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原理》学习方法

合集下载

纺纱基本原理

纺纱基本原理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纺织的含义
狭义: 纺纱与织造
广义:纤维生产及原料的初加工、纺纱、织造、染色、印花、 后整理、服装加工等。
二、纺织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 纺织工业包括:纺纱、织造、染整、服装、纺织
机械制造和化学纤维生产等部门。
(二) 纺织工业的最终产品
1. 服装用纺织品 2. 装饰用纺织品 3. 产业用纺织品
(三) 纺织工业现状 (四) 纺织的发展前景
三、纺纱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及其加工所采用的机械和物 理的以及化学的加工方法。
第二节 纺纱基本原理
一、纺纱概念
1. 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具有一定强力, 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2. 纱线分类:长丝和短纤纱。 3. 纺纱: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
后纺工程: 是将粗纱纺制成细纱,并进行后加工的过程。
半精梳:
半精梳纺纱系统是介于精纺和粗纺之间的一种纺纱方式, 是一种工艺上的创新,生产的纱线比精梳毛纱蓬松、柔软 ,比粗梳毛纱均匀光洁。采用毛棉设备结合,可以开发生 产半精梳羊绒纱。
半精梳设备较粗纺的多,但效率高,投资少, 在一定程 度上解决了粗纺产品的轻薄化问题。半精梳工艺较精梳的 工艺流程短,制成率高,成本较低,生产加工的纱线比精 梳纱蓬松、柔软,比粗纺毛纱均匀光洁,成品风格更接近 精梳产品。
(二)精梳毛纺系统
1. 精梳毛纺系统流程图
化纤
原 毛
初 加 工
和 毛 加

精梳 制条


精梳


毛纱
2. 制条工艺流程图
化纤
洗 净 毛
选 配 毛
和 毛 加

纺纱基本原理

纺纱基本原理

纺纱之道:揭开纺织的神秘面纱纺纱是将原材料如棉花、羊毛等加工成成纱线的过程。

它的基本
原理是通过拉伸、挤压、旋转等方式,使纤维在受力的作用下从原来
的松散状态转变为紧密有序的结构。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纺纱的详细
过程吧!
第一步:选材
在纺纱的制作过程中,选材很关键。

通常选用的纤维有棉、麻、丝、羊毛、化纤等。

这些纤维都各具特色,在纺织品的使用性能上也
有不同的表现。

第二步:预处理
在进行纺纱前,需要对选材进行预处理。

通常包括剪、梳和捻等
步骤。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解决单根纤维之间纠缠不清、过于松散的问题,达到纤维之间相互交织、卷曲的状态,便于后续的拉伸操作。

第三步:成纱
成纱的过程是通过用强大的力量将纤维加密、拉伸到一定长度,
让纤维在受力作用下相互绕旋而成的一种结构。

这些结构通常具有高
强度、高弹性、高延展性等特点,使其在织物制作中更容易穿透和交织。

在纺纱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纤维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
适的纱线结构和工艺,进行平整、张力控制等工序,以达到最佳效果。

纺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制作过程,需要运用很多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但只要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合理选材,进行系统的工艺操作,就可以制造出高品质的织物产品。

新大纺纱学讲义第1章 绪论

新大纺纱学讲义第1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点1、纺纱的基本原理。

2、纺纱加工工艺系统。

纺织工业包括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以及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学纤维生产等部门。

纺纱是一门工艺技术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及其加工所采用的机械和物理以及化学的加工方法。

由于纤维原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在集合体内的分布呈现出很大的离散性,同时,纤维原料往往又受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很大,这些都给纺纱加工带来某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在描述纺纱规律时常常带有统计学性质。

一、纺纱概念1. 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集聚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2. 纱线分类:长丝和短纤纱。

3. 纺纱:把棉、毛、麻、丝(绢)和化纤切断纤维制成纱线的工艺过程。

二、纺纱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大量紊乱的纤维→纤维集合体→纱(一定规格质量标准、结构)(二)基本工艺过程1. 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2.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3. 开清:大团纤维到小块、小束纤维,同时除杂;4. 梳理:纤维间横向联系基本消除,纤维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并除杂,混合;5. 精梳:形成平行顺直的单纤维,去除短纤维、细小杂质,混合;6.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伸直纤维,去除弯钩;7. 并合:多根条子混合,改善纤维条均匀度;8. 加捻: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纤维集合体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9. 卷绕:形成半制品在各工序的过渡形式,保证纺纱加工的连续性。

