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系统屋面排水是指通过屋面的导水装置,将屋面的雨、雪水迅速排出,避免产生屋面积水的措施。

是为了使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及时排除室外,避免造成积水四处溢流或屋面漏水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为了能够使积水迅速排除屋面,进行周密的排水设计是必要的。

一、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

二、屋面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2.屋面雨水系统按照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檐沟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立管排至室外的地面或雨水口。

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1根立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立管的间距。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布置与安装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布置与安装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布置与安装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布置与安装:⑴雨水斗:雨水斗应满足最大限度地迅速排除屋面雨雪水的要求,排泄雨水时最小限度的掺气,并能拦截粗大杂质。

分铸铁浇铸的65型和钢板焊制的79型两种晒台、屋顶花园等供人们活动的屋面上,宜采用平篦式雨水斗。

布置雨水斗时,应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为排水分水线,否则应在该缝两侧各设一个雨水斗。

当两个雨水斗连接在同一根立管或悬吊管上时,应采用伸缩接头,并保护密封。

在防火墙外设置雨水斗时,应在防火墙的两侧各设一个雨水斗。

在寒冷地区,雨水斗应尽量布置在受室内温度影响的屋面及雪水易融化的天沟范围内,雨水立管应布置在室内。

雨水斗的间距一般采用12~24m.天沟的坡度可采用0.003~0.006.接入同一根立管的雨水斗,其安装高度应相同,当雨水立管的设计流量小于最大设计泄流量时,可将不同高度的雨水斗接入同一立管或悬吊管内。

多斗雨水排水系统宜对立管作对称布置,并不得在立管顶端设置雨水斗。

雨水斗与屋面连接处必须做好防水处理。

雨水斗的出水管管径一般不小于100㎜.设在阳台、窗井很小汇水面积处的雨水斗可采用50㎜.⑵连接管连接管的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短管的管径,连接管应牢固地固定在建筑承重结构上。

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中排水连接管应接至悬吊管上,连接管宜采用斜三通与悬吊管相连。

变形缝两侧雨水斗的连接管,如合并接入一根立管或悬吊管上时,应采用柔性接头。

⑶悬吊管当厂房内地下有大量机器设备基础和各种管线或其他生产工艺要求不允许雨水检查井冒水时,不能设置埋地横管,必须采用悬吊在屋架下的雨水管,悬吊管可直接将雨水经立管输送至室外的检查井及排水管道。

当采有多斗悬吊管时,一根悬吊管上设置的雨水斗不得多于4个。

其管径不得小于其雨水斗连接管管径,与雨水立管连接的悬吊管,不宜多于两根。

为满足水力条件及便于经常的维修清通,需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在悬吊管的端头及长度超过15m的悬吊管上,应设置检查口或带法兰盘的三通,检查口间距不得大于20m,其位置应靠近墙柱。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在建筑设计中,屋面雨水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设计和规划屋面雨水排放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积聚导致屋面渗漏,还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负荷。

本文将从设计要点、设备选择及安装等方面详细介绍建筑屋面雨水排放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要点1. 汇水规划:在屋面设计中,应根据屋顶的形状和坡度,合理规划和布置屋面的汇水口。

汇水口的设置应尽量保证雨水从屋面快速而顺畅地排放,避免积水和渗漏现象的发生。

2. 雨水管道设计:雨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屋面的排水量、建筑物的地势高低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等因素。

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隐藏式、半隐藏式或明装式雨水管道,并合理设置检修口,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清洁。

3. 排水斜度:为了使雨水能够顺利流入雨水管道,屋面的排水斜度需根据屋面的材质和坡度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般来说,斜度应控制在2-5%,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

4. 排水出口:设计时应合理设置雨水的排放出口,使其不仅满足排水要求,还符合建筑物的外观要求。

排水出口的设置位置应考虑到功能和美观,同时要避免积水和渗漏等问题。

二、设备选择1. 雨水收集系统:当设计需要收集并回收雨水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雨水收集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过滤器、水泵和储水设备等。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水容量,以满足日常用水需求,并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2. 雨水管道:选择合适的雨水管道材料是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管道材料有塑料管、铸铁管和不锈钢管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材料,并确保其密封性和耐久性良好。

3. 排水设备:在排水出口处设置适当的排水设备,如雨水斗、雨水篦子等。

这些设备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杂质,保持管道的通畅,并减少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三、安装和维护1. 安装过程:在安装雨水排放系统时,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

保证排水设备和管道的连接牢固,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斜度的控制和排水出口的正确设置。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屋面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雨水能够有效地排除,防止积水和渗漏。

