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pdf 62页)

合集下载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内容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底盘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了解。

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底盘的重要性。

1.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二章: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了解。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发动机的重要性。

2.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了解。

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

3.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 掌握汽车底盘主要部件的构造与维修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概述汽车底盘的作用汽车底盘的构成2. 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3. 变速器的构造与维修变速器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变速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变速器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4. 驱动桥的构造与维修驱动桥的类型和性能参数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驱动桥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5. 转向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转向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转向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底盘各个部件的结构和维修操作过程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底盘部件的拆装和维修技巧4. 讨论法:分组讨论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 教具:汽车底盘各个部件的实物或模型、工具、设备3. 课件:教案对应的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2. 实操考核:设置底盘部件拆装和维修的实操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4.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六、第六章教案内容: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制动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七、第七章教案内容:行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行驶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行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行驶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八、第八章教案内容:悬挂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悬挂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九、第九章教案内容:轮胎与车轮的构造与维修1. 轮胎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维修更换方法2. 车轮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维修更换方法3. 轮胎与车轮的匹配及注意事项十、第十章教案内容: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1.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的方法及工具2.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 汽车底盘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十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电子教案

中等职业教育《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电子教案

汽车底盘实训教案
课程 名称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
授课 班级
授课 时间
目 1、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的 2、了解汽车制动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及工作情况; 和 3、能进行制动系统拆装和调整; 要 4、学会汽车制动系统常用拆装工具的正确选用。


教学环节安排及内容提要
时间分 教学方法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图讲解汽车制动系统基本结构与工 80 分钟 讲授法 作原理
二、教师利用实训室的汽车讲解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原理 40 分钟 讲解法
三、教师示范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50 分钟 示范教学法
三、学生分组进行认真观察汽车制动系的总体结构
40 分钟 观察法
四、教师总结
20 分钟 总结法
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制动系统的总体组成
难点:制动系统的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突破措施: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

课外作业:实训报告 采用实物、教具、演示装置:本田,奔驰,丰田轿车各一台、多媒体动画图, 教 通过这次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工具的使用规范,要做到三不落地,尤其实操 学 的安全性,以后应注意随时指出。

反 思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教案主题: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分;2.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学会识别底盘常见故障并掌握相应的维修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2.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分;3.底盘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4.底盘维修工具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汽车底盘的定义和功能,引起学生对底盘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分(30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组成部分;3.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三步:讲解底盘的工作原理(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底盘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进行思考;2.通过逐步解析和实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底盘的工作过程;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底盘故障的方法。

第四步:讲解底盘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30分钟)1.教师列举底盘常见故障案例并进行分析;2.详细讲解底盘故障的识别方法和解决技巧;3.提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其他底盘故障的方法。

第五步:介绍底盘维修工具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20分钟)1.教师介绍底盘维修常用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重点讲解底盘维修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如防护措施和事故预防;3.强调学生在底盘维修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第六步: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醒学生要善于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宽对底盘维修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2.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3.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底盘维修的理解程度进行评分。

教学辅助工具:PPT、实物模型、维修案例、练习题。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底盘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底盘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章节二: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三:行驶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行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行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行驶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悬挂系统、驱动系统、轮胎和轮辋。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行驶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四: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转向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向器、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转向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五: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制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六、传动系统维修技术教学目标:1. 学会传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方法。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

(2)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汽车底盘故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零部件的更换与维修技能。

(3)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的整体维护与检修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维修事业,树立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1)传动系统(2)行驶系统(3)转向系统(4)制动系统2. 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1)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2)行驶系统的工作原理(3)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4)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1)传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2)行驶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3)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4)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

