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合集下载

实事求是的含义及要求

实事求是的含义及要求

实事求是的含义及要求
实事求是是指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客观、科学、准确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实事求是的含义和要求如下:
1. 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不脱离实际,不夸大事实,也不缩小事实。

2. 客观、科学、准确:实事求是要求我们采用客观、科学、准确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

3. 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实事求是不仅是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态度。

它要求我们对待事物问题时,保持客观、科学、准确的判断和态度,不偏不倚地看待问题。

4. 注重实际问题:实事求是不仅要研究实际问题,更要以实际问题为基础,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5. 持续改进: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和工作,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在商业、管理、科学研究等领域,实事求是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在商业中,实事求是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实际可行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在管理中,实事求是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制定更为合理的管理策略;在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找到更为准确的研究数据和实验结果。

拓展:
实事求是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思考和生活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客观、科学、准确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事求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
社会发展的变化,把握时代的机遇,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发展。

名词解释实事求是的意思

名词解释实事求是的意思

实事求是(拼音:shíshìqiúshì)解释: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现多用以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宾语、状语。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实事求是”。

典故:西汉刘德,身为汉景帝十四个儿子当中的一个,为栗姬所生,被封为河间王(封地在河间,今河北河间一带),死后被称为“河间献王”。

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

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

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

刘德为王26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漩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

他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著作。

秦始皇焚书以后,古书较少,刘德爱书好学,人们便把祖先传下来的古书,奉献给他。

对于收集到的书,都认真作了研究和整理,做学问时一丝不苟,脚踏实地。

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得人们的好评。

很多学者都愿和他一起研究学问。

甚至皇帝和官府中的学者,对他的学识,对他的治学态度都很佩服。

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大批的正本古籍,对于当时书典十分匮乏的汉朝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史载刘德多次车载《诗》、《书》等古籍应诏入朝,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德带来这么多书,十分高兴,每次都要举行隆重的接书仪式。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他写了传记。

传记中对刘德的研究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赞扬刘德钻研古代学问,对古代文化研究十分认真,从确切的事实根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为皇帝的儿子,能如此虚心好学,实属罕见,其传首就评价刘德治学“实事求是”。

寓意:世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规律,如果想了解鱼的习性,却满心欢喜选择乘上飞机到空中去观察,那是不可能的。

实事求是的含义基本内容是什么

实事求是的含义基本内容是什么

实事求是的含义基本内容是什么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x0d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要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x0d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x0d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
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x0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实践作为检验路线、方针、政策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x0d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x0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谈谈实事求是

谈谈实事求是

谈谈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实事求是中的“是”有科学、真理与理想的三重内涵。

我们探索、研究、追求的“是”,一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什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这是科学的范畴;二是客观事物的合理关系应该是什么,公平、正义、合理指的究竟是什么。

这是真理的范畴;三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前途可能是什么,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应该是什么。

这是理想的范畴。

大家知道,自邓小平同志发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为什么今天还特别强调“必须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呢?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关系我们党的生死存亡的思想路线。

我们党80年的历史证明:能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成败。

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经常讲、反复讲,始终不渝地坚持,从而才能不断取得改革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

一、要实事求是,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如何理解实事求是与创新精神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时说过,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这也就是说一切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谈到什么叫理论联系实际时他还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进一步地从中国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充分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

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要坚持学习和运用,但决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抄照搬。

对待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

现在,在我们党内,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总体是好的。

名词解释 实事求是

名词解释 实事求是

名词解释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指对事物本质的真实认识和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实事求是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事求是强调客观性。

它要求我们客观地对待和分析问题,摆脱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影响,以真实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判断和决策。

其次,实事求是强调科学性。

它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即用实践的观点和认识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手段,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实事求是强调实践性。

它要求我们从实践中获取真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在实践中验证和修正我们的认识,不断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以实际行动来检验真理的正确性。

第四,实事求是强调求真务实。

它要求我们不追求虚幻的理论和空洞的口号,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具体的问题和实际的效果,注重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实事求是是我们正确处理各种问题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采取有效的行动。

在政治领域,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根据社会实际和人民的实际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避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统一。

在经济领域,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避免盲目投资和过度扩张的错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文化领域,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根据人民的文化需求和价值取向,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避免僵化和虚夸的艺术作品,实现艺术创新和群众审美的统一。

总之,实事求是是一种理性思维和科学态度,是我们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重要方法。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什么是实事求是

什么是实事求是

什么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意思: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实事求是近义词
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反义词
有名无实、徒有虚名
实事求是出处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成语故事
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特别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述,他读儒学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

他从民间得到好书后,亲自抄写一份给原主,同时还赠以金银。

因此很多人慕名给他送书。

长此以往,他的藏书比朝廷的存书还多。

实事求是造句
1、者多,知道他是共产党者少,因此,跟他有过工作关系的人,有实事求是地说明事实
2、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全面了解干部,公正评价干部,准确推荐干部,合理使用干部。