以下是关于屋面排水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1. 水平排水:屋面应有足够的坡度,以便雨水能够流向下水道或排水口。

根据建筑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可以设置不同的坡度。

2. 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直径和材质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需求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排水管道的直径应足够大,以便能够排除较大量的雨水。

3. 排水口:排水口是连接屋面排水系统和下水道的关键部分。

排水口的设计应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并防止异物进入排水管道。

4. 防渗漏设计:屋面排水系统应具备防渗漏的能力,以防止雨水渗入房屋内部。

屋面的防水层应正确铺设,并与排水系统有效连接。

5. 排水容量:屋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最大降雨量,以确保排水能力能够满足需求。

对于大型建筑物,排水系统的容量应根据流量计算而定。

6. 排水管道的坡度:排水管道应具有合适的坡度,以确保雨水能够自然流动。

一般来说,排水管道的坡度应为1%至2%,以确保水能够充分排除。

7. 排水系统的维护:屋面排水系统的维护对于其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排水口和排水管道,确保畅通无阻。

8. 紧急排水设计:在有特殊排水要求的区域,如露台、阳台等,应设计相应的紧急排水措施,以应对突发的大雨情况。

总之,屋面排水设计是建筑物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科学的屋面排水系统可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内部设施,减少维修和修复成本,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屋面排水设计时,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房屋屋面的防水与排水设计

房屋屋面的防水与排水设计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房屋屋面的防水与排水设计屋面防水与排水是屋面构造的核心,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问题。

目前,通常采用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两种做法。

1屋顶排水方式(1)无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又称为自由落水。

无组织排水的优点是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缺点是雨水直接从檐口流泻到地面,外墙脚常被飞溅的雨水侵蚀,降低了外墙的坚固耐久性。

它适用于一般低层或少雨地区建筑。

(2)有组织排水有组织排水是通过檐沟、落水沟、水落管道组成的排水系统,将屋面积水有组织地排至地面。

有组织排水常采用外檐沟排水、女儿墙内檐沟排水和内排水三种形式。

1)外檐沟排水。

雨水从屋面直接流入檐沟内,在檐沟内垫出0.5% ~1%的纵向坡度。

雨水顺坡度流入雨水口,也可在外檐沟内设置栏杆或易于泻水的女儿墙。

2)女几墙内檐沟排水。

女儿墙内设内檐沟或垫坡排水,雨水口可穿过女儿墙沿女儿墙外设水落管排水或雨水口垂直穿过楼板,通过外墙内侧雨水管排水。

3)内排水。

内排水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多跨建筑。

屋面雨水经雨水口穿过楼板,流入室内水落管或悬吊管,再经室内雨水系统排出。

2.屋面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屋面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和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按不同等级进行设防,其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3.坡屋顶的屋面排水屋顶和墙交接处即为檐部,檐部构造与屋面的排水沟方式有关。

挑檐的构造与承重结构、基层材料和出檐长度有关:有组织排水的挑檐天沟可用26号镀锌薄钢板制成或采用钢筋用心专注、服务专业混凝土檐沟,钢筋混凝土檐沟的净宽度应大于或等于200mm,分水处最小深度应大于或等于80mm,沟内最小纵坡:卷材防水大于或等于1%;自防水大于或等于0.3%;砂浆或块料面层大于或等于0. 5%。

雨水管常用的直径为lOOmm,坡屋顶雨水管的最大间距为15m。

封檐构造是将墙身砌至檐部以上,檐部以上的墙体叫压檐墙,又叫女儿墙。

墙的顶部要做混凝土压顶,以避免顶面的雨水渗入墙内。

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1屋面雨水排放方式
按雨水管道的位置分为:外排水系统和内排水系统。
在实际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建筑结构形式,
屋面面积大小,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生活的要求,经过技术
经济比较来选择排除方式。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外排水
系统或者两种排水系统综合考虑。
外 排 水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
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内排水系 统设计计 算包括 选择 布置雨水斗,布 置并计算确定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和埋 地管的管径。 为简 化 计 算 过 程,可将雨水斗和雨 水管道的最大允许泄流量换算成不同小时降雨厚 度h5情况下最大允许汇水面积。 F=N· Q / k1
F—最大允许汇水面积,㎡; k1—渲泄能力系数,屋面坡度小于2.5%,按1计算。 Q— 最大允许泄流量 L/s N—取决于5min小时降雨厚度系数表7-5
2 3 1 2
1 v R I n
2 3
1 2
天沟的设计计算—计算确定天沟形式和断面尺寸
1)确定屋面分水线,计算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F 2)根据暴雨强度重现期计算5min暴雨强度q5; 3)利用(7—1)式计算雨水量Q; 4)初步确定天沟形式和断面尺寸; 5)计算天沟泄流量QT=ω· v; 6)比较Q与QT,若QT<Q,应增加天沟的宽或深, 重复第5和6步,直至QT≥Q; 7)根据雨水量Q,查表7—2确定立管管径。
检查口或带法兰盘的三通,位置宜靠近墙柱,以利检修。
• • 连接管与悬吊管,悬吊管与立管间宜采用450三通或900斜三通连接。 悬吊管采用铸铁管,用铁箍,吊卡固定在建筑物的桁架或梁上。 在管道可能受振动或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钢管,焊接 连接。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和混合排水系统。