总之,纺纱作用的基本原理为:开清、梳理、牵伸(并合)、加捻、卷绕五大原理,或九大原理(开松、除杂、混和、梳理、精梳、并合、牵伸、加捻、卷绕等)。

成纱方法:传统纺纱方法、新型纺纱方法。

三、棉纺系统与工艺流程棉和化纤短纤维都可在棉纺设备上加工。

纤维原料纺成纱的过程,称为纺纱工艺流程。

棉及棉型化纤的纺纱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1、普梳系统→普梳纱一般用于纺制粗、中特纱,供织造普通织物,其流程及半制品、成品名称如图1-1所示。

《纺纱原理》教学大纲

《纺纱原理》教学大纲

《纺纱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该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主要平台课程。

作为一门主要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先修的纺织材料学的基础上,针对棉纤维的纺纱加工,从原料准备、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主要设备及工艺等方面详细讲述原料选配、开松、梳理、牵伸、加捻、卷绕等纺纱原理及开清棉机械、梳棉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等主要纺纱设备,并从系统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棉纤维纺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该课程后,使学生逐渐具有系统观念、工程观念、创新观念。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的工艺原理以及国产新型棉纺设备的主要机构特点和工艺作用,优质高产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机械的传动与计算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的补充说明:课程目标1. 能运用数学、机械设计、流体力学、纺织材料相关理论及纱线形成的基本原理,表述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等纺纱工程中常用设备工作原理及工艺原则。

(毕业能力指标点1-1)课程目标2:能针对纺纱工程中的典型机构和梳理、并合、牵伸、加捻等纺纱理论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正确求解。

(毕业能力指标点1-2)课程目标3:能将工程和纺纱专业知识用于纺纱的过程优化和改进、设计与控制。

(毕业能力指标点1-3);课程目标4: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对纺纱过程变量(原料变化、流程设计、机型选配、关键元件、工艺参数等)变化机理进行识别判断与有效分解。

(毕业能力指标点2-1)课程目标5: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对纺纱过程变量(原料变化、流程设计、机型选配、关键元件、工艺参数等)变化进行比较选择,获取正确的解决方案。

(毕业能力指标点2-2)课程目标6: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对纺纱过程变量(原料变化、流程设计、机型选配、关键元件、工艺参数等)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证实解决方案合理性(毕业能力指标2-3)课程目标7:能运用工程思维方法,对纺纱过程变量(原料变化、流程设计、机型选配、关键元件、工艺参数等)变化进行多方案比较,提出应对措施与优化解决方案。

纺纱学梳理前准备

纺纱学梳理前准备
P2—使棉块转动避开直接打击,可减少纤维损 伤。
3.握持分割:靠锯齿或梳针刺入被握持的纤维层内,对纤 维层进行分割,使纤维束获得较细致的开松。 4.握持打击开松特点:作用较剧烈,纤维易损伤,打击撕扯下的 纤维块质量较大,纤维块尚未完全松解。
打击力P可以分解为P1和P2 若P2、P握>P纤束,须丛被分成两束; 若P握<P2<P纤束,纤维束整束从握持罗拉拖出; 若P2>P握>P纤束>P纤强,部分纤维拉断损伤。
小、重量大的杂质在打击力作用下被抛向尘棒工作 面,受到反射而被排除。 b.冲击除杂: 当原料经打手开松后,纤、杂未分
离,两者则沿打手切向以同一速度被抛向尘棒。尘 棒的冲击使棉块静止;而杂质在较大的冲击力作用 下冲破松散的纤维块, 从尘棒间排出。 c.撕扯分离排杂: 当纤维块一端受打手刀片击,
另一端接触尘棒受到阻力时,受到打手和尘棒的撕 扯而被开松,使杂纤分离,分离后的杂质靠本身的 重力由尘棒间落下。
a.环行式(圆盘)自动抓棉机 1-输送管 2-抓棉小手 3-抓棉打手 4-中心轴 5-内圈墙板 6-堆棉台 7-外圈墙板 8-行走轮
b.直行往复式自动抓棉机
组成:抓棉器、直行小车、转塔等
抓棉器:2只抓棉打手,300mm,18片刀盘,每盘6齿,锯齿片,排列均匀;2组
肋条;3只压棉罗拉,外侧2只130mm, R 侧1只116mm
5.安全防火、防轧装置和异纤检出装置
这类装置一般安装在输棉管道上,主要作用使检测并排除纤维流中可能 存在的金属、火星和异性纤维(有色纤维、异型纤维)等,防止火灾、 机械的轧坏,并尽可能检出其他机械不能排除的异性纤维。
(二)开清棉联合机的工艺流程
简要概括为下列设备流程: 自动抓棉机 开棉机 自动混棉机 棉箱输棉机 (清棉成卷机) 梳棉机 1.抓棉机

