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摘要] 当代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日本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趋势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少子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少子化现象的对策,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日本少子化生育率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维持人口长期稳定的合计特殊生育率(一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数)称为人口置换水平,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平是2.1。
少子化是指一国的出生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平。
2007年,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数为1738万人,男孩占51.2%,女孩占48.8%.,比上年总共减少大约14万人。
目前,日本15岁以下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6%,而同期中国为21.5%,美国为20.7%,韩国为19.1%。
日本少子化趋势加速又直接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招致人口急速减少。
对于日本来说,其出生人口的变动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
1945年其最高出生人口为269.7万人,随后逐年减少。
至1957年出生人口数为156.7万人。
但在1967年至1974年间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其人口数又有所上升,但过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出生人口数为157.7万人, 2000年下降为119.1万人,2009年为106.9万人,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总人口将从2000年的1.269亿减少至1.005亿,届时0-14岁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4.6%下降至10.8%。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一)婚育观念的改变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与男女青年的晚婚、不婚和婚后不愿生育的倾向有很大关系。
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和从事薪金职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其晚婚的观念。
日本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1950年的23岁上升为1998年的26.7岁,其第一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7.8岁。
晚婚化一方面引起育龄妇女有配偶率下降,另一方面引起已婚妇女的生育率下降。
从日本女性角度看少子化问题

从日本女性角度看少子化问题古红燕【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21)003【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少子化; 日本女性; 社会问题【作者】古红燕【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11近年来,少子化是人口学研究领域里常用的术语。
这是指因为出生率低下导致14岁以下低龄人口比例不断减少的现象。
” [1]。
因为少子化是发达国家都存在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其中,在人多地少的日本少子化现象尤为严重。
20年以来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不断减少。
少子化现象不仅让日本政府头疼,也让社会各个阶层对此事给予了关心,于是出现了研究少子化的热潮。
目前,关于少子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少子化人口学的研究、少子化的发展势态及其对策的研究和关于少子化现象的原因研究。
对于日本来说,少子化意味着出生的孩子数量减少,这不仅仅维持不了现在的人口数量,而且在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年金问题上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于少子化的研究不少,但很少有人从日本女性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所以笔者想从这一点来研究少子化现象:主要从日本女性思想观念的转变来分析少子化的原因,少子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日本数年来一直存在的男女不平等而造成的必然现象。
日本政府必须真正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彻底改革现行制度体系中不合理部分,应站在女性角度,充分维护、尊重女性,少子化问题才会有逐渐缓解的空间。
明治维新后的1872年,日本政府效仿欧美各国,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改革教育制度。
这对于日本历史和社会生活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日本的教育实现了令人惊叹的进步,包括短期大学在内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升学率增加,然后还由于国民对大学的要求多样化,大学教育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培养高级政府官员、工程师、公司社员等,而当务之急是要知道了解作为人的尊严,培养出视野宽阔的国际意识丰富的优秀人才。
论日本公司结构治理的现状和改革

论日本公司结构治理的现状和改革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日新月异,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也面临着不断的改革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日本公司结构治理的背景、现状,以及近年来实施的改革措施及其效果,最后对未来展望进行总结。
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受到其历史、文化和法律等因素的影响。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也逐渐形成。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渐暴露出问题。
因此,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目前,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和股东大会制度。