一、雨水外排水系统1、檐沟外排水系统又称水落管排水系统或普通外排水系统,由檐沟、雨水斗及水落管(立管)组成。

雨水多采用屋面檐沟汇集,然后流入隔一定间距沿外墙设置的水落管排泄至地下沟管或地面。

适用于一般居住建筑、屋面面积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小型单跨厂房等建筑屋面雨布的排除。

水落管的布置间距应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屋面汇水面积和水落管的通水能力来确定。

据经验,一般为15~20m设一根DN100的水落管,其汇水面积不超过250m2。

阳台上的水落管可采用DN50。

2、天沟外排水系统天沟外排水即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使雨雪水向建筑物两端(山墙、女儿墙方向)泄放,并经墙外立管排至地面或雨水管道。

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和排出管组成。

适用于长度不超过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以及厂房内不允许布置雨水管道的建筑。

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天沟外排水的方式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采用天沟外排水不仅能消除厨房内部检查井冒水的问题,而且具有节约投资、节省金属材料、施工简便,利于合理地使用厂房空间和地面以及为厂区雨水系统提供明沟排水或减少管道埋深等优点;但若设计不善或施工质量不良,会出现天沟翻水、漏水等问题。

天沟外排水,应以建筑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屋面分水线。

天沟的流水长度,应结合天沟的伸缩缝布置,一般不宜大于50m,其坡度不宜小于0.003。

为防止天沟末端处积水,应在女儿墙、山墙上或天沟末端设置溢流口,溢流口比天沟上檐低50~100㎜。

立管直接排水至地面时,需采取防冲刷措施,在湿陷性土壤地区,不准直接排水,冰冻地区立管需采取防冻措施。

二、雨水内排水系统大屋面面积的工业在,尤其是屋面有天窗、多跨度、锯齿形屋面或壳形屋面等工业厂房,其屋面面积大或曲折,内跨屋面雨水用水落管排除有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雨水管系统。

对建筑立面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也应设置建筑雨水管系统;此外,高层大面积平屋顶民用建筑,特别是处于寒冷地带的此类建筑物,均应采用内排水方式。

屋顶—屋面排水设计(建筑构造)

屋顶—屋面排水设计(建筑构造)

平屋顶坡度
平屋顶是否需要坡度
屋脊分水线 屋面排水方向
平屋顶坡度
1、材料找坡 材料找坡是指屋顶坡度由垫坡材料 形成,一般用于坡向长度较小的屋面。 为了减轻屋面荷载,应选用轻质材料找 坡,如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找坡层 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平屋顶材料 找坡的坡度宜为2%。
平屋顶坡度
2、结构找坡 结构找坡是屋顶结构自身带有排水坡度,平屋顶结构找坡的坡度宜为3%。 结构找坡无须在屋面上另加找坡材料,构造简单,不增加荷载,但顶棚 顶倾斜,室内空间不够规整。这两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均有广泛的运用。
屋面排水组织
(五)檐沟宽度及坡度
1、檐沟或天沟应做纵向坡度 纵坡一般为0.5%至1%,用 石灰炉渣等轻质材料垫置坡度。 2、檐沟宽度 檐沟净宽不小于200mm,分 水线处最小深度大于120mm。
屋面坡度
屋顶排水坡度的表示方法
常用的坡度表示方法有角度法、斜率法和百分比法。 角度法: 用屋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表示, 如a=26O、30O、32O等; 斜率法:用屋顶高度与跨度一半之比表示,如H:L=1:2等; 百分比:用屋顶高度H与坡面水平长度L的百分比表示,如i=1%。 坡屋顶多采用角度法,平屋顶多采用百分比法。
屋面排水组织
(一)排水区划分
排水分区的大小一般 按一个雨水口负担150m2 ~200m2屋面面积的雨水考 虑,屋面面积按水平投影 面积计算。
屋面排水组织
(二)排水坡面 屋面流水线不宜过大。屋面宽度≤12m时,可做成单坡排水;当屋面宽度>12m时, 宜采用双坡或四坡排水。
屋面排水组织
(三)雨水口间距
屋面排水方式
有组织排水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具体条件的千变万化,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有组织排水方案,有 外排水、内排水、内外排水三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类。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

