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发展
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发展

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发展摘要:随着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对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药用高分子材料与药物制剂的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我国药用高分子应用和研究开发现状;高分子辅料与缓控释系统发展关系。
关键词: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辅料、高分子辅料、缓控释系统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等诸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一个重要交叉领域。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现代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开发提高药品质量和发展新型药物传输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药用高分子材料与药物制剂的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药物制剂中应用、本身一般不具备药理和生理活性但能够赋予或改善药物制剂特定性能的各种高分子。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现代药物制剂研发及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药品质量和发展新型药物传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出,作为药剂添加剂应用的高分子多种多样,它们可以是药品成形的助剂,也可以用于提高药物稳定性、溶解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等。
正因为许多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诸如口服缓释和控释片剂、微丸剂、皮下埋植剂以及注射用靶向制剂等现代药物传输系统等才得以问世。
这些新型药物制剂改变了人们的用药方式和给药量,使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更为有效。
采用纤维素衍生物和丙烯酸树脂制备的不同药物的缓释及控释片剂和胶囊己经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一天需数次服药的许多普通制剂正在被一天二次或仅服一次的缓控释制剂取代,在减少服药次数的同时降低了血药浓度的波动性、减少了毒副作用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原来需要每日注射一次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注射液,在制备成聚乳酸微球后一次皮下注射可将药效延长至3个月甚至6个月之久。
应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多肤、蛋白质以及基因的转运载体已成为21世纪初的热点研究领域。
2.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药用高分子材料不仅需要强调其功能性而且必须强调其安全性,未经严格安全性研究和批准的新材料不能作为药物制剂添加剂使用国际药用辅料协会1997年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对新辅料安全性评价的指南。
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是指用于医药领域的高分子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药物载体功能。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药物输送、组织工程、医疗器械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药用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首先,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药物输送方式往往存在药物的不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大等问题。
而药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毒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例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是一种常用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微球或纳米粒子的载体,用于输送抗癌药物、抗生素等。
另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明胶等药用高分子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领域。
其次,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组织工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组织工程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构建人工组织和器官的技术,旨在修复和再生受损组织。
药用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用于修复骨折、软骨损伤、皮肤缺损等。
例如,聚乳酸(P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可以用于制备骨修复材料和软骨修复材料,可促进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另外,明胶和壳聚糖等药用高分子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
此外,药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医疗器械是用于诊断、治疗、缓解疾病的器械,如缝合线、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等。
药用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可以用于制备医疗器械。
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可以用于制备医用缝合线和人工心脏瓣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
另外,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等药用高分子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总之,药用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在药物输送、组织工程、医疗器械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之

目录
•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概述 •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
安全性 •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
应用 •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展望
01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药物制剂中用作辅料或载体的高分子化合物。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理 化性质,能够影响药物的释放、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循环利用与资源化
建立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对自然资源 的依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1 2 3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 发和应用将不断涌现,如智能型药用高分子材料、 纳米药用高分子材料等。
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提高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助于降低药物制剂对 人体的副作用和环境污染。
个性化和精准医疗的需求
随着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对具有特定 功能和性能的药用高分子材料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总结词
提高药物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改善药物口感
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
利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在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降解。
高分子材料对药物释放的控制
通过控制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结构,可以实现对药物释放速度的调节, 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高分子材料改善药物口感
利用高分子材料对药物进行包覆或改性,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口感,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分类
根据其来源和用途,药用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包括淀粉、纤维素、壳 聚糖等,合成高分子则包括聚乙烯醇、聚丙烯酸树脂、聚乳酸等。
