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系统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系统屋面排水是指通过屋面的导水装置,将屋面的雨、雪水迅速排出,避免产生屋面积水的措施。
是为了使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和雪水,特别是暴雨,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及时排除室外,避免造成积水四处溢流或屋面漏水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为了能够使积水迅速排除屋面,进行周密的排水设计是必要的。
一、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屋面排水设计的主要任务首先将屋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然后通过适宜的排水坡和排水沟,分别将雨水引向各自的落水管再排至地面。
具体步骤:(1)确定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和坡度大小;(2)选择排水方式,划分排水区域;(3)确定天沟的断面形式及尺寸;(4)确定落水管所用材料和大小及间距,绘制屋顶排水平面图。
单坡排水的屋面宽度不宜超过12m,矩形天沟净宽不宜小于200mm,天沟纵坡最高处离天沟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落水管的内径不宜小于75mm,落水管间距一般在18m~24m之间,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00平方米的屋面雨水。
水专业规范,每根落水管可排除约250平米的屋面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含屋面的墙面面积)。
二、屋面排水系统1.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内排水系统一般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附属构筑物几部分组成2.屋面雨水系统按照屋面的排水条件分为:檐沟排水、天沟排水檐沟外排水由檐沟和敷设在建筑物外墙的立管组成。
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集流到檐沟,然后流入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立管排至室外的地面或雨水口。
根据降雨量和管道的通水能力确定1根立管服务的屋面面积,再根据屋面形状和面积确定立管的间距。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

建筑屋面雨水排放设计要点在建筑设计中,屋面雨水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设计和规划屋面雨水排放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积聚导致屋面渗漏,还可以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城市排水负荷。
本文将从设计要点、设备选择及安装等方面详细介绍建筑屋面雨水排放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要点1. 汇水规划:在屋面设计中,应根据屋顶的形状和坡度,合理规划和布置屋面的汇水口。
汇水口的设置应尽量保证雨水从屋面快速而顺畅地排放,避免积水和渗漏现象的发生。
2. 雨水管道设计:雨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屋面的排水量、建筑物的地势高低以及建筑物的结构等因素。
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隐藏式、半隐藏式或明装式雨水管道,并合理设置检修口,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清洁。
3. 排水斜度:为了使雨水能够顺利流入雨水管道,屋面的排水斜度需根据屋面的材质和坡度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般来说,斜度应控制在2-5%,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
4. 排水出口:设计时应合理设置雨水的排放出口,使其不仅满足排水要求,还符合建筑物的外观要求。
排水出口的设置位置应考虑到功能和美观,同时要避免积水和渗漏等问题。
二、设备选择1. 雨水收集系统:当设计需要收集并回收雨水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雨水收集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过滤器、水泵和储水设备等。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水容量,以满足日常用水需求,并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2. 雨水管道:选择合适的雨水管道材料是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管道材料有塑料管、铸铁管和不锈钢管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材料,并确保其密封性和耐久性良好。
3. 排水设备:在排水出口处设置适当的排水设备,如雨水斗、雨水篦子等。
这些设备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杂质,保持管道的通畅,并减少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三、安装和维护1. 安装过程:在安装雨水排放系统时,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
