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跳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中所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1.出示:跳水运动员跳水。
2.鼓励学生说一说: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的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写在一艘船上,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
(起因)第二部分(2~4):写孩子为了拿回帽子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经过)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跳入水中后,水手们把孩子救上了船。
(结果)4.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艘航肆帽桅撕逗唬钩扭咧舱鸥瞄(2)学生书写,老师相机纠正。
“艘”右上边中间是两短横,“肆”横向笔画间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距均匀,“撕”中的的“其”写得略靠上。
5.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航行放肆吓唬桅杆瞄准龇牙咧嘴心惊胆战(1)学生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吓”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桅”读第二声;“龇”是平舌音。
(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生活,领悟生活的智慧灵光。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大部分同学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各抒己见,表达能力比较强。
在学习课文时,经常为阐明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环游、航行”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4.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跳水视频。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
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2.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一)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学新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一)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四、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一)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1.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3.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二)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预设:“吓呆”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三)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小组讨论:看谁的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17《跳水》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是以“思维"为专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进一步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思维解决问题,让生命在张开的手掌上延伸着无限,在短暂的时光里凝聚着永恒的智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跳水》一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学生能明白事情的发展过程,但是事情的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让孩子跳水的决定以及他的思维过程,学生还不能够有条理、准确地表述,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1.本节课的重点是以船长为中心,分析船长的思维,体会船长为何让孩子跳水的原因以及他的办法的好在哪里?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孩子学会推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之妙处。
【教学难点】学会处在危险的境地中应该果断冷静,抓住有利条件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回顾课文内容问: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再来说说这个故事?注意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述: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内容,文中有四个角色,分别是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
(贴出人物)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故事一开始是水手逗猴子取乐,这是故事的起因;猴子就去招惹孩子,孩子气得去追猴子,不知不觉中,孩子陷入险境,这是故事的经过;在这危急时刻,船长逼迫孩子跳水,最后孩子被水手救起,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前面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了水手、猴子、与孩子之间的故事,而写船长的笔墨却很少,但你们觉得四个角色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着重划出船长)师过渡:我们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87页,你们找到了哪一段?二、走进“跳水"1、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2、要想读好这一段,最难的是把哪个地方读好?3、船长的话要怎样读?适时引导:急切、命令、坚定......过渡: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大声、急切地向孩子喊道呢?我们看看孩子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三、走进险境让学生用横线划出描写孩子身处险境的句子,再指名孩子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跳水》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会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故事。
课文情节紧凑,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情景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心理变化,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但对于课文中的情感描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男孩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男孩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情感描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课文课件、相关问题讨论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小男孩在故事中经历了哪些情感变化?”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小男孩为什么会感到紧张?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讨论卡片,卡片上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问题,分享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或引导更正。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7《跳水》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跳水》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运动员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力量。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解释跳水运动的过程和技术要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跳水运动的过程和技术要领。
2.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与运动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技术要领。
2.分析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跳水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对跳水运动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跳水》,并在阅读中标记不懂的地方,难点可以老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
3.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情感认知能力。
4.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跳水运动的过程和技术要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总结提升通过小组交流,学生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共同探讨课文中的细节和主题。
五、教学手段1.视频播放2.课文阅读3.角色扮演4.小组讨论5.板书记录六、课堂评估1.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运用能力。
七、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写一篇感想文章,表达学生对跳水运动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跳水》这篇课文的内容,深入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运动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三、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板书:《跳水》)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不是无情物,文章不是无情物”。
本课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努力构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读为主线,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体验,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交流,积极挖掘文本中的内涵;进行对话教学。
[教学预设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方位地理解文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4、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1、分组讨论解决小男孩危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方位地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进行情感交流(略)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1、师语:昨晚老师看了一篇课文,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都无法安睡。
你们能帮帮我吗?这问题是:有一个小男孩,爬到了船的桅杆的最顶端,而且又走到了最高横木的中间,这时他既不能前进,也无法后退。
一不小心就会摔死。
请大家同桌或前后桌进行讨论讨论,想法子救救这个孩子吧!(老师边说边画示意图)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a、铺棉花b、用降落伞c、用吊机d、跳进大海e、派直升飞机f、派人上去救他……4、比较方法,体会船长的镇定机智5、有感情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三、学生质疑,再次激趣1、师语:很好,刚才大家都想了好多方法来救这个小男孩,可见大家很关心这位小男孩,很为小男孩的危险处境感到担心。
你们真的很善良。
我代表小男孩真诚地向你们说声谢谢!2、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假设问题如下:a、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要爬到桅杆上去?b、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c、我想知道这个小男孩被救以后他会说些什么?……四、品读课文,体验感情1、师语:解决了小男孩的问题,现在你们自己又来了问题,太好了,可见你们都是爱思考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
2.鼓励学生说一说:图片(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跳水。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为激发学习兴趣中,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质疑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吗?(学生自由发言)问题预设:(1)《跳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2)课文中写的是谁跳水?(3)这个人为什么跳水?(4)他在什么情况下跳水的?(5)跳水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列夫8226;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
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8226;卡列尼娜》。
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4】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自主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其发展、高潮和结局又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互相交流,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教师小结【出示课件5】:(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板书:起因——水手戏猴、猴子放肆)(2)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板书:发展——猴戏孩子、孩子追猴)(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板书:高潮——孩子追猴、走上横木)(4)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板书:结局——船长举枪、孩子得救)四、细读课文,了解联系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6】(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导课环节实现了两节课的自然衔接,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二、自由读文,了解起因【出示课件3】1.第一自然段首先交代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3.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4.这段写了什么内容?5.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6.谈话过渡:这段话最后说“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看猴子能放肆到什么程度?三、继续读文,了解经过。
(一)了解故事的发展【出示课件4】1.自由读第2、3自然段,了解从哪儿能看到“猴子更加放肆起来”?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3.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1)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
【出示课件5】……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教师小结。
(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孩子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
)4.这段写了什么内容?(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5.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6.谈话过渡:随着“猴子更加放肆起来”,故事继续发展,给孩子带来了危险,故事进入了高潮。
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二)感受故事的高潮【出示课件6】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联系上文,互相交流: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出示课件7】②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反而“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
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3.孩子此刻处境如何?(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从哪儿看出来的?(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课件8】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②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认识桅杆的高,了解横木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感受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③从孩子自身的表现能看出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4.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在朗读中表现出当时事态的严重。
5.谈话过渡:(1)读到这里老师好替这个孩子担忧。
你有什么感受?(担心、害怕、紧张……)你想救这个孩子吗?(想)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2)时间可不等人啊!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4)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四、自读自悟,了解结局【出示课件9】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默读这部分课文,交流:“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时候”是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前进、转身都不行,很容易会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
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船长救孩子的办法好吗?为什么?(1)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2)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3)落水后,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4)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4.和船长的办法相比较,我们刚刚提到的其他办法怎么样呢?(铺海绵垫子或棉被既费时间又不一定与孩子下落位置一致;用人接因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不一定安全;求助飞机需要很长的时间。
)5.船长这样做的结果怎样?(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一样了海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7.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心目中的船长吗?(沉着、果断、机智……)8.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末尾照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
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9.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10.指导朗读,读好船长的话。
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自由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习了课文,我明白了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船长)佩服他什么?(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板书:沉着镇静、机智果断)4.说一说:(1)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失足跌到甲板上,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
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说些什么?(你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你丰富的经验和超人的智慧,以及你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你极大的人格魅力。
)(3)此时此刻,你想对水手们说些什么?(开玩笑应当看场合、对象,有时玩笑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