纺纱原理与设备配棉与混棉

纺纱原理与设备配棉与混棉

5.回花、再用棉的使用
回花—生产过程中的回卷、回条、粗纱头、皮辊 花等称为回花; 再用棉—包括开清棉车肚落棉、梳棉抄斩花、梳 棉车肚落棉及精梳落棉等。
第二节 化纤的选配
一、选配的意义 (1)改善织物的性能; (2)增加织物的花色品种; (3)降低织物的成本。
二、化纤品种的选用,考虑以下因素: (1)产品的用途:如衣着用或工业用;内 衣用或外衣用。 (2)产品的性能要求:如织物的强力、挺 括性等; (3)织物的生产成本。
二、混比计算 2、条子混和时的条子干定量
• 设Y1、Y2、Y3分别为各根纤维条子的干混比,N1、N2、 N3分别为各根纤维条子的并合根数,G1、G2、G3分别 为各根纤维条子的干定量;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Yn Y1 Y2 Y3 : : :: G1 : G2 : G3 : : Gn N1 N 2 N 3 Nn
作业2 1.什么是配棉?配棉的目的是什么?配棉的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分类、排队?各自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什么叫回花、再用棉?如何合理使用回花和再用棉? 4.如何合理选用化学纤维? 5.原料混合的方法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 6.涤/粘纱设计干混比为65/35,若涤纶的实际回潮率为0.4%, 粘胶纤维的实际回潮率为11%,求两种纤维的湿重混纺比? 7.涤/棉纱设计混比为65/35,在并条机上混合,初步确定用 四根涤纶条子和两根棉条喂入并条机,涤纶条子的干定量 为18g/5m,求棉条的干定量是多少?
3.排队考虑以下因素:
(1)主体成分:以性质接近的某几批号为主体成 分,一般占70% ; (2)队数安排:队数和混用比多不便管理,少易 造成波动,目前一般排5~6队,每队混用比<25 %; (3)勤调、少调——保持质量稳定; (4)交叉替补。

纺纱的原理

纺纱的原理

纺纱是将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加工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原理主要是通过机械力或化学力将纤维材料拉伸、变形、交织,使其成为连续的纱线。

纺纱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纤维材料的准备:将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进行处理,使其变得柔软、均匀、有弹性,以便后续处理。

2. 开清:将纤维材料切成小块,去除杂质和短纤维,使其更加均匀。

3. 加捻:将纤维材料通过加捻机进行加捻,使其形成一个长条状的纤维束,以便后续的拉伸和变形。

4. 拉伸:将纤维束通过拉伸机进行拉伸,使其长度增加,同时纤维的直径变细,从而提高纱线的强度和密度。

5. 并合:将拉伸后的纤维束通过并合机进行并合,使其形成一个更加均匀的纱线。

6. 梳理:将并合后的纱线通过梳理机进行梳理,使其纤维排列更加整齐,同时去除杂质和短纤维,使纱线更加纯净。

7. 纺纱:最后,将梳理后的纱线通过纺纱机进行纺纱,形成连续的纱线。

以上是纺纱的基本原理,不同的纤维材料和纱线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设备,但总体原理是相似的。

纺纱原理—梳理

纺纱原理—梳理

第五章(粗)梳理第一节梳理的目的与任务一、目的1、细致分梳:纤维束成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根纤维2、除杂:细小的带纤维或粘附性较强的杂质3、混合与均匀:反复多次梳理,单纤维之间的混合,纤维层的“吸”、“放”作用,达到均匀。

