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关现代日本少子化原因分析
日本的少子化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的衍变

日本的少子化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的衍变
梁颖
【期刊名称】《人口学刊》
【年(卷),期】2014(036)002
【摘要】日本少子化倾向日趋显著,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日本年轻人晚婚、不婚,晚育、不育是导致少子化的直接原因.然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着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少子化不只是日本特有的现象,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国家
的少子化进程也较为显著.而且,这些国家少子化的背后有着与日本相似的原因和社
会背景.本文旨在对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的衍变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以
期为中国提供借鉴与参考.
【总页数】13页(P91-103)
【作者】梁颖
【作者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4.24
【相关文献】
1.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采取的对策 [J], 范连颖
2.日本和法国的少子化对策及启示 [J], 田中景
3.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体系及政策工具评析 [J], 王晓峰; 全龙杰
4.日本少子高龄化对策对中国产业劳动力市场的启示 [J], 林琪祯
5.日本少子化对策演进及启示 [J], 战婧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大学生婚姻观对比的文献综述

2021年9期┆11争鸣中日大学生婚姻观对比的文献综述孙惠俊 李 淼摘 要:近年来,中日两国都出现了晚婚、出生人口减少等现象,由此,两国相继出现不少关于大学生婚姻观的调查报告。
由于国情不同调查问题设定侧重点不同,但主要集中在结婚意愿及结婚原因、择偶标准、生育意愿三个方面。
关键词:结婚意愿及结婚原因;择偶标准;生育意愿 婚姻、生育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国之大事,事关国家未来发展。
而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大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婚姻、家庭、生育观念,更是能够影响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关注大学生的婚姻观念,有利于政府掌握未来人口动向,针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有许多研究调查大学生婚姻观的相关成果,尽管都是面向大学生进行婚姻观调查,但因为社会情况不同,在相关问题设定时侧重点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从调查问卷设置的问题来看,都包含结婚意愿及结婚原因、择偶标准、生育意愿三方面,但日本方面更加关注于结婚意愿与生子需求,以及女性对待事业与婚姻的态度,这些问题的确都与日本的国情和社会现状有密切联系。
中国方面的调查则更加关注年轻群体的道德责任感和性观念。
随着对外开放加深,国内各方思想碰撞,对年轻人的婚姻观造成很大影响,使他们既保留传统的同时对待感情又更加开放。
笔者结合中日双方研究者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对中日大学生的婚姻观进行分析比较。
一、结婚意愿及结婚原因年轻人的不婚化、晚婚化是导致日本少子化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高度重视。
但从2017年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出生动向基本调查结果来看,无论男女,有超过8成以上的未婚者仍表示愿意结婚。
宫城县政策科对大学生的调查(2017)表明,9成的大学生对结婚仍持积极态度,男女观念并没有太大差别。
但据熊谷太郎(2015)调查显示,有3成的女性虽然表明有结婚意愿,但如果没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不结婚也没关系[1.熊谷太郎.地方大学の大学生の結婚に関する意識調査[D ].松山大学論集.2017-04,1-25,29(1)]。
我国少子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少子化现状及原因分析作者:李文凯任群罗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少子化问题愈来愈严重,主要表现在2016年到2021年期间出生人口数量的快速下降,2021年达到1978年以来最低点(1 062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0—14岁人口占比达到了17.95%,达到了严重少子化的程度。
造成人口少子化趋势的原因有四个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对少子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策的实施过于简单、僵硬,经济社会因素对少子化的影响,一是年轻人面临房子、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生活成本的压力;二是城市化的发展降低了生育率。
文化观念因素表现在传统观念的淡泊、男女平等的深入,同居者、丁克家庭和同性恋群体规模的扩大;自身因素表现在避孕水平的提高和人工流产等方面。
关键词:少子化;抚养成本;文化因素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1-0159-06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Low Fertility in ChinaLi Wenkai1Ren Qunluo2(1. School of Govern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2. School of Economics,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841100)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low fertility in Chin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rapid decline of the number of births between 2016 and 2021. The number of birth in 2021 has reached the lowest point (10.62 million people) since 1978.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seven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aged from 0 to 14 years has dropped to 17.95%, reaching the level of severely low fertility. There are four reasons for the trend of low fertility. First,the impact of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on low fertilit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excessively simple and rigi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Secon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on low fertility is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firstly, young people face the pressure of living costs such as housing,children’s education fee,and the supporting of the elderly.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has reduced the fertility rate. The third factor is the impact of cultural conceptual factor, which is manifested in people’s indifference attitudes towards traditional concepts,people’s stronger awareness of sexual equality, the increasing lifestyle of cohabitation, DINK families (double income no kids families), and homosexual groups.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self-factor is also manifest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ntraceptive effect and induced abortion.Keywords: low fertility; children-raising cost; cultural factor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日本社会晚婚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日本社会晚婚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作者:程卓玉张亚莉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9期摘要:作为世界上晚婚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平均初婚年龄不断攀升。