董事会负责日常管理和重大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的决策和执行,股东大会则负责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许多问题。
董事会制度不够完善,独立董事比例较低,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
监事会制度不够独立,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股东大会制度不够完善,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独立董事比例,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和专业性;强化监事会制度,提高监事会独立性和监督力度;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增加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和机会;引入更加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使得董事会更加专业和独立地行使职权。
监事会制度的强化,提高了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力度,有利于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
股东大会制度的完善,增加了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和机会,使得股东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也带来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公司的运营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强化监事会制度和完善股东大会制度等措施的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完善,公司的运营状况、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毕业论文-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姓名:000000班级、学号:0000班、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0开题时间:2009-6-4完成时间:2009-11-122009 年11 月12 日目录课题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高龄化少子化国家000摘要: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本文主要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将直接导致日本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日本的高龄少子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日本少子高龄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
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
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新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少子化已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日本老年人数大幅度地增加,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子长寿国”。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人口少子化问题及育儿援助社会政策研究以日本为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人口少子化问题方面,研究表明,日本的人口结构正逐渐向老龄化和少子化 转变。这一现象主要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 增大。为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生育奖励金额、推 行工作时间调整
文献综述
政策等。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少子化问题依然严峻。
结果与讨论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政府应加大对育儿援助政策的投入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加大对育儿休假制度的监管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结果与讨论
二是制定更加多元化的育儿援助政策,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例如,针对 单亲家庭、残疾儿童家庭等特殊家庭,应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育儿援助政策。
3、教育资源均衡
3、教育资源均衡
日本的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而 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年轻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 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4、医疗资源丰富
4、医疗资源丰富
日本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有孩子的 家庭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居住,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和 孩子的健康。然而,这种选择导致人口向城市聚集,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减少。
解决方案
3、家庭规划指导:开展家庭规划指导,帮助年轻家庭合理安排生育和职业发 展。具体措施包括提供专业的生育和育儿指导,以及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等。
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
1、政府政策的贯彻:日本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如提高儿 童抚养补贴、延长产假和育儿假等。同时,政府还通过对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创 新项目提供资助,提高生育率。
少子化对策

