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构筑物计算
西安市水厂工艺设计计算说明带详图概要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班级给排水指导教师杨卫身、马立艳学生姓名学号2010年12月 26日目录1总论 (2)1.1设计任务及要求 (2)1.2基本资料 (2)1.2.1工程概况 (2)1.2.2地面水源 (2)1.2.3源水水质资料 (2)2总体设计概况 (3)2.1水厂规模 (3)2.2总体设计 (3)2.2.1确定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3)2.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形式选择 (3)2.2.2.1取水构筑物 (3)2.2.2.2药剂溶解池 (3)2.2.2.3反应池 (4)2.2.2.4混凝 (5)2.2.2.5滤池 (11)2.2.2.6消毒 (23)2.2.3 其他设计 (24)2.2.3.1清水池 (24)2.2.3.2吸水井 (26)2.2.3.3二级泵房 (26)2.2.4 辅助建筑面积设计 (27)2.3 反水厂总体布置 (28)2.3.1水厂的平面布置 (28)2.3.2水厂的高程布置 (28)8设计体会 (28)参考文献 (28)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给水厂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所给资料,设计华东地区某给水厂设计,要求对初步方案进行设计,对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计算,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管线布置图、绿化施工图和某个单项处理构筑物(澄清池或过滤池)的单体图(包括平面图、剖面图,达到施工图深度)及设备选型,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基本资料1.2.1 工程概况本设计为华东地区某城市给水工程设计,水厂规模:日处理水量20 万吨。
设计中采用位于城市西南的河流上游作为水源地。
城市土壤种类为亚粘土。
地下水位深度 6 m。
冰冻线深度0.2m。
水厂设计(沉淀池、滤池)及计算公式(例)

净(制)构筑物根据人饮工程设计规模Q =6000m ³/d ,为自流引水处理,运行时间为24小时/天,日处理水量约6000 m ³,每小时水处理能力为250 m ³/h 。
水厂建两组净水建筑物,每组日处理水量约3000 m ³,每小时水处理能力为125 m ³/h 。
水厂建净水建筑物两组四座,单组净化能力Q =125m ³/h 。
水源水质化验结果表明,浑浊度、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三项指标超标。
为保证人民生活饮水卫生达国标GB5749-85要求,拟定净水构筑物工艺流程为:进水→旋流孔室反应→斜管沉淀→重力式无阀滤池→清水池。
现只计算一座(1500 m ³)的净水结构:一.穿孔旋流孔室式反应池设计参数:反应池采用6格,反应时间20分钟,池高度拟定为3.7m ,V 进口=1.0m/s ,V6=0.2(m/s )。
反应池总容积W=QT/60=62.5×20/60=20.83(m ³)反应池面积F=W/H=20.83/2.5=8.332(㎡)单格池面积f =F/n =8.332/6=1.389(㎡)设计拟定为正8边形内切圆直径为1.3m 的单个反应池的面积为1.4㎡,满足设计要求。
各单池进孔口流速=1.0+0.2-0.2×T t n )12.00.1(122-+ =1.2-0.2T t n241+ 第一格进口管径采用0.15mtn =n Tn '' 式中n ''——第n 格序数n =6格t1=3.33(min ) t2=6.67(min )t3=10(min ) t4=13.33(min )t5=16.67(min) t6=20(min)V1=1.2-0.2×sqrt((1+24×3.33/20))=0.75(m/s)V2=1.2-0.2×sqrt((1+24×6.67/20))=0.6(m/s)同理可求得:V3=0.48(m/s) V4=0.38(m/s)V5=0.28(m/s) V6=0.2(m/s)各格进口尺寸,1—6格拟定为正8边形由流量公式得:Q=62.5m3/h=0.01736 m³/s据公式Fn=Q/Vn计算得:F1=0.01736/0.75=0.0231(㎡)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1×0.22=0.0242(㎡)F2=0.01736/0.6=0.0289(㎡)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2×0.24=0.0288(㎡)同理得:F3=0.0363(㎡)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4×0.27=0.0378(㎡)F4=0.0462(㎡)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6×0.29=0.0464(㎡)F5=0.0613(㎡)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18×0.34=0.0612(㎡)F6=0.0868(㎡)实际采用孔口尺寸:b×h=0.21×0.42=0.0882(㎡)GT值计算,要求梯度值GT在104—105之间由公式G式中h=1.06 V2n/2g为孔口水头损失经计算得:H进口=0.054 h1=0.03 h2=0.019 h3=0.012 h4=0.008 h5=0.004则h=h进口+h1+h2……h5=0.111(m)G2010029.160111.05004⨯⨯⨯⨯-=21.2(L/s)(G=20~60s-1)GT=21.2×1500=31800≈3.18×104在104—105之间,故能满足要求。
