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的修改说明-2010年3月2日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电气》23机房工程 23.1 一般规定23.1.1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 计。
23.1.2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 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23.1.3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3.2机房23.2.1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 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 机房等。
23.2.2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 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 为A 、B 、C 三级。
表23.2.3 — 1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 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 较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 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系统配置:N+X(X=1〜N)系统配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 x 个单元、x 个模块或x 个路径。
任何x 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不属于A 级或B 级机房的为cc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级机房地设备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 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 系统运行不中断注:1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 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23.2.3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13.2.3 — 1,各级机房举例见表: 13.2.3 — 2。
等级要求分级标准 性能要求 系统配置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A 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 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 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 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 系统配置:2N ,2(N+1)系统配置 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 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 工作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B 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 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 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系统配置:N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2容错: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09.07.20
•【文号】建质[2009]124号
•【施行日期】2009.07.2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勘察设计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
施》(2009年版)的通知
(建质[2009]124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工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保证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我部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版)作了第一次修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包括《规划·建筑·景观》、《结构》、《给水排水》、《暖气空调·动力》、《电气》、《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和《防空地下室》分册,经审查批准,现予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9建筑物防雷电子版规范 2010-03-09 22:14:04 阅读5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引用二不小心的 9建筑物防雷1 特此鸣谢!9建筑物防雷9.1一般规定9.1.1建筑物防雷设计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9.1.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作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合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9.1.3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联结、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
9.1.4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使建筑物防雷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
9.1.5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9.1.6在防雷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建筑及结构形式与有关专业配合,充分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
9.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9.2.1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9.2.2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9.2.3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划分及防雷措施见表9.2.3。
9.3接闪器9.3.1接闪器由下列各形式之一或任意组合而成。
1独立避雷针。
2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1.引言1.1 概述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领域,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2009年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舒适、安全、环保的需求不断增加,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合理组合和优化,以达到提高建筑性能、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节能环保等目标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涉及到建筑的结构设计,还包括了建筑的节能、环保、防火、隔声、防震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在2009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就。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新型的设计技术措施结构逐渐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例如,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分析软件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优化建筑结构的性能。
同时,新型材料的推出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选择,例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其次,在节能环保方面,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成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设计师在2009年更加注重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太阳能利用系统的应用等,都成为了当时的设计热点。
总之,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2009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设计师们在建筑结构优化、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未来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也将继续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的探讨和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会详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2009-2010第二章

P,
,
h)
昼夜
季节 大气透明度 太阳射线在水平 面上的投影与墙 面法线的夹角
大气透明度等级的划分与太阳辐射强度有关。目前,我国 将大气透明度分为1~6个等级,1级表示当地的大气透明度 最大即太阳辐射照度最大,2~6级依次递减 。
(二)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强度 材料的吸收率主要取决于材料的颜色和粗糙度。
1. 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1)外墙和屋顶(非透明的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LQ KF (tl , n tn )
tl,n—外墙和屋顶的逐时冷负荷温度。 (是由室外综合温度tz转化而来的) 302种墙体和324种屋面进行归纳,分成六种类型,经过 大量运算,给出了各类型结构的逐时冷负荷温度值。 见附录2-4表3、4
tl—玻璃窗的逐时冷负荷温度。
(是由室外计算温度tw转化而来的)
tl制表条件:
地点:北京
时间:七月份
w=18.6W/(m2º C); n=8.7W/(m2º C)
tl tl td k
LQ KF (tl tn )
2.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LQ F0Cz Dj , maxCLQ
标准玻璃:采用3mm厚的普通平板玻璃 日射得热因数Dj:在一定的条件下(w=18.6W/(m2º C),
n=8.7W/(m2º C)),夏季(以7月份为代表)通过这一“标准玻璃”
的日射得热量q
LQ F0Cz Dj , maxCLQ
Cz—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无因次。 Cz= Cs× Cn Cs—窗玻璃的遮阳系数 Cn—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实际窗玻璃的日射得热 Cs= “标准”窗玻璃的日射得 热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The 2009 National Technical Measures for 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 HVAC PowerIn 2009, the National Technical Measures for 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were introduced in China. These measures aimed to provide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systems in 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HVAC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power system.The HVAC power system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abuilding's infrastructure as it is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a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 by regulat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air quality. It consists of several key elements such as heating sources, cooling sources, distribution networks, control systems, and ventilation systems.When designing an HVAC powe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technical measures set in 2009, certain factors need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building being constructed or renovated, climatic conditions of the region, energy conservation goals, safety regulation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HVAC equipment.One aspect emphasized in the technical measures relates to energy efficiency. The aim is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HVAC power system so that it consumes minimal energy while achieving maximum comfort levels.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proper insulation of building envelopes to minimize heat loss or gain, smart zoning and controls that allow different areas of a building to be heated or cooled independently based on occupancy patterns or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within the building.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highlighted in the technical measures is ventilation. Good indoor air quality is essential for occupant health and comfort. The guidelines encourage designers to incorporate efficient ventilation systems that supply fresh air while ensuring properfiltration and removal of pollutants from indoor spaces through mechanical means or natural ventilation strategies.Furthermore,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promoted in HVAC power system designs as part of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s. The use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solar thermal collectors or geothermal heat pumps for heating purpos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reliance on conventional fossil fuel-based heating sources.To ensure reliab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HVAC power system, certain technical measures pertain to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Designers are encouraged to select energy-efficient equipment that meets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standards and is capable of integration with smart sensor networks for optim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In conclusion, the 2009 National Technical Measures for 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the HVAC power system in civil buildings. The emphasis on energy efficiency, ventilation,an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howcasesChina's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building practices. By adhering to these technical measures, designers can create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s while minimiz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译文)2009年,中国引入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旨在为民用建筑工程的各个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准则和标准,包括暖通空调动力系统。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23机房工程23.1一般规定23.1.1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
23.1.2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23.1.3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3.2机房23.2.1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机房等。
23.2.2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级。
23.2.3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13.2.3—1,各级机房举例见表:13.2.3—2。
表23.2.3—1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要求等级分级标准性能要求系统配置A 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A级:A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系统配置:2N,2(N+1)系统配置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作B 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B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B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系统配置:N+X(X=1~N)系统配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1. 引言2009年,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颁布实施,对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环境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
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中,合理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建筑物内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对于这一技术措施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暖通空调系统是指通过供热、供冷、通风、空气净化等技术手段,在建筑物内部维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新鲜度,保证人员的工作、生活和生产所需的舒适环境。
它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医院、实验室、办公楼等,在这些地方要求暖通空调系统的性能更加优越。
3.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要求在2009年的技术措施中,对暖通空调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设计规范、施工标准、设备选型、节能指标等方面。
这些技术要求是对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和施工的一次全面规范,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4. 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在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热负荷、通风要求、气流分布、设备选型等因素,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能源供应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
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也是暖通空调系统能否长期保持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暖通空调系统的专业人士,我认为要保证暖通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需要遵循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更需要深入理解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环境特点,综合考虑建筑物结构、功能需求和节能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6. 总结和回顾在文章中我们全面地讨论了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要求和规范,以及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的修改说明
修改页次:正文第68页。
修改内容如下:
将原“4.8.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
修改为“4.8.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和用于机械排烟的补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当必须穿越时,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加压送风管道、补风管道的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