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的救护措施及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lng低温冻伤现场处置方案

lng低温冻伤现场处置方案

lng低温冻伤现场处置方案1. 背景LNG(液化天然气)是指将天然气冷却至零下162度以下,将其压缩成为液态,以提高储运效率,从而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等领域。

然而,LNG携带液体极度低温,在操作、储运过程中若发生低温冻伤,将对人身造成极大伤害,甚至致命。

为了及时高效地处置LNG低温冻伤事件,减少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制定合理的现场处置方案和紧急救援预案势在必行。

2. lng低温冻伤现场处置方案2.1 预防措施LNG携带液体温度极低,对人员造成的损害巨大,因此,在操作、储运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和标准,采取以下安全措施:•对于工作人员,必须全身穿戴防低温冻伤保护服、手套、护目镜、防护鞋等安全装备;•建立完善的LNG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事前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预案演练工作;•采取防火、防爆等措施,确保液化气罐、燃气管道、管线、阀门等设施的完好、准确性和合法运行。

2.2 应急救援措施LNG低温冻伤的现场应急救援措施应遵循以下程序:2.2.1 首要措施发现液化气罐或管道等设施出现漏气、冒火、爆炸等情况,要迅速采取以下应急措施:•第一时间通知安保、值班、应急救援中心,通过电话、广播等方式报警;•在不危及人员和周围设施的情况下,切断LNG供气源。

2.2.2 现场救护措施在出现液体低温冻伤事故,应该立刻开展现场救护行动:•将低温冻伤人员移动到安全区域;•立即拆除电源,避免电击造成的二次伤害;•用温水、温毛巾包裹患部,以及使用腰部和下肢穿着的热保护器等设备进行保护;•有条件的话,可以配备高压氧地在救护现场进行治疗。

2.2.3 送医治疗经过上述紧急救护措施,伤者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治疗要点包括:•处理冻伤组织表面及分泌物;•解除休克和疼痛;•防止伤势恶化和感染。

3. 结论作为一种高危和高安全费用的化学品,LNG低温冻伤的危害极高。

为了预防和应对LNG低温冻伤事故,必须加强现场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全面落实安全预防措施,制定完善的紧急救援预案,大力推进LNG安全管理工作。

人员低温冻伤现场处置预案

人员低温冻伤现场处置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低温冻伤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事故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低温冻伤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三、预案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 《低温作业安全技术规程》4. 《员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条例》5. 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低温冻伤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低温冻伤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部门、车间、班组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五、应急处置程序1. 发现低温冻伤事故(1)现场人员发现低温冻伤事故后,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

(2)现场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人员要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做好自身防护,确保安全。

(2)对伤员进行初步判断,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3)对伤员进行保暖,避免再次受寒。

3. 现场救护(1)现场救护人员对伤员进行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2)根据伤情,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 事故调查(1)现场指挥部组织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5. 信息报告(1)现场指挥部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根据事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发布事故信息。

六、应急物资和装备1. 低温防护装备:羽绒服、手套、帽子、靴子等。

2. 救护用品:急救包、止血带、绷带、创可贴等。

3. 通讯设备:对讲机、手机等。

4. 其他应急物资:防寒毯、热水袋等。

七、应急培训和演练1. 定期开展低温冻伤事故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组织低温冻伤事故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对应急培训和演练情况进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

冻伤的急救安全常识

冻伤的急救安全常识

编号:AQ-CS-03243(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冻伤的急救安全常识First aid for frostbite冻伤的急救安全常识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冻伤是低温袭击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

引起冻伤的原因主要是低温、身体长时间暴露、潮湿、风、水所造成的大量热量流失。

1.最常见的冻伤部位冻伤多发生在手指、脚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颊部等处。

2.最容易发生冻伤的时机冬季夜间温度很低,经常在零下8摄氏度以下,若夜间行走也容易发生冻伤。

3.冻伤的预防(1)在冬季寒冷环境中活动时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工作,穿着一定要暖和。

多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冬季户外锻炼,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养成用冷水洗漱的习惯;增加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供给。

(2)在高寒地带,不要把易受冻的部位暴露在外面,如手、脸部、耳朵。

戴一双暖和的皮手套,要扎紧手套、衣服和裤子的袖口,防止风雪侵入衣服内,脸上可戴上专业护脸套,耳朵也要戴上耳罩,这样才能防止这些敏感的部分发生冻伤。

(3)不要站在风比较大的风口处,切记不要在疲劳或是饥饿的时候坐卧在雪地上,否则有可能对雪地产生疲劳的感觉,时间久了是很危险的。

(4)被冻伤的局部,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刺痛感或是某种现象,因此要随时注意观察自己易被冻伤的部位,也可以叫同伴观察自己是否有冻伤症状。

4、冻伤的救护措施冻伤救护原则: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尽可能将冻伤人员送往专业医院进行救护。

