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全面版

合集下载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合影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左3)举行会谈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1955年4月17日)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国际形势 的变化
邓小平的科学论断
国内形势 的变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1、维护世界和平 2、为现代化建设 外交目标 争取和平的国际 环境
①主要因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社会主 义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国际因素: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看,趋向缓和,多极 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 力量不断壮大,有力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阅读材料: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 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 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 情势。„„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 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 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联合国最根本的宗旨是什么?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为什么要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 外交活动?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 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通过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 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从而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和平 稳定的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 C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 组织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6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新中装”合影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联合国的活动) 2、在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②-2地00位1:年这10是月自,1在98_9_上年__海亚__太__经成合功组举织办成了立亚以太来经举合行组 的织第___最_九_高__级_次_别领__导__人的非会正议式。会议。
--地位: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 国际会议。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示意图
成员国:21个; 人口: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 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 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7%。 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联合国的活动) 2、在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①1993年11月,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 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的基础上发展同___一___切__国__家______的正常关系。
一、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

根 问
中国为什么实行不结盟政策?

指点迷津:考虑结盟的危害。 ①结盟容易导致受制于人,不利于独立自主。 ②结盟会导致国际力量失衡,不利于世界和平
一、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
1、原因: 2、基本依据:
3、主要内容:
A、参加: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 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高考历史考点-新中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高考历史考点-新中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答案】B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 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 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 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
A.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正常化
B.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
C.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 展
A.我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乔冠华率领
B.会议主题是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
C.周恩来在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重点讨论了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问题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
【解析】参加亚非会议的代表团是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 恩来率领的,故A项错误;会议主题是亚非国家求团结,共同保 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经济等,故B项正确;周恩来在全体会 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故C项错误;讨论在印度支那停 止敌对行动的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主题,故D项错误。
【答案】D
1973年1月5日,国计委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 报告》,建议在今后三至五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 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该方案出台表明( )
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 倾错误
B.中央部分领导抵制纠正“左”
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的缓和 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 针
C.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外交形势 D.为开拓与西方大国外 交奠定基础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新中国的不结盟外交理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故 A项错误;题干中只体现了中国的周边部分国家接受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并不是广泛接受,故B项错误;题干中中国与部分周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第三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编写:彭增贵 审核: 李新来、王海峰、宋宪铭 :编号 NO15【教学目标】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参加和举办APEC 会议;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外交成就。

2、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讨】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内容表现:(阅读教材P95页第2、3、4段落提炼概括。

)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奉行不结盟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③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出发点)2、原因:(了解,不作考试要求)①国内(主要)因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国际因素: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看,趋向缓和,多极化趋势出现。

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有力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③基本依据:邓小平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经济和科技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

3、【深入探究】为什么邓小平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推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①与大国结盟可能会受制于人,如与苏联结盟的经验教训。

②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一旦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都有可能影响世界战略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二、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一)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请回答:联合国最根本的宗旨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原因:①、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的外交政策相一致;②、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③、维护联合国权威,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2、材料:①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推动裁军②促进国际合作:积极加入联合国各部门组织;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盘点2023年以来的中国的外交成果

盘点2023年以来的中国的外交成果

盘点2023年以来的我国的外交成果近年来,我国的外交成果备受瞩目。

2023年以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的积极姿态和卓越成就为世人所瞩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我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一、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在多边合作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事务的治理,成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积极力量。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等举措,我国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减贫与发展等领域的重要举措,都展示了我国对全球治理的积极责任担当。

二、地区合作与邻国关系在地区合作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倡议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推动地区安全与稳定。

与此我国还通过外交手段妥善处理与邻国的关系,逐步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

三、国际援助与南南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援助项目,助力发展我国家经济建设,提升民生水平。

我国还以南南合作的理念,与发展我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发展。

总结回顾:2023年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我国的外交政策秉持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更大贡献。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国的外交文章写手,我深知我国外交的重要性和成就。

我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形象,为国家形象和利益保护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我个人认为,我国的外交成就离不开我国外交部门和外交官员们的辛勤努力,同时也受益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和平发展理念和对外开放政策。

希望未来我国的外交工作能够继续取得新的成就,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从多边合作、地区合作、国际援助和总结回顾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了我国在外交领域的成就,希望我提供的文章内容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

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

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

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揭示其背后的理念和目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 和平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 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的权益和尊严。

中国既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和自主权利,也坚决捍卫自身的独立和自主。

3. 平等互利: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以平等互利为基本准则,倡导和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中国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平等相待,推动各国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争端,推进共同发展进步。

4. 多边主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机制,推动多边主义进程。

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的作用和权威,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1. 决策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核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中央的要求变成行动。

2.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

3. 扩大开放合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强调扩大开放合作。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加强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有关地区热点问题的斡旋调解,推动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或干涉别国内政。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的实践和成就1.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独特创新是“一带一路”倡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1993年11月,中
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 西雅图 出席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中国 上海 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该会议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推进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概况:1996年,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 海会晤,形成了“ 上海五国机制”;在中国推动 下,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 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 为区域性的多边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
答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地参 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组织的活动。在历届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 国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 解决而积极努力;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作出自己 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多边国 际机构中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并采取了 一系列促进裁军的积极行动,作出了真诚而有效的努 力;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还积极地为建立公正合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奋斗,提出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主张。
(D)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解析 “中国不打美国打牌,也不打苏联牌”说
明中国不与美苏结盟,“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
国牌”说明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由此可知新
时期外交的特征是不结盟。
3.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中国2006年度外交活动
的年终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
“关键词”,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从下列选项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
发展和国内 社会主义 建设的需要。 2.外交思想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
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确定对 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1985年,邓小平提出 了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 )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经济实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增强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
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响? 提示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 利于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 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 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区 域合作、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关系。
3.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日趋提高,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巴黎和会上中国 外交失败相比,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原 因何在? 提示 改革开放,国力强盛;适时调整外交政 策;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实际上不结盟政策不是不与其他国家交
往,发展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相反,中国
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包括
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发展了友好合作的
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结盟政策所反对的是与他
不准确,全球化、多极化作为一种趋势不断增强,在
文化上主张尊重文化多样性,大力发展本民族文化。
C项符合实际,应选C。
4.新时期,我国对外坚定地奉行不结盟政策,其含
义包含
(A )
①反对霸权主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不
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③不以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论亲疏,发展同一切国家正常关系
④不同任何国家搞战略伙伴关系
(2)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 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 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 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 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题思考 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国际形势和我国有什么影
中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C) 文化渗透
B.和平发展
战略结盟 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C.多边外交
和平发展 负责任的大国
D.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文化多元化
解析 A项中“文化渗透”不确切,我国坚持平等互
利原则发展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B项错
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不与大国结盟。D项
3.外交政策的变化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 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 不结盟 。 (2)实行 对外开放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 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 1.前提: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
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表现: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
4.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初期的“一 边倒”再到现在的“无敌国外交”,这说明什么 问题? 提示 中共的正确领导;新中国政治地位的不断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是联合国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你知道中国是怎样在联合国发挥作用的 吗? 思路点拨 可以从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中国 在联合国的地位、联合国的职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则,积极开展 多边外交 ;2000年9月,中国国家 主席 江泽民 出席联合国 千年首脑 会议,倡议举 行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3.影响: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国际合作方面 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
提示 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相一致;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有助于稳 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