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实务与案例共176页

合集下载

纳税筹划案例

纳税筹划案例

纳税筹划案例1、案例资料:某市甲、乙两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甲为生产企业,乙为商业企业,甲同乙签订一项代销协议,甲委托乙代销产品,不管采取何种销售方式,甲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以1000元的价格销售,市场售价的本钱率为60%。

目前拟定的代销协议中有两个可选方案:方案一:采取代销手续费方式,乙企业以每件10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每代销一件收取代销价格20%的手续费,甲企业以每件1000元向乙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方案二:采取视同买断方式代销,甲企业按800元的协议价收取货款,乙企业在市场上仍要以1000元的价格销售甲公司的产品,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即200元/件归乙公司所有。

假定甲的进项税额为12万元,乙企业可售出产品1000件,甲按规定取得代销清单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问题:分别从甲、乙两个企业的角度来判断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

〔除流转税及其附加外不考虑其他税费,以税前会计利润作为判断标准,以上价格均为不含税价,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正确答案】方案一:甲应纳增值税=1000×1000×17%-120000=50000〔元〕甲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0000×〔7%+3%〕=5000〔元〕甲税前会计利润=1000×1000×〔1-20%〕-1000×1000×60%-5000=195000〔元〕乙应纳增值税=1000×1000×17%-1000×1000×17%=0〔元〕乙应纳营业税=1000×1000×20%×5%=10000〔元〕乙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000×〔7%+3%〕=1000〔元〕乙税前会计利润=1000×1000×20%-10000-1000=189000〔元〕方案二:甲应纳增值税=1000×800×17%-120000=16000〔元〕甲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6000×〔7%+3%〕=1600〔元〕甲税前会计利润=1000×800-1000×1000×60%-1600=198400〔元〕乙应纳增值税=1000×1000×17%-1000×800×17%=34000〔元〕乙企业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4000×〔7%+3%〕=3400〔元〕乙税前会计利润=〔1000-800〕×1000-3400=196600〔元〕从甲的角度来看,方案二比方案一多3400元的税前会计利润〔198400-195000〕,应选择方案二;从乙的角度来看,方案二比方案一多7600元的税前会计利润〔196600-189000〕,应选择方案二。

纳税筹划——税务风险与筹划(案例实务版)

纳税筹划——税务风险与筹划(案例实务版)

2、企业纳税申报的信息异常导致; 3、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含案头分 析)随机抽查等导致; 4、国家税务总局对行业及地区的信息 监管分析导致; 5、征管税务机关或其他机构移交、转 办;及上级部门交办等。
6、政治原因; 7、取得问题发票导致; 8、业务关联企业被稽查导致; 9、企业涉及的其他经济案件导致; 10、与税务机关产生矛盾导致; 11、其他原因
15)2003年度A酒店在离酒店附近 租用属城中村的一地块兴建临时 商铺(无房产证),地块租期10 年,10年后商铺归城中村所有, 商铺发包给江门某建筑公司承建, 发包金额约300万元,取回该建筑 公司在公司注册地主管地税机关 购领的发票并已入账。
16)临时商铺于2004年度开始出租, 当年收取押金60万元(未申报相关 税费),取得租金约300万元,2005 年1-9约租金收入320万元(未见相 关的管理费),累计代扣代交的水 电费约22万元(全部反映在往来账 上,未申报任何税费)。租金收入 已申报营业税及相关的附加税费, 但未申报房产税,因为A酒店的财 务人员认为房产税应由土地使用权 的拥有方缴纳。
14)2002年起在酒店的右侧(土地使 用权属A酒店)兴建了48个商铺、 建造成本约580万元,工程发包给 D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已取回 相关的合法票据,当年11月完工, 2003年已确权酒店名下、并办妥 房地产证,2004年8月以1900万元 的售价全部出售给F公司,财务人 员按1900万扣减580万的成本后申 报营业税。
23、酒店外墙一广告位出租给某公司 做广告年租金收入10万元,财务人 员已申报了营业税、城建税及相关 附加,税务机关提出此收入还应征 收房产税。
问题:
请你就前述A酒店的涉税问题作出 评价。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纳税筹划经典案例