药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是合成高分子材 料的重要方法,通过缩合 反应形成高分子链。
共聚反应
共聚反应是将两种或多种 单体进行聚合,生成具有 不同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 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技术
溶解与混合
将高分子材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与其他药物成分混合均匀。
干燥与除湿
去除高分子材料中的水分和溶剂,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04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与 评价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原则
确保药用高分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的安全性,避免因材料本 身引发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险。
安全性测试
对药用高分子材料进行全面的安全性测试,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 性、致突变性、致敏性等方面的评估。
临床数据支持
收集并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应用中的数据,以评估其长期安全 性。
水溶性
根据药物制剂的需求,药用高分子材料应具有适当的水溶性,以便于 药物的溶解和分散。
粘附性
对于某些药物制剂,如口腔贴片、鼻腔喷雾等,药用高分子材料应具 有较好的粘附性,以保证药物能够较长时间地停留在作用部位。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口服给药制剂
注射给药制剂
药用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片剂、胶囊剂 、颗粒剂等口服给药制剂,以提高药物的 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分类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药用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 纤维素、壳聚糖等,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丙烯酸树脂等。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
生物相容性
药用高分子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和毒 性反应。
稳定性
药用高分子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确保药物制 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它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
的意义。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药物制剂中作为载体、包装材料或者药物本身的高分子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可控释放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因此在药物制剂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作为载体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将药物载入
高分子材料中,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毒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例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是一种常用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它可以作为微球、纳米粒等载体,用于控制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包装领域也具有重要作用。
药物包装材料需要具
有良好的阻隔性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以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包装材料,例如聚乙烯醇、聚己内酯等,它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延长药物的保质期,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药用高分子材料还可以作为药物本身。
一些高分子材料本身具有药物活性,例如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EG-PLA)可以作为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抗
肿瘤活性。
这种药物既可以作为载体,也可以作为药物本身,具有双重作用。
总的来说,药用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它在药物制剂中
作为载体、包装材料或者药物本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药用高分子材料将会在医药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应用于医药领域的特殊高分子材料。
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释放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在医疗器械、药物传递系统和组织工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1. 聚乳酸(P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和PLGA是最常用的药用高分子材料之一。
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用于制备缝合线、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支架等。
此外,由于它们的可良好可控释放性,它们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系统,如微球、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等。
2.玻尿酸(HA)和聚乙二醇(PEG):玻尿酸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它可用于制备软骨修复材料、皮肤填充剂和药物传递系统等。
聚乙二醇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可用于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增加其溶解度,并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3.聚酯和聚酰胺:聚酯和聚酰胺是常用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它们可用于制备缝线、填充剂和组织工程支架等,在骨科、牙科和整形外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来调控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性和机械性能,以适应不同的医疗需求。
4.明胶和胶原蛋白:明胶和胶原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
它们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载体和伤口愈合材料等。
此外,由于其结构与人体组织相似,它们在医学成像和细胞培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药用高分子材料被用于特定的医疗应用,如聚己内酯(PCL)、聚碳酸酯(PC)和聚乳酸-联谷氨酸共聚物(PLLA-Glu)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为医学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药用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毒性
a.单体:高分子的独行常常来自于残留的单体 单体: b. 高分子结构:高分子材料的独行因化学 结构、
相对分子量大小以及聚集态结构的不同而有差异。
合成和加工助剂: c. 合成和加工助剂 : 催化剂及其分解物残留在高
分子产物中往往是有害的,这也是为什么制备或 生产药用高分子必须进行分离纯化的根本原因, 否则所制备或生产的高聚物是不能作为药用高分 子辅助材料和包装材料使用的。
高分子药物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1) 高分子药物本身以及它的分解产物都应是 无毒的,不会引起炎症 和 组织变异反应, 没有致癌性。 2) 进入血液系统的药物不会引起血栓 3) 具有水溶性和亲水性,能在生物体内水 解并有药理活性的基团
高分子药物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4) 能有效的达到病灶处,并在病灶处积累, 保持一定的浓度。 5) 对于口服的药剂,聚合物主链不应分解, 以便高分子残骸能通过排泄系统被排出体外。 如果药物是导入循环系统的,为避免其在体 内积累,聚合物主链必须是易分解的,才能 排出人体或被人体所吸收。
高分子药物
.高分子药物载体的优点 高分子药物载体的优点 能控制药物缓慢释放,使新陈代谢减速、 排泄减少、药性持久、疗效提高;载体能把 药物有选择性的输送到体内确定部位,丙能 识别变异细胞;药物稳定性好,药物释放后 的载体高分子是无毒的,不会再体内长时间 的积累,可排出体外或水解后被人体吸收, 因此副作用小。
主要参考文献
王建国 刘琳 编著 特种与功能高分子材料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10.P259-314.
b.是结构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不清楚,缺乏 详尽的理论指导,造成很多药物高分子化后失 去药理作用.