高程布置计算

7.3高程布置在处理工艺流程中,各构筑物之间水流应为重力流,两构筑物之间的水面差,即为流程中的水头损失,包括构筑物本身,连接管道计量设备水头损失。
水头损失通过计算确定,并留有发展余地当各项水头损失确定之后,便可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
构筑物高程布置与厂区地形、地质条件及所采用的构筑物形式有关。
为使土方量平衡,在进行高程布置时,以清水池最高水位与清水池所在地面标高相平为依据。
7.3.1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处理构筑物中的水头损失与构筑物的型式和构造有关,具体根据设计手册第3册表15-13(P865)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7-2 净水构筑物水头损失估算值7.3.2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水头损失一般应通过计算确定,也可参照规范进行估算,并考虑水头跌落损失,本次设计构筑物内部的水头损失参照规范,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通过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所示:∑∑∑gv ξil h h h j f 2+=+=2;式中h f - 两构筑物之间的沿程损失,m ;h j - 两构筑物之间的局部损失,m ; i - 管道坡度; l - 管道长度,m ; v - 管道流速,m/s ;1. 清水池至吸水井清水池到吸水井管线长15m ,管径DN1000,最大时流量Q=640L/s ,查水力计算表可知,水力坡度i=0.00072,v=0.82m/s ,沿线设有两个闸阀,进口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为0.06,1.0,1.0,则管线中的水头损失为:设计中取=0.09m2.滤池到清水池滤池到清水池之间的管线长为15m ,设两根管,管径为DN800,每根流量为429L/s 查水力计算表,v=0.89m/s ,i=0.00125,沿线有两个闸阀,进口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是0.06,1.0,1.0,则水头损失设计中取=0.11m滤池的最大作用水头为2.0-2.5m,设计中取2.3m 。
2. 沉淀池到滤池沉淀池到滤池管长为L=15m ,Q=0.859m 3/s ,v=1.05m/s ,DN1000,i=0.00128,沿线有两个闸阀,进口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分别是0.06,1.0,1.0,则水头损失设计中取=0.14m表7-3 水厂各构筑物当各项水头损失确定之后,便可进行构筑物高程布置。
水厂部分构筑物计算说明书

平流沉淀池设计(1)设水厂自用水量为5%,则设计水量为1.05d Q =1.05⨯18556.8=19484.643m /d =811.863m /d2)沉淀池停留时间取 1.5T h =,单池容积Qt W=n = 811.86 1.5=608.8952⨯mm/h 3)沉淀池水平流速取10v =。
沉淀池长为: 3.6 3.610 1.554L v T m =⨯⨯=⨯⨯=4)有效水深取H=3m ,沉淀池表面积: 2T 811.86 1.5405.93H 3Q A m ⨯===; 5)沉淀池宽为:405.93=7.5254A B m L ==,两个滤池:B 7.52b===3.76m 22 6)沉淀池有效水深为H +h H =有效超高=3+0.3=3.3m ,(取超高为0.3 m )滤料选用双层滤料:石英砂和无烟煤1)滤池面积及尺寸滤池工作时间为24h ,冲洗周期为12h ,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0.124T=24--0.62=23.8-1.2=22.6h 12⨯⨯ 设滤池的正常滤速1v =9m/h 。
滤池面积2119484.64==95.79m T 922.6Q F v =⨯ 每组滤池单格数为N=4,布置成单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95.7923.954F f N === 采用滤池长宽比为7:3,滤池设计尺寸为7⨯3 实际滤速19484.6410.26/73422.6Q v m h FT ===⨯⨯⨯ 校核强制流速410.2613.68/13Nv v m h N ⨯===- 2)滤池高度承托层高度:1450H mm =滤料层高度:2750H mm =(其中无烟煤350mm ,石英砂400mm ) 滤层最大水深:31700H mm =保护高度(超高):4300H mm =故滤池总高度:123445075017003003200 3.2H H H H H mm m =+++=+++==3)配水系统①. 干管取冲洗强度214/()q L s m =⋅干管流量2114294/g q f q L s =⋅=⨯=查阅资料,采用管径600g d mm =,(干管应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05/g v m s =②. 支管支管中心距离,采用0.25m 每池支管数:22756()0.25j L n a ⨯===根 每根支管入口流量:gj j q 294q ===5.25/n 56L s 采用管径60j d mm =,支管始端流速 1.75/j v m s =③. 