通过对厚生劳动省、总务省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女性独立意识增强,理想型结婚对象难觅,男女双方对家庭生活的期望值降低,未婚者倾向于享受自我生活、追求自身價值实现是日本社会晚婚化加剧的主要原因,并由此造成了严峻的少子化、愈发突出的高龄化等社会问题。
对此,可通过引导未婚者树立正确的婚恋家庭观,呼吁地方团体及政府加大政策支持等方式缓解晚婚化现象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挑战,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日本;晚婚化;社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9-0155-04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henomenonof Late Marriage in Japanese SocietyCheng ZhuoyuZhang Yali(Jiaozuo Normal College, Jiaozuo 454000)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serious phenomenon of late marriage in the world, the average age of first marriage in Japan has been ris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 and 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enhancement of female independence consciousness, the difficulty in finding ideal marriage partners, the lower expectations of both men and women for family life, the tendency of unmarried people to enjoy their own lives and pursue their own value realiz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tensification of late marriage in Japanese society, which have caused severe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low fertility and the increasing prominence of 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challenges posed to Japanese society by the phenomenon of late marriages can be mitigated by guiding unmarried people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view of marriage,love and family, and by calling on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s to increase policy suppor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ety.Keywords: Japan; late marriage; socia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当代日本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到达适婚年龄后,或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或因不甘失去单身的自由、抑或是因为不愿承担家庭经济事务重担等原因,拒绝步入婚姻殿堂的越来越多,这造成日本社会结婚年龄不断增长,晚婚化现象逐渐显现。
少子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少子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少子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少子化指的是人口结构中年轻人口的比例下降,导致出生率持续下降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少子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论述。
首先,少子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方面。
随着年轻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劳动力市场面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企业将面临招聘困难和人力成本上升的挑战,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放缓。
另外,少子化还会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冲击。
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支出将增加,而缴纳社保的人口减少,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难以可持续。
其次,少子化还对家庭结构和消费市场造成了影响。
少子化使得核心家庭规模缩小,影响了家庭消费行为。
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少量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像多子家庭那样购买更多的儿童用品。
这就要求企业需要针对家庭结构的变化调整市场策略,推出更适应小家庭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少子化还会对教育领域产生一系列影响。
学校面临新生招生的压力,教育资源有可能出现过剩或错配的情况。
此外,少子化还意味着教育机构的规模和运营模式需要进行调整。
学校可能需要整合资源、合并班级,以适应少子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对于少子化所带来的挑战,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相关政策来激励生育,如提供优厚的生育津贴和育儿假期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宣传,提升生育观念的变革,让年轻夫妇更加愿意生养孩子。
其次,要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和改善工作条件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
此外,引进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对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企业可以调整市场策略,推出更加符合小家庭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还可以着眼于老龄化趋势,开展老年人消费市场的开拓,以满足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
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教育机构的合并和资源整合,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日本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日本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人口持续减少,老龄化和少子化继续发展。
导致日本人口减少有着经济的和社会的诸多原因,而人口的持续减少必将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
为此,日本学者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已经开始采取各种策略,积极应对。
标签:日本人口减少少子化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与此同时,日本人口不断减少,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少子化和老龄化不断加剧。
在20世纪70年代前5年,日本的年人口出生数超过200万人,而到了1995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了120万人,老龄化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7%左右,到1995年的短暂的25年间,已上升到15%。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对2006年~2055年未来50年的日本人口做了一个推计,依照这个推计表的计算,在未来50年,日本人口将从2005年的1.27768亿人减少到2055年的8.9930亿人,其中,0岁~14岁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将从13.8%下降到8.4%,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所占比例将从20.2%上升到40.5%,少子化和高龄化必然导致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按此表估算,到2055年,15岁~64岁的劳动力人口将从2005年的8442.2万人下降到4595.1万人。
导致日本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晚婚及终身独身者的上升依据日本总务省在2005年所作的国情调查,日本人的未婚比率为30岁~34岁未婚男性为47.7%%,女性为32.6%%,分别比5年前的国情调查时上升4.8%和6%。
日本少子化最大的原因是未婚率持续上升,造成晚婚和独身者增多的原因主要来自女性未婚率的上升,一直以来的终身雇用制度对于长时间劳动、随意调动工作地点的要求,以及事业优先的企业风尚,加之传统的家庭内部分工意识,使得众多从业女性不堪其负,女性为了继续自己的工作而不得不选择独身。
而选择家庭生活的女性在失去薪金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增加结婚和育儿的费用,同时还要忍耐独自守家育儿的孤独,这一切使得女性对婚姻望而