天沟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组成。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系统按每根立管接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

按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可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将雨水排人埋地管中,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

内排水系统两种。

(1)架空管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架空管道系统直接引到室外排水管(渠)中,室内不设埋地管,可以避免室内冒水。

架空管道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2)埋地管排水系统埋地管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立管将雨水接入室内埋地管排至室外,按使用要求又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1)敞开式内排水系统。

由架空管道将雨水引入室内埋地管的检查井中,然后由埋地管引至室外。

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引起检查井发生冒水现象。

此种系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可排入生产废水。

2)封闭式内排水系统。

封闭式内排水系统是压力排水,埋地管在检查井内装设封闭的三通管,管口用盖封闭以防冒水。

封闭式排水系统用于不允许冒水的建筑物。

系统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1.2.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有关。

1)设计降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计算确定。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

B.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t=tl÷Mt2(3—5)式中t ----- 降雨历时(min);tι——地面集流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可选用5-IOmin;M——折算系数,小区支管和接户管:M=I;小区干管:暗管M=2,明沟M=L2;t2——排水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2)设计重现期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排水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汇水区域性质、地形特点、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各种汇水区域的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表3-16中规定的数值。

要程度等因素确定。

3)汇水面积。

雨水汇水面积应按地面、屋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高出屋面的侧墙,应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计算。

窗井、贴近高层建筑外墙的地下汽车库出人口坡道和高层建筑裙房面的雨水汇水面积,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ι∕2o4)径流系数。

各种屋面、地面的雨水径流系数可按表3-17采用。

表3-17 径流系数屋面、地面种类径流系数屋面0.9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块石路面0.6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石专及碎石路面0.40非铺砌地面0.30公园绿地0.15注:各种汇水面积的综合径流系数应加权平均计算。

(2)雨水流量计算设计雨水流量q y=qjΨFw/100OO ¢3-6)式中qy ------- 设计雨水流量(L/s);qj ----- 设计降雨强度[L∕(s∙ha)];Φ——径流系数,可查《径流系数》表;F w——汇水面积(n?)。

溢流口排水流量3q yL=mb y∣2gH/(3-7)式中qyL——溢流口的排水量(L/s);Hi ----- 溢流口前堰上水头(m);b——溢流口宽度(m);m——流量系数,一般采用320o(3)雨水外排水系统计算计算的目的是,在已知屋面需要排泄的雨水量及天沟坡度的情况下,确定天沟的断面尺寸、雨水斗及立管管径。

计算步骤:1)确定屋面分水线,计算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

2)计算天沟内水流速度:天沟内水流速度采用满宁公式计算V=-R1P(3-8)2式中V——大沟内水流速度(m/s);R——水力半径;I——天沟坡度,I20.003;n——天沟的粗糙系数,见表3-18。

豆砂沥青玛瑞脂护面的混0.025凝土槽3)确定天沟排水断面积Co=&-100Ov 式中ω——天沟过水断面积(m2);q y ----- 天沟排水量(r∩2∕s );V ——天沟内水流速度(m/s )。

4)计算天沟允许泄流量Qr 二ωV 式中Qr ——天沟允许泄流量(m3∕s );ω——天沟过水断面积(IT ?);V ——天沟内水流速度(m/s );5)选择雨水斗型式和直径。

6)确定立管的管径。

7)计算溢流口。

(4)雨水内排水系统的计算雨水内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包括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和埋地管等的计算及选择。

1)雨水斗: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雨水排水特征、设计排水流态等选择不同形式的雨水斗。

雨水斗的设置位置应根据屋面汇水情况并结合建筑结构承载、管系敷设等因素确定。

雨水斗的设计排水负(3-9)(3-10)荷应根据各种雨水斗的特性、并结合屋面排水条件等情况设计确定。

屋面雨水斗的设计泄流量,_F」H(3-11)%一3600式中qd——雨水斗的泄流量(L/s);F d——雨水斗的汇水面积(m2);H----- 小时降雨厚度(mm/h)。

对于单斗系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的口径一般都相同,系统的设计流量不应超过表3-19中的数值。