孔眼布置支管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K 采用0.25%孔眼总面积220.25%210.052552500k F K f m mm =⋅=⨯== 采用孔眼直径:10k d mm = 每个孔眼面积2220.7851078.54k k f d mm π==⨯= 孔眼总数:52500668.79670()78.5k k k F N f ===≈个 每个支管孔眼数k 670n =12.4113()54k j N n ==≈个 每根支管孔眼布置成两排,与垂线呈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度:()()1130.6 1.222j g l B d m =-=-= 每排孔眼中心距 1.20.185111322j k k l a m n ===⨯ ④. 孔眼水头损失支管壁厚采用5mm δ=流量系数0.67μ=水头损失221114 3.5621029.8100.670.25k q h m g K μ⎛⎫⎛⎫==⨯= ⎪ ⎪⨯⨯⨯⎝⎭⎝⎭ ⑤. 配水系统校核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应不大于60,1.220600.06jj l d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应小于0.520.05250.330.5560.7850.06k j j F n f ==<⨯⨯ 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一般为1.75~2.0220.7850.6 1.786560.7850.06gj j f n f ⨯==⨯⨯,在范围之内。
给水处理厂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2 配水井设计
2.1 配水井设置 一般按照设计规模一次建成,停留时间取 30s。 2.2 配水井有效体积 V=Q t=2.12×30=63.6m 3 =64m 3 2.3 配水井尺寸确定 设进厂原水管道经济流速为 2.0m/s,则水厂进水管管径 D 际取 D 进水=1100mm,对应流速为 2.23 m/s。
r——搅拌机半径,r=D0/2=1.15m; (3)轴功率 a.计算轴功率 = B 408 = 0.5 1000 × 4.35 × 2 × 2 × 0.29 × 1.15 = 22.86(kw) 408 × 9.81
N2——计算轴功率; w——搅拌机旋转角速度,4.35rad/s; C——阻力系数,0.2~0.5,取 0.5; γ——水的容重,1000kg/m3; Z——搅拌器叶数,取 2; e——搅拌器层数,取 2 层; B——搅拌器宽度, B= (0.1~0.125) D0, 本设计中 B=0.125×2.3=0.29m; R0——搅拌器的半径,1.15m; b.需要轴功率 = 1000 = 0.9691 × 10 63.6 × 600 = 22.19(kw) 1000
W=QT=2.12×60=63.6m³ 混合池深取 4.3m,故混合池尺寸为 6.1×4.8×4.3m3。
4.4.4 搅拌机转速,旋转角速度和轴功率
(1)搅拌机转速 n0=
=60×3/(π×2.3)=24.91(r/min)
n0——搅拌机垂直轴转速; v——浆板外缘线速度,1~5m/s,本设计取 3m/s; D0——搅拌机直径(1/3~2/3)D,其中 D 为矩形混合池等效为圆形的直 径为 4.6m,本设计中 D0 取 2.3m; (2)搅拌机旋转角速度 w=v/r=5/1.15=4.35(rad/s) w——搅拌机旋转角速度; v——浆板外缘线速度,5m/s;
水厂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第一节、水量计算该水厂设计产水量为 18500 m ³/d 自用水系数 10%水厂的井水量为 Q=18500(1+0.1)=20350 m ³/d=847.92h /m 3=0.24s m /3第二节、混凝1.混凝剂药剂的选用根据任务书,选取药剂为三氯化铁,三氯化铁的投加量选取为10㎎/L ,其特点为:三氯化铝的混凝效果受温度影响小,絮粒较密实,适用原水的pH 值约在6.0--8.4之间。
药剂投加方式干式与湿式的优缺点的比较:投加方式一般有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大多数情况下水厂采用压力投加,本设计采用水射器投加方式。
如下图:混凝剂的湿式投加系统如下图:2、加药间的设计计算设计要求:加药间尽量设置在投药点的附近;加药间和药剂仓库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机械搬运设备;加药管可以采用塑料管、不锈钢或橡皮管,溶药用的给水管选用镀锌钢管,排渣管采用塑料管;加药间要有室内冲洗设施,室内地面要有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加药间要通风良好,冬季有保温措施;加药间与仓库连在一起,仓库储量按最大投加期间的1~3个月的用量计算。
3、溶液池容积 n b Q a W ⨯⨯⨯=4171= 21041792.84710⨯⨯⨯ =1.02m 3 取1.5 m 3式中:a —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10mg/L ; b —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本设计取10%;Q —处理水量,本设计为847.92h /m 3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座,一备一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L ×B ×H=1.5×1.0×1.6,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沉渣高度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1W = L ×B ×H=1.5×1.0×1.0=1.5m 3,满足要求。
