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的现场急救
冻伤症状急救措施卡通

冻伤症状急救措施卡通冬季户外活动和工作时,人们都离不开防寒措施。
但有时即使我们穿着厚实的衣物,脸部、手指、耳朵等部位仍可能被冻伤。
冻伤是指身体组织受到低温侵害而出现损伤和炎症。
如果冻伤不及时有效处理,会严重影响健康。
本文将介绍冻伤的症状和急救措施,以便大家在出现冻伤时能够及时自救。
冻伤的症状冻伤受伤部位的症状可以分为轻度和重度。
对于轻度冻伤,受伤部位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疼痛•红肿•发热•麻木和刺痛如果受伤部位是指头、手、足等部位,还可能存在皮肤变白、发紫,以及出现水泡等症状。
而对于重度冻伤,我们需要格外注意。
重度冻伤的受伤部位可能出现以下症状:•感觉强烈的疼痛。
•皮肤变得白色和发紫。
•受伤部位没有感觉(如手脚、耳鼻等)。
•受伤部位血液循环被严重损伤。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我们需要立即采取紧急的急救措施以避免进一步加剧伤势。
冻伤的急救措施如果出现了轻度冻伤的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急救措施:1.立即移动受伤部位,回到温暖的房间或其他室内环境,以避免进一步受冻。
2.用温水浸泡受伤部位,温度应该保持在零到四度之间,浸泡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左右。
3.对于皮肤损伤的受伤部位,可以在服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并用干净的纱布覆盖。
但对于重度冻伤,我们应该采取下列更为紧急的措施:1.立即移动受伤部位,回到温暖的室内环境。
2.如果您的手部或手指受伤,请将冻伤手套戴到手指上以保暖。
3.慎用热水袋和电热毯子等发热设备。
这些设备会加速充血,从而导致组织近一步死亡。
4.如果您受到严重的冻伤,请立即就医。
总之,当我们面临冷天冻伤症状时,一定不要慌张,应该立刻采取急救措施。
如果出现严重的症状,例如肿胀、严重疼痛或感觉丧失,应该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最后,希望大家在寒冬里做好防护措施,注意保暖防寒,避免身体的受冻。
冷冻伤如何急救

冷冻伤如何急救冷冻伤急救指南冷冻伤是由于皮肤和组织长时间暴露在极低温度下导致的损伤。
它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水肿、疼痛和感染等严重后果。
在遇到冷冻伤急救情况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帮助受伤者尽快获得适当的救治。
1. 确保安全:在进行任何急救措施之前,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
如果在户外,请确保远离寒冷环境,并尽量寻找遮风挡雪的地方。
2. 暖和的环境:将受伤者转移到室内或其他温暖的地方,远离寒冷的气流。
确保环境温度保持在20至24摄氏度,并避免温度过高。
3. 评估伤势:检查受伤者的冷冻部位,以确定伤势的严重程度。
轻度冷冻伤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和刺痛感。
中度冷冻伤会出现水疱、水肿和组织坏死。
重度冷冻伤可能导致皮肤变黑、坏死和组织丧失。
4. 去除湿冷衣物:如果受伤者的衣物湿透或受冻,应立即将其移除。
用干暖的毛毯或衣物将受伤部位包裹起来,以保持温暖。
5. 不要按摩或搓擦:切勿用力按摩或搓擦冻伤部位,这可能会进一步损伤组织。
避免使用热水、电热毯或暖气设备直接加热受伤部位。
6. 升温: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水温约为37至40摄氏度。
持续浸泡15至30分钟,直到受伤区域恢复温热感。
如果无法提供温水,可以用温暖的湿热毛巾敷在受伤区域上。
7. 避免破裂水疱:如果受伤者出现水疱,不要用针或其他尖锐物品刺破。
破裂水疱可能导致感染。
应将水疱轻轻包裹起来,避免进一步受伤。
8. 疼痛缓解:可以给受伤者服用非处方镇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请遵循药物说明和剂量建议。
9. 寻求医疗帮助:对于中度和重度冷冻伤,应立即就医。
医生将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局部抗生素药膏、伤口清洁、手术切除坏死组织或其他治疗方法。
10. 预防感染:冻伤后的皮肤容易感染,因此应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
使用无菌纱布或消毒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并覆盖干燥的敷料。
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
11. 休息和保持水分:冻伤后,受伤者可能需要休息和恢复。
冻伤的急救措施

冻伤的急救措施冻伤的急救措施1、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己的腋下升温。
局部冻伤的急救时要一点点、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2、全身冻伤时,如果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危险!此时一定不要睡觉,强打精神活动很重要。
3、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然后速去医院。
冻伤的病因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1.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