(3)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1)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2)汽车底盘故障的分析与诊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维修技巧。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汽车底盘的拆装、维修等实践活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汽车底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实物教学:展示汽车底盘零部件,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仿真教学:利用仿真软件,模拟汽车底盘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教学进程安排1. 课时分配(1)第一章: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2课时)(2)第二章: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2课时)(3)第三章: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3课时)(4)第四章:传动系统的维修(2课时)(5)第五章:行驶系统的维修(2课时)2. 教学活动安排(1)第一章:通过PPT讲解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教案标题: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掌握汽车底盘的维修和保养方法;3. 培养学生对汽车底盘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a. 底盘的定义和作用;b. 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车架、悬挂系统、传动系统等;c. 不同类型底盘的特点和应用。

2. 汽车底盘的功能:a. 提供车辆的支撑和承载能力;b. 保护车辆内部重要部件;c. 提供悬挂和传动系统的支持。

3. 汽车底盘的维修与保养:a. 底盘的常见故障和检修方法;b. 底盘的日常保养和维护;c. 底盘维修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底盘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底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PPT或教材内容,详细介绍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底盘故障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底盘维修实操,例如更换悬挂系统零件或检修传动系统。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汽车底盘构造和维修的理解。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底盘故障案例分析报告,包括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教学资源:1. 汽车底盘构造和维修相关的PPT或教材;2. 汽车底盘实物或图片;3. 底盘维修工具和零件。

评估方式: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2. 学生的实操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 学生提交的底盘故障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修理厂,观察实际的底盘维修过程;2. 邀请专业技师来校进行底盘维修技能培训;3. 组织学生参加底盘维修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功能,并具备一定的底盘维修和保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意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操操作中的安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邢台技师学院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教案主讲人:第1章概述教学重点1.了解汽车的总体构造和各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功用。

2.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了解国内汽车编号规则,知道常用汽车英文缩写含义。

3.掌握常用汽车维修工具及量具的使用方法及汽车维修基本方法。

4.掌握汽车维修制度。

教学难点1.汽车行驶原理。

2.汽车行驶阻力及驱动力平衡和汽车行驶状态关系。

3.附着力概念及附着作用。

1-1汽车总体构造汽车由四部分组成: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车身。

1-1-1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

它的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即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一般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采用)、起动系等部分组成。

1-1-2底盘汽车底盘主要用于传递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和停止,并支撑车辆,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

1.传动系:作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依次经过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传给驱动轮。

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等。

2.行驶系作用:是将汽车各总成及部件连成一个整体并对全车起支承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组成:车架、前轴、驱动桥的壳体、车轮(转向车轮和驱动车轮)和轮胎、悬架(前悬架和后悬架)等。

3.转向系作用:是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选择的方向行驶。

组成:转向器、转向盘、转向轴、转向垂臂、纵拉杆、转向节臂、横拉杆、左右梯形臂等。

4.制动系作用:根据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距离内停车,并保证驾驶员离去后汽车能可靠地停驻。

组成:制动器和制动传动机构等。

1-1-3电气设备汽车的电气设备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仪表、照明装置、音响设备、刮水器等组成。

其中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设备,汽车电气设备分布于全车各个部位综合起来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两个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这两个电源协调供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汽车发展历程
授课时间 第 1 周 星期 3 第 1、2 节
授课班级 12 级汽车 1、2 班
课 次 第 2 次课
教学方法 引导文、任务驱动