药理活性高分子药物
药理活性高分子药物的特点 本身具有与人体生理组织作用的物理、 化学性质,从而能克服肌体的功能障碍, 治疗人体组织的病变,促进人体的康复 合预防人体的疾病等。
药用高分子材料论文

药用高分子材料论文药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它在药物传递、医疗器械、组织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从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特点、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药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在医药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材料,它具有多种形态和结构,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明胶、壳聚糖等,而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己内酯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在人体内被分解和吸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其次,药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特点,包括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可调控性和多样性。
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生物体相容的能力,可降解性是指材料在生物体内能够被降解和代谢,不会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可调控性是指材料的性能和结构可以通过合成方法和工艺条件进行调控,而多样性则是指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制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传递、医疗器械和组织工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药物传递方面,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医疗器械方面,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医疗器械,如缝合线、人工关节、支架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在组织工程方面,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细胞培养支架的制备,可以提供细胞生长的支撑和生长环境,有助于组织再生和修复。
最后,药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药用高分子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药用高分子材料将更加注重其在药物传递、医疗器械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其在材料性能和结构上的调控和设计,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综上所述,药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它将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用高分子材料将会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发展李彦松制药072 学号:050714214摘要随着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对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药用高分子材料与药物制剂的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我国药用高分子应用和研究开发现状;高分子辅料与缓控释系统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辅料、高分子辅料、缓控释系统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高分子科学与生命科学等诸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一个重要交叉领域。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现代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开发提高药品质量和发展新型药物传输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药用高分子材料与药物制剂的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药物制剂中应用、本身一般不具备药理和生理活性但能够赋予或改善药物制剂特定性能的各种高分子。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现代药物制剂研发及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提高药品质量和发展新型药物传输系统具有重要意义[1]。
表1列出了目前在药物制剂中常用的一部分药用高分子材料。
可以看出,作为药剂添加剂应用的高分子多种多样,它们可以是药品成形的助剂,也可以用于提高药物稳定性、溶解性、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等[2]。
表1 药物制剂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正因为许多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出现,诸如口服缓释和控释片剂、微丸剂、皮下埋植剂以及注射用靶向制剂等现代药物传输系统等才得以问世。