「女性の多くは、本音では子どもを産みたいと望みながら、社会的?経済的に子どもを産みにくい状況に置かれている」という指摘もある。2003年のある調査では、夫婦の理想とする子ども数は平均2.5人でありながら、実際の子どもの数は1.33人にとどまっている。このため、公共保育施設の増設や産休、育休時の給与補助、男性の出産?子育てに対する意識改革の促進などを始め、抜本的対策を国に求める声は、政財官界を中心に根強いものがあ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近では2003年7月23日、超党派の国会議員による議員立法「少子化社会対策基本法」が参議院本会議で可決?成立し、9月に施行されている。衆議院での審議過程で女性議員から「結婚など個人的な領域に踏み込み、女性の自己決定権の考えに逆行する」との批判があったが、与党と民主党が前文に「結婚や出産は個人の決定に基づく」の一文を盛り込むことで合意して修正された。基本法は少子化社会に対応する基本理念や国、地方公共団体の責務を明確にした上で、安心して子どもを生み、育てることのできる環境を整えるとしている。
少子化対策推進基本方針---エンゼルプランを引き継いで、1999年12月、少子化対策推進関係閣僚会議において定められた
新エンゼルプラン---少子化対策推進基本方針に基づき「重点的に推進すべき少子化対策の具体的実施計画について(新エンゼルプラン)」(2000年度~2004年度)が、大蔵、文部、厚生、労働、建設、自治6大臣の合意によって作成された。保育、保健医療体制、地域や学校の環境、住まいづくり、さらには、仕事と子育て両立のための雇用環境整備、働き方についての固定的な性別役割分業や職場優先の企業風土の是正などの考え方も盛り込まれた幅広いものとなっている。
その後、「子ども?子育て応援プラン」(仮称:新新エンゼルプラン)が、2004年12月24日の少子化社会対策会議で決定され、2005年度から開始された。保育事業中心から若者の自立?教育、働き方の見直し等を含めた幅広いプランとなり、子育て中に長時間労働する親を現在の半分に減らすことや、育児休業を取る人の割合を父親は10%?母親は80%とする数値目標が設定され、同プランの最終年度に当たる2009年度までの達成を目指している。
日本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日本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人口持续减少,老龄化和少子化继续发展。
导致日本人口减少有着经济的和社会的诸多原因,而人口的持续减少必将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
为此,日本学者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已经开始采取各种策略,积极应对。
标签:日本人口减少少子化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与此同时,日本人口不断减少,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少子化和老龄化不断加剧。
在20世纪70年代前5年,日本的年人口出生数超过200万人,而到了1995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了120万人,老龄化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7%左右,到1995年的短暂的25年间,已上升到15%。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对2006年~2055年未来50年的日本人口做了一个推计,依照这个推计表的计算,在未来50年,日本人口将从2005年的1.27768亿人减少到2055年的8.9930亿人,其中,0岁~14岁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将从13.8%下降到8.4%,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所占比例将从20.2%上升到40.5%,少子化和高龄化必然导致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按此表估算,到2055年,15岁~64岁的劳动力人口将从2005年的8442.2万人下降到4595.1万人。
导致日本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晚婚及终身独身者的上升依据日本总务省在2005年所作的国情调查,日本人的未婚比率为30岁~34岁未婚男性为47.7%%,女性为32.6%%,分别比5年前的国情调查时上升4.8%和6%。
日本少子化最大的原因是未婚率持续上升,造成晚婚和独身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来自女性未婚率的上升,一直以来的终身雇用制度对于长时间劳动、随意调动工作地点的要求,以及事业优先的企业风尚,加之传统的家庭内部分工意识,使得众多从业女性不堪其负,女性为了继续自己的工作而不得不选择独身。
而选择家庭生活的女性在失去薪金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增加结婚和育儿的费用,同时还要忍耐独自守家育儿的孤独,这一切使得女性对婚姻望而却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的原因.对策
摘要: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
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生活方式、企业形态、社会保障制度等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经济社会体系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成熟化而出
现扭曲
,并加速了少子化问题的进程。
本文试着就日本的经济、社会现状找出了少子化存在的原因
,并分析了日本
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日本的晚
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
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
5年进行一次
“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
50岁以下的
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
,
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
28.5岁,女方为
26.8岁,与
5年前的调查相
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
在结婚不满
5年的家庭中
,计划
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
2个孩子以下。
另外
,独生子女的家
庭也有所增加。
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
,日本六
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
,居全球之冠
,未满
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
,创全世界最低纪录
,成为全球最
少子高龄化的国家
,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合计特殊出生率
(女性一生产小孩数
的平均推算值
)若低于
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的
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
,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
只有
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
,
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少子化产生的原因