保证排水设备和管道的连接牢固,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斜度的控制和排水出口的正确设置。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设计的规范通常由建筑法规、建筑设计规范和排水系统设计规范等文件来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1. 建筑法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用途和地点,合理设计屋面排水系统,确保排水安全和环境保护。
2. 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屋面的坡度、排水面积和排水能力应符合相关标准。
一般来说,屋面的坡度应大于2%,以保证排水畅通。
3. 排水系统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排水管的材质、直径和布置方式。
排水管的材质应符合耐久性、防水性和耐候性等要求。
4. 屋面排水设计还需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处理问题。
一般来说,需要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收集箱或雨水花园,
将雨水合理利用或净化后排放。
5. 室外排水系统设计要求设置雨水沟、雨水篦子等排水设施,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离建筑物周围。
6. 在设计屋面排水系统时,还需考虑降雨强度、水流速度、排水量和排水时间等因素,并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
合理的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屋面排水设计规范可能会因地区和
建筑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根据当地的相关法规和
技术标准进行设计。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

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及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1.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屋面雨水排水方式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类。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
檐沟外排水由檐沟、雨水斗、承雨斗及立管组成。
天沟外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排水立管及排出管组成。
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且建筑物内部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内排水系统按每根立管接纳的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和多斗雨水排水系统两类,单斗系统一般不设悬吊管。
按雨水排至室外的方法,内排水系统可分为架空管排水系统和埋地管排水系统。
架空管内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将雨水排人埋地管中,由于使用要求不同,又可分为敞开式和封闭式。
内排水系统两种。
(1)架空管排水系统将雨水通过架空管道系统直接引到室外排水管(渠)中,室内不设埋地管,可以避免室内冒水。
架空管道需用金属管材多,易产生凝结水,管系内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2)埋地管排水系统埋地管排水系统是通过架空管、立管将雨水接入室内埋地管排至室外,按使用要求又分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1)敞开式内排水系统。
由架空管道将雨水引入室内埋地管的检查井中,然后由埋地管引至室外。
若设计和施工不当,会引起检查井发生冒水现象。
此种系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可排入生产废水。
2)封闭式内排水系统。
封闭式内排水系统是压力排水,埋地管在检查井内装设封闭的三通管,管口用盖封闭以防冒水。
封闭式排水系统用于不允许冒水的建筑物。
系统不能排入生产废水。
1.2.雨水管的设计要求(1)雨水量计算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雨水量的大小是设计计算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其值与该地暴雨强度、汇水面积、以及径流系数有关。
1)设计降雨强度应按当地或相邻地区暴雨强度计算确定。
建筑屋面、建筑物基地、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按5min计算。
屋顶排水设计

4)雨水管最大间距
女儿墙平屋顶、内排水平屋顶: 18m 挑檐平屋顶:24m 坡屋顶瓦屋面:15m 单层厂房:30m
5)檐沟或天沟净宽及坡度
净宽度≥200mm,分水线处最小深度≥80mm。 檐沟、天沟及女儿墙内垫坡0.5~1%。 靠近檐沟或天沟处200-500mm加大到15%。
6)雨水管直径
民用建筑:75-100mm,常用100mm; 面积≤25m2阳台,可采用50mm; 工业建筑:100-200mm;
B:女儿墙内垫坡排水
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内 沿屋面做0.5~1%垫坡,墙 底设排水口安装弯管连接 墙外雨水管。
C:女儿墙内檐沟排水
高出屋面的女儿墙内 做檐沟,沟底0.5~1%垫坡, 墙底设排水口安装弯管连 接墙外雨水管。
D:长天沟外排水
E2:内落外排水
明装的雨水管有损建筑立面,故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中,雨水管常采取暗装的 方式,把雨水管隐藏在假柱或空心墙中。假柱可以处理成建筑立面上的竖线条。
0.5%~1% 的坡度将雨水导至雨水口,再经落水管排至地面的散水或 明沟。
A:挑檐沟外排水
在屋檐四周或纵向檐口处挑出檐沟,沟内纵向找坡 0.5~1%,沟底设雨水口连接雨水管。
四周挑檐沟
纵向挑檐沟,山墙挑檐压边
有时为了上人或造型需要可在 挑檐沟内设置女儿墙或栏杆
纵向挑檐沟,山墙出顶
挑檐沟内设女儿墙或栏杆
内排水
中 间 天 沟 内 排 水 高 低 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 排 水
