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抗震知识

合集下载

农村自建房有效的抗震措施

农村自建房有效的抗震措施

农村自建房有效的抗震措施在农村自建房中,抗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因为农村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往往处于地震波传播路径上,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因此,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对于农村自建房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项有效的抗震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地基和结构形式。

地基是房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房屋的稳定性。

以农村地区的地质条件为基础,可以采用地下室结构或框架结构。

地下室结构可以采用梁柱板楼盖的方式,增加房屋的稳定性。

框架结构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者钢结构,这些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对房屋造成的破坏。

其次,使用优质的建筑材料。

在农村自建房中,有些农民口袋不太鼓,常常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尽量选择质量上乘的材料,比如优质的水泥、钢筋、砖块等。

通过使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可以提高房屋的整体强度和抗震性能,从而减小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再次,加固房屋结构。

已经建造好的农村自建房也可以通过加固房屋结构的方式提高其抗震能力。

例如,在房屋的柱子和墙壁处加装钢筋或者钢板,增加房屋的抗震能力。

同时,在房屋的屋顶处加固梁和屋面,可以有效地减小屋顶因地震而发生的坍塌和折断的可能。

此外,合理布置房间和家具。

在农村自建房的设计和布置过程中,应合理布置房间和家具,避免集中摆放重物和家具。

重物和家具的集中摆放会增加房屋的负荷,使其更容易发生倒塌。

此外,尽量避免在房屋外加屋檐或者阳台,因为这些结构容易断裂并掉落,给人员带来危险。

最后,注重日常维护和检查。

即使是采取了以上的抗震措施,也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

例如,检查房屋内外墙体的渗水情况,及时维修和防水处理;检查地基基础的变形和沉降情况,及时加固和处理;定期检查房屋结构的松动和裂缝情况,及时修补和加固。

这样,可以保证房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农村自建房的抗震措施有很多,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基和结构形式、使用优质的建筑材料、加固房屋结构、合理布置房间和家具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查等。

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

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

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让咱的房子也“坚强”起来嘿,乡亲们!咱今天来唠唠这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

大伙可别嫌我啰嗦,这事儿啊,可关系到咱每家每户的安全呢,重要得很呐!你说咱农村这房子,那可都是咱老百姓一辈子的心血,辛辛苦苦盖起来的。

可是咱得明白啊,这房子不单得好看、住着舒服,还得够“坚强”才行呐!要不然万一哪天这老天爷发脾气,来个地震啥的,那咱这房子摇摇晃晃的可不行。

咱先来说说这选址吧。

你可别小瞧了这一点,就跟咱找对象似的,得找个“好人家”。

盖房子也得挑个好地方,别在那容易滑坡、崩塌的地儿,也别靠着那陡崖啥的,万一有个啥动静,那多危险呐!咱得找个地势平坦、地质稳定的好地方。

然后就是这房子的结构啦。

有的人家盖房子,为了图便宜,就乱来一气,随便用些不结实的材料。

这可不行啊,咱得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就好比那大梁,那得用结实的木头或者钢梁,这就是房子的“脊梁骨”,可不能软了。

还有那墙壁,也不能偷工减料,要砌得牢牢的,这样才能经得起摇晃。

再有就是这施工质量。

咱找的施工队可不能是那半路出家的“二把刀”,得找有经验、有技术的。

要是找了不靠谱的,那房子盖起来也是个“豆腐渣”,到时候地震一来,稀里哗啦就塌了,那可就悲剧喽!咱再说说这日常维护。

房子盖好了也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咱得时常看看有没有哪儿出问题了,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就跟咱人一样,还得定期体检呢,这房子也得照顾好。