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2.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3.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冻伤的临床表现1.局部冻伤(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
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1)一度冻伤最轻,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3)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
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4)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3.脚冻伤(1)冻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
冻伤的急救原则

冻伤的急救原则
1. 寻求安全:将受冻伤者转移到安全的环境中,避免进一步的寒冷和受冻伤的风险。
2. 快速加热:尽快将受冻部位加热。
最好的方法是用温暖但不热的水,将受冻部位浸泡在水中约20至30分钟,直至恢复感觉和颜色。
3. 不要按摩或使用热源:冻伤的受损组织易受到进一步的损害,因此不建议按摩冻伤部位或使用直接的热源,如热水袋或暖气。
4. 避免再次冻伤:受冻伤的组织对寒冷更敏感,因此应该避免进一步的寒冷和冻伤。
保暖衣物和遮风挡雪的物品可以帮助保持身体的温暖。
5. 就医:对于严重的冻伤,或者冻伤没有得到改善,应立即就医。
医生可以进一步评估和处理冻伤,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进行手术。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1、冻伤事故概述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
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
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
在极端寒冷,特别在高原地区可发生肢体的冻伤,若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即使体温过低尚未出现,可加重冻伤。
冻伤一般表现为耳廓、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甚至死亡。
2、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冻伤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冻伤工作。
1、什么是冻伤事故(1)冻伤事故的成因<1>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寒冷是发生冻伤的主要原因,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局部热量散失增多,当局部温度降低至组织冰点以下时,即可发生冻伤。
潮湿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衣服、鞋袜潮湿或被水浸渍,即使环境温度并不很低,也可因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环境而引起冻伤。
大风也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剧了热的散失,风速愈大,身体受冷愈重。
身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地面、墙壁等冷物接触时,因为它们导热性强,能使局部强度急剧下降或发生冻结,以致产生冻伤。
<2>机体因素的诱发作用所有能导致温热调节障碍、循环障碍和与产热有关的内分泌障碍等都能诱发冻伤。
吸烟或饮酒过量、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手脚多汗、有冻伤史等都能诱发冻伤。
(2)冻伤的易发时机<1> 极冷:突然遇到暴风雪,骤然受严寒侵袭;涉水后鞋袜不能及时更换;拂晓最冷时行动;赤手射击、填弹、搬炸药包等。
<2> 静止:潜伏、伏击、昼夜据守阵地、负伤等情况下,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3> 出汗:大量出汗后在冷环境下静止停留过久或打瞌睡。
<4> 装备缺损:防寒装备破损、鞋袜或手套狭窄或丢失;求战心切,过早地轻装。
冻伤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冻伤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以下是 8 条关于冻伤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1. 哎呀,要是发现有人冻伤了,你得赶紧把他带到暖和的地方呀!就像一只冻僵的小鸟需要回到温暖的巢一样。
比如说,看到小伙伴在外面冻得不行,就得马上拉他进屋,可不能磨蹭!
2. 一旦有人冻伤,快给他喝些温热的东西呀!这就好比汽车没油了要加油一样重要呢。
像给冻得发抖的朋友递上一杯暖暖的茶,能让他快点缓过来。
3. 发现冻伤部位,不能用热水直接烫啊!这可不是煮鸡蛋呢!比如说看到有人冻伤的手,可别一下就放到热水里,那可不行!
4. 要轻轻地帮冻伤的人脱掉湿衣服呀,动作得轻柔点儿,就像对待一个易碎的宝贝。
比如同伴衣服湿了,慢慢帮他换下来,别粗鲁对待哟。
5. 对冻伤的部位要小心处理呀,难道你还能不管不顾吗?就像呵护一朵娇嫩的小花。
要是看到冻伤的脚,得轻拿轻放地照顾着。
6. 赶紧联系医生或急救人员啊,这还用说吗?好比打仗要叫支援一样关键。
如果遇到严重的冻伤情况,赶紧打电话,可别犹豫啊!
7. 给冻伤的人保暖的时候别捂得太紧呀,不是越紧越好哦,就如同盖被子也得适度。
比如给病人盖太多太厚,可能适得其反呢!