3、原来鲁迅先生的卖金牌,并非随随便便,只凭一时的意气,而是实事求是,经过仔细的考虑的
4、“实事求是”是检验的唯一标准;“一心为民”是检验的服务宗旨。

5、大家喊我小丑马我高兴,实事求是嘛。

毛概实事求是名词解释

毛概实事求是名词解释

毛概实事求是名词解释实事求是是指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和实际规律办事,不偏离实际,不脱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思想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意义实事求是的核心理念是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它强调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关注实践与经验的紧密结合,以及科学与实践相一致。

在实践中,党的领导人要具有实事求是精神,能够准确地把握实际,清醒地认识自己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事求是还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善于总结,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论,推动社会变革。

实事求是的源起实事求是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被广泛运用于治国、养民、修身的实践中。

而在现代中国,实事求是则被列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20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共产主义先驱者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求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按照客观实际办事,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2. 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实事求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实际情况,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认识。

3.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事求是强调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的斗争,只有善于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才能正确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

4.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实事求是还强调与时俱进的原则,意味着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时代要求调整我们的认识和方法。

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实事求是的意义和作用实事求是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解决问题上。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有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至宋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提出“格物便是致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便也是实事求是的另一种诠释。

再延续到近现代中国革命与发展,实事求是俨然是最为重要的行事准则之一。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源远流长及其真理性。

现今,百度百科中对实事求是有如下定义: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因此,要贯彻实事求是,必然先要对研究对象有所探究。

王阳明曾就格物致知一词进行格竹,以期知竹。

在王阳明所住的书院里,正好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王阳明于是坐在竹林前静静地看着竹子。

他神情专注,双目发直,紧紧地盯着竹子不放,一定要搞清楚竹子是怎么回事。

王阳明静坐观竹七天,身心不支,却始终也没有体会出竹子的道理来。

王阳明格竹失败就在于他格的方式不对。

他以为消极地、静止地观察客观事物就能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不懂
得实践是一个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只有这种实践才能给人们提供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

你要认识竹子的内部结构,你就得解剖竹子来进行观察和研究;你要知道竹子的生长规律,你就得亲自种植竹子,观察竹子的四季变化,研究竹子生命活动的规律。

毛泽东同志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王阳明亦在日后的探索中中总结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即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就我而言,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神医华佗的对症下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甚至于国家的意识形态等,皆属实事求是或正或反的表现范畴。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 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 或难其异,佗曰:" 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所以说,就算共有其表,也会有内在的差别。

在中国革命中,实事求是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探索,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只是在实践中却曾有所偏离。

大跃进以及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皆是违逆这一基本行事准则的惨痛教训。

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
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

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

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

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主要是因为饿死。

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这是中国经济革命的一次失败经验,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准则指导,没有针对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经济模式,盲目发展生产,最终造成悲剧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后被四人帮阴谋利用的政治运动。

在此间,许多开国功臣,有志之士皆遭到残酷的批斗和迫害,中国政治陷入一片黑暗。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这是一次政治上的偏离实事求是。

回望历史,纵观当下。

中国革命是在经验和教训中不
断进步的。

改革开放以来有力的验证了实事求是的真理性,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策略,东南部的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等等,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说明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是不可或缺的。

同时,进入wto,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这些举措及思想的引导下,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

也都反应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及价值性。

世界在不停地前进,事物在不断地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要有所改变。

因此,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就好比你不能够够去指责一位胳膊裸露的姑娘;就好比你熟练操作Xp系统,却不一定玩得来W7;就好比今天的白菜两块钱一斤,明天的白菜不定得贵上五毛钱。

没有永恒的标准,我们要每天提醒自己去重新审视同一事物,大到国家发展,小到生活琐事,剖析它时刻变化的表象及本质。

重新计划策略。

经济的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签,也寓示着中国的发展战略将有所改变,中国不可能再局限于国内自产自销的封闭经济,加入wto,是中国紧跟时代脚步的表现,是中国经济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战略,是实事求是跟与时俱进相辅相成的成功范例。

因为在这之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种种表明,实事求是即为真理。

而当下,违背这一准
则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

校医院给开的感冒药除了三九还是三九,殊不知这感冒有病毒感染,有细菌感染,有风热,有风寒,绝不是一种三九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

教育体制也是千篇一律。

适应此教育的,即为人才。

埋没的是一份份的奇思妙想。

都说中国学生聪明,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思维跳跃。

他们的棱角都在同一个模型里被格式化以及模式化了,这确是一种悲哀。

长此以往,必将有弊端显现,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实事求是是用不可变的思想路线。

是一切行事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

也要普及实事求是思想,乃至国家,乃至个人,都以一种健康的模式发展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