判断下列示意图的排水方式
3. 有组织排水设计要点
原则:屋面排水线路简捷;檐沟或天沟流水通畅;
雨水口负荷适当且布置均匀
1)坡的数量的确定 2)坡度的确定 3)汇水区域划分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设计规范
屋面排水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下面是屋面排水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屋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排水量的要求,确保在雨水和降雪过程中及时排除屋面上的水,避免积水造成的破坏。
二、屋面排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周围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排水方式。
常见的排水方式有集水器排水、自然排水和机械排水等。
三、屋面排水系统应考虑建筑物的防水要求,在屋面的防水层上设置排水设施,避免渗水漏水的问题。
四、屋面排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坡度、降雨量等条件合理设计排水管道的尺寸和流速。
排水管道的尺寸应满足排水量的要求,同时考虑建筑物的美观和结构的承载能力。
五、屋面排水系统应合理设置排水口的数量和位置,确保屋面上的积水能够顺利排出,避免堵塞和积水现象的发生。
六、屋面排水系统应设置检查口和冲洗口,方便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清洗,确保其正常运行。
七、屋面排水系统应设置防止污物和异物进入排水管道的设施,如过滤篮、防倒闸等,避免排水管道堵塞和损坏。
八、屋面排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安全规定,确保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九、屋面排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及时清理排水管道和检查排水设施,确保屋面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屋面排水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屋面排水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
设计人员在进行屋面排水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性质、周围环境条件和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排水方式和设置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
同时,施工和维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及时检查和保养屋面排水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简述屋面排水的设计步骤

简述屋面排水的设计步骤屋面排水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将降雨水从屋面引导到排水系统中,避免对建筑和周围环境造成损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屋面排水的设计步骤。
一、确定设计标准和要求在进行屋面排水设计之前,需要了解相关法规、标准和建筑要求。
例如,国家规定建筑物应当采取防止雨水渗漏措施,并且屋面应当设置排水设施。
此外,还需要考虑降雨量、降雨强度、地形地貌等因素对于排水系统的影响。
二、确定屋面类型不同类型的屋面具有不同的排水方式和需求。
例如,平顶楼房需要采用内部排水系统,而倾斜屋顶则需要考虑表面流动和内部渗透两种形式。
因此,在进行屋面排水设计之前,需要先确定所使用的屋面类型。
三、计算降雨量和流量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需要先计算出该区域年平均降雨量以及最大小时降雨量等指标。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最大流量和排水管道的尺寸。
四、设计排水系统根据屋面类型和计算出的流量数据,设计排水系统。
一般来说,排水系统包括天沟、排水管道、雨水口等部分。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管道材质、斜率、连接方式等。
五、确定排水口位置在确定排水口位置时,需要考虑建筑物周围环境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一般来说,排水口应当设置在低洼处或者靠近路边等方便处理的位置。
六、进行施工和验收屋面排水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施工并且进行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材料选择以及安装质量。
验收时需要检查各个部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测试流量是否正常。
综上所述,屋面排水的设计步骤包括确定标准和要求、确定屋面类型、计算降雨量和流量、设计排水系统、确定排水口位置以及进行施工和验收等环节。
这些步骤都非常重要,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好了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屋面排水系统的顺利运行。
屋面排水组织设计

屋面排水组织设计一、概述屋面排水组织设计是指针对建筑物屋面的雨水排放进行规划和设计,以确保雨水能够有效地排除,避免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造成损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屋面排水组织设计的要求、原则和步骤。
二、设计要求1. 排水能力:根据屋面面积和降雨量,确定适当的排水能力,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除,避免积水和漏水问题。
