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三大类岩石及其相互转化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知识分享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
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一)、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
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
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
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三大岩石转换

三大岩石转换12法学2班戴雪莹 12250701207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主要特征与类型及互相转化一(岩浆岩岩浆岩是由炽热的岩浆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作用的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将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喷出岩石岩浆直接溢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
它主要特征是有气孔构造或流流纹构造。
侵入岩是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到达地表就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花岗岩、橄榄岩。
它主要特征是岩石坚硬,结构紧密。
岩浆岩除了可以按形成方式分为火山岩和侵入岩两大类型外,还可以进一步按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产状分类。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
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橄榄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唯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玄武岩是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玄武岩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
根据次要矿物成分,可分为橄榄玄武岩、角闪玄武岩等。
铜、钴、冰洲石等有用矿产常产于玄武岩气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耐酸的铸石原料。
安山岩是喷出岩之一,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
安山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辉石等。
新鲜时呈灰黑、灰绿或棕色,具斑状结构。
与安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其次是金、铅、锌等。
流纹岩是一种与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
一般色浅,多为浅红、灰白或灰红色,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流纹岩性质坚硬致密,可作建筑材料。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描述三大岩石的相互关系

描述三大岩石的相互关系
三大岩石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转化关系:三大岩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沉积岩和岩浆
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可以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前提是地下的岩浆活动;变质岩也可以直接转化成岩浆岩,不过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最后,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岩石,都能够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变成变质岩。
2.地壳运动关系: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实际上就是地壳运
动的结果。
地壳运动使得地表物质不断地发生运动和变形,从而使得不同岩石之间相互转化。
例如,地壳上升运动可以使地下岩浆通过火山活动或侵入作用上升到地表,与原有岩石一起形成新的岩石;同时,地壳下降运动可以使地表岩石被侵蚀和搬运,最终沉积下来形成新的沉积岩。
3.组成元素关系:三大岩石的组成元素都是一样的,都是
硅、铝、铁、镁等元素。
只是不同的岩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不同。
以上是三大岩石的相互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简述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关系。

简述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关系。
岩石是地球表面可见的固态物质,由固体粒子组成,共分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它们形成和演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长期向前”的过程。
火成岩是由深部熔岩抬升到地表冷却而成,在火成过程中,深部熔岩中所含有的元素和物质会经历岩浆物质的混染、析出、结晶和形变等复杂的演化,最终成为火成岩。
沉积岩是指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它们的形成有多种形式,如沉积物的碎屑、细粒或颗粒组成的层状物质,以及火成岩熔融而成的流体态物质,深部岩浆抬升到地表而成的沉积、溶融和成核。
沉积作用不仅仅依赖地质环境条件,而且本身也会产生演化,比如沉积物的变质作用,这些沉积物在被化学作用、温度和压力,以及地球内部的活动作用下发生变化而进行变质,最终组成沉积岩类。
最后是变质岩,变质岩是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作用主要是外源性的,比如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和低温作用,以及沉积水和流体流体,沉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发生变质而成变质岩,变质岩对早期的岩浆以及沉积物发生了重要的转化,形成现有的岩石构造。
总的来说,三大类岩石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深部熔岩抬升到地表形成火成岩,再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深部的岩浆此起彼伏和外部构造活动或低温作用的变质作用,促进岩石的变质,最终形成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表层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之前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彼此相循环,共同进行演化,它们的演化将不断提供新的地质资料,深入地球史,使其成为地质学里重要的学科和科学领域。
三大岩石及其转化过程资料

三大岩石及其转化过程资料岩石是地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物质,它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
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组成成分的不同,一般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冷却的方式和速度不同,火成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主要由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二长岩等;浅成岩则是岩浆在地壳浅部冷却凝固的产物,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形成的深成岩,晶粒较大,结构性强,坚硬,抗压性能好,因此深成岩常用作建筑材料;而浅成岩的岩石结构较细密,容易受到风化、变质的影响,因此不太适合作为建筑材料。
变质岩是由火成岩、沉积岩经过地壳变动和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化学、物理和结构性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主要形成于地壳深部,其组成矿物晶粒在高温高压作用下重新排列结晶,形成新的矿物。
变质岩通常具有坚硬、韧性强的特点,常用作建筑、雕刻和装饰材料,如大理石、片岩等。
变质岩还有一种特殊的变化形式,即部分熔融变质,它是由于地壳深部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橄榄岩等。
岩石的转化过程是指岩石在地球内部和地壳活动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高温高压、风化侵蚀等力量作用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些过程能够改变岩石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等特点。
例如,火成岩因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和侵蚀作用,可以转变为变质岩;沉积岩因经历地壳运动和高温压力作用,也可以转变为变质岩;岩石在地壳表面受到风化、侵蚀和溶解等作用,可以转变为沉积岩。
岩石转化过程是地球地质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这些过程,可以了解地壳内部和外部变动的机制,对地球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理】正确判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