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而社会经
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
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
,禁止人工流产
;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
保护法》
,随着人流解禁
,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
,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
:少子化也来
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
,结婚育儿在
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日本女性的晚婚
,不婚和少生孩子
,似
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
,而不是自然选择。
日本读卖新
闻社在
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
,其中有
52%的人认为“女性不结婚也能够幸福”
,而在
20-30岁日本
年轻人中
,接近
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结婚”。
再者
,日本“拒绝生儿育女”一
族也日趋壮大。
这背后的确
有一些现实的“理性计算”理由。
其一来自于就业市场
:日趋激
烈的就业环境使为了提高生产效益
,降低成本的各个企业不
欢迎育儿母亲
,这样的企业普遍认为育儿母亲家务事情多需
要休假
,劳动效率低
,能力差。
其二是女性为了自身提高
:为在
工作中得到晋升机会
,都会更加努力并花大量的时间进修
,从
而耽误了生儿育女。
其三是现代年轻女性对个性化生活的追求:她们热衷于交友聚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而一旦生儿育
女,就象股票被套牢。
最后
,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仍
然很严重
:他们绝对不会将时间花在家务上
,愿意参与家庭育
儿劳务的日本男人仍然是凤毛麟角。
3.少子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曾发表呼吁书指出
:“出生率急剧下降
,将
导致劳动人口减少、国内市场规模缩小、中青年负担增加等问题,
使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日本经济企划厅
2000年
6月发表的推算
统计认为
,“2005年后的
15年间
,因人口减少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
值将下降
6.7%”。
如何缓解人口“少子化”的负面影响
,是涉及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和重点课题。
3.1少子化加速了老龄化社会的进程
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少子老龄化”是目前人口学
上一个新的表达方式
,因为人口老龄化和低出生率越来越显
示出其亲密的关系。
专家认为
,从少子老龄化的成因来看
,
70%是由于低出生率
,30%是由于低死亡率及长寿化造成的。
50年代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男性
60岁和女性
64岁;
60年代上升至
68岁和
73岁;1999年已经达到
77岁和
84
岁。
可以看出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同时
,伴随着的是长寿化的缓
慢进程。
因而
,由少子而带来的老龄化进程就显得尤为迅速。
少子老龄化的结果
,给日本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这影响不
仅仅表现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
,特别是波及
到经济成长的钝化以及家族形态的变化。
日本政策研究大学的松谷明彦教授表示
,日本人口减少在宏观经济上的变化
,主
要体现在量和质两方面。
质的变化
,最突出的应是储蓄率的低
下,从而导致投资及消费比率的巨大变化。
3.2少子化对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
,少子化最明显的特(下转第
)征是人口减少
,同时
,老龄人口的消费呈减少
趋势
,儿童数量减少也造成需要减少。
从供给方面来讲
,劳动人
口的减少造成劳动供给缩小。
供求双方的缩小将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
,少子
老龄化会增加社
会保障成本
,给企业带来福利负担
,甚至会给日本产业竞争力
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促使社会保障系统走向效率化
,是
维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4.日本针对少子化制定的一系列对策
日本从一九九零年代中期推动少子化对策
,包括充实育
儿长期休假制度、增加保育园、加强对婴儿和孕妇的保健服务等,但效果不彰
,未能阻止合计特殊出生率下跌
,日本有关当
局继续推动进一步的对策以期改善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4.1日本政府实施的政策
2003年
7月,日本国会通过《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
,
随后内阁府成立由首相担任会长
,全部阁员参加的少子化社
会对策会议
,2004年
6月制订大纲
,同年
12月制订具体计
划,2005年
4月开始实施
,10月并设立由少子化专任大臣猪
口邦子主持的对策推动会议
,经过讨论后
,发表了新的少子化
对策。
新对策提供援助包括
:育儿、就业、家庭等方面
,对学龄
前的儿童提供较多支持是特色。
主要措施包括
:孕妇免费检查
的次数增加、生产后领取育儿补助金
(三十万日圆
)的手续简
便化
,儿童津贴增额
,充实儿童医疗制度
,普及育儿长期休假
制度
,设立小学生游戏场所
,引进校车
,针对中学高中和大学
生充实奖学金制度
,支持年轻人就业
,支持女性再就业
,促进
企业推动育儿支持措施
,防止虐待儿童、支持母子
(单亲
)家庭
的自立对策以及支持育儿的税制等。
4.2大企业采取的相应政策
面对少子化的问题
,日本大企业也采取对策因应
,主要是
延长育儿休假期间和增加育儿津贴等
,也有企业保证重新雇
用由于育儿而辞职的女性职员。
企业提供这种支持制度主要基于有经验的女性职员若因结婚或育儿而辞职将是公司的一大损失
,为避免今后劳动人口的减少
,有必要确保优秀的人
才。
日本媒体报导的大企业少子化对策具体例子包括
:日产汽
车引进保护母亲休职制度
,女性员工一旦怀孕就可暂时停职
,
东京海上保险提供女性在小孩小三为止每天最多可缩短三小时工作时间
,伊藤园饮料增加育儿津贴
,日本声宝保证由于育
儿而辞职者在小孩进入小学时再雇用
,松下电器和东芝等电
器厂商则为女性员工治疗不孕症提供暂时停职或休假制度。
5.总论
少子老龄化问题不是单纯的社会现象
,而是政治、经济以
及社会体系整体的问题。
继日本之后
,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
也将面临少子老龄化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正先于其
他国家构筑少子老龄化社会
,在进行一项“伟大的试验”
,不论
结果如何
,日本
都将成为少子老龄化国家的一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