其实啊,咱农村人盖房子都不容易,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回。

所以更得把这防震抗震的知识学好了,让咱的房子变成一个坚固的“小城堡”,就算有地震来了,咱也能在里面安安心心地待着。

乡亲们,咱可得重视起来呀!别等真出了事才后悔莫及。

让咱们一起行动起来,把咱的房子都建得结结实实的,这样咱们睡觉也安稳,心里也踏实!这防震抗震,从咱每一个农村家庭做起!。

农村建房防震要点

农村建房防震要点

农村建房防震要点以下是 9 条关于农村建房防震要点:1. 选个好地基那可太重要啦!就像给房子找个安稳的家一样。

你想想,如果地基都不牢固,那房子能安全吗?比如咱村老李家房子,建在个软土地上,稍微有点震动就摇摇晃晃的,多吓人呀!咱建房可得选个坚实的地方,这样房子才能稳稳当当的。

2. 结构设计得合理呀!那可不只是好看,更是为了安全。

这就好比搭积木,得有个科学的玩法,房子才能结实。

你看隔壁村那房子,奇形怪状的,能抗得住地震吗?咱得按规矩来,让房子有个坚固的骨架。

3. 建筑材料不能马虎啊!你说这是建房的根本呀。

就好像人体的骨骼,得强壮才行。

咱可不能为了省钱买那些差劲的材料,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村东头老王家当时省了点材料钱,结果现在整天提心吊胆的。

4. 施工质量一定要狠抓!这就跟做一件精细的手工活儿一样,得用心呐。

要是工人马马虎虎,那房子能好吗?咱得盯着点儿,别让他们乱来,保证每一处都建得妥妥当当。

5. 别忘了给房子加上圈梁和构造柱,这可相当于给房子穿上了一层铠甲呀!你看城里那些大楼,不都有这些吗?咱农村建房也得跟上,这样房子才能更耐震。

6. 屋顶的建造也很关键呀!可不能随随便便就盖了。

想想看,如果屋顶不牢固,一阵风都能给吹跑了,还谈什么防震。

咱得好好弄屋顶,就像给房子戴了个坚固的帽子一样。

7. 窗户和门的安装也别有讲究哦!这就像给房子开的口子,要是开得不好,那不是影响整体嘛。

咱得选质量好的门窗,安安稳稳地装上去,别整那些花里胡哨又不实用的。

8. 房子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好呀!这就像关节一样,得灵活又结实。

要是这儿松松垮垮的,那房子能稳吗?可别小看了这些连接的地方。

9. 多了解些防震知识没坏处呀!咱不能两眼一抹黑就建房。

学习学习咋防震,心里有底呀!就好像学了武功秘籍一样,遇到情况咱也不慌。

总之,农村建房防震可太重要啦,咱可得认真对待,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不能有一丝马虎,这样建出来的房子才能让咱住得安心、放心!。

农村房屋抗震基本措施必读

农村房屋抗震基本措施必读

农村房屋抗震基本措施必读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而农村房屋是农民的重要财产,也是他们生活的场所。

因此,了解并采取农村房屋抗震的基本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农村房屋和农民生命财产的损害。

下面将介绍一些农村房屋抗震的基本措施。

第一,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农村房屋建设时应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砖石等。

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可以在地震时有效地分散和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减少房屋的震动。

第二,加强房屋结构和连接。

农村房屋结构应设计合理,要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对于老旧的房屋,可以采取加固措施,例如增设钢筋混凝土柱、梁等,以增加房屋的稳定性。

同时,房屋连接部位的连接件要使用质量好、坚固牢固的材料,以保证房屋的整体性。

第三,加强墙体的抗震性能。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在地震中往往受到较大的振动力。

因此,墙体的施工应符合相应的要求,比如采用加粗墙体的方式,增加墙体的抗震强度。

第四,避免农村房屋的空间过大。

农村房屋的空间应适中,避免空间过大、结构过于复杂,以减少房屋的振动和倾斜。

此外,屋顶的设计也要合理,避免使用过于臃肿的屋顶结构。

第五,加强房屋的地基基础。

地基是房屋的基础,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房屋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建设农村房屋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并合理施工,确保地基的稳定。

第六,加强房屋的维修和保养。

农村房屋建设后,应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及时处理小问题,以防止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

