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3篇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3篇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第一篇:无菌技术基本概述无菌技术,是指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实验技术,目的是在不受到细菌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生物学实验。

无菌技术应用广泛,如生物药品生产、细胞培养、微生物检测等。

下面是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流程。

第二篇:无菌技术基本流程1.准备工作无菌技术的实验室要求洁净、干燥、通风良好。

实验前应将操作台面、工具消毒,并穿戴无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2.取样取样要注意无菌操作,在操作时最好使用火柴头消毒器进行干热灭菌,接口经过消毒后才能进行取样。

将取样环快速取出,焚烧消毒,然后打开培养基,将取样环浸入培养基中。

取样前,先检查培养基是否有异物,如有应先移除。

3.传菌将灭菌好的无菌匀种棒或吸管在取样时快速取出,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再用匀种棒沿着培养皿的边缘依次撇带。

传菌时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孵育将培养皿装入无菌培养箱,设定好温度、湿度和时间。

注意防止培养皿从无菌操作区带到外面的污染区。

5.观察结果观察培养皿是否有细菌生长,通过颜色、数量等判断菌株的生长情况。

观察结果要进行记录,比较不同培养基和不同菌株的生长情况。

第三篇:无菌技术注意事项1. 穿戴防护用品,确保环境的无菌操作。

2. 取样前应先消毒灭菌处理。

3. 消毒灭菌过程在环节间要进行。

4. 避免种植时发生污染。

5. 种植完毕后要及时回收器材,保持环境的无菌操作。

6. 在洁净的环境下观察结果,避免扰动培养物。

7. 减少取样次数,避免使用已经有了细菌的针头或环。

8. 良好的观察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暂时未能看到细小的细菌,需要心怀持久,遵循预期时间来进行观察。

医疗卫生护理学重点考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医疗卫生护理学重点考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医疗卫生护理学重点考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同时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技术,下面我们就一起系统学习一下无菌技术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

(一)使用无菌持物钳法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3.使用过程中(1)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2)就地使用,到距离较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

4.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防止油粘于钳端而影响消毒效果;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以防被污染;5.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6.干燥法保存时应4小时更换1次;7.无菌持物钳如为湿式保存,除注意上述1~5外,还需注意:(1)盛放无菌持物钳的有盖容器底部垫有纱布,容器深度与钳的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需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2)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清洁、消毒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3)使用频率较高的部门应每天清洁、灭菌(如门诊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等);(4)取、放无菌持物钳时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的容器内壁;(5)放入无菌持物钳时需松开轴节以利于钳与消毒液充分接触。

(二)使用无菌容器法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及边缘;3.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中;4.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三)使用无菌包法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无菌包包布通常选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棉布制成;3.打开无菌包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4.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5.无菌包应定期消毒灭菌,有效期7~14天;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总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总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总结
1.准备原材料:无菌操作需要使用无菌物质,如培养基、培养皿、瓶盖、试管等。

这些物品应该提前处理好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无菌性。

2.准备工作环境:操作无菌需要在无菌工作台、无菌柜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这些设备应该保持清洁、干燥、无尘、无菌。

3.穿戴防护装备:操作人员需要穿着无菌衣、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以减少操作过程中带入微生物污染的概率。

4.烘干操作区域:在进行操作前应该开启紫外线灯或乙醚等杀菌剂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杀菌,再进行烘干。

5.打开容器:打开培养皿、试管等容器时应该用无菌火柴或酒精灯进行消毒。

6.取出物质:取出物质时要用无菌吸管或棉签等无菌工具,切勿直接用手接触。

7.倒入培养基:进行培养时要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注意不要碰到边缘,以免污染。

8.封口:操作后要用无菌物质封上容器,保持无菌,可以用焊接机对瓶口进行焊接。

9.处理残余物质:操作结束后要对残余物质进行处理,如埋在土壤中或喷洒消毒剂进行处理。

10.清洁工具和工作环境:操作结束后要彻底清洁无菌台或柜子,并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