这些新型药物制剂改变了人们的用药方式和给药量,使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更为有效[4]。
采用纤维素衍生物和丙烯酸树脂制备的不同药物的缓释及控释片剂和胶囊己经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一天需数次服药的许多普通制剂正在被一天二次或仅服一次的缓控释制剂取代,在减少服药次数的同时降低了血药浓度的波动性、减少了毒副作用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原来需要每日注射一次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注射液,在制备成聚乳酸微球后一次皮下注射可将药效延长至3个月甚至6个月之久。
应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多肤、蛋白质以及基因的转运载体已成为21世纪初的热点研究领域。
2.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药用高分子材料不仅需要强调其功能性而且必须强调其安全性,未经严格安全性研究和批准的新材料不能作为药物制剂添加剂使用[5]。
国际药用辅料协会(Interna- Tional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Council, IPEC)于1997年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对新辅料安全性评价的指南。
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评价是对药用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内容。
包括材料与机体组织或血液长期接触时产生的生物学反应性,也包括这些外来物质在机体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自身功能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
各种用于皮下、肌肉等组织的埋植剂、器官、关节腔、血管注射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微粒等须特别重视其生物相容性问题。
材料与组织相接触后性能变化与否称为组织相容性(tissue compatibility)。
例如,生物相容性不佳的高分子材料埋植剂有可能在肌肉产生刺激性、炎症、肉芽肿、坏死等生理不良反应,也可能因肌肉组织细胞的粘附、体液成分的作用等产生变形、强度下降或软化等改变药物的释放特征。
材料与血液产生相互作用的称为血液相容性。
例如,某些高分子材料注射进入血管后,材料表面吸附血浆蛋白,血小板粘附、聚集、变形,最终可引起血栓等[6].许多高分子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与高分子本身性质有关,可能也与高分子生产或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添加剂、助剂等有关,也与生产、贮放过程中的降解物、或混入的不纯成分等有关。
与高分子的化学结构相比,这些物质更容易引起生物相容性问题。
所以,除了选择生物性质优良、残留量小、易于清除的高分子助剂对改善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实行优良的生产管理规范(GMP)是非常必要的。
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生物不相容性的原因不是由于材料本身,而是由于在制备和生产过程中的染菌。
在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时特别注意在无菌条件下的操作。
对于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上能够耐受干热或湿热灭菌的高分子材料,采用洁净及无污染的生产条件,通过干燥、结晶条件的控制,在制剂生产过程中加强GMP管理以及产品的最终灭菌过程,能满足无菌要求。
但对于受热不稳定材料或容易变形的高分子材料,无菌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制剂的生物相容性及实际应用。
3.我国药用高分子应用和研究开发现状辅料是保证药物制剂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可靠性和多样性是剂型和制剂先进程度的一面镜子。
在药用辅料中,高分子占有很大的比例,许多剂型和制剂的开发和生产离不开高分子。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制剂工业的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缓慢,包括药用高分子生产在内的辅料工业更为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制药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政府和人民对药品质量及新剂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及其基础研究新制剂的重视,解决辅料供应的问题变得十分迫切[7]。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药学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经过从六五到九五数个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努力,国内陆续开发了羟丙甲纤维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丙烯酸树脂、改性淀粉、波洛沙姆、卡波沫、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维酮等一批高分子辅料品种,其中一些己为中国药典收载,对我国剂型和制剂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国药用高分子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范围与国际学术界研究工作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开发的前述材料都是国外十分成熟、应用多年的品种,而且在质量规格方面还相当落后,极少有自主研发的药用高分子材料。