此外,定期检查房屋的结构和连接件,确保其完好无损。

总之,了解并采取农村房屋抗震的基本措施对于保护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加强房屋结构和连接、加强墙体的抗震性能、避免房屋空间过大、加强地基基础以及定期维修和保养都是有效的措施。

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重视农村房屋抗震问题,保障自身的安全。

农村实用知识安全常识之地震抗震

农村实用知识安全常识之地震抗震

农村实用知识安全常识之地震抗震[震源与震源深度] 在地下发生地震波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正对着的地面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在六十公里以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在六十至三百公里之间的叫“中源地震”,超过三百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至今世界上绝大部分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约在五至三十公里以内。

一般说来,同样大小的地震,凡震源深度较浅的,其波及范围较小,破坏程度较大,震源深度较深的,其波及范围较大,破坏程度较小。

[震级和烈度] 1、“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

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其震级就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三十一点六倍,震级相差两级,能量相差一千倍。

震级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图中最大振幅计算确定的。

一般来说,在三级以下的地震人们不易感到;三级以上人们有不同程度的感觉;五级以上地震会造成地表和建筑物的不同程度的破坏。

2、“烈度”就是地震的烈度,是地震时一定地面震动的强度。

强度越大破坏越大;强度越小,破坏越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不同的烈度。

离震中越近,地震影响越大,烈度越高;离震中越远,烈度越低。

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按其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露”、“冲击地震”、“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通常所说的地震,大多属于“构造地震”,一般由于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能量。

当构造应力超过岩层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使岩层发生突然断裂、错动,把所积累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

其中一部分能量便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引起大地震动。

[从地下水变化预测地震] 地震前,因受地应力的作用,会引起区域性的井、泉的水位变化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出现翻花、冒泡、变色、变味、发浑等现象。

群众总结了这些经验说:无雨泉变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因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还有旱涝变化、农田排灌、水库蓄放水,人们用水量的变化,等等,因此,在预测地震的时候,必须预先尽量避开和排除这些因素。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农村民居的破坏力非常大。

为了保障农村民居的安全,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对策措施。

加强农村民居的建筑安全。

在新建的房屋中,应采用抗震设计和抗震材料,确保房屋耐震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对于老旧房屋,需要进行加固改造,提高其抗震能力。

还需要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管,杜绝使用劣质材料。

加强农村民居的危险源管理。

农村地区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如储存的农药、化肥等,这些物品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害。

需要加强对农村危险源的管理,合理储存和使用危险物品,防止其在地震中造成更大的危害。

加强农村民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农村地区的居民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相对较低,因此需要开展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教育居民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逃生自救的方法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还可以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第四,建立农村民居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地震活动的迹象,并通过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这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特别重要,因为地震预警可以给居民一些宝贵的时间来逃生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第五,建立农村民居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在地震发生后,及时的灾害应急救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农村地区的救援力量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救援资源的配置。

加强农村民居的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

地震科学研究可以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提供科学依据,而技术应用可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

需要加大对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支持,推动科技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

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对于保障农村民居的安全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加强建筑安全、危险源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训、地震监测和预警、灾害应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农村民居的损害。

农村防地震宣传知识内容

农村防地震宣传知识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村地震防范知识宣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害,而农村地区由于建筑结构简单、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往往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

农村防震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农村防震宣传知识。

一、地震的危害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河道变化等一系列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尤其在农村地区,农民建筑多以砖瓦和土木结构为主,地震来袭时易发生倒塌,导致伤亡惨重。

二、农村地震应急措施1.在地震来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避难地点,如桌子底下、墙角等比较安全的地方,避免被砸伤。

2.不要在地震来临时恐慌,要及时有序地疏散到室外避难,避免发生踩踏事件。

3.地震来临时,要及时切断煤气、电源等易引起火灾的设施,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4.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清理树枝、碎瓦碎石等杂物,避免堵塞应急通道,影响救援工作。