无菌技术六项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六项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六项基本操作
1.无菌持物镊(钳)的使用法 2.无菌容器使用法 3.无菌溶液取用法 4.无菌包使用法 5.铺无菌盘法 6.戴脱无菌手套法
目的
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运用无菌技术,防止微生物侵入 人体,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 不被污染
用物
方盘内放:无菌手套、无菌碗、无菌弯盘、无菌治 疗巾、无菌方盒(小镊子两把)、无菌持物钳、无 菌溶液、无菌方纱(三块)、70%乙醇、无菌棉签; 铺盘时间标签、笔、表(自备)、手消
上物置治疗车上层
弯盘(三个):一个放治疗车上层方盘外(操作时 放操作台上),另两个放车下层(操作时一个放污 染的手套,一个放其他污物)
连贯动作
铺无菌盘(内放:无菌弯盘、无菌纱布、小 无菌镊)→取无菌碗→取无菌溶液→戴无菌手套
操作流程
仪表→评估环境(擦治疗车→擦操作台) →洗手(六步洗手法) →戴 口罩→准备用物(评估用物是否可用并报告) →摆台→报告开始 →铺无菌盘(查无菌巾包名称、灭菌日期、消毒效果→开治疗巾 包→取治疗巾→包按原痕包好→记录开包时间→包归位→扇形打 开治疗巾→取无菌弯盘→取无菌纱布→取无菌镊→折好无菌巾→ 记录铺盘时间→放好盘) →取无菌碗(查名称、灭菌日期、消毒 效果→开包→手托碗底→置桌面) →取无菌溶液(检查标签、溶 液质量→消毒瓶口和盖→取纱布→开瓶盖名 称、灭菌日期、消毒效果、手套型号→开包→查手套反折面→扑 粉→手拿反折面取手套→检查是否成对→戴好一手→戴好手套的 手插入反折面里→戴另一只→整理反折面→十指交叉相握→展示) →脱手套(洗手→拈住腕处手套外面→翻转脱下一只→拇指插入 另一只里翻转脱下) →整理手套、袋→报告操作完毕→整理操作 台、用物→打包→放置用物台
注:每一次开新的无菌包、无菌容器等均需检查名称(标签)、灭菌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无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生物工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包括准备工作、材料选择、消毒方法、操作步骤等方面。

一、准备工作1. 工作环境:选择一个洁净的实验室或操作台,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避免灰尘和细菌的污染。

2. 人员着装:穿戴干净整洁的实验服或无尘衣,戴上手套和口罩,避免人体细菌污染。

3. 器具准备:准备所需的培养皿、移液器、吸管等器具,并保证其干燥和清洁。

二、材料选择1. 培养基:选择适合所需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并检查是否过期或受到污染。

2. 试剂:选择纯度高且经过消毒处理的试剂,并检查是否过期或受到污染。

3. 细胞系:选择经过认证并且不带有细菌或真菌污染的细胞系。

三、消毒方法1. 热消毒法:将需要消毒的器具放入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一般为121℃,15-20分钟。

2. 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对器具进行处理,如70%乙醇、过氧化氢等。

3. 紫外线消毒法:使用紫外线灯对器具进行照射,一般为15-30分钟。

四、操作步骤1. 打开无菌操作台或灭菌箱,启动紫外线灯进行预热。

2. 消毒所需的培养皿、移液器等器具,并放入无菌操作台或灭菌箱中等待使用。

3. 打开培养基瓶盖时,注意不要将手指接触到瓶口,以免污染培养基。

4. 使用移液器或吸管时,避免将其接触到非无菌区域或空气中。

5. 操作完毕后及时关闭无菌操作台或灭菌箱,并对使用过的器具进行处理和清洁。

总结:无菌技术是一项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和操作流程的实验技术。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消毒方法,严格遵守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1. 简介无菌技术是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常用的操作方法,用于保持实验材料和培养基的无菌状态,防止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污染。

本文将介绍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杀菌、消毒、无菌操作台的使用以及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的无菌处理。

2. 杀菌与消毒无菌技术的前提是彻底杀灭或去除实验室用具上的微生物污染。

为此,杀菌和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杀菌是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细菌的过程。

常用的杀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紫外线辐射。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杀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和烘箱。

•消毒是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过程。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用乙醇、漂白粉或紫外线进行消毒。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设备包括培养器皿一次性消毒袋、培养基培养环一次性消毒袋和培养器具一次性消毒袋。

3. 无菌操作台的使用无菌操作台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设备,也是进行无菌操作的基本场所。

在使用无菌操作台前,需要事先将工作区域进行消毒。

使用无菌操作台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操作时,不得将手、臂或其他物品放在工作区域上,以免引入外源性污染。

•对于无菌操作台内的物品,如培养皿、试管等,在取用时需要注意手法,以避免直接接触到内部。

•使用花洒喷头或消毒喷雾剂进行表面消毒是必要的步骤,以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性。

4. 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的无菌处理进行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培养时,必须保证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的无菌性。

•培养器具,如培养皿、试管和移液器等,需要经过高温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处理。

处理后的培养器具应放置在无菌环境中,并保持封闭避光,确保无菌状态的持续性。

•培养基是微生物培养的基础,所使用的培养基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无菌操作。

常用的无菌操作包括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并使用无菌移液器将培养基分装到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

结论无菌技术是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操作方法。

本文介绍了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杀菌与消毒、无菌操作台的使用以及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的无菌处理。

无菌技术几种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无菌技术几种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无菌技术几种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在医疗、生物实验等领域,无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保障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几种常见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持物钳是用于夹取和传递无菌物品的工具。

使用时,要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而污染钳端。

在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应每周消毒两次,同时对其使用频率和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必要时增加消毒次数。

二、无菌容器的使用无菌容器通常用于存放无菌物品。

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将容器盖内面朝上置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

