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一、背景介绍城市道路绿化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中央绿地、交叉口、中央隔离带等各个部位进行绿化植被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微气候、改善空气品质,同时增加城市景观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绿化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优先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有益的植物种类,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2.安全原则:确保绿化设施对行人和机动车辆没有安全隐患,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

3.美观原则:注重道路绿化的美学价值,通过景观设计、植物布局等方式塑造城市形象和风景。

4.可持续原则: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易于维护的植物种类,合理选择材料和绿化设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5.配套设施原则:合理设置路灯、休息座椅、自行车停车架等绿化配套设施,提高绿地利用率和功能。

三、设计规范1.植被选择:选择具有耐污、耐热、抗逆性强的树种,如榉树、国槐等。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道路类型和空间大小进行合理搭配。

2.植被布局:保持绿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合理设置植物带、绿化带和中央隔离带等。

同时,要保证绿化带的宽度和长度能满足绿化效果的需求。

3.植物密度:按照树木和草坪的栽种密度要求,确保绿化的效果和绿地面积的利用率。

4.绿地硬质设施: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硬质绿地设施,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

5.绿化维护:制定绿化养护的细则和时间表,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施肥等养护工作,保持绿化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四、实施步骤1.绿地调查:对城市道路的空间和地形进行测绘和调查,了解绿地的利用状况和功能需求。

2.设计方案:根据道路类型和规模确定绿化区域,提出方案设计,并对植被种类和维护措施进行论证。

3.建设施工:合理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维护管理: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绿化的养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并组织绿地巡查和维修。

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7个基本原则

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7个基本原则

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7个基本原则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整体和谐统一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要融入周围环境,要与周围建筑、道路、桥梁、水体相互衬托,并便于城市其他景观(如亮化工程、广告灯箱等)的实施,达到统一和谐,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因地制宜原则道路根据现状,因地制宜,在满足景观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环境形成景观。

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4、“以人为本”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但要充分考虑该景观绿地的美化、绿化功能,合理考虑提供娱乐活动、生态休闲的功能,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5、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7、协调性原则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经济与美观相结合。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方案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方案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以下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三、交通岛绿地设计交通岛即环岛,凡是4条道路交汇的环岛,直径应在40—50m,是最常见的交通广场;交通岛绿化要点:●为了安全不设人行横道,不许行人进入广场,绿化的装饰性功能超过功能作用,所以常喻为绿状绿化上的明珠.●植物的高度,自圆心向周边逐渐减低,设在周边的灌木或花坛不宜超过1m广场地面铺设草坪,各式花坛要求花色、图案纹样精美,管理周到,代表该城市的面貌●市中心或人流较多的交通广场可以在其间增设喷泉、水池、雕塑等,丰富立体景观.●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形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四、广场绿化设计●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1商业广场绿化●广场四周要有单行或多行乔木,下设坐椅.●地面大部分有水泥板或条石铺装.花卉可种在边缘的带状花坛或可移动的大型花盆内.广场中人流多,不设花坛.●广场四周要尽量不设或少设广告牌.2纪念广场绿化●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3停车场绿化●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五、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1道路绿化与架空线●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下表规定;●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上表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可采用下表的规定.●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3行车视线要求:●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道外侧的树木沿边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的数据确定.□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惯;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适地适树是指绿化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4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5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叫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是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七、相关术语●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地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通透式配置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宽度0·9m至高3·0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八、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城市道路绿化条例》2、《公园设计规范》3、交通部公路发包()号文《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4、交通部播发jtj/t-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5、《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6、河北省园林绿化有关规定7、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国道该路段施工图8、现场勘测测绘资料二、设计理念:1、提升公路绿化层次的差异,从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构成多层次、低高差的绿化格局。

2、多栽乔木,少栽甚至不栽草,实现从“路边有绿化,到道路从森领中穿过”设计理念的跨越,实现公路绿化带长远性与可持续性。

3、提升绿化栽种密度(三年后可以移殖),极大地提高道路绿化地不含绿量,关键路段力求工程完工时即为存有较好地效果4、根据道路绿化的管理难度,本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在城市外围、绿岛、交通转盘,进行重彩浓墨的刻画。

三、园林绿化树种挑选:景观美化工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品种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本路段所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要使绿化苗木成活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

为此,我们稳步遵从“浮洲茶园”绿化建设基本原则,强化树木花草生态学特性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在植物的挑选与布局上要特别注意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乡土树种居多,适度应用领域经过试验的适应环境当地条件的人工一棵。

国道绿化的总体目标是:以绿为主,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植物选择应考虑生物学特性、公路结构特点、立地条件、管理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具体有以下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抗逆性弱,建议耐旱情,抗炎污水,病虫害太少,便于管理。