5.学会急救知识,对伤员进行简单包扎和急救处理,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三、农村地震防护建筑在农村地区进行地震防护建筑,有以下几点建议:1.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材,如混凝土、钢筋等,在建筑物结构设计时考虑地震荷载。

2.加固老旧房屋,尤其是那些年久失修的农村民宅,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提高抗震性能。

3.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固定物品,如把家具固定在墙上,减少遇到地震时的飞行和滑动。

4.加固房屋结构,设置支撑和屋面强固装置,加强房屋整体的稳固性。

四、农村地震宣传教育农村地震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定期播放地震防灾知识宣传片,提高农民群众对地震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利用村委会、农村妇女会等组织开展地震防灾宣传活动,邀请专家讲解地震防灾知识,提高农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3.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传播地震防灾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预防和应对方法。

4.加强学校的地震防灾教育,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和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提高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

农村自建房抗震标准

农村自建房抗震标准一、建筑结构安全1.房屋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2.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地震的冲击力,确保房屋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不发生倒塌或损坏。

3.房屋的构造应符合相关规定,如墙体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屋顶和楼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等。

二、建筑材料质量1.房屋的建设应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如优质混凝土、钢材等,以确保房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建筑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等。

3.建筑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应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建筑施工质量1.建筑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2.施工过程应进行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抗震要求。

3.施工完成后,应对房屋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房屋的施工质量符合抗震标准。

四、建筑抗震设防1.房屋应进行抗震设防,根据当地的地震危险性进行抗震设计,确保房屋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

2.抗震设防应考虑到地震的烈度、震级和可能发生的概率等因素。

3.房屋的抗震设防等级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五、建筑消防安全1.房屋的消防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2.房屋的建设应使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减少火灾风险。

3.房屋内应设置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等。

六、建筑防洪安全1.房屋的防洪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如《防洪标准》等。

2.房屋的建设应考虑到当地的洪水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3.房屋周边应设置防洪设施,如排水沟、拦洪墙等。

七、建筑节能设计1.房屋的节能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2.房屋的建设应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如保温隔热材料、节能灯具等。

3.房屋应采取能源管理措施,如能源监测、节能控制等,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农村抗震防灾方案

农村抗震防灾方案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无法预测和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抗震减灾措施来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建设制度等诸多限制,往往成为地震灾害造成的重灾区。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农村抗震防灾方案,以期提高农村地区的抗震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

1. 提高农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农村建筑物一般由于条件有限,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等级的抗震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农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首先,建筑时必须符合地震建设规范,选用抗震性能好的材料,避免选用劣质材料。

建筑结构要合理,墙体、梁柱之间要保证良好的连接,墙体要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此外,一些简单地震应急设施如应急照明和路标等也必须配备。

2. 检查并维护农村房屋和设备农村地区的房屋和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往往会存在一些损坏和老化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因此,在地震来临之前,对农村房屋和设备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将可以大幅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3. 加强灾害应急准备地震来临时,一些应急准备措施可以大幅提高安全系数。

农村人民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抗震常识,了解应急撤离的方法和路线等。

此外,保证家庭和村庄的应急物资齐全,特别是食品和饮用水等基本物质,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渡过难关。

村庄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能力。

4. 在农村地区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工作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可以对地震在到达前就进行提醒的系统,可为农村地区提供额外的时间来进行应急准备。

在设立地震预警系统不现实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手工方法,如短信或电话等方式进行人工预警,以便农村人民可以采取应急措施。

结语农村抗震防灾是维护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抗震减灾工作进展缓慢,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一旦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将是我们的家园和亲人,我们必须加强防灾意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提升农村的抗震减灾能力。

农村民居抗震知识

农村民居抗震知识1、农居房屋结构的基本知识农村房屋建造,通常是由当地的建筑工匠,根据房主的经济状况和要求,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建造的,一般不经过设计单位设计。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格调基本一致,造价低廉,易于就地取材。