机器作用要掌握梳棉机的工艺过程(C51梳棉机)与SEV ocan的全自动配合二、梳理机类型1、盖板式2、罗拉式三、梳理过程的的几个阶段:1、预梳理:短纤纺(76mm以下):给棉刺辊部分(给棉罗拉、给棉板、刺辊、漏底)长纤纺(76mm以上):喂开毛、预梳两部分(喂毛帘、喂入罗拉、开毛辊、2对工作辊~剥毛辊)2、两针面间细致梳理:短纤纺:锡林、盖板、道夫之间(针布)长纤纺:锡林与五对(工作辊~剥毛辊)之间的道夫3、剥棉、成条、圈条第二节两针面作用的基本原理一、针面相对关系:1、短纤纺:刺辊~锡林(针尖-针背)锡林~盖板(针尖-针尖)锡林~道夫(针尖-针尖)2、长纤纺:(针尖-针背)开毛辊(1)~预梳锡林(2)(针尖-针背)预梳锡林~运输辊(3)运输辊~梳理锡林(4)梳理锡林~剥毛辊(5)(针尖-针背)工作辊~剥毛辊(6)(针尖-针尖)梳理锡林~工作辊二、两针面间的作用:1、分梳作用:针间平行配置:针尖对针尖针尖的倾角α,V2>V1,V1反向,V1=0 受力Q1=Rsin α 1,Q2=Rsin α 2,方向:垂直针面P1=Rcos α 1,P2=Rcos α 2,方向:沿针面深入(抓住纤维)纤维束被一分为二,各抓走一部分纤维,实现了分梳作用。

这种配置有:锡林~盖板、锡林~道夫、锡林~工作辊。

2、剥取作用针尖交叉配置:针尖~针背,V2>V1,V1反向P1=Rcos α 1,方向:脱离针面,P2=Rcos α 2,方向:深入针面(抓取)“2”针面剥取“1”针面上纤维这种配置有:锡林~刺辊、锡林~剥毛辊、剥毛辊~工作辊3、提升作用针面平行配置,但相对运动方向不同形成针背对针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纱原理》学习方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纺织产业的发展和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需求,纺织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纺纱原理》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教学内容和学习模式也在不断完善。

纺织设备和技术的不断革新, 综合了工艺、设备、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热学、高分子材料等学科内容,这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为今后的学习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中的知识贯穿在纺纱工艺中。

本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多,理论知识广,并且设有相关的实验课程,注重各部分内容渗透交叉的特征,建议:
1、按照生产工序流程的顺序进行学习活动
《纺纱原理》是一门专业性强且各部分内容涉及生产工艺流程顺序的课程,为了能够更深刻的了解纺纱的实际生产工序,建议参照课程教材顺序进行学习,环环相扣,逐步加深是非常必要的。

2、勤于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积极性,针对上课所讲的难点重点进行思考。

能够在每一个环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主动多问“为什么”,“如果…”。

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课堂上也可以积极和任课教室进行讨论。

在每一个学习阶段要做出总结和归纳,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纺纱原理》各知识要点。

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是自己努力思考并使自己思想条理化的过程,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也可扩大思路,使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深入,这对于学好课程及能力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3、课前课后良好准备,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纺纱原理》的基本知识,较抽象,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同学在课前课后做好准备工作。

再课前应该对新知识点进行预习,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可以直接与任课老师讨论自己未理解清楚的知识点,提高上课的听课效率。


后要对所讲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对一些难点部分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想拓展的部分,可以通过阅读参考书籍,并与同学、老师讨论等反复钻研加深理解。

4、认真对待专业实验
实验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置了与各环节相对应的实验内容。

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各环节知识点的认识,能够更为直观的体会到书本中介绍的内容。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实验时认真操作、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对掌握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本课程的考试经常包括实验的内容。

5、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本课程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习题、思考题,以帮助学社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我们提倡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但要求大家能独立完成习题,而且每次完成习题后不是仅与其他同学核对答案,而是整理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逐步掌握习题的解题规律。

6、认真阅读参考书
《纺纱原理》是基础课,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在教学内容上通常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侧重点、叙述方法都可能不同,多读几本参考书可以帮助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

我们希望参考书中至少有一本是外文原版书,我们的经验是阅读外文参考书除可以帮助理解,了解中外高教在工科织造原理方面差异,还是提高外文阅读水平,从生活外语学习过渡到专业外语学习的桥梁。

7、看国内外专业文献、完成专业小论文
学完专业课程后,即将进入毕业论文环节,但目前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准备及论文写作很不规范。

因此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希望学生完成一遍与织造有关的专业小论文,检索国内外文献惊醒文献综述,严格按照出版论文的书写格式,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及国内外的参考文献,通过几届学生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