2、不会产生其它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不会成为附近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

3、树木根系较好,萌蘖性弱,宜长成,耐浇水4、节约型树种,抗旱,抗寒,适应性强及养护费用低5、以乡土树种居多,多使用短时间能够达至美化效果的苗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一、绿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化指标:根据城市道路的等级、功能和宽度,确定相应的绿化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绿化保护面积、绿化树种数量等。

2.绿化布局:根据城市道路的用地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绿化带、绿化带和行车道之间的关系,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绿化效果。

3.绿化设计原则:根据城市形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绿化设计原则,例如合理选用树种、植被配置、绿化设施布置等。

4.绿化设施:根据道路绿化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绿化设施,包括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5.环境保护:制定绿化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选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绿化方式和材料,例如采用植物自净力强、耐污染的树种。

二、绿化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1.树种选择: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和功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生长速度、根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2.绿地布置: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绿地,保证道路的通行性和景观效果,同时保护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3.植物配置和搭配:在绿化带内进行植物配置和搭配,选择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4.绿化设施布置:合理配置绿化设施,例如景观灯光、喷泉、座椅等,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5.绿化养护:规定绿化带的养护管理方法和频次,包括修剪树枝、清除杂草、施肥养护等,保证绿化带的健康和长效效果。

三、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意义1.提升城市形象:合理的道路绿化规划和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绿化率,打造绿色生态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空间体验。

2.改善人居环境:绿化带的建设能够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舒适度。

3.增加绿色空间:道路绿化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并增加了城市的公共绿地面积。

4.提供生态服务:绿化带能够吸收雨水、减少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供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 分车带绿地设计●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 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道路绿化设计相关标准

道路绿化设计相关标准

2)道路景观设计相关标准: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

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符合植物间伴生生态习性的植物种类。

2.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道路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不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3.同一道路的绿化景观风格统一,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4.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5.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

6.道路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7.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8.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一:
方案二:

规则式布置——上层背景树采用大乔木如栾树、柳树、白蜡 分段栽植,无需补栽雪松。中层小乔木如紫薇、樱花、海州 常山。亦可穿插小灌木球如小檗、火棘。下层苗木分段栽植。 分段1采用剪型灌木球如小檗、火棘,配剪型小龙柏色带; 分段2采用自然式栽植如月季、美人蕉。空地铺草皮。
优点——苗木品种少易采购,栽植顺序简单易施工。比方案 1苗木量大,层次丰富,因增加了花灌木、花卉季相变化明 显。 缺点——层次不丰富,效果一般。
方案四:
方案三:
方案四:
自然式布置——绿地造坡,外高内低。采用五重园林做法。 第一层采用水杉、雪松、马褂木等混植,无需补栽雪松。第 二层采用碧桃、红叶李、樱花、紫薇。第三层采用,红枫、 石楠、木槿。第四层采用连翘、杜鹃、月季、鸢尾、玉簪、 波斯菊、时令花卉等开花地被或草花。第五层采用草皮。
优点——没有特别的造型,无剪型苗木应用。区别于市政道 路绿化,更与山庄周边自然环境融合。 缺点——苗木量大、种类多,造价高。
一、道路绿化设计方案
道路绿化设计共4套方案,基本顺序为由简到繁,造价 由低到高。详述如下: 方案一: 规则式布置——上层苗木雪松为主调,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补 栽雪松,无背景树,穿插小乔木如红枫、木槿;亦可穿插小 灌木球如小檗、火棘。下层苗木已剪型地被造出大的色块, 如锦带、冬青做内层,金叶女贞做中层,小龙柏做外层。空 地铺草皮。 优点——苗木品种少易采购,栽植顺序简单易施工。造价低。 缺点——层次不丰富,效果一般。
方案二:
方案三: 自然式布置——绿地要根据植物搭配做地形。背景树采用自 然式大乔木如银杏、大叶女贞、栾树分段栽植,无需补栽雪 松。配碧桃、金银木、石楠、冬青丰富层次。50-80米之间 做一组植物小景。植物小景由1-2株大乔木如国槐、柿树做 主景树,中层配碧桃、红枫、鸡爪槭、紫薇等灌木;下层配 连翘、杜鹃、月季、鸢尾、玉簪、波斯菊、时令花卉等开花 地被或草花。空地铺草皮。每组小景要配1-2块景石做为点 睛之笔。 优点——每组造型都不同,无剪型苗木应用。区别于市政道 路绿化,更与山庄周边自然环境融合。 缺点——苗木变化多,特选树多。对施工人员的艺术欣赏水 平有一定的要求。造价高于方案一、二。时令花卉需按时更 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