2.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传输和排放,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排水管道或集水装置。
3. 排水材料:选择耐久、防腐蚀的排水材料,确保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性: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安全因素,设计合理的防滑措施,避免因雨水造成的意外伤害。
5. 美观性: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美观、协调的排水系统,与建筑物整体风格相匹配。
三、设计原则1. 采用分层排水原则:根据屋面的不同部位和功能,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分层排除,避免交叉污染。
2. 采用集水原则:通过合理设置集水装置,收集雨水,减少雨水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冲击。
3. 采用斜坡排水原则:设计合理的屋面坡度,使雨水能够自然流向排水口,提高排水效率。
4. 考虑地势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势的高低,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除。
5. 考虑气候条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选择排水设施和材料,确保排水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四、设计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屋面结构图等相关资料,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情况。
2. 分析需求: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要求,分析屋面排水的需求,确定排水系统的规模和排水能力。
3. 设计排水系统: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传输和排放的具体方案。
4. 选择材料和设备:根据设计方案,选择适当的排水材料和设备,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绘制施工图:根据设计方案和选定的材料和设备,绘制详细的施工图,包括排水管道的布置和连接方式等。
6. 施工和验收:按照施工图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并进行相应的验收,确保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①供人活动屋面宜设平箅型雨水斗年一般建筑)2年~5②连接管100mm,设计重现期P(0.9③汇水面积平均径流系数(屋面)水平投影面积
(一侧)侧墙面积1/2
四侧按两侧
④重力流0.8)排水悬吊管按非涡流(充满度0.75m/s
管内流速不小于)PVC最大泄流量(铸铁)最大泄流量(排水立管(直径)
)(L/s()L/s)(mm 75 5.46 5.71
100 11.77 15.98
125 21.34 22.41
⑤雨水斗汇水面积)分钟(根据当地5min
确定雨水斗直径降水厚度h5
)
100㎡q5(L/s·降雨强度
H(mm/h)
P=1 P=2 P=3 P=4 P=5 P=10
3.43
4.25 4.69
5.00 5.24 5.98
宁波124 153 169 180 188
215
1 / 6
雨水斗:
虹吸排水系统主要工作原理是在降雨初期,屋面雨水高度未超过雨水斗高度时,整个排水系统工作状况与重力排水系统相同。
随着降雨的持续,当屋面雨水高度超过雨水斗高度时由于采用了科学设计的防漩涡雨水斗(见上图),通过控制进入雨水斗的雨水流量和调整流态减少漩涡,从而极大地减少了雨水进入排水系统时所夹带的空气量,使得系统中排水管道呈满流状态,利用建筑物屋面的高度和雨水所具有的势能,在雨水连续流经过雨水悬吊管转入雨水立管跌落时形成虹吸作用,并在该处管道内呈最大负压。
屋面雨水在管道内负压的抽吸作用下以较高的流速被排至室外。
2 / 6
二楼的附图是有问题,没设排水沟,也没做泛水,雨水口附近无法汇水。
至于汇水面积的计算问题,不是简单的按屋面面积,100管经200平米控制。
其实“水落管直径不应小于100mm,其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平米”是《屋面
工程技术规范》中的4.2.12条的条文解释,是建议性质的,不能作为规范来执行,中国地域很大,降雨量差别也很大,相同的建筑屋面实际计算出来的雨水管数量也不同。
汇水面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和和高出屋面的侧墙面积的折减。
高出屋面的侧墙(如女儿墙或跌落建筑的山墙等)面积的折减一般按一半进行折减。
另外雨水量计算时还要考虑暴雨强度、径流系数、汇水面积和排水设计重现期等,一般建筑的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5年,重要的建筑屋面为10年,即使这样为了安全期间,规范还规定在屋面排水沟侧壁或端部设溢流口。
所以屋面雨水口的设置看似一般其实很重要,如果设置不当造成排水不畅,引起屋面渗漏,将是很麻烦的事情,我单位这方面的设计一般是由给排水专业计算,建筑专业布置,平时多沟通多协调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雨水量,来计算,最大不超过24米,汇水面积最大不超过200平米。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技术应用1
虹吸是利用重力作用,在管道内产生局部真空,而产生虹吸现象。
它通过利用能隔离空气的雨水斗实现水、气分离,开始时由于重力作用雨水不断流向管内,使管道内逐渐产生真空。
当管中的水流呈现压力流状态时,形成虹吸效应(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形成满流状,雨水因重力作用在立管处跌落产生虹吸)。
不断进行排水。
虹吸(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是经过精密的水力计算,设计的能充分利用水的动能,在密闭的管道系统中产生连续不断的虹吸作用,实现快速