纳税筹划经典案例

《财务纳税筹划案例精粹》增值税纳税筹划案例1、债权人"讨债"为什么要缴税一、案情简介:A企业长期欠B企业货款,无力偿还。

B企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扣了A企业一辆小汽车后,下裁定书把小汽车的所有权判给B企业。

B企业多方努力,把小汽车卖了,最终收回货款。

某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对B企业的纳税进行检查后,认定B企业出售小汽车没有按规定交纳增值税,造成偷税,要求B企业补交税款,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B企业的经理及财务人员都想不通,认为小汽车是A企业的,是替A企业卖了收回属于自己的货款,为什么还要交纳增值税如果直接收回货款,不就没有这些麻烦二、纳税辅导:B企业被长期拖欠货款,确实是一件让人同情的事。

在费劲收回货款后,又引来偷税及被罚的麻烦,疑惑的提出:如果直接收回货款,不就没有这些麻烦对!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值得让人思考的。

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游艇,摩托车和应征消费税的汽车,无论销售者是否属于一般纳税人,一律按简易办法依照6%的征收率计算交纳增值税。

A企业欠B企业货款,如果A企业直接变卖小汽车偿还货款,那么,A企业交纳增值税,B企业收回货款且不用交税,但是这显然不可能;A企业不变卖小汽车,申请法院执行,如果法院扣了小汽车后,卖了收回车款,裁定书直接把车款交给B企业,那么,该辆小汽车还是由A企业交纳增值税,B企业没有纳税的义务;可事情恰恰相反,法院一旦把小汽车的所有权判给了B企业,由B企业直接出售,那么,不仅A企业要交纳增值税,而且B企业再销售小汽车时,也产生了纳税义务,也要按出售的金额计算交纳增值税。

该案件的发生,给税务机关及纳税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机关多一些纳税辅导,让纳税人彻底理解税收政策,少走弯路;纳税人平时多注意学习,在处理一些业务时,多与税务机关联系,可以不缴的税就要避免,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2、设备价款和运费分开划算某机械厂生产重型机械设备,实行订单生产,并由厂家直销。

第一章 纳税筹划准备 《纳税筹划实务与案例》PPT课件

第一章  纳税筹划准备  《纳税筹划实务与案例》PPT课件
(4)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财务人员全面、完整地组织企业 的纳税工作,不至于出现纰漏和差错,积极稳妥地防范纳税风 险。
(5)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纳税筹划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一、行为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二、要素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二、要素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二、要素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二、要素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二、要素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二、要素对象
纳税筹划对象的内容
二、要素对象
纳税筹划目标
一般目标
一、不纳税 二、少纳税 三、缓纳税 四、降低纳税风险
具体目标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纳税义务人
具体目标
二、征税对象
具体目标
三、计税依据
二、要素对象
• 要素对象是指税法要素。 税法按照内容划分,可以 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 序法。
纳税筹划对象的重要性
(1)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纳税筹划工作更具针对性,易于 发现筹划的重点。
(2)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财务人员把握纳税筹划的目标, 并且始终围绕着筹划目标进行筹划工作。
(3)明确纳税筹划对象可以使财务人员更容易发现纳税筹划的 方法。
准备阶段
一、纳税人调查
(一)了解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1.注册情况 2.经营情况 3.纳税人的关联方关系 4.纳税人财务状况 5.纳税人会计机构情况 6.纳税人涉税情况 7.纳税人的企业战略与发展规划 8.纳税人纳税筹划的动机与需求 9.管理层对纳税筹划的态度 10.供应商和客户 11.初步了解纳税筹划的重点
策,又不违背纳税人的整体利益。
纳税筹划的性质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后的收益额如下:12-15-6-20=-29(万元)3. 降低盈利年度应纳所得额的纳税筹划。

假如企业对积压的库存产品进行销价处理, 能够使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 进而降低应纳所得税(当期应纳的增值税也能够下降)。