净水厂设计计算书

二 设计计算内容一、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综合生活用水量:Q 1=270000×250×96%=64800000L/d=64800m 3/d 生产用水量:Q 2=12000+12000+12000+8000=44000m 3/d 工业企业用水量:Q 3=[(25×1600×3+35×400×3+60×400×3)+(25×1600×3+35×400×3+40×400×3)+(25×1000×3)+(25×1600×3)]/1000=639m 3/d 浇洒绿地用水量:Q 4=(Q 1 +Q 2 +Q 3 )×10%=(64800+44000+639) ×10%=10944m 3/d 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水量: Q 5=20%×(Q 1+Q 2+Q 3+Q 4)=24077 m 3/d 设计水量:Q d =Q 1+Q 2+Q 3+Q 4+Q 5=144460 m 3/d=6019 m 3/h=1.67 m 3/s 水厂自用水量取5% Q I =1.05×TQd=6320.125 m 3/h 消防水量:Qx=55×2=110L/s=9504 m 3/d二. 给水工艺流程的确定及构筑物的选择 2.1工艺流程的确定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2.2构筑物形式的选择根据已选工艺流程,在设计中混合设施选用机械混合池,反应池选用折板絮凝池,沉淀池选用平流式沉淀池,滤池选用V 型滤池,采用加氯消毒。
三、 给水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 (一) 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1. 设计参数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选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
给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

度时尤为显著。 2.温度适应性高,PH 适应范围宽(PH:5-9),因而可不加碱剂。 3. 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 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四、 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应根据原水水质检验报告,用不同的药剂作混凝试
当进水管管径 D1 900mm 时, v 1.18m / s (在 1.0~1.2 m/ s 范围内)。 (3)矩形薄壁堰 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 2 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 2 座后续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 高程布置。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状、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 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件施工上的可能性,并符合建筑摸数的要求。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 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 道的位置。
二、 设计步骤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可以参照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 转情况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和选定处理方案。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当原水设计浊度不超过
1000~2000 毫克/升时,设计流量按 Q=Q×1.05 计算。Q为水厂净产水量,1.05
为水厂自用水量。(一般取 5~10)
毫克/升 毫克/升
个/升 个/毫升
292
10.3 18.6 33.7 5.3 7.6 2.9 12 205 22000
3、厂区地形图(1:500)
4 水厂所在地区为 华南 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0 米, 厂区地下水位深度 -4.2 米,主导风向 东南 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卡罗塞氧化沟工艺流程的特点,需要进行设计计算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Carrousel氧化沟、二次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池等。
1 泵前中格栅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或塑料栅条制成,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水泵集水井处,用以拦截污水中的大块悬浮杂质,以免后续处理单元的水泵或构筑物造成损害。