房屋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根据其承重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结构类型:1)生土墙体承重房屋屋架、屋盖重量及其他荷载由生土墙体承担,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房屋:(1)土坯墙房屋:土坯作为墙体砌筑材料,粘土泥浆砌筑。

屋架和檩条搁置在土坯墙上。

(2)夯土墙房屋(俗称干打垒或板打墙):将半干半湿的粘性土放在木夹板之间,逐层分段夯实而成,每层厚度一般在30~35cm之间。

按各地习惯做法不同,掺有不同比例的石灰粉、贝壳灰、砂、卵石以及炉灰渣等,以提高其强度。

纵墙搁梁,硬山搁檩。

2)砖土混合承重房屋(1)下砖上土坯:房屋墙体下部为1m左右的砖墙,上部墙体用土坯砌筑,屋盖重量由砖土混合墙体承担。

(2)砖柱土坯山墙:屋架由纵墙的砖柱支撑,山墙及围护墙用土坯砌筑,硬山搁檩,屋盖重量由砖柱与山墙承担。

3)木构架承重房屋木结构房屋一般是由梁、柱、擦条和椽子等组成骨架,承受屋顶和楼层的重量,墙只起维护作用。

一般情况下,维护墙与木构架多是墙包柱或墙半包柱的形式。

由于各地用材及做法不同,木结构房屋特点有很大的差异。

常见的木结构房屋有木柱木梁、木柱木屋架和穿斗木构架三种结构类型。

其中木柱木梁又可分为平顶式和坡顶式两种类型。

(1)木柱木梁(平顶式),一般做成强梁弱柱或大梁细柱,梁柱连接简单,木材质量较差,屋顶一般用10~30cm厚的泥或白灰焦作顶,因此屋面重量较大。

房屋矮小,屋顶坡度较小,避免了高大而不稳定的山尖,在北方一些省区应用较多。

(2)木柱木梁(坡顶式),此类型房屋分为有廊厦和没有廊厦两种,有廊厦的房屋一般的有3~4根柱子,没有廊厦的房屋只有前后两根柱子,并且两种房屋的屋面多采用各种瓦屋面,重量比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民居抗震知识
1、农居房屋结构的基本知识
农村房屋建造,通常是由当地的建筑工匠,根据房主的经济状况和要求,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建造的,一般不经过设计单位设计。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格调基本一致,造价低廉,易于就地取材。

房屋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根据其承重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结构类型:
1)生土墙体承重房屋屋架、屋盖重量及其他荷载由生土墙体承担,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房屋:
(1)土坯墙房屋:土坯作为墙体砌筑材料,粘土泥浆砌筑。

屋架和檩条搁臵在土坯墙上。

(2)夯土墙房屋(俗称干打垒或板打墙):将半干半湿的粘性土放在木夹板之间,逐层分段夯实而成,每层厚度一般在
30~35cm之间。

按各地习惯做法不同,掺有不同比例的石灰粉、贝壳灰、砂、卵石以及炉灰渣等,以提高其强度。

纵墙搁梁,硬山搁檩。

2)砖土混合承重房屋
(1)下砖上土坯:房屋墙体下部为1m左右的砖墙,上部墙体用土坯砌筑,屋盖重量由砖土混合墙体承担。

(2)砖柱土坯山墙:屋架由纵墙的砖柱支撑,山墙及围护墙用土坯砌筑,硬山搁檩,屋盖重量由砖柱与山墙承担。

3)木构架承重房屋
木结构房屋一般是由梁、柱、擦条和椽子等组成骨架,
承受屋顶和楼层的重量,墙只起维护作用。

一般情况下,维护墙与木构架多是墙包柱或墙半包柱的形式。

由于各地用材及做法不同,木结构房屋特点有很大的差异。

常见的木结构房屋有木柱木梁、木柱木屋架和穿斗木构架三种结构类型。

其中木柱木梁又可分为平顶式和坡顶式两种类型。

(1)木柱木梁(平顶式),一般做成强梁弱柱或大梁细柱,梁柱连接简单,木材质量较差,屋顶一般用10~30cm厚的泥或白灰焦作顶,因此屋面重量较大。

房屋矮小,屋顶坡度较小,避免了高大而不稳定的山尖,在北方一些省区应用较多。

(2)木柱木梁(坡顶式),此类型房屋分为有廊厦和没有廊厦两种,有廊厦的房屋一般的有3~4根柱子,没有廊厦的房屋只有前后两根柱子,并且两种房屋的屋面多采用各种瓦屋面,重量比较大。