8.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不断安慰冻伤的人呀,给他力量和勇气。
就好像他在黑暗中,你是照亮他的那盏灯。
比如拉着他的手,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总之,遇到冻伤事故,一定要冷静、正确地处理,争分夺秒地帮助受伤的人呀!。
工地低温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工地低温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 背景工地施工过程中,由于低温天气可能导致工人出现冻伤事故。
为保障工人的安全,需要制定适当的现场处置方案。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确保在发生低温冻伤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现场处置,减少伤害程度并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
3. 现场处置步骤步骤一:紧急响应1. 在发现冻伤事故时,立即呼叫医疗急救车辆,并通知现场负责人和相关工人。
2. 切勿移动受伤工人,确保其保持安静状态。
3. 与受伤工人保持交流,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步骤二:提供急救措施1. 将冻伤部位迅速移至温暖的室内环境。
2. 用温水轻柔地清洗冻伤部位,但不要用热水或热物体直接接触皮肤。
3. 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冻伤部位,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
4. 不要用烟草、酒精等刺激性物质进行处理。
步骤三:转诊和医疗处理1. 尽快将受伤工人转交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 在转诊前,记录冻伤情况、处理步骤和工人的个人信息,并提供给医疗机构。
4. 应急物资准备1. 在工地设置应急物资储备箱,包括冰袋、保温毯、消毒纱布等。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物资,确保其可用性。
3. 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工人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应急物资。
5. 安全教育与预防措施1. 在施工前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工人注意低温冻伤的预防措施。
2. 提供合适的工作服和防护装备,如防寒服、手套、帽子等。
3. 定期检查工地的加热设备和供暖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在工地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工人注意低温冻伤风险。
6. 管理与监督1. 工地负责人应对低温冻伤事故进行记录,并及时上报。
2. 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定期组织安全巡查,确保工地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以上是工地低温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执行这些步骤和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低温冻伤事故,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低温冻伤应急救援措施

低温冻伤应急救援措施
低温冻伤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极寒条件下,导致身体部位受到
冻伤的情况。
以下是低温冻伤的应急救援措施:
1. 将冻伤患者移到温暖室内,尽量避免进行进一步暴露在寒冷
环境中。
2. 注意保护冻伤患者的安全,确保他们远离任何可能的危险。
3. 慎重处理冻伤部位,不要摩擦、按压或揉搓,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
的组织损伤。
4. 将受冻的部位用温和的(不要热)水温缓慢加热,但不要用热水、
电热毯、热水瓶等直接加热。
5. 温和按摩冻伤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但不要过度按摩。
6. 给冻伤患者提供热饮和高热量食物,补充体内的能量和水分。
7. 即使症状轻微,也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
治疗。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专业医疗机构的建议和指导非常重要。
这些
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救援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疗建议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冻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四)速冻:
如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或液体(如液氮)等,可以 立即造成接触部位的皮肤冻结。如未能及时 脱离接触,冻结组织可以迅速加深 ,严重者可 将皮肤冻结在寒冷的固体上,强理生理改变
(五)缓冻:
常见的冻伤发病过程均属于缓冻时,首先使细胞外 液的水份形成晶体(冰核),随着时间的延 长,冰晶体逐渐增大。
三、冻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二)非冻结性损伤:
非冻结性损伤指身体的局部或全部长时间处于 0~10℃的低温潮湿环境下造成的冻伤,组织 不发生冻结性病理改变。
三、冻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冻僵:
冻僵是全身性严重的冷损伤,往往可以导致冻亡而 难于复苏。当直肠温度降至 33℃时进入抑制 期,表现为血压下降、寒战停止、肌肉关节 发硬。当降至 30℃时陷入麻痹期,出现意识 模糊、幻觉、知觉与反应迟钝、血压下降、 肌张力下降、脉缓而弱。当降至 28℃时,表 现呼吸心跳缓慢、出现心律紊乱。当降至 25℃以下时,呈昏迷状态,脉触不到,血压 测不到,呼吸微弱且不规则,瞳孔散大对光 反射消失。当降至23℃。则呼吸心跳停止。
五、冻僵的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受冻现场。
2、快速融化复温: (1)全身浸泡法复温:将受冻者置于34-35℃温水中,以防剧烈疼痛和 室颤发生。5分钟后将水温升至42℃,待直肠温度升至34℃,使受冻 者呼吸、心跳和知觉恢复,出现寒战,肢体软化、皮肤较为红润并 有热感时,停止复温。避免发生复温后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室颤。 (2)吸入湿热氧气或空气。 (3)静脉温热溶液复温。 (4)腹膜透析复温。 (5)微波透热。 (6)饮用温热饮料复温。
局部性冻伤
二、冻伤的分类
(二)按损伤性质分类: 1.冻结性损伤:局部冻 伤、冻僵与冻亡。
冻结性损伤
非冻结性损伤
2.非冻结性损伤:冻疮 、战壕足、浸泡足 。
三、冻伤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冻结性损伤:
冻结性损伤指身体的局部或全部暴露于极低气温,或 者较长时间暴露于 0℃以下的低温,引起组织发 生冻结性病理改变;整个机体的中心温度(直肠 温度)过低称为冻僵;持续低温,新陈代谢和机 能进一步降低或抑制,可导致冻亡。
四、严重冻伤的现场急救
3、保护受冻部位:复温后的冻伤部位应用柔软的棉花、 软布包裹,防止意外外伤发生,切忌挤压冻伤局部。 4、对症治疗:复温中应抗休克治疗,静滴37℃的5%葡 萄糖溶液;必要时注射强心剂、呼吸兴奋剂;局部 疼痛剧烈,应注射度冷丁或吗啡。 5、热饮料治疗:度过休克期后,可口服热饮料,如茶 水、牛奶、米汤等。
冻伤的现场急救
海洋石油总医院
东欲晓 2013年12月2日
一、冻伤概念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 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损伤程度与寒 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 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
二、冻伤的分类
(一)按损伤范围分类: 1.全身性冻伤:冻僵与冻 亡。
全身性冻伤
2.局部性冻伤:局部冻伤 、冻疮、战壕足、浸 泡足。
冻伤现场急救中的“误区 ” 1、不得用火烤。用之反而会使冻伤处血管扩
张,导致局部需氧量增加,加重冻伤。
2、不得用雪搓。人被冻的时候血液循环不好 ,血管收缩,血供不好时周围组织是缺血缺 氧的,若用雪搓会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3、不得用热水浸泡,应用温水或接近体温的 暖水慢慢回温。
3、纠正复温性休克:冻僵复温过程中和复温后容易出现休克,因此,主 张复温早期静滴液体抗休克治疗。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肾功能衰竭。
六、预防冻伤
(一)预防冻伤的“三不”与“三勤” “三不” 一不:不穿潮湿,过紧的鞋袜; 二不:不长时间的静止不动; 三不:不在无准备情况下单独登山。 “三勤” 一勤:勤活动手脚; 二勤:勤搓颜面; 三勤:勤用热水烫脚。
六、预防冻伤
(二)预防冻伤措施:
1、注意锻炼身体,提高皮肤对寒冷的适应力。 2、注意保暖,保护好易冻部位,如手足、耳朵等处 ,要注意戴好手套、穿厚袜、棉鞋等。鞋袜潮湿后,要 及时更换。出门要戴耳罩,注意耳朵保暖。平时经常揉 搓这些部位,以加强血液循环。 3、在洗手、洗脸时不要用含碱性太大的肥皂,以免 刺激皮肤。洗后,可适当擦一些润肤脂、雪花膏、甘油 等油质护肤品,以保护皮肤的润滑。 4、经常进行抗寒锻炼,用冷水洗脸、洗手,以增强 防寒能力。 5、患慢性病的人,如贫血、营养不良等,除积极治 疗相应疾病外,要增加营养、保证机体足够的热量供应 ,增强抵抗力。
四、严重冻伤的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受冻现场:立即用棉被、毛 毯或皮大衣等保护受冻部位,防止继 续受冻;迅速将患者搬入温暖的室内 (室温20~25℃)或送往医院。 2、合理的温水复温:迅速脱掉患者的衣 服和鞋袜,将冻伤部位置于40~42℃温 水中,进行快速融化复温。如果手套、 鞋袜和手脚冻在一起难于分离时,不 可强行分离,以免皮肤撕裂。连同鞋 袜、手套一起浸入水中,复温至冻区 恢复知觉,皮肤颜色恢复至深红或紫 红色,组织变软为止。一般要求15-30 分钟完成复温。切忌直接火烤、雪搓 和冷水浸泡等错误复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