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晖颜体书法欣赏
王献之与颜真卿行书鉴赏

目
录
10
《 送 梨 帖 》
王献之《送梨帖》,两 行,十一字。草书。仅“殊 不”二字连绵,其余字字独 立,但又笔意贯通,从“今” 字起笔一贯到底,折、搭 承接有序,形断意连。笔 画尽管收笔分明,但气势 却如山泉出谷奔腾倾泻不 可遏止。
/wangxianzhi/songli.htm
目
录
15
颜真卿的政治生平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 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天宝十四 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 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 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 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 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 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 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
2
王献之生平简介
东晋大书家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山东临沂人。 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书史上一直把他父子二人并称为“二 王”。王羲之一家数子均诸书法,唯独王献之最具秉赋,他敢 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从而也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 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字在笔势与气韵上要超过其父,米芾称 “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 即 是指在草书上的“一笔书”狂草。足见其书艺创造上的胆略, 不愧被后世褒称“小圣”。
目 录
颜真卿书法PPT课件

唐代书法发展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巅峰时期之一。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 化昌盛,书法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唐朝书法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书法以楷书为主流,同时也出现了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唐代书法家辈出 ,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对后世影响 深远。
布局规律
颜真卿书法布局严谨,注重字形的大 小、长短、宽窄、欹正等变化,通过 巧妙的穿插避让和呼应关系,使整体 章法和谐统一。
章法安排与行气贯通
章法茂密
颜真卿书法章法茂密紧凑,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联系紧密,形成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和整体感。
行气贯通
颜真卿书法行气贯通流畅,通过控制笔画的粗细、轻重、缓急等变化,使整幅 作品气息连贯、神完气足。
在当代书法艺术中价值
1 2
历史价值
颜真卿书法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遗产,对于 研究唐代书法艺术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线条、 结构、章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3
文化价值
颜真卿书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中华文 化具有积极作用。
02
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笔画厚重,力透纸背
01
02
03
笔画粗重
颜真卿的书法笔画粗重有 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 击。
力度感强
他的笔画在书写过程中力 度感极强,仿佛能够透过 纸张感受到书写时的力量。
厚重感
颜真卿的书法笔画厚重, 但并不显得笨拙,反而有 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
结构严谨,宽博大气
结构紧凑
空间感强
颜真卿书法评价语

颜真卿书法评价语
颜真卿,字子明,河南颖州人。
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的书法作品以气势恢宏、豪放灵动而著称,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受。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活力,每一笔都显露出他的个性和情感。
他的字体刚劲有力,筆画饱满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更展现出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热爱和关注。
颜真卿的作品中最有名的要数《祭侄文稿》。
这是一篇哀悼亡侄的文章,颜真卿以其极高的艺术造诣展现出了对亡侄深深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他的字体粗犷有力,充满了深情和悲壮,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悲痛之情,更表达了对家庭和亲人的无尽思念。
除了《祭侄文稿》,颜真卿的其他作品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字体工整、结构严谨,每一笔都流淌着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美感,更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情感世界。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深的情感打动了世人。
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活力,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受。
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他个人情感和人格的展现。
他的书法作品将永
远被人们所铭记和赞美。
颜真卿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颜勤礼碑讲解》(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
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
欣赏颜体书法

欣 赏
► ►
黄 冈 实 验 中 学 龙 王 山
颜体字特点
►颜真卿的行草书具有既凝练浑厚,
又有纵横跌宕的特色。他用笔气势 充沛,巧妙自然,并有篆籀气息, 但他的行草书仍不失魏、晋的准绳。 颜真卿的书法理论,收笔:
► 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
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 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 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 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述 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
► 运笔的方式前面已经谈过了,接下来就是
要发挥它的要领,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 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 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 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 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但多虽多,还是 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七点, 略概分类叙述: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对颜真卿书法的感受

颜真卿的书法给人一种雄浑、大气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如《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等,都展现出一种豪放、雄健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笔力雄健: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用笔粗重,力透纸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笔力和力度感。
➢结构严谨:颜真卿的书法结构严整规范,章法富有节奏感,使得整幅作品气势磅礴。
➢线条流畅:颜真卿的书法线条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气韵生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不仅形似,更追求神似,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气韵和意境。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成就举世公认,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欣赏颜真卿的书法,不仅能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更能让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大全

