.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相关图片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话题。
二、讲解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和意义(15分钟)1.明确青春期的定义: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时期向成年时期转变的过程,是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2.介绍青春期的特点:身体上的快速生长、性征的发育、心理上的不稳定和情绪较为复杂等。
3.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青春期的意义: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一段特殊时期,意味着进入到成人社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探究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0分钟)1.通过PPT展示,讲解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身高的快速增长、体重的增加、性征的发育等。
2.通过图片和示意图,让学生感知和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四、分析青春期对人的心理和社会影响(20分钟)1.分小组讨论,了解青春期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如心理的不稳定、易冲动、情绪波动等。
2.通过分析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对个人社会关系和亲子关系等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应对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影响。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并进行简短的发言。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己对青春期的理解和感受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了青春期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探究了人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并分析了青春期对个人心理和社会的影响。
青春期初中生物教案

青春期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心变化,掌握应对青春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青春期的定义和特征
2. 青春期对生理的影响
3. 青春期对心理的影响
4. 应对青春期的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青春期的话题,让学生了解青春期
是什么及其特征。
2. 授课(15分钟):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性征发育等,让学
生明白这些变化是正常的,是身体健康发展的表现。
3. 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青春期对心理的影响,如情绪波动、自我意识增强等,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是正常的,需要正确对待和应对。
4.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享,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青春期带来的挑战,
如与父母沟通、保持身心健康等。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青春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需要积极
应对,并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青春期带来的变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期是正
常的生长发育阶段,学会正确应对青春期的挑战。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后做好复习和巩
固工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青春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1)理解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掌握好青春期的健康知识;2)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身体变化及卫生;3)认识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用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健康渡过青春期。
3.情感目标:通过对青春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密切交流,集中精力,努力研究,并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节主要在了解生殖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青春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在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的基础上,科学地掌握青春期的自我卫生保健以及正确疏导青春期心理波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使青少年健康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由于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对青春期的理解有许多误区,对性的理解也有许多误区,特别是在课堂上研究这一章节时,许多学生会出现“不好意思”或“欲问又怕”等现象。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掌握好组织教学,健康地引导学生研究,树立学生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及卫生保健;2)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2.教学难点:青春期男性生理——遗精;青春期女性生理——月经初潮。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分析理解,答疑解惑、卫生保健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五、教学媒体媒体选用如下表:序号。
教学内容。
媒体类型。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1.将“青春期”定义。
多媒体(录像)。
给学生提供“张口”的理由2.身体变化(1)。
多媒体(图片)。
学会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了解不同性别的身体变化3.身体变化(2)。
多媒体(动画)。
身高突增的年龄差别4.身体变化(3)。
多媒体(动画)。
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5.身体变化(4)。
多媒体(图片、动画、字幕总结)。
将一些常见青春期心理活动、难以启齿的心理矛盾通过生动的画面,达到指导学生的作用6.心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要建立团结互助的男女同学关系。
⑤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心理。
六、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教学的环节、具体的活动、所需的资源支持及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进化论者认为人类是如何起源的?有何证据?
2.一个人类个体是如何产生的?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预设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结果。可分条表述)
㈠.知识目标: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
2.通过讨论和交流,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㈡.能力目标:
1.观察能力;2.分类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说明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标检测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四个问题(1.通过对人体发育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2.青春期是指什么?3.青春期人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有何特点?4.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八、板书设计
九.板书设计:
㈠.人体发育的过程:胚胎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㈡.青春期:
㈢.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A.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
⑵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些事情不想跟老师和家长交流;
⑶性意识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C.青春期卫生:
⑴营养卫生:合理膳食,全面营养,不挑食,不偏食。
⑵性生理卫生:女性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出现创伤,易造成子宫腔感染,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每天使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使用的毛巾和盆子要清洁专用。
a.形态发育的特点:身高、体重
b.功能发育的特点:神经系统、心肺
c.性发育:性器官、第二性征
