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化学药物仍是当今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化疗药物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
化疗药物外渗是输注化疗药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甚至功能障碍。
因此,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1 药物本身因素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酸碱度、浓度有关。
当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而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2 穿刺部位。
3 患者血管因素由于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对患者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弹性下降,容易造成药物外渗。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1 患者宣教(1)签署化疗同意书时,从化疗副作用、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后的处理原则进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护能力。
(2)讲解最佳用药途径是深静脉置管,刺激性小可完全避免静脉炎及外渗发生,取得患者配合。
(3)叮嘱患者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化疗过程中有异常感觉及时报告护士。
(4)询问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时有无疼痛、肿胀的感觉,观察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有无滴速明显减慢现象,以尽早发现化疗药物外渗。
2 (1)输注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回血、疼痛等情况。
(2)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输入等渗溶液,确认有回血再输注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用等渗溶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
(3)联合用药时,先输入非发泡性,再输刺激性发泡性药物,如均为发泡性、刺激性药物,应先输入低浓度,2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
(4)在外用血管输注发泡性、刺激性药物时可用三通输液装置,一路输入发泡性、刺激性药物,一路快速输入等渗液。
(5)化疗药物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应回抽1次,检查有无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强刺激而出现损害。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02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静脉血管
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 穿刺,避免选择关节、静脉瓣及受伤 的静脉。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减少静 脉炎的发生。
提高护士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化疗药物配制和注射的培训,确保护士熟悉和掌握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提高护士对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发现 并处理药物外渗。
正确选择输液工具和化疗药物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 等。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注意药物的浓度、剂量和输注速 度。
强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化疗药外渗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患 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 治疗。
医生诊断为化疗药物外渗,局部组织 颜色变黑、疼痛、肿胀等症状。
进一步处理:切除坏死组织,进行清 创和植皮手术。
预防措施: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应充 分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 静脉和输注速度,避免药物外渗。
案例二:及时发现化疗药外渗并采取相应措施
01
02
03
04
患者接受化疗药物治疗,由于 护士及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 停止输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
02
化疗药外渗可发生在任何给药途 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皮 下注射等。
化疗药外渗的危害
化疗药外渗后,可能导致局部 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疼痛、 功能障碍等。
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皮肤坏死、 溃疡、瘢痕形成等后遗症,甚 至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肿瘤患者,化疗药外渗还 可能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增 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提高护士对化疗药外渗的重视程 度,增强责任心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杨金红

• • • • • •
1.插针 2.抽血 3.冲洗 4.用药 5.敷料更换 6.拔针
兴安盟人民医院
护理学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六)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 (3)输液港的护理
出院后维护
每28天冲管和封管1次
不影响活动和沐浴
避免剧烈活动
避免局部摩擦
兴安盟人民医院
护理学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
在外周血管 输入刺激性 药物时,可 联合用药时, 用三通输液 合理安排输 装置,一路 注顺序 输刺激性药 物,一路快 速输入等渗 液。
输注强刺激 性药物时, 由高年资护 士操作; 输注期间密 切观察有无 异常。
不能用有化 疗药液的针 头直接穿刺 血管或拔针
兴安盟人民医院
护理学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四、如何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兴安盟人民医院
护理学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一、化疗药物的分类
强刺激性药物 (发疱性) 刺激性药物
表阿霉素、长春瑞滨、 长春新碱及丝裂霉素
异环磷酰胺 、奥沙利 铂 、紫杉醇、多西他 赛 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 吉西他滨、顺铂、甲 氨喋呤
非刺激性药物
兴安盟人民医院
护理学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
兴安盟人民医院
护理学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六)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
(2)PICC的维护注意事项
5.PICC使用流程 --回抽有无回血 —S--生理盐水 —A--药物注射或输注 —S--生理盐水 —H--稀释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肝素浓度配置:儿童:10单位/ml; 成人:100单位/ml 选择10ml以上的注射器,绝不应用力推注任何药液
兴安盟人民医院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课件

的发生。
07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项目成果及意义
制定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规范
通过本次项目,中华护理学会成功制定了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的团体标准,为临床医 护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加强化疗药物知识培训
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分类、作用机制及副作用,提高对化疗药物外渗 潜在风险的认识。
强化安全意识
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化疗药物外渗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时刻保持警惕。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规范操作技能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配制、输注 及更换等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过程规范、准 确。
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工具,避免在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穿刺,减少机械性刺激;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造 成的血管损伤;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速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静脉炎处理策略
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局部外敷药物,如硫酸镁湿热敷、中药外敷等,以消肿止痛;加强局 部护理,避免感染。
组织坏死的评估与处理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化疗药 物外渗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注意 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
加强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 等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帮 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
鼓励患者及时反馈
鼓励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及时反馈 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以便医护 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外渗等
