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合集下载

第四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介绍

第四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介绍

第四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檐沟外排水系统
第四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2)内排水系统分类 ①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 按每根立管连接的雨水斗数量内排水系统可分为单 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排水系统一般不设悬 吊管,在多斗排水系统中,悬吊管将几个雨水斗和排水 立管连接起来。单斗系统较多斗系统排水的安全性好, 所以应优先采用单斗雨水排水系统。 ②敞开式和密闭式雨水排水系统 按排除雨水的安全程度,内排水系统分为敞开式和 密闭式两种排水系统。前者利用重力排水,雨水经排出 管进入普通检查井。
第四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3)内排水系统布置和安装
①雨水斗 雨水斗是一种专用装置,设在屋面雨水由天沟进入 雨水管道的入口处。雨水斗有整流格栅装置,格栅的进 水孔有效面积是雨水斗下连接管面积的2~2.5倍,能迅 速排除屋面雨水。格栅还具有整流作用,避免形成过大 的漩涡,稳定斗前水位,减少掺气,并拦隔树叶等杂物, 整流格栅可以拆卸以便清理格栅上的杂物。 目前国内常用的雨水斗为65型、79型雨水斗、平蓖 雨水斗等。
第四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第四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②连接管 连接管是连接雨水斗和悬吊管的一段竖向短管。连 接管一般与雨水斗同径,连接管应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 承重结构(如桁架)上,管材可采用铸铁管或钢管。 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中排水连接管应接至悬吊管上, 连接管宜采用斜三通与悬吊管相连。 变形缝两侧雨水斗的连接管,如合并接入一根立管 或悬吊管上时,应采用柔性接头。 ③悬吊管 悬吊管是悬吊在屋架、楼板和梁下或架空在柱上的 雨水横管。悬吊管连接雨水斗和排水立管,其管径不小 于连接管管径,也不应大于300mm。塑料管的坡度不小于
④立管

屋顶排水系统

屋顶排水系统

屋顶排水系统屋顶排水系统是指用于排除屋顶和建筑物上的降雨水的一种系统。

它的作用是确保建筑物在降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排除雨水,以防止水雨积聚在屋顶上,导致水压超过建筑物的承受能力,从而引起漏水等问题。

屋顶排水系统通常由屋顶排水装置和排水管道系统组成。

屋顶排水装置通常包括屋面排水口、排水管、排水口盖和排水篦等部分。

屋面排水口是指位于屋顶表面的排水装置,它用于捕获和收集降雨水。

排水管则通过下垂管将雨水从屋面排水口引导到地面或排水系统中。

为了防止异物进入排水管道,排水口盖和排水篦被设置在排水口处,它们可以过滤杂物,并确保雨水能够自由流出。

排水管道系统是屋顶排水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雨水从屋顶排水口引导到地下或距离建筑物足够远的地方。

排水管道主要包括横向管道和纵向管道。

横向管道用于收集不同部位屋面的雨水,并引导至纵向管道。

纵向管道则将雨水从屋顶下水直接排放至地下水系统、河流或其他地方。

在设计和安装屋顶排水系统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物的屋顶类型,不同类型的屋顶可能需要不同的排水系统。

例如,平屋顶和斜屋顶的排水要求不同,需要采用相应的排水装置和管道系统。

其次,需要考虑当地的降雨情况和降雨量,以确定排水系统的尺寸和容量。

另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地形,以确定雨水排放的位置和方式。

屋顶排水系统的设计还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排水系统应确保雨水能够迅速、高效地排出,避免积水。

其次,排水系统应具备排水均匀和稳定的能力,以防止雨水过多或过少导致的问题。

此外,排水系统的材料应具备抗腐蚀和耐久性,能够有效地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和长期使用。

对于屋顶排水系统的维护,定期清理是必要的。

由于屋顶是暴露在室外的,会被各种杂物,如树叶、枝条和灰尘等覆盖。

这些杂物可能会堵塞排水口和管道,导致排水不畅或堵塞。

因此,定期清理和维护屋顶排水系统是保持其正常功能的重要步骤。

总结一下,屋顶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将降雨水从建筑物上排除,避免积水和漏水等问题。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由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由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排水系统,主要用于将屋面雨水排出室外。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雨水斗:雨水斗是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的入口,它能够有效地收集屋面上
的雨水。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雨水斗类型,如重力式、堰槽式和阻抗式等。

2.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是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将收
集的雨水输送到室外。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管道材料和规格,如铸铁管、PVC管和镀锌钢管等。