、高效的排除屋面雨水。
它是解决大屋面雨水排放的先进排水技术。
虹吸排水起源于欧洲国家,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一九六八年(Olavi-Ebeling博士)在欧洲首次提出了利用虹吸原理排水的新概念。
一九七二年欧洲建成了第一个商业化的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
从而实现了屋面雨水排放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
由于虹吸(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是经过精确的水流水力计算而设计的排水系统,其管道内均按满流有压状设计,且计算精度高,能充分利用水的动能使系统产生虹吸作用。
水流流速、流量大,管道有较好的自清能力、相同管径增大排水量等优点。
在与传统重力流排水方式相比较其优点更为突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用途的建筑物。
∕管道无需坡度敷设。
∕降低管材的管径。
∕现场施工量减少。
∕更少的材料。
∕节省安装空间。
∕管道具有自洁能力。
∕从设计到施工简单快捷。
适用于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建筑物屋面,包括平屋顶屋面也能适用,这一点解决了传统排水方式很难解决排除的问题;其排水悬吊管可作无坡度敷设,悬吊管始终保持同一高度,可以腾出更多有效的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空间;相同管径排水泄流量大,可降低排水管管径或减少3 / 6
排水立管数量,节约安装空间;管材及管件(配件)的使用量减少;所需地下埋管量较少,有效减少现场施工量和土方开挖、回填工作量;管内水流流速大于1m/s,
能使管道具有很好的自清自洁能力。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空间、大容量、大面积的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库
房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屋面雨水排放技术的要求将越严格,同时也推动新的排水技术的发展。
屋面面积的增大,排水管道也必须增大管道数量增多,就必将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实用性的要求。
传统的排水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
而虹吸排水系统的应用必将是现代建筑大面积屋面排水问题的非常有效的解决
方式。
虹吸(屋面雨水)排水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建筑业便开始采用虹吸(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特别是在一批大型项目,如厂房、机场、体育馆、展览馆等建筑中的实践应用均取得良好的排水效果,而且至今系统运行良好。
排水系统的设计。
首先应根据建筑图纸及相关资料计算屋面汇水面积。
屋面汇水面积计算的一般要求:
1、一般坡屋面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高出汇水面的侧墙,应将侧墙面积的1/2折算为汇水面积。
同一汇水区内高
出的侧墙多于一面时,按有效受水侧墙面积的1/2折算入汇水面积;
3、高层建筑裙房屋面,应附加其高出部分侧墙面积的1/2;
4、半球形屋面或斜坡较大的屋面,其汇水面积等于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与竖向投影面积的1/2相加之和。
根据以上方法计算得出汇水面积再来计算相应雨水设计流量。
雨水设计流量:
Q=k1Ψq.F
式中Q ——雨水设计量(L/S)
k1 ——流量校正值,一般取1,屋面坡度大于2.5%取1.5-2
Ψ——径流系数,屋面一般取0.9
q——设计降雨强度(L/S. m2)
F——汇水面积(m2)
降水强度应根据当地降雨强度,公式计算:
4 / 6
q=
式中q--设计降雨强度(L/S.m2)
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g—重力加速度(9.81m/s2)
A、b、c、n—当地降雨参数
降雨历时,雨水管道的降雨历时按公式计算:
式中—降雨因时(min)
1—集水时间(min),屋面一般取5min
m—折减系数
2—雨水流行时间,建筑物接雨水斗的管道系统可取0。
设计时新采用的设计降雨历时,设计降雨强度,设计雨水流量的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程度,汇水区域性质,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
由于系统的水力计算充分利用了雨水水头,系统流量负荷求预留排除超设计重现期雨水的能力,因此对于一般建筑物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
2~5年,重要的公共建筑屋面,生产工艺不允许渗漏的工业厂房屋面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溢流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不宜小于10年。
其次,进行系统的设计(手绘草图)。
根据所计算的有关数据,确定雨水斗的数量(排水能力)和分布位置,在图纸上绘制雨水斗位置和管道系统的布置设计。
系统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并具备以下要求:
1、当连接有多个虹吸式雨水斗时,雨水斗宜与雨水立管做对称布置,雨水斗的排水连接管应连接在悬吊横管上,不得直接接在雨水立管的顶部。
2、虹吸式雨水斗应设置在每个汇水区域屋面的最低点或天沟内。
3、每个汇水区域的雨水斗数量不宜少于2个。
4、2个雨水斗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20m。
5、设置在裙房屋面上的雨水斗距裙房与塔楼交界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m,且不大于10m。
5 / 6
6、对于汇水面条中大于5000 m2的大型屋面,宜设置不少于2组独立的虹吸排水系统。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