加强科研力度
鼓励医护人员开展化疗药物外渗相关的科研工作,探索新的预防 和处理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团体标准—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团体标准—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1. 标准名称:团体标准—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2. 标准编号:YBB/Z 0036-2012
3. 标准颁布机关: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4.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耗材分会
5. 标准内容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包括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的分类、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
6.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化疗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
7. 主要内容:
(1)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分类。
(2)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包括使用贴膜、保护垫、适当调整穿刺角度等。
(3)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包括尽快停止药物注射、局部冷敷、局部按摩
等。
(4)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后注意事项。
8. 标准意义:化疗药物外渗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和损失,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合理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提高临床安全水平。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解毒剂
2
可中和或减低发疱性药物毒性以减
轻组织伤害的物质。
刺激性药物
3
一类能引起静脉或局部组织刺激性或炎性反应的化学药物。
4
发疱性药物
一类能引起皮肤或粘膜起泡、溃疡或坏死的化学药物。
发疱性化疗结合类发疱剂
• DNA结合类发疱剂从静脉外渗时与组织细胞中的DA结合并迅速导致细胞死亡
5.2 经CVAD给药的预防措施
5.2.1输注发疱性药物时间>60min 或使用便携式输注泵给药时, 宜选 择 CVAD。 5.2.2给药前应通过抽回血及推注生理盐水确认 CVAD 通畅。 5.2.3p0RT 给药时, 应确保无损伤针固定在港体内。 5.2.4输注过程中应定时观察穿刺区域有无液体渗出、发红、肿胀等。
• DNA-外渗药物复合物从组织中的死亡细胞中释放出来,并通过内吞作用被临近的健康细胞吸收。 这种细胞吸收细胞外物质的过程建立了一个组织损伤的持续循环
• DNA-外渗药物复合物在组织中存留很长一段时间,并在周围区域循环,这些外溢损伤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变得更大、更深、更痛
分类 烷基化剂 蒽环类抗生素
其他抗癌抗生素
4.5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 应及时处理、记录、上报等。
5.1 经外周静脉导管给药的预防措施
5.1.1宜选择前臂粗、直、有弹性的上肢静脉, 同一静脉在 24 h 内不应重复穿刺。 5.1.2化疗给药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5.1.3宜使用透明无菌敷料固定, 导管留置时间应 24 h。 5.1.4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应看到静脉回血后方可给药。 5.1.5输注发疱性药物时 a)静脉推注 2~ 5m1 药液或每输注 5~ 10 min 后, 宜评估并确认静脉回血。 b)总输注时间应<60 min。c) 不应使用输液泵。 d) 患儿不应选择头皮静脉。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标题: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导言在进行化疗治疗时,化疗药物外渗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问题。
它不仅会降低治疗的疗效,还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
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物外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展开探讨,通过介绍团体标准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1.1 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化疗药物外渗通常是由于输液不当、静脉通路不畅或药物浓度过高等因素导致的。
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时,首先要对外渗的原因有深入的理解。
1.2 选择合适的输液技术根据团体标准,合适的输液技术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关键。
包括正确选择静脉通路、确定输液速率、掌握药物稀释方法等。
1.3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团体标准强调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包括正确的注射技巧、静脉通路管理及护理等,从而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2.1 及时发现外渗现象团体标准强调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化疗药物外渗进行观察和检测,一旦发现外渗现象,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2.2 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对于已发生的化疗药物外渗,医护人员应当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包括停止输液、更换静脉通路、局部冷敷等,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
2.3 加强患者宣教工作团体标准还要求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患者宣教工作,教育患者关于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及自我观察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外渗并寻求帮助。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团体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全面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化疗药物外渗问题。
预防化疗药物外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过程中,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我认为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等临床问题。
化疗药物外渗防范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防范措施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从静脉血管中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措施:
1. 选择合适的血管:在进行化疗前,应该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选择有病变或已经受损的血管。
2. 正确固定针头:在进行化疗时,应该正确固定针头,避免针头移动或滑脱。
3. 控制输液速度:在进行化疗时,应该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4. 加强巡视:在进行化疗时,应该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及时处理外渗:如果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该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处理外渗部位。
6. 冷敷或热敷:对于外渗部位,可以进行冷敷或热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7. 使用药物:对于外渗部位,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8. 加强护理:对于外渗部位,应该加强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化疗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和防范。
在进
行化疗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固定针头,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外渗,以确保化疗的安全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注射化疗药物时,药物发生外渗现象,进入
周围组织或血管外的空间,导致药物浪费或引起局部反应。
为预防和
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可遵循以下团体标准:
1. 外渗预防:
- 注射前检查:在注射前仔细检查药物包装,确保无损坏或泄漏。
- 注射技巧: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注射器,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 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注射部位,消毒后干燥。
- 缓慢注射:慢速注射药物,以减少压力和药物喷射的可能性。
- 定期更换注射器:避免使用老化的注射器,以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2. 外渗处理:
- 停止注射: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射药物。
- 保持镇静:对患者保持冷静和镇定,避免过度恐慌。
- 移动患者: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部位,相应移动患者的身体部位,使药物流出的部位最低点,避免药物扩散至更大范围。
- 抗毒性处理:根据药物的毒性,进行相应的抗毒性处理,如洗涤、冷敷、促进排除等。
- 调查报告:及时向医生报告外渗情况,并记录详细的病历信息。
3. 监测与随访:
-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局部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
- 随访: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医护人员需要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