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粗格栅栅条间距50~100mm,中格栅栅条间距为16~40mm,细格栅栅条间距为3~10mm。
格栅与水泵房的设置方式: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中格栅按远期设计,即设计秒流量Q=1182L/s=1.182m3/s,设计中选择N=2组中格栅,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0.591m3/s。
1.设计参数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采用格栅栅条间隙b=20mm,格栅倾角为75°,过栅流速v2=0.9m/s。
图3-1 中格栅计算草图2.设计计算(1)栅条间隙数2sin bhv Q n α=式中 n ——格栅栅条间隙数(个);Q ——设计流量(m 3/s );α——格栅倾角(°) 本设计取75。
; b ——栅条间隙(m ); h ——栅前水深(m ); 2v ——过栅流速(m/s )。
()个419.065.002.075sin 591.0≈⨯⨯︒⨯=n(2)格栅槽宽度bn n S B +-=)1(式中 B ——格栅槽宽度(m );S ——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 );设计中取S =0.01m 。
22.14102.0)141(01.0=⨯+-⨯=B m(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1112αtg B B l -=式中 1l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 1B ——进水渠宽(m );B 1=1.00m ;1α——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展开角度,一般可采用20°。
30.020200.122.11=︒⨯-=tg l m(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15.0212==ll m(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αβsin 2223/41gv b S k h ⎪⎭⎫ ⎝⎛=式中 1h ——水头损失(m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采用3; β——格栅条的阻力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栅条断面形状为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时83.1=β;g ——重力加速度。
09.075sin 29.002.001.083.1323/41=︒⨯⨯⎪⎭⎫⎝⎛⨯⨯=gh m (6)栅槽总高度21h h h H ++=式中 H ——栅后槽总高度(m );2h ——槽前渠道超高(m ),一般采用0.3m 。
h —-—栅前水深m B h 5.0200.121===。
0.189.03.009.05.0≈++==H m(7)格栅槽总长度αtg H l l L 1210.15.0++++= 式中 L ——格栅槽总长度(m );1H ——槽前渠道深(m );2.2755.03.00.15.015.03.0≈︒+++++=tg L m(8)每日栅渣量1000864001W Q W =式中 W ——每日栅渣量(m 3/d );1W ——每日每103m 3污水的栅渣量(m 3/103m 3污水),格栅间隙为16~25mm 时,W 1=0.10~0.05。
设计中取W 1=0.05 m 3/103m 3污水)。
d m d m W /2.0/1.5100005.0182.18640033>⨯⨯==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本设计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9)进水与出水渠道城市污水管DN1000mm 送入进水渠道,设计中取进水渠道宽度B 1=1.00m ,进水水深0.5m ,出水渠道宽度B 2=1.00m ,出水水深0.5m 。
2 泵后细格栅污水由进水泵房提升至细格栅沉砂池,细格栅用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较小的颗粒悬浮、漂浮物,利于污水的后续处理。
设计中泵后细格栅按近期设计秒流量设计,即Q max =0.788m 3/s ,选N =2组格栅,每组格栅与沉砂池合建,每组格栅的设计流量为0.394m 3/s 。
1.设计参数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采用格栅栅条间隙b=10mm,格栅倾角为75°,过栅流速v 2=0.9m/s ,栅前部分长度0.5m 。
设计中取栅前水深h=0.6m 。
2.设计计算 (1)栅条间隙数2sin bhv Q n α=式中 n ——格栅栅条间隙数(个);Q ——设计流量(m 3/s ); α——格栅倾角(°); b ——栅条间隙(m ); h ——栅前水深(m ); 2v ——过栅流速(m/s )。
()个529.06.001.045sin 394.0≈⨯⨯︒⨯=n(2)格栅槽宽度bn n S B +-=)1(式中 B ——格栅槽宽度(m );S ——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 );设计中取S =0.008m 。