全身冻伤的急救措施

全身冻伤的急救措施

全身冻伤的急救措施全身冻伤是指人体大面积皮肤、肌肉、组织受到寒冷刺激后损伤的现象。

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的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起全身的冻伤。

若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掌握全身冻伤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急救措施在发现被冻伤的人员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带上手套、帽子、防风口罩等遮盖,保证自己不受寒冷伤害。

2.将被冻伤的人员移至室内或避风处,确保人员安全。

3.停止任何致使冻伤的活动,被冻伤部位可能已经失去了知觉和疼痛,但这并不意味着冻伤消失了。

4.快速脱掉湿的衣物,擦干身体上的水珠,以免加重冻伤。

需要注意,勿为取暖而将任何热源直接贴近冻伤部位。

5.如果受冻伤的部位没有出现大面积坏死、水泡或皮肤开裂,应迅速将患者置入温度为40-42℃的热水中,每隔15分钟换一次热水,坚持治疗2-3小时,使患者身体逐渐升温。

如果没有热水,可以用温水、温毛巾或身体热量防止体温进一步下降。

6.对于出现大面积坏死、水泡或皮肤开裂的情况,不要直接触摸患者的受伤部位,以免感染。

应包扎好伤处,并卧床休息,及时到医院治疗。

在行动路上,可以将患者包裹在保温毯内,以保护身体温度。

7.在医疗条件不够良好的地区,可以用消毒过的纱布、棉花球或无絮棉来包扎伤口,防止污染。

8.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采取CPR急救措施。

呼吸困难、血氧减少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注意事项在采取全身冻伤急救措施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低温环境下,人体水分易流失,因此应及时为被冻伤者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同时,也不能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因为酒精会导致体温下降。

2.被冻伤部位可能会肿胀、疼痛,但不要把裹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如果患者在热水中感到难受或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取出,并暂停治疗。

4.在野外急救时,由于条件有限,救护者应考虑自身安全,优先治疗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为其他患者做好后续安排或联系救护车等。

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冻伤是由于低温环境导致人体组织的损伤,严重的冻伤甚至可能导致组织坏死。

在冻伤事故现场,我们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以减轻伤者的痛苦,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下面是一个冻伤事故现场的处置方案,供参考。

一、现场安全1. 确保自身安全,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判断事故现场是否安全,有无其他的危险存在,如火灾、电击等。

3. 如果事故发生在户外,在寒冷的环境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安全、干燥、相对温暖的地方进行处置。

二、紧急救护1. 保持伤者的体温,避免进一步的冷冻和损伤。

可以使用暖水袋、电热毯等加热设备。

2. 如果伤者湿衣服,需要尽快更换干燥的衣物,避免继续受寒冷的刺激。

3. 对于轻度冻伤,可以使用温水轻轻清洗受伤部位,然后用干净的干毛巾擦干,避免擦伤。

不要使用高温水或热水直接浸泡冻伤部位。

4. 对于严重冻伤,不要尝试自行处理,应立即求助医疗机构,并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保持伤者的体温。

三、温暖复苏1. 使用温热的干燥物体轻轻包裹冻伤的部位,如浴巾、毛毯等。

不要用直接暖和的物体接触冻伤部位,以免引起烧伤。

2. 避免用火源、热水袋等过热的物体接触冻伤部位,以免损伤组织。

3. 温暖复苏的目的是逐渐升温,而不是迅速回暖,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四、止痛处理1. 比较轻度的冻伤可以使用非处方的止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但要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频率。

2. 对于较为严重的冻伤,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止痛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五、就医救治1. 对于严重冻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医疗机构求助,并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保持伤者的体温。

2.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不要尝试用热水浸泡冻伤部位,以免引起烧伤。

3. 医疗救援到达后,伤者应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生将根据冻伤的程度和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六、防止冻伤再次发生1. 大家要增强对低温环境的防护意识,尽量减少在寒冷天气下暴露在户外的时间。

冻伤的急救措施

冻伤的急救措施

冻伤的急救措施
冻伤是由于长期暴露在极寒环境下导致身体组织受到冷冻而引起的损伤。

在冻伤发生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伤害并促进伤口的康复。

以下是冻伤的急救措施:
1. 将冻伤患者转移到室内或者避风处,确保其远离寒冷的环境。

同时,尽量避免患者活动受伤的部位。

2. 快速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浮现异常,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

3. 轻轻地将冻伤部位放入温暖的水中,水温应为37-39摄氏度。

切勿用热水直接接触冻伤部位,以免造成烫伤。

4. 如果无法提供温水,可以用温暖的湿毛巾包裹冻伤部位,或者用自己的身体温暖患者。

5. 避免对冻伤部位进行揉搓或者按摩,这可能会加重伤害。

6. 如果患者故意识,可以赋予温暖的饮料,如热茶或者热汤,但避免饮用含酒精或者咖啡因的饮品。

7. 如果冻伤部位浮现水泡,切勿将其割破,以免引起感染。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