B.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
C.青春期卫生:
⑴营养卫生:合理膳食,全面营养,不挑食,不偏食。
⑵性生理卫生:合理存在
⑶心理卫生:
①正视青春期②坦然面对自己的变化③争取师长的帮助
④有理想情操,避免早恋和早孕⑤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关系
3.点:
⑴.身高迅速增长---步入青春期的显著特征(见课本14页资料分析,须用到铅笔和直尺);
⑵.体重迅速增长。
b.功能发育的特点:
⑴.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分析理解能力迅速提高。青春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多方面才能的大好时期。
⑵.心脏的心肌变得发达,心脏重量增加,输送血液的能力提高。
⑶.肺功能日益强大,肺活量增大。
c.性发育:
⑴性器官的发育:男性主要表现为睾丸体积增大,重量迅速增加,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并出现遗精现象;女性主要表现为卵巢长大,重量增加,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并开始出现月经。
①男性遗精:遗精是指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中排出的现象。精液是不断产生的,精满自溢,遗精是正常现象,但频繁遗精对健康不利。(参照课本16页Ⅳ-11图)
用问题启发学生阅读课文、梳理知识。
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
形成对生长、发育、青春期这些概念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认识和系统梳理。
课后小结
做好青春期保健:营养、心理健康、生理卫生
形成对青春期保健的明确观念
从现象到本质、从生理到心理、从行为到观念的深化
布置作业
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讨论总结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青春期保健。
①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胡须腋毛等毛发的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
②女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骨盆宽大,乳腺增生,脂肪增多,声调较高等。
(参照课本17页男女性各项发育指标对照表)
B.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参照课本16页Ⅳ-14图)
⑴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②女性月经:月经来潮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曾厚和血管增生,但卵巢排出的卵细胞没有受精,卵巢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会迅速减少,导致子宫内膜因供血不足而坏死脱落,脱落的碎片连同血液一起由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参照课本16页Ⅳ-13图)
⑵第二性征的发育:第二性征也叫副性征,是指除了性器官以外,男性和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性器官所分泌的性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促使第二性征的出现。
②使用清洁的卫生巾。
③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④做到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⑤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⑥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参照课本16页Ⅳ-13图)
⑶心理卫生:
①要具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正视青春期阶段,坦然面对自己的变化,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度过这个阶段。
②要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尽量避免早恋和早孕。
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
区县
泾川县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要素分析,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
青春期是指10-18岁这段人体生长发育最快最重要的人生阶段。我们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积极面对自己的青春期,学会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并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这节课在人类生殖系统的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遇到的知识和能力困难)
直接讲述“生长”“发育”的概念,学生不容易形成人体各器官的分工合作系统性和正确认识面对青春期的观念。我们用“青春期”这个人体生长发育的典型例证来串联讲述的话,更能加深学生对人体系统、营养与健康、生理与心理、人口与社会等关系的认识。难点在让学生把青春期的营养、卫生、健康的认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㈡.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回顾了人类的起源和人类个体产生的过程,那我们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呢?我们中学生的生长和发育有何特点呢?在中学阶段,我们如何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关注一下本章第三节------青春期。
㈢.自读课文5分钟,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人体发育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2.青春期是指什么?
3.青春期人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有何特点?
4.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㈣.知识点分析:
1.人体发育的过程:
人体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即胚胎的发育),一是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性成熟(即胚后发育)。
2.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胚后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发生在大约10到20岁。
2.一个人类个体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父亲的一个精子和母亲的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并着床于母体子宫内膜;胚泡继续进行细胞分裂与分化形成胚胎,并于怀孕8周后形成胎儿;怀孕40周后,胎儿产出成为新生儿;新生儿继续进行生长和发育,最终成为一个性成熟个体。
3.什么是生长?什么是发育?
答案:生长即生物体体积增大,体重增加的过程。发育即生物体结构由不完整到完整,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九、课后反思
从浅薄的概念到明确的观念、谨慎的行为选择,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反复的引导。不要让孩子输在青春期。如花的年纪,我们要健康快乐地去度过,要脚踏实地风雷滚滚地去生活。
把学生的关注点从人类引到自己身上。
观察自己和周围同龄人,发现生长和发育的现象,引起学生对青春期的关注。
引出本节主题“青春期”
自读课文5分钟,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人体发育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2.青春期是指什么?3.青春期人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有何特点?4.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重点知识解析:青春期保健
(2.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3.青春期卫生。
2..教学难点: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五、教学策略选择(说明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活动设计等)
一.教学用具准备:铅笔一支,直尺一个。
二.教学方法:自读提示法,图示分析法。
三.教学步骤:
㈠.复习提问:
1.进化论者认为人类是如何起源的?有何证据?
答案:进化论者认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证据较多,最重要的是化石证据。
4.制表绘图能力;5.一般社交能力.
㈢.情感目标:
1.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身心变化,积极追求健康和快乐;
2.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3.敢于向一切不合理的事情及自己不愿接受的人和事说“不”。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简要说明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1.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3.什么是生长?什么是发育?
复习旧知识,考察深化学生以往所学。
学生回顾梳理旧知识,形成合理知识系统。
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回顾了人类的起源和人类个体产生的过程,那我们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呢?我们中学生的生长和发育有何特点呢?在中学阶段,我们如何促进自己健康成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关注一下本章第三节------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