(3)木柱木屋架,房屋比较高大、空旷,屋架与木柱用穿桦连接,有的节点加扒钉或铁钉结合。

(4)穿斗木构架,纵横向木梁和木柱用扣桦结合起来形成空间构架,并且横梁端用木销穿过可以防止脱桦,每个托架一般有3~5根柱,因此,穿斗木构架房屋的连接构造和整体性都比较强,横向稳定性较好。

在外形上,分一坡水、两坡水和四坡水形式,常用的是三柱落地或是五柱落地的两坡水房屋。

在南方各省有许多是两层楼或带有阁楼的两层楼房。

4)砖砌体房屋
砖砌体房屋由砖墙或砖柱承重,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是目前我国村镇中最为普遍的结构形
式。

这种房屋的类型很多,按屋盖结构形式可分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

(1)砖木结构:屋盖采用木制构件。

(2)砖混结构:屋盖和楼盖均采用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

按承重方式不同又可分为:
(1)砖墙承重房屋:有单层和多层两类,农村民宅多为一层,屋盖可为坡顶、平顶或拱顶,坡顶大多为木屋架瓦屋面。

乡镇则有为数不少的多层房屋,且以二、三层居多。

砖墙承重房屋可用于各种用途,是我国各地分布最普遍的一类房屋。

(2)砖柱排架房屋:屋架及屋面荷载由砖柱承担,较高大、空旷,有砖、土坯墙等形式的围护墙。

普遍应用于库房、礼堂、餐厅、教学等房屋。

2、农村房屋震灾及其特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
国家之一,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多数的人防震意识
淡薄,缺少地震常识。

农村在建房时,基本上没有抗震设计,而是根据当地传统、自己爱好和经济条件建造,耐震能力差。

震灾资料表明, 在Ⅵ-Ⅷ烈度区,房屋的破坏主要是:
1)地基不牢、结构布局不合理。

2)砌体强度不够、木骨架不稳定。

3)房屋整体性能差、房屋过高。

4)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差。

3、农村房屋抗震基本措施
1)场地选择要恰当
(1)选择地势平坦、开阔,上层密实、均匀或稳定基岩等有利的地段。

(2)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边、古河道、暗埋的滨塘或沟谷、陡坡、松软的人工填土,以及孤突的山顶或山脊等不利地段建房。

(3)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裂、地下溶洞等危险地段建房。

在此类危险地段上,即使把房屋建得很坚固,一旦遭受地震灾害,轻则墙倒屋塌,重则会造成毁灭性灾难。

2)地基要做牢做稳
(1)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
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
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

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应设臵大脚,预防不均匀沉降。

如果是建楼房,应设臵地圈梁,以防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2)在盐碱地地区建房屋,应加强基础防潮、防碱、排水等措施,防止碱潮对用体的腐蚀作用,以避免降低强度。

3)房屋结构布局要合理
(1)房屋体形要合理。

设计房屋时,要避免立面上突然变化,平面形状也宜简单、规则,墙体布臵得均匀、对称些,使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对于土坯房,房屋高度要低些,一般
是一间一道横墙,硬山搁檩,双坡四出檐式;楼房采用内廊式平面,纵横墙较密,加上墙体间咬砌搭接,房屋的整体性就好。

(2)横墙要加密。

横墙支撑着纵墙,限制纵墙的侧向变形,同时还承受屋顶、楼层和纵墙等传来的地震力,在房屋抗震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所以,在地震区建造的房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横墙宜布臵得密一些,一般居住用房以不超过两个开间为宜。