从中取用无菌物品时,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

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

三、取用无菌溶液首先,要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无误。

然后,揭开瓶盖,消毒瓶塞的顶部和边缘。

倒出溶液时,标签应朝向手心,以免溶液浸湿标签。

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剩余溶液。

四、无菌包的使用无菌包在使用前,要检查包外的名称、灭菌日期、指示胶带是否变色等。

打开无菌包时,将包布的四角抓住,依次揭开。

取出无菌物品时,应将物品放在无菌区域内。

如果一次用不完无菌包内的物品,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时间,24 小时内有效。

五、铺无菌盘铺无菌盘前,要先清洁治疗盘。

将无菌治疗巾双折铺于治疗盘上,边缘对齐,开口向外。

放入无菌物品后,将上层无菌巾盖好,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

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 4 小时。

六、戴无菌手套戴无菌手套前,要修剪指甲、洗手。

选择合适尺码的手套,先将手套袋打开,取出手套。

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内面。

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谨慎态度。

操作者应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并戴好口罩。

操作环境要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操作区域要保持清洁干燥。

无菌技术几种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无菌技术几种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无菌技术几种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无菌技术是在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无菌技术中,有一些基本的操作法是必须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 消毒操作法消毒是无菌技术中最基本的操作法之一。

它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的病原菌、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以保持实验中的环境无菌。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热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热消毒是指使用高温将物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以杀灭细菌的方法。

常见的热消毒方法包括干热炉烘烤、高压蒸汽灭菌和明火灼烧等。

化学消毒则使用化学物质来灭菌,常见的化学消毒剂有酒精、过氧化氢和漂白粉等。

2. 操作无菌台操作无菌台是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提供一个无菌的工作环境。

在操作无菌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将需要操作的物品和培养基等材料放置在无菌台上。

在打开无菌台时,务必先用酒精或消毒液将工作区域彻底消毒。

其次,要正确佩戴手套,并将手套的袖口紧贴袖子,以防止微生物从外部侵入。

最后,要注意不要在无菌台内晃动过多,以免扰乱无菌环境。

3. 灭菌操作灭菌是指在操作过程中,对使用的器械、培养基和试剂等进行无菌处理,以避免污染。

常见的灭菌方法有高温灭菌、滤过灭菌和紫外线灭菌等。

高温灭菌是将器械和培养基等物品高温加热一段时间,以达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

滤过灭菌则是通过使用微孔滤膜过滤掉微生物,常用的滤膜有0.2微米的滤膜。

紫外线灭菌则是利用紫外线照射物体表面杀灭微生物,常用于对工作台面、试剂瓶口等进行灭菌。

4.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持操作环境的干净和整洁,避免尘埃和杂质进入。

其次,要注意手部和身体的卫生,在操作前要正确洗手,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最后,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和接触,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技术是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技术。

只有掌握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②无菌包的使用③铺无菌盘④无菌容器的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操作前的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
直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
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ⅲ、包扎:按原折痕包好,系带横向扎好,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取出包内全部物品
ⅰ、将系带卷放妥当,将包布托在手上,系带夹于指缝,另一手打开包
布其余三角,并将四角抓住
ⅱ、放物: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在无菌区内,投放时,无菌面朝向无菌
区域
ⅲ、将包皮折叠放妥
注意事项: 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打开包布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
可跨越无菌面,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包好,系带横向扎
好,注明开包时期及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
③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
3、铺无菌盘
目的:形成无菌区域以放置无菌物品,供治疗护理用
步骤: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取一块治疗巾放在治疗盘内
③铺盘(单层底铺盘法)
ⅰ、铺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边缘向外
ⅱ、放入无菌物品
ⅲ、覆盖拉开扇形折叠层遮盖于物品上,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
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④记录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铺无菌盘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污染
③不可跨越无菌区
④铺好的无菌盘尽早使用,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4、无菌容器的使用
目的: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无菌状态
步骤:①检查检查无菌容器名称、灭菌日期
②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
③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物品
④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
⑤手持容器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盖的内面及边缘
③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
5、取用无菌溶液
目的:供无菌操作使用
步骤:①清洁擦净瓶外灰尘
②查对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
瓶身有无裂缝;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和变色
③开瓶塞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食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
翻起,一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出
④倒溶液另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许溶液旋转冲洗瓶口,
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
⑤盖瓶塞倒毕塞进瓶塞,消毒后盖好
⑥记录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倾倒液体时不可直接
接触无菌溶液瓶口;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③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
6、戴、脱无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步骤:①查对核对手套外的号码、灭菌日期
②打开手套袋将手套袋平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打开
③戴手套
▲一次性取手套法
ⅰ、两手同时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的翻折部分,取出手套
ⅱ、将两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

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摺内面,同法戴好
④调整双手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一作服衣袖外面
⑤冲冼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
⑥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将脱下手套的手插
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⑦处置用过的手套放入医疗垃圾袋内按医疗废物处理(清洁双手)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②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选择合适大小的手套
③戴手套后双手应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以上范围内。

如发现有破
洞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
④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