8. 如果冻伤部位发生严重的疼痛或者感觉丧失,浮现冰冷、苍白或者发紫的皮肤,应尽快就医。

9. 在等待救护车或者前往医院的途中,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者衣物包裹冻伤部位,以保持温暖。

10. 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冻伤患者的体温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使用毯子或者保暖器具来保持患者的温暖。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是普通性的冻伤急救措施,具体情况下应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来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如果冻伤伴有严重出血、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冻伤的特性·急救·处理和治疗

冻伤的特性·急救·处理和治疗

如同夏天要预防中暑一样,冬季活动就更加有一定的危险性,冻伤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严重的可能有导致截肢的危险,所以请大家认真对待,祝大家玩的开心愉快。

冻伤一、概述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

损伤程度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依损伤的性质冻伤可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两类。

局部损伤冻结性损伤冻僵全身冻伤冻亡冻疮非冻结性损伤战壕足、浸泡足(手)冻结性与非冻结性的损伤的区别,主要在于受损伤时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组织冰点以下和局部组织有无冻结史而定。

在实际遇到的伤员中,以局部冻伤最为常见,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冻伤,即指此类损伤。

有时轻微的局部冻伤与冻疮往往不易区别。

此外,也有以损伤进行分类的,即分为全身性损伤(包括冻僵与冻亡)和局部性损伤(包括冻伤,冻疮,占壕足,浸泡足(手)等)。

局部性损伤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颜面等。

其中以足部尤为多见,据统计约占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

例如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某部统计的后送冻伤伤员中,下肢冻伤占97.3%,上肢占2.7%,但平时与战时也略有不同,据某寒区部队近年冻伤的统计,足占52.8%,手占36.5%颜面占11.7%(耳鼻)。

二、冻结性损伤(一)冻伤(局部冻伤)[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三个阶段: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节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的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度增加,随之出现寒战,使代谢增高。

如寒冷继续增加,肝脏代谢活动也增强。

散热减少的主要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流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以减少散热。

如果寒冷持续时间较长,皮肤血管往往出现短暂的扩张,使局部血流增快,皮温回升,循环暂时得以改善。

但人体为了避免热量散失,血管又随之收缩。

此种血管的收缩与扩张,均为人体抵御寒冷的保持反应。

当然,最后人体为了保持中心体温,皮肤和肢端血管持续收缩。

冻伤的救护措施和治疗方法

冻伤的救护措施和治疗方法

冻伤的救护措施和治疗方法摘要: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

我们对工作中对冻伤的救治和防护经验进行了一定总结,对于冻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治策略。

关键词:冻伤;防治[中图分类号]R8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CR 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全身损伤称冻伤,为外周环境寒冷性损伤。

部队在冬季寒冷气候环境中执行任务,易发生冻伤,影响部队战斗力[1]。

在寒冷地区低温下从事的作业、酗酒、户外运动人群,也会发生冻伤。

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

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对于不同的冻伤需要按照不同方法救治[2]:一度冻伤,可让病人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浸泡,再涂以冻疮即可;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

给予冻伤病人热饮料及止痛治疗。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总结了一些防治冻伤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防治口角炎[2]:在冬季洗脸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洗完脸后在口唇涂抹护唇膏可以有效预防口角炎;多吃新鲜满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B2的菠菜、胡萝卜和动物肝脏、蛋黄、牛奶、豆制;积极治疗,发生口角局部溃烂的口角炎后,可轻涂肤轻松软膏,必要时加用克霉唑软膏。

2防治手脚皲裂[3]:一定要注意保睡,户外活动尽量穿戴保暖的鞋袜和手套;减少洗手次数,特别是用冷水洗手,洗手后及时涂抹护手霜;因工作需要接触潮湿和刺激性物品时,接触前一定要涂抹油性护肤软膏,以保护皮肤;发生手足皲裂后,患处司先涂抹5%~10%水杨酸软膏或15%尿素软膏,待皮肤变软、变薄、裂隙变窄、变平时改用鱼肝油或凡士林、20%的硅霜或1%的尿素膏涂抹患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冻伤的救护措施及治疗方法
导语: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

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冻伤的救护措施
(1)一度冻伤,可让病人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

(5)给予冻伤病人热饮料及止痛治疗。

轻度冻伤的治疗方法
(1)用温水(38~42℃)浸泡患处,浸泡后用毛巾或柔软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切忌用火烤和用雪水摩擦。

(2)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也有治疗作用。

(3)患处若破溃感染,应在局部用65~75%酒精或1%的新洁尔灭消毒,吸出水泡内液体,外涂冻疮膏、樟脑软膏等,保暖包扎。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严重冻伤的治疗方法
(1)对于全身冻僵者,要迅速复温。

先脱去或剪掉患者的湿冷的衣裤,在被褥中保暖,也可用25~30℃的温水进行淋浴或浸泡10分钟左右,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但应防止烫伤。

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