如果使用上需要有更大的空间时,就要采用诸如加墙垛、圈梁等措施,来增强纵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3)墙壁上开洞要恰当。

墙壁上开洞,削弱了墙的强度和整体性。

应尽量少开洞或开小洞。

开洞要均匀,不要在靠近山墙的纵墙上或靠近外纵墙的横墙上开大洞。

4)屋顶要轻
(1)屋顶要轻。

—般民用房屋的屋顶,常用的草棚、泥顶和瓦顶等几种。

由于各地做法不—, 它们的重量差别很大, 轻的每平方米只有十几公斤, 重的每千方可达数百公斤。

在地震区建房,应优先采用轻质材料做屋顶。

(2)围护墙和隔墙要轻。

围护墙虽然是房屋的非承重部分,但地震时笨重围护墙的倒塌,同样会造成重大的灾害。

例如,某Ⅸ度地震区的房屋,绝大多数是质量比较好的穿斗木骨架二层楼房,用土坯墙做围护墙,地震后木骨架大部分基本完好,而土坯围墙却大都倒塌。

因此,地震区需要采用轻质的围护墙和隔墙。

尤其高烈度区的木骨架承重房屋,可以采用下部做重的墙、上部做轻质墙的方法。

(3)屋顶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属物。

屋顶上的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既笨重又不稳定,在Ⅵ度左右地震中就会大量破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所以,地震区应当尽量不做或少做这类装饰性的附属物,如果必须建造时,就要做得矮些和稳固些。

5)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1)墙体要选择好材料。

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考虑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采用砖墙比土坯墙和石头墙好。

对于石头房屋,有棱角毛石比光滑卵石好。

土坯墙的耐久性,同土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粘性较好的泥土比砂性太大或杂质太多的泥土好。

有条件时,最好在制坯或夯墙的粘性土中掺和一些草筋(如麦桔、稻草、或干净的杂草等),以增强土坯或或土墙的强度。

(2)注意墙体砌筑形式和方法。

普通粘土砖砌筑的墙体,除卧砌实心砖墙外,还有空斗墙、18墙和12墙。

这三种墙在地震区使用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

首先,房屋的高度应加以限制。

其次在施工中,除应确保施工质量外,还须在墙体联结处加砖垛、拉结钢筋等。

在屋顶和楼层下加砌一砖宽的卧砌实心砖带 (不少于三匹砖) 这样, 屋梁架或楼板的支承,不但加宽了,而且较为坚固。

为了使砌体受力尽可能比较均匀,各类砌体中的块材在砌筑时都必须上下错缝。

纵墙与横墙、内墙与外墙结合要牢靠,墙体之间互相依靠,方能更好地共同发挥抗震作用。

(3)采用一系列构造措施。

为了保证房屋具有必要的抗震
能力,除使结构具有必要的强度外,一系列的构造措施也可以提高房屋结构的延性和刚度。

除注意纵横墙、内外墙间的拉接外,宜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以提高房屋的耐震能力。

6)确保施工质量
(1)墙、柱要错缝咬砌,土坯、砖石块体应错锋咬砌,方有良好的整体性。

为了保证墙体咬砌良好,内外墙最好同时砌筑。

如果不能同时施工,宜放踏步岔,不要用马牙岔。

受力大的小断面砖柱,砌筑要精心,要砌实心柱,不留通天缝。

(2)灰浆要饱满,不要用“带刀灰”(只在砖石边角抹灰浆),不要单纯地用砂浆和泥。

要适当加水泥、石灰,以提高灰浆强度和粘结力。

砖石表面要干净,干砖还要浸水后再砌。

这样才能使砖石与灰浆粘结牢靠。

(3)木构件结合要好。

木骨架的榫眼要开得恰当,使榫头结合紧密。

如果木柱不够粗壮,或是在烈度为Ⅷ度以上的地区建房,应对木构件进行;加固处理,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其抗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