00.15201.0)152(008.0≈⨯+-⨯=B m(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αβsin 2223/41gv b S k h ⎪⎭⎫⎝⎛= 式中 1h ——水头损失(m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采用3; β——格栅条的阻力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栅条断面形状为锐边矩形时42.2=β;g ——重力加速度。
m gh 20.045sin 29.001.001.042.2323/41=︒⨯⨯⎪⎭⎫⎝⎛⨯⨯= (6)栅后槽总高度21h h h H ++=式中 H ——栅后槽总高度(m );2h ——槽前渠道超高(m ),一般采用0.3m 。
10.13.02.06.0=++=H m(8)每日栅渣量1000864001W Q W =式中 W ——每日栅渣量(m 3/d );1W ——每日每103m 3污水的栅渣量(m 3/103m 3污水),格栅间隙10mm 时,取W 1=0.05 m 3/103m 3污水)。
d m d m W /2.0/4.3100005.0788.08640033>⨯⨯==根据计算,本设计中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9)进水与出水渠道污水经泵房提升通过DN800mm 的钢管道送入细格栅的进水渠道,设计中取细格栅的进水渠道宽度B 1=1.12m ,进水水深0.6m ,出水渠道B 2=B 1=1.12m ,出水水深0.6m。
3 旋流式沉砂池因旋流式沉砂池按设计秒流量Q max =0.788m3/s,采用二组旋流式沉砂池,分别与细格栅连接,每组沉砂池的设计流量为394L/s。
再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选用550型号的旋流式沉砂池Ⅰ,其尺寸示意图见图3-3,各部分尺寸见表3-3。
图3-3 旋流式沉砂池Ⅰ尺寸示意图表3-3 旋流式沉砂池Ⅰ型号及尺寸(mm)型号流量L/S A B C D E F G H I J L55 7 800 14504 A2/C氧化沟氧化沟设计流量按照最大日流量6万m3/d设计,设四组氧化沟,每组氧化沟设计流量为1.5万m3/d。
1.设计参数(1)氧化沟内混合液污泥浓度氧化沟内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X值一般采用2000~6000mg/L,为提高系统抗负荷变化的能力,本设计中取X=4000mg/L。
7.0/==MLSSMLVSSf。
(2)污泥龄本设计在考虑去除BOD 5的同时,还考虑反硝化,并且考虑中型污水处理厂不进行厌氧或好氧消化稳定,因此设计污泥龄取d c 20=θ,使其部分稳定。
(3)回流污泥浓度r SVIX r ⋅=610式中 r X ——回流污泥浓度(mg/L );SVI ——污泥容积指数,设计中取100=SVI ; r ——系数,一般采用2.1=r 。
L mg X r /120002.1100106=⨯=(4)污泥回流比%504000120004000%100=-=⨯-=X X X R r2.平面尺寸计算(1)前置厌氧区有效容积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6.6.13条,生物反应池的始端厌氧选择池,水力停留时间宜采用0.5~1.0 h 。
本设计取t=1.0 h 。
厌氧区有效容积31625424160000m N t Q V =⨯⨯=•=(2)好氧区有效容积因考虑到同时去除BOD 5和进行硝化作用,可按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公式计算氧化沟好氧区容积()()c d V ce K X S S YQ V θθ+-=102式中 2V ——好氧区有效容积(m 3);Y ——污泥净产率系数(kgVSS/kgBOD 5),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一般取0.4~0.8,设计中取5.0=Y ;Q ——污水设计流量(m 3/d );0S 、e S ——分别为进、出水BOD 5浓度(mg/L ); c θ——污泥齡(d );V X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g/L ),其中X fX X v 7.0==;d K ——污泥内源呼吸系数(1/d );对于城市污水,一般采用0.03~0.10。
设计中取08.0=d K 。
()()147123008.017.04000202043.253600005.02=⨯+⨯⨯⨯-⨯⨯=V m 3(3)缺氧区有效容积 反硝化区脱氮量()()e e S S YQ N N Q W ---=00124.0式中 W ——反硝化区脱氮(kg/d );0N 、e N ——分别为进、出水TN 浓度(g/L );()103510002043.253600005.0124.010002073.5160000=-⨯⨯⨯-⎪⎭⎫⎝⎛-⨯=W kg/d 反硝化区所需污泥量DNV WG =式中 G ——反硝化区所需污泥量(kg );DN V ——反硝化速率[kgNO 3-/kgMLSS·d];根据试验结果,DN V 值介于0.019~0.26之间;设计中取02.0=DN V 。
5177202.01035==G kg 反硝化区有效容积XG V =3 式中 3V ——反硝化区有效容积(m 3)。
129434517723==V m 3 (4)总有效容积32V KV V +=式中 V ——氧化沟总有效容积(m 3);K ——具有活性作用的污泥占总污泥量的比例,一般采用0.55左右;设计中取6.0=K37463129436.014712=+=V m 3(5)预反硝化区前置预反硝化区,其容积为本系统总体容积的15%34562037463%15%15m V V =⨯==(6)氧化沟平面尺寸氧化沟共设N =2组,并联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