书法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大全书法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大全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以楷书著名于世。
今天,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大全,希望能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河洛藏真卿碑河洛藏真卿碑是颜真卿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还是唐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物。
它保存在洛阳市的白马寺中,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宝。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自然流畅,用笔舒适自然,笔画简明利落、骨力雄健、跌宕有致。
二、大秦帝国碑大秦帝国碑是颜真卿塑造个性笔法的代表作,也是颜氏六朝碑之一。
这块石碑内容丰满,笔法豪放有力,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仍被誉为传世之宝。
颜真卿用粗劲有力的笔画,把密集的文字都刻画得对称匀整,气息深沉,结体粗厚有力,争夺了石碑的“灵动”。
三、新魏碑新魏碑又称颜碑,是颜真卿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新魏碑气势磅礴,龙飞凤舞,笔力雄浑,韵味深沉。
此碑用笔较老辣,锋利有力,富有纹理变化,字体肌理感强,角度和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
颜真卿将书法和文学融为一体,用高水平的书法技巧展示了极高的文学才华。
四、颜勤礼体颜勤礼体,是颜真卿八十多岁时创作的临摹杨凝式草书的一组作品。
这个系列笔画凝练、运笔流畅、布局分明,纵横交错,字形简洁而不失强烈的艺术张力,是颜真卿晚年书法的代表作。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细腻、严谨、刚柔并济。
五、祭侄文稿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家中门楣上的一篇祭文。
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时,放下了家族权利的纷争,发挥了自己才华的最高水平。
整篇文笔舒展,洋溢着强烈的丧礼气氛,勾勒出一首家族的叙事诗。
颜真卿高峰的书法技巧被深入融合于松涛般的韵律之中,其中一些句子,其墨迹流转,成功表现“行草一道,挟着草气的奔放与狂野”。
总体来说,颜真卿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艺术符号,他用自己手挥墨拓出了一条书法艺术的新天地。
以上是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大全,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不妨多多欣赏和研究,相信会对你的书法学习和创作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卞晖颜体书法欣赏
卞晖颜体书法欣赏
卞晖颜体书法欣赏1
卞晖颜体书法欣赏2
卞晖颜体书法欣赏3
卞晖颜体书法欣赏4
卞晖颜体书法欣赏5
颜体书法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立坚实骨体,求筐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
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
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
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孽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
此时颈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封.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
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
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
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紊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
的声誓: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
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
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
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电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自面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零“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
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
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
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第二境界: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
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离堆记》(762)、《磨灭记》 (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蜇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
《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
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
可以看到,他加强厂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
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
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
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
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
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
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
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
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宜;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
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第3境界: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
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
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 (774)、《李玄靖
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磷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
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卉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话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
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
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时代造就了颜书境界,就像时代造就了王羲之的书学境界一样。
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社会动荡的时代,而文化史上却成了光焰万丈的时代。
这一时代的书法艺术已成了十大夫手中一种自觉地寄托高妙意兴的艺术、本领。
他们深入地发现了自然的外在美,又深入地发现了精神的内在美。
王羲之就是这一时代造就的“书圣”。
然而,唐代进入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帝国政治、经济、军事超越以往,达到鼎盛,文化艺术如百花吐艳;人
们以一种新的目光和价值观面对社会的巨大进步。
唐太宗笃好王右军书法,亲自为《晋书》本传作赞,且重金购求,锐意临摹,又拓《兰亭序》以赐朝贵,故士大夫皆宗右军。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这些初唐大家虽各有成就.却未能真正为唐代创立新书体。
创立一代新书体,颜真卿是先觉者。
他是唐代社稷之臣,又是书艺世家的后裔,对于书法的演变.无不瞩目关注。
韩愈曾讥“羲之俗书趋姿媚”者,其片面处是未能正确评价王书,而其本意则在于从自己时代出发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审美观。
因此杜诗、韩文、颜书,无不以新的时代为背景自立风貌。
·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或为唐代之书”(《书林藻鉴》)。
颜书的尚骨、尚肥、尚法,崇端庄、阔大、豪放,重气势、魄力、雄风,都可以从唐代社会中找到时代的折光投影:颜真卿造就了在书法中的盛唐之音,这便是颜书的恢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