关联企业能够通过转移定价或利润的方法降低总体税负。

例如, A.B两企业是某集团公司两个独立核算的纳税单位。

1996年1~11月份, A企业亏损100万元, B企业盈利200万元。

假如A企业有积压商品, 账面进价100万元(不含增值税), B企业有畅销商品, 账面进价200万元, 市场售价400万元。

假设A.B两企业1996年度准予扣除的费用均为25万元, 增值税税率为17%, 所得税税率为33%。

12月份, A.B两企业将各自的积压和畅销商品按账面进价进行结转并于当月销售。

畅销商品按正常市价销售, 积压商品按成本价的60%销售。

设A.B两企业11月份已纳增值税分别为V1. V2。

假设两企业产品不进行结转, 当年纳税情形如下:A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1+100×60%×17%-100×17%=(V1-6. 8)万元B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2+400×17%-200×17%=(V2+34)万元两企业应纳增值税合计=V1-6. 8+V2+34=(V1+V2+27. 2)万元A企业1996年度无利润, 应纳所得税为0。

B企业1996年度应纳所得税=(200+400-200-25)×33%=123. 75(万元) 集团应纳税= V1-6. 8+V2+34+0+123. 75= V1+V2+ 150. 95(万元)两企业进行产品结转, 当年纳税情形如下:A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1+400×17%-200×17%=(V1+34)万元B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2+100×60%×17%-100×17%=(V2-6. 8)万元两企业应纳增值税合计=V1+34+V2-6. 8=(V1+V2+27. 2)万元A企业1996年度应纳所得税=(-100+400-200-25)×33%=24. 75(万元) B企业1996年度应纳所得税=(200-100×40%-25)×33%=44. 55(万元) 集团应纳税=V1+34+V2-6. 8+24. 75+ 44. 55=V1+ V2+96. 5(万元)(V1+V2+150. 95)-(V1+V2+96. 5)=54. 45(万元)前后比较结果显示, 集团1996年税收负担降低了54. 45万元。

企业纳税筹划实务操作案例

企业纳税筹划实务操作案例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操纵)实务操作---宋洪祥主讲一、纳税筹划实务操作所具备的条件1、纳税筹划应具备的三个意识:直接销售(1)超前意识折让销售销售方式以物易物还本销售以旧换新偷税对应的税收政策出现业务发生后纳税结果产生逃税改变纳税结果抗税欠税新型建筑材料厂纳税身份的选择案例分析筹划原则合理合法不违法违法后果经济处罚纳税筹划什么缘故不能违刑事处罚增强法制观念具备自我爱护的4个条件熟练掌握税收法规法您的知识熟练掌握纳税筹划技巧您的智慧您的应变能力(3)自我爱护(某包装彩印厂用福利企业达到免税)倾销标准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倾销幅度2%起诉资格50%倾销原则(谁应诉谁受益)加权平均利率14%如何样利用法律爱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终裁结果安德利0%其他91%(烟台安德利浓缩果汁生产企业反倾销案例)安德利出口量由5%升到60%企业受益状况其他30家企业丧失50%的市场2、应掌握的纳税筹划工作流程(三个结合点)融资环节业务流程购进环节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生产环节销售环节(1)业务流程税务机关设置阻碍与税收法规税收政策的局限性税法宣传的不到位相结合信息渠道的阻碍工作时刻的阻碍信息来源广找中介机构政策掌握全面 更好地掌握和执行政策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广泛的关系资源税种的选择了解税收政策税率的选择征收方式的选择节税避税 找到筹划突破口(利用政策调节业务) (2)税收法规与查找筹划方法筹划方法相结合 税负转嫁逾期超过一年征税纯净水包装物筹划突破口 一年押金的案例分析利用政策调节业务减轻纳税成本了解筹划目的增加企业效益降低税收负担掌握会计核算方法(3)筹划方法与利用会计处理税务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相结合达到筹划目的了解税务办税程序了解办理减免税的手续制度现金交易(灵活性等)纯净水包装物收款收据押金的案例分析前出后进业务流程条件税收政策(4)合法节税结论节税筹划方法条件会计处理二、纳税筹划实务操作案例分析(一)机构设置的纳税筹划:1、有限公司:流转税(1)税种企业所得税(当地税率)个人所得税(股息、分红)20%税率投资者的工资(2)列支标准范围宽宣传费5‰(3)风险——无限责任2、合伙制企业:流转税(1)税种个人所得税(年终所得 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2)列支标准——投资者工资不准列支、宣传费不准列支(范围窄)(3)风险——有限责任(注册资本的部份)3、税收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股份的阻碍(外方占25%以上,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1)案例1:某外商企业总股本5000万,外方占30%,中方占70%,两年后向社会募集2500万社会公众股,股本发生变化,外方比例低于25%。