【地理】正确判读三⼤类岩⽯相互转化图
岩⽯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类岩⽯的转化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类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下列三
个⽅⾯⼊⼿:
1.理清三⼤类岩⽯相互转化图中箭头的⽅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来,从岩浆指向外的箭头⼀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
注: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中,由于⾼温⾼压的作⽤,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有的资料强调只有变质岩
才可形成岩浆。
但这个变质过程很短,在转化过程中仅仅是⼀
个短暂的过渡,因⽽也有教辅资料把变质作⽤忽略掉,认为各
类岩⽯都可直接形成岩浆。
2.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如:。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一、(一)岩浆岩主要特征: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主要特征: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
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
包括:①砾岩与角砾岩;②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
③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
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
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三大岩石的转化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由岩浆开始,喷出的叫喷出型岩浆岩,也叫玄武岩,未喷出的在地下缓慢凝固形成花岗岩.地表物质经过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又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N年形成沉积岩,也叫石灰岩,地壳的运动使石灰岩运动,到地表经过水的溶解形成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向下形成变质岩,到地表叫大理石,或被融化形成岩浆.花岗岩和喷出型岩浆岩也可以到地下形成变质岩.1.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二种,一是侵入岩,如花岗石,坚固、美观;一是喷出岩,有气孔,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2.地质循环能量来源: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3.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
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距今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图Ⅰ为“该地区地质剖面图”,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1.甲图景观是()
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
C.地壳下陷形成的湖泊D.岩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
22.乙图岩石()
A.可能为石灰岩B.上升冷凝而成
C.可能为变质岩D.具有层理结构
2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C.断层的形成与③有关D.①②④均属于内力作用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图,回答问题。
27.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
A.箭头①表示岩浆活动B.箭头②表示重熔再生
C.箭头①表示地壳下沉D.箭头②表示变质作用
【2015•上海卷地理第13、14题】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4~15题。
14.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 C.④D.⑤
15.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
A.a图 B.b图C.c图D.d图
8.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9.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0.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1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
18.左图所示岩层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a、b、c、dB.b、c、d、aC.c、d、a、bD.d、a、b、c
19.右图所示甲、乙、丙、丁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形成左图所示地下洞穴的地质作用主要属于( )
A.①B.②C.⑤D.⑥
下图为莉娟同学所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在周边所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乙)的图片,据此回答21-22题。
30.【2016•上海卷第10题】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
1.D 2.C 3.C 4.B 5.B6.B7.C8.C9.D10.C11.D12.D13.C14.D15.A16.D17.B18.C19.C20.C21.A22.B23.D24.A 25.A 26.D27.D28.A 29.D 30.D
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16.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
17.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
A.石林B.沙丘C.海蚀柱 D.V型谷
下面的左图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8~19题。
28.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9.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专题5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三大类岩石及其相互转化
(10北京)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读图,完成12~13题。
12.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1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2018北京文综,4,4分)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2018北京东城期末,20)图Ⅰ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②—⑤—③—①B.②—⑤—④—①
C.①—②—⑥—④D.①—②—③—④
6.下列岩石中,有可能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花岗岩、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
C.石英岩、大理岩D.大理岩、石灰岩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7~8题。
7.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①②③④表示各类地质作用。回答第25-26题。
25.图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地理含义是
A.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岩、变质岩、岩浆
C.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岩浆
D.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浆岩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B.乙、丁类岩石有层理构造并有化石
B.岩浆侵入、地壳下降、侵蚀作用、地壳上升、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4.若图4中b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分别表示的范围是
A.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外核、内核、地核D.地壳、地幔、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