3.悬吊系统:悬吊系统是用来支撑和固定排水管道的,它能够确保管道在安
装和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和设计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悬吊方式,如吊架、支架和托架等。

4.雨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是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的出口,它能够将排出的
雨水排入下水道或其他合适的场所。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排放口类型,如直排式、弯头式和堰槽式等。

总的来说,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排水系统,它能够有效地排除屋面上的雨水,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设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降雨量、建筑物结构、地理环境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2.2 内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2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2.2 内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进水格栅
虹吸式雨水斗
整流罩
下沉式雨水斗
排出管
2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2.2 内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连接管 连接雨水斗与悬吊管的短管。管径与雨水斗相同,
但不得小于100mm。 悬吊管
悬吊管与连接管和雨水立管连接,见雨水内排水系 统图,对于一些重要的厂房,不允许室内检查井冒水, 不能设置埋地横管时,必须设置悬吊管。
内排水 系统
檐沟外排水
屋面 雨水系统
外排水 系统
天沟 外排水
1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及选择
1.1 外排水系统的分类
檐沟外排水
雨水斗
檐沟
一般用于居住建筑, 屋面面积比较小的公共建 筑和单跨工业建筑,屋面 雨水汇集到屋顶的檐沟里, 然后流入雨落管,沿雨落 管排泄到地下管沟或排到 地面。
承雨斗 立管
1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及选择
压力流雨水系统 (虹吸式雨水系统)
屋面 雨水系统

外排水 系统
1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及选择
1.2 内排水系统的分类
↓ 单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 悬吊管上只连接单个雨水斗的系统。
↓↓ 多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 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一般不得多于4个)
的系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
检查井内接管方式
135º
2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2.2 内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布置
排气井
为有效分离出雨水排除时吸入的大量空气, 避免敞开式内排水系统埋地管系统上检查井冒水 ,应该在埋地管起端几个检查井与排出管之间设 置排气井,排出的雨水流入排气井后与溢流墙碰 撞消能,流速大幅度下降,使得气水分离,水再 经整流格栅后平稳排出。

1.8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1页

1.8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1页

埋地横管
敞开系统一般采用悬吊管架空排至室外的,不设埋地横管; 密闭系统,室内设有检查井,检查井之间的管为埋地敷设。
检查井 雨水常常把屋顶的一些杂物冲进管道,为便于清通,室内雨水埋地管之 间要设置检查井。设计时应注意,为防止检查井冒水,检查井深度不得小小于 135º 。
排出管
室外排水管
室外检查井
3. 雨水排水采用的管材 室内外排水系统采用的管材有UPVC塑料管和 铸铁管,其最小管径可用DN75。 外排水系统下游管段管径不得小于上游管段 管径,且在距地面以上1.0m处设置检查口,并牢靠 地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检查口
8.2.1 檐沟排水
间距 8~12m。
排水方式 屋面雨水汇集
到屋顶的檐沟里,然后流 入雨落管,沿雨落管排泄 到地下管沟或排到地面。
适用 居住建筑、屋面面
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单跨
工业建筑。
2)天沟外排水
概念 是指在屋面上形成的排水沟,
接受屋面的雨雪水。雨雪水沿天沟 流向建筑物的两端,经墙外的立管 排到地面或排到室外地下雨水管道。
组成 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 排水方式 雨水→屋面→天沟→立管
→地面或雨水管道
天沟长度 40~50m,i=0.003 适用 长度≤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
3)内排水系统
概念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 的雨水排水系统。
适用 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 形、锯齿形)、屋面有天 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 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 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
1.8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系统 1.8.1 任务
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 屋顶造成威胁,或造成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总结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总结
③埋地干管:水头损失不断增加(zēngjiā),管内正压值不断减少。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由以分析可以看出,单斗雨水系统饱和(bǎohé)阶段的雨水斗完全淹没,管内满流不掺气,雨水排水 系统的泄流量达到最大,雨水主要靠负压抽吸流动,是水单相压力流。
通过以上各个阶段的分析可知压力流状态下系统泄流量最大,重力流时泄流量最小;系统最大的负 压在悬吊管与立管的连接处,最大正压在立管与埋地横干管的连接处。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4.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shuǐlì) 计算
• 雨水(yǔ shuǐ)量计算 • 1. 设计暴雨强度q •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中有设计重现期P和屋面给水时间
t两个参数,P一般为2-5年,重要建筑不小于10年,在 我国屋面给水时间按5min计算。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4.3 雨水(yǔ shuǐ)排水系统的水力 计算
悬吊管是悬吊在屋架,楼板(lóubǎn)和梁下或架空在 柱上的雨水横管。 悬吊管连接雨水斗和排水立管,其管径不小于连接管管径, 也不应大于300mm.
第十三页,共45页。
4.立管 承接雨水(yǔ shuǐ)斗或悬吊管流来的雨水(yǔ shuǐ),
与排出管连接。
5.排出管 排出管是立管和检查井间的一段有较大坡度的横向管
雨水斗是一种雨水由此进入雨水排水管道的专用装置, 设在天沟(tiāngōu)或屋面的最低处。 雨水斗有重力式和虹吸式两类。
重力式雨水斗为65型、79型、87型雨 3种
第十二页,共45页。
内排水系统组成(zǔ chénɡ)
2.连接管 连接管是雨水斗和悬吊管的一段竖向短管。连接管一
般与雨水斗同径,连接管应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的承重 结构上,下端用斜三通与悬吊管连接。 3.悬吊管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概念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会形成积水,需要设置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有组织、有系统地将屋面雨水及时排除到室外。