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从扩大应用范围、充分满足药物制剂发展需求的基点出发,研制和生产出更多性能优良的药用高分子材料。
我国自1985年实行新药评审办法以来,对新辅料按新药程序进行独立的审评和批准。
我国辅料审评办法中将辅料分为2类,一类辅料系指全新的、目前尚未在任一先进国家被批准使用的辅料;二类辅料则是指己在国外药典收载或已经在正式批准的制剂中使用、国内进行仿制开发的辅料。
对这两类辅料的开发要求不同,一类辅料除药学方面的完整研究外,还必须提交全部的药理学、药效学、毒理学等全部研究资料。
二类辅料则仅需要完整的提供药学资料和药理学、毒理学的相关文献资料等。
由于各个国家对辅料的法规及标准不尽相同,所以在使用辅料时特别是应用新辅料时,该药品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可能不予认可。
IPEC致力于药用辅料及其药典标准一体化[8],管理辅料质量,提出辅料应用的建议,在国际范围内对辅料规范化进行协调,以便于各国之间辅料的相互使用、技术交流与合作。
4.高分子辅料与缓控释系统发展的关系4.1 高分子辅料促进了缓控释系统的飞速发展出于对改善病人用药顺应性、减低毒副作用、增强药效以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考虑,设计和开发新型药物传输系统是20世纪药剂学研究领域和制药工业致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缓释及控释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
在20世纪50年代初,蜂蜡、虫蜡、鲸蜡和硬脂酸等在体温条件下熔融的材料是药物缓释制剂的主要辅料。
这类辅料质量难以控制,容易受体内环境的影响,加工制备及贮存都甚为不便,所以缓释及控释制剂品种很少。
自60年代始,大量高分子材料进入药剂学领域,这些高分子材料以不同的方式组装到制剂中,以不同的机理起到了控制药物释放速率、释放时间和释放部位的作用。
这些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规格齐全、质量可靠,使缓控释制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得到了实质性的飞跃。
到20世纪末,国外的缓、控释制剂的品种已发展到200多种,500多个规格[9]。
在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1990年版中国药典仅收录茶碱和硫氮卓酮控释片两个品种,1995年版中国药典已收录包括氨茶碱、茶碱、硫氮卓酮、布洛芬、碳酸铿、硫酸亚铁等6个品种,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9个品种,增加了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钾、盐酸维拉帕米、硫酸吗啡和盐酸吗啡等新的缓释或控释制剂。
实际批准上市的口服缓释制剂和透皮贴剂等己达七十余种,大量的新的缓释及控释制剂正在不断的开发和研究之中。
4.2 高分子辅料促进了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发展在缓释及控释制剂中,最早出现的、也是品种最多的是骨架型缓释片。
这类制剂大多数使用了水凝胶形成辅料如轻丙甲纤维素或卡波姆,在某些肠溶丙烯酸树脂或不溶性的乙基纤维素等高分子辅料配合下有效地调节释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及其基础研究速度,经一般压片生产过程即可得到缓释片,这种最基本的组合被广泛地使用制备每12小时给药工次的缓释片,虽然它们的释药速度多数是时间依赖性的、一级动力学模式或时间平方根模式[10]。
为了更精确调节药物释放速度或达到更理想的吸收,随着新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一些以零级速度模式释药的缓控释制剂得到发展,例如在较早出现的以乙基纤维素和不溶性丙烯酸树脂包衣的缓、控释微丸胶囊剂,由此发展了各种微丸制造技术和设备,例如从最早的包衣锅制丸包衣,到现代的流化床制丸包衣中的顶喷、底喷(Wuster技术)和侧喷技术,从离心造粒包衣技术到挤出一滚园造粒技术等都适应了高分子微丸包衣的需要。
又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了利用渗透压原理的渗透泵片,这种渗透泵片用以控制药物释放的材料是能够形成刚性半透膜的醋酸纤维素。
形状和面积固定的半透膜定量的透入水分子,溶解的药物分子却不能通过半透膜扩散而只能按设定速度从膜上的特定小孔中释放,对特定释药小孔的要求而在制剂中首次应用了激光打孔技术。
4.3 高分子辅料促进了缓控释剂型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方便用药和加强患者顺应性,发展1天1次给药的缓释及控释品种是最新的重要动向。
如甲氧氯普胺、硫氮卓酮、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醋、格列毗嗦、扑尔敏、蔡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24h 给药1次的产品[11]。
而一般的药物制剂在胃的平均驻留时间一般为0.3h ,在小肠的转运时间约为3h,但在结肠及直肠的停留时间则可长达30小时。
开发1天1次的缓释品种需要利用和增加药物在结肠段的吸收或增加在胃内的释放时间以增加在小肠段的吸收。
为了达到该目的,除发展相应的制剂工艺技术外,高分子辅料的使用必不可少。
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顺应性的特点。
液体型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适应了儿童、老人和吞咽困难病人的用药,改善不良口味。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基础的美沙芬缓释糖浆剂已有产品销售,其它产品及正在开发的产品还有双氯芬酸钠、可待因、那可汀、扑尔敏、伪麻黄碱、盐酸曲马多等。
Pennekinetic公司计划研究的类似品种达100多个,已有15个左右进行了开发[12]。
高分子辅料对缓控释制剂的贡献不仅在口服剂型。
在硝酸甘油、可乐定等1天给药1次或几天给药1次的透皮贴剂中,高分子辅料的作用涉及到各个方面,压敏胶、控释膜、背衬材料以至保护层等都是由不同高分子材料组成,分别发挥了不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