税收筹划法律案例(3篇)

税收筹划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税收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合理避税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又能维护国家税收秩序。

本文以某企业利用政策合理避税的成功案例,探讨税收筹划的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甲公司成立初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为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甲公司决定利用税收筹划策略,降低企业税负。

甲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充分考虑了国家相关税收政策。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可以将研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甲公司了解到,自己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条件,于是将研发费用列入成本,降低了企业所得税。

其次,甲公司针对土地增值税政策,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确定土地成本,降低土地增值税税负;二是优化土地使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增值税;三是利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三、案例分析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甲公司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了企业所得税。

具体操作如下:(1)合理归集研发费用。

甲公司按照国家规定,将研发费用归集到研发部门,确保研发费用真实、准确。

(2)合规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甲公司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按照国家规定,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纳入应纳税所得额。

2. 土地增值税政策甲公司针对土地增值税政策,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确定土地成本。

甲公司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充分考虑土地市场行情,合理确定土地成本。

(2)优化土地使用方案。

甲公司在开发项目过程中,优化土地使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增值税。

(3)利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

甲公司关注国家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根据政策规定,合理享受税收减免。

四、结论本案中,甲公司通过合理利用税收筹划策略,降低了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对本案的总结:1. 企业应充分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合理利用政策优势。

税收筹划案例

税收筹划案例

案例1-1某纳税人2008年度新购进一项固定资产,假如按照税法的规定,既可以采用直线拆旧法,也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该纳税人根据自己未来生产经营情况所作的预计是,未来所适用的所得税边际税率将会上升,则该纳税人选择了直线折旧法,平均每年计提折旧,以享受折旧抵税所带来的所得税节税效应。

纳税人所作的折旧方法的选择而引起的应缴税款的选择则属于税收筹划的范围。

如果该纳税人将购买固定资产的费用支出作为费用性支出一次性在所得税前扣除,加大当期费用扣除的金额,则属于偷税行为。

分析:第一. 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

纳税人根据税法的规定所作的折旧方法的选择未违反税法的规定,因此该行为属于税收筹划范围。

纳税人之所以作这种选择,是因为当边际税率上升时,费用的抵税效应会更大。

假设该项固定资产若采取直线折旧法,则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0000元;若采取加速折旧法,则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150000元,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100000元,第三年折旧费用为50000元。

该纳税人预计第一、二年的所得税税率为20%,第三年的所得税税率预计将上升为25%,则(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采用直线折旧方法将产生的抵税金额=100000x2x20%+100000x25%=65000(元)采用加速折旧法将产生的抵税金额=150000x20%+100000x20%+50000x25%=62500(元)采用直线折旧法比采用加速折旧法节税的金额=65000-62500=2500(元)因此在预计边际税率会上升时,纳税人会选择能得到最大抵税效应的费用计算方法,以享受费用抵税的节税收益。

第二,资本性支出费用化根据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不得一次性在税前扣除,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在税前扣除。

企业把资本性支出作为费用性支出,加大了当期的费用扣除金额,属于多列支出的行为,该行为是违反税法规定的,属于偷税行为。

--------------------------------案例1-2某洗衣机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纳税期限为一个月),2009年6月销售洗衣机10台给某电器商店,货物已经发出,货款是在10月份电器商店销售出去后才收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