2.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1)按雨水管道布置位置分类1)外排水系统: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形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可分为檐沟外排水系统和天沟外排水系统。

2) 内排水系统:是指屋面设有雨水斗,建筑物内部设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可分为单斗排水系统和多斗排水系统,敞开式内排水系统和密闭式内排水系统。

3)混合排水系统:同一建筑物采用几种不同形式的雨水排除系统,分别设置在屋面的不同部位,组合成屋面雨水混合排水系统。

(2)按管内水流情况分类1)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2)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由于在北方地区,气温比较寒冷,室外水容易结冰,故本设计采用内排水系统。

3.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外排水系统的组成1)檐沟外排水系统(重力流)。

2)长天沟外排水系统(单斗压力流)。

(2)内排水系统的组成内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的单斗或多斗系统可按重力流或压力流设计,大屋面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宜按多斗压力流设计,雨水斗的选型与外排水系统相同,需分清重力流或压力流。

无论何种屋面雨水的排除都必须按重力流或压力流进行设计。

一般情况下,檐沟外排水系统应按重力流设计,长天沟外排水系统应按单斗压力流设计,内排水系统可按重力流或压力流设计,大屋面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宜按多斗压力流设计。

本设计采用重力流排水系统。

4.雨水排水系统管材的选用外、内排水系统采用的管材有UPVC塑料管和铸铁管,其最小管径可用DN75mm,但注意下游管段管径不得小于上游管段管径,且在距地面以上1m处设置检查口,并牢靠地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上。