对于多斗系统,悬吊管上连接一个以上雨水斗,各个雨水斗的泄流量不同,距离立管越近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大。

设计时,以最远端的雨水斗为基准,其他各个雨水斗的设计流量依次比上游的雨水斗递增10%,但到第5个斗时,设计流量不宜再增加。

2)连接管:一般不用计算,采用与雨水斗的出水口相同的直径即可,但不得小于100mmo3)悬吊管: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的悬吊管应按非满流设计,其充满度不宜大于0.8,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悬吊管的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的管径,单斗系统可以采用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管径相同。

悬吊管的最小坡度:塑料管一般为0.005、金属管一般为0.014)立管:建筑屋面各个汇水范围内,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

而且立管的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的管径,单斗系统一般立管与悬吊管的管径相同,多斗系统设计时一般是根据汇水面积、雨水立管设计流量,查表确定立管管径。

5)排出管和其他横管:排出管和埋地管的计算方法、计算步骤与悬吊管相同。

排出管(又称出户管)管径不应小于所连接的立管的管径。

排出管一般不太长,其管径应根据系统的总流量经过计算确定,单斗系统可采用与立管相同的管径,也可以采用比立管放大一级管径,以提高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泄水能力。

排出管、埋地管的坡度应不小于0.003,最大允许充满度为:管径≤300mm,最大允许充满度0.50;管径350〜450mm,最大允许充满度0.65;管径N500mm,最大允许充满度0.80o为了防止屋面雨水管道堵塞和淤积,各种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横管的最小设计坡度直接表3-20确定。

表3.20 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和横管的最小设计外径。

(5)雨水排水系统计算的相关规定1)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应设置溢流口、溢流堰、溢流管系等溢流设施。

溢流排水不得危害建筑施工和行人安全。

2)一般建筑的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1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重要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3)建筑屋面雨水管道设计流态宜符合下列状态:A.檐沟外排水宜按重力流设计。

B.天沟外排水宜按压力流设计。

C.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宜按重力流设计。

D.工业厂房、库房、公共建筑的大型屋面雨水排水宜按压力流设计。

4)压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A悬吊管和雨水斗出口高差应大于1.0m。

B.悬吊管设计流速不宜小于1m/s,立管设计流速不宜大于IOm/SoC.雨水排水管道总水头损失与流出水头之和不得大于雨水管进、出口的几何高差。

D.悬吊管水头损失不得大于80kPa0E.压力流排水管系各节点的上游不同支路的计算水头损失之差,在管径小于等于DN75时,不应大于IOkPa;在管径大于等于DN100时,不宜大于5kPa。

F.压力流排水管系出口应放大管径,其出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1.8m∕s,如其出口水流速度大于1.8m/s时,应采取消能措施。

5)居住小区内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建筑物位置,沿道路布置,下列部位宜布置雨水口:A.道路交汇处和路面最低点。

B.建筑物单元出入口与道路交界处。

C.建筑雨水落水管附近。

D.小区空地、绿地的低洼点。

E.地下坡道入口处(结合带格栅的排水沟一并处理)。

6)高层建筑裙房屋面的雨水应单独排放。

7)阳台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

阳台雨水立管底部应间接排水。

8)屋面雨水管道如按压力流设计时,同一系统的雨水斗宜在同一水平面上。

9)天沟布置应以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为分界。

10)天沟坡度不宜小于0.003。

11)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的埋地管可按满流排水设计,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

12)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泄流量,应按表3-21确定。

表3・21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立管的泄流量13)居住小区雨水管道宜按;黄管重力流设计,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o14)雨水排水管材选用应符合:A.重力流排水管系统多层建筑宜采用排水塑料管,高层建筑宜采用承压塑料管、金属管。

B.压力流排水管系统宜采用内壁较光滑的带内衬的承压排水铸铁管、承压塑料管和钢塑复合管等,其管材工作压力应大于建筑物净高度产生的静水压。

用于压力流排水的塑料管,其管材抗环变形外压力应大于0∙15MPa0C小区雨水排水系统可选用埋地塑料管、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

15)建筑屋面各汇水范围内,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

16)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悬吊管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连接管的管径,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的管径。

17)压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立管管径应计算确定,可小于上游横管管径。

18)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中长度大于15m的雨水悬吊管,应设检查口,其间距不宜大于20m,且布置在便于维修操作处。

19)有埋地排出管的屋面雨水排出管系,立管底部应设清扫口。

20)雨水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可按表3-22确定。

21)寒冷地区,雨水立管应布置在室内。

22)雨水管应牢固地固定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