理论课□√ 实验课□ 讨论课
授课方式 □

习题课□ 其 他□
时 2 学时 具 多媒体教室
通过讲述汽车文化特性,使学生明确汽车文化对汽车发展,以及汽车产业的繁荣息息
汽车文化现象不简单是汽车的品牌现象,同时还包括与汽车相关的一切生活信息,汽车技术的更理解 新,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头.学生对汽车文化这一概念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汽车全方位服务,相当产业的 所以在课程中必须结合汽车行业的种种现象,让学生对汽车文化二字有深入体会与理解. 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把枯燥的理论讲生动,要在这个过程中添加一些新的科学、新的相关材料。对名 车的介绍以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兴趣的提高.所以要结合汽车发展,向学生讲述现今所出现的各种新技 术.如涡轮增压技术,电喷技术,电动转向技术,以及各主流车型的特点. 通过讲述汽车外形发展史,使学生明确汽车的发展是随着时间,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变化.同时说明汽车的 发展从追求实用到追求外观时淌更在技术上追求人性化结合.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讲解:用实物图、多 媒体电路组成图、形象解说汽车各时期车的外形,使学生对汽车外形发展史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发展史 预测当今汽车外形发展的趋势.同时,同学生讲述现在流线型车成为主流,不再是方块.人类的进步体现 在汽车的外形改观上.
教学后记 主流车型的特点.汽车文化现象不简单是汽车的品牌现象,同时还包括与汽车相关的一切
生活信息,汽车技术的更新,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头.
4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纸
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 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 一台两冲程单缸 0.9 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 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 年的 1 月 29 日,德国工程师卡尔 一台两冲程单缸 0.9 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 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 年的 1 月 29 日,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 10 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 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 1886 年作为汽车元年, 也有些 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 年),视为汽车诞生年。
文化二字有深入体会与理解.
2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纸
1769 年,法国人 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1879 年,德国工程师 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 年 10 月,他创立了“本茨公 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 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 一台两冲程单缸 0.9 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 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1886 年的 1 月 29 日,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 10 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 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 1886 年作为汽车元年, 也有些 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 年),视为汽车诞生年。 汽车文化现象不简单是汽车的品牌现象,同时还包括与汽车相关的一切生活信息,汽车技术的更理解 新,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头.学生对汽车文化这一概念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汽车全方位服务,相当产业的 所以在课程中必须结合汽车行业的种种现象,让学生对汽车文化二字有深入体会与理解. 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把枯燥的理论讲生动,要在这个过程中添加一些新的科学、新的相关材料。对名 车的介绍以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兴趣的提高.所以要结合汽车发展,向学生讲述现今所出现的各种新技 术.如涡轮增压技术,电喷技术,电动转向技术,以及各主流车型的特点. 通过讲述汽车外形发展史,使学生明确汽车的发展是随着时间,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变化.同时说明汽车的 发展从追求实用到追求外观时淌更在技术上追求人性化结合.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讲解:用实物图、多 媒体电路组成图、形象解说汽车各时期车的外形,使学生对汽车外形发展史有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发展史 预测当今汽车外形发展的趋势.同时,同学生讲述现在流线型车成为主流,不再是方块.人类的进步体现 在汽车的外形改观上.
1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汽车发展历程
授课时间 第 1 周 星期 1 第 1、2 节
授课班级 12 级汽车 1、2 班
课 次 第 1 次课
教学方法 引导文、任务驱动

理论课□√ 实验课□ 讨论课
授课方式 □

习题课□ 其 他□
时 2 学时 具 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世界汽车发展的历程,并对汽车历史有一定认识。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教案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教 学 系 ( 部 ) 车辆与信息工程系 所 属 教 研 室 汽车教研室 课 程 名时4 总 课 时 72 主 讲 教 师 邓玉良 使 用 教 材 汽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教学目的
相关
汽车文化的特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汽车文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作用
课后作业
P24
与思考题
1、2、3 小题
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把枯燥的理论讲生动,要在这个过程中添加一些新的科学、 新的相关材料。对名车的介绍以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兴趣的提高.所以要结合汽车发展, 向学生讲述现今所出现的各种新技术.如涡轮增压技术,电喷技术,电动转向技术,以及各
教学重点
汽车的诞生
教学难点
第一辆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内燃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课后作业
P24
与思考题
1、2、3 小题
汽车文化现象不简单是汽车的品牌现象,同时还包括与汽车相关的一切生活信息,汽车技 术的更新,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头.学生对汽车文化这一概念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汽车全
教学后记 方位服务,相当产业的理解.所以在课程中必须结合汽车行业的种种现象,让学生对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