对于工业厂房屋面雨水排水管道,也可采用焊接钢管,但其内外壁应作防腐处理。

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1屋面雨水排放方式
按雨水管道的位置分为:外排水系统和内排水系统。
在实际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建筑结构形式,
屋面面积大小,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生活的要求,经过技术
经济比较来选择排除方式。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外排水
系统或者两种排水系统综合考虑。
外 排 水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
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内排水系 统设计计 算包括 选择 布置雨水斗,布 置并计算确定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和埋 地管的管径。 为简 化 计 算 过 程,可将雨水斗和雨 水管道的最大允许泄流量换算成不同小时降雨厚 度h5情况下最大允许汇水面积。 F=N· Q / k1
F—最大允许汇水面积,㎡; k1—渲泄能力系数,屋面坡度小于2.5%,按1计算。 Q— 最大允许泄流量 L/s N—取决于5min小时降雨厚度系数表7-5
2 3 1 2
1 v R I n
2 3
1 2
天沟的设计计算—计算确定天沟形式和断面尺寸
1)确定屋面分水线,计算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F 2)根据暴雨强度重现期计算5min暴雨强度q5; 3)利用(7—1)式计算雨水量Q; 4)初步确定天沟形式和断面尺寸; 5)计算天沟泄流量QT=ω· v; 6)比较Q与QT,若QT<Q,应增加天沟的宽或深, 重复第5和6步,直至QT≥Q; 7)根据雨水量Q,查表7—2确定立管管径。
检查口或带法兰盘的三通,位置宜靠近墙柱,以利检修。
• • 连接管与悬吊管,悬吊管与立管间宜采用450三通或900斜三通连接。 悬吊管采用铸铁管,用铁箍,吊卡固定在建筑物的桁架或梁上。 在管道可能受振动或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钢管,焊接 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2 雨水内排水系统
4.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2 雨水内排水系统
4.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虹吸式排水,虹吸技术运用在现代建筑是1968年,由 olavi ebeling与persommerhein共同发明,在过去的四十多年 里,他们所研究的虹吸排水系统一直领先与世界水平。 虹吸式排水系统打破了常规的重力排水系统,虹吸式排水系统 是利用屋顶专用雨水漏斗(特殊的雨水斗设计),实现气水 分离。开始时由于重力作用,使雨水管道内产生真空,当管 中的水呈压力流状态时,形成虹吸现象,不断进行排水,最 终雨水管内达到满流状态。在降雨过程中,由于连续不断的 虹吸作用,整个系统得以快速排放屋顶上的雨水。虹吸式排 水系统管道均按满流有压状态设计,雨水悬吊管可做到无坡 度敷设,当产生虹吸作用时,水流流速很高,有较好的自清 作用。
内排水系统工程图
CAD 设计图 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查看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2 雨水内排水系统
4.2.2
根据立管连接雨 水斗的个数分为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内排水系统分类
根据系统是否与 大气相通分为
单斗、多斗雨 水排水系统
密闭系统 敞开系统
按雨水管中水流的 设计流态可分为
内排水 系统 屋面 雨水系统 外排水 系统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本章概述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 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屋顶造成威胁, 或造成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人 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本章将对建筑物各种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进行 系统介绍。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1 雨水外排水系统
4.1.2 天沟 天沟外排水 山墙 溢流口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天沟外排水
一般用于排除大型屋 面的雨、雪水。特别是多 跨度的厂房屋面,多采用 天沟外排水。
检查井
泄压管
消能池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1 雨水外排水系统
4.1.2 天沟外排水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天沟外排水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 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
内排水 系统 外排水 系统
屋面雨水系统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1 雨水外排水系统
外排水系统的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没有雨 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按照屋面有无天沟可以分为 以下两种: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4.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敞开系统: 为重力排水,检查井设置在室内,敞开式可以 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的排出管,但在暴雨 时可能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 密闭系统: 雨水由雨水斗收集,进入雨水立管,或通过悬 吊管直接排至室外的系统,室内不设检查井。密闭 式排出管为压力排水。 一般为安全可靠,宜采用密闭式排水系统。
内排水 系统 屋面 雨水系统 外排水 系统
檐沟外排水
天沟 外排水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1 雨水外排水系统
4.1.1 檐沟外排水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檐沟外排水
雨水斗
rain strainer
檐沟
一般用于居住建筑, 承雨斗 屋面面积比较小的公共建 筑和单跨工业建筑,屋面 立管 雨水汇集到屋顶的檐沟里, (雨落水管) 然后流入雨落(水)管, down pipe; 沿雨落管排泄到地下管沟 leader 或排到地面。
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
(虹吸式雨水系统) gravity storm system; pressure storm system
重力无压流雨水系统 压力流雨水系统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2 雨水内排水系统
4.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源自↓ 单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 悬吊管上只连接单个雨水斗的系统。 hanged pipe ↓↓ 多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 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一般不得多于4个) 的系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 以充分发挥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单斗系统的排水 能力大于多斗系统。多斗系统的排水量大约为单斗 的80% 。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2 雨水内排水系统
4.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虹吸式排水 虹吸式排水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差能造成的。即利用水 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再流到低处。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 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 边的大气压力相等,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等高度,水就会停 止流动。利用虹吸现象很快就可将容器内的水抽出。 打个比方,在一个水缸里装有水,用一根管子一端放在 水中,另一端在缸沿自然垂下,用嘴在这端端口吸气一会,然后 松嘴,那么缸中的水就会从管子中流下来.因为管子呈一段弧 形,像彩虹,又能直到吸水的作用,故称为虹吸现象 虹吸管是人类的一种古老发明,早再公元前1世纪,就 有人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虹吸管。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
4.1 4.2 4.3
总目录
屋面雨水外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4.3.1 单斗雨水系统 4.3.2 多斗雨水排水系统 4.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4.4.1 雨水量的计算 4.4.2 普通外排水的设计计算 4.4.3 天沟外排水的设计计算 4.4.4 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2 雨水内排水系统
4.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系统: 采用虹吸式雨水斗,管道中是全充满的压力流 状态,屋面雨水的排水过程是一个虹吸排水过程。 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 设计水流状态为半有压流,系统的设计流量、 管材、管道布置等考虑了水流压力的作用。
雨水斗 检 查 井
所谓天沟,是指屋面上在构造上 形成的排水沟,接受屋面的雨雪水。 雨雪水沿天沟流向建筑物的两端,经墙外 的立管排到地面或排到雨水道。
天沟 沉降缝
消能池
第4章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2 雨水内排水系统
4.2.1 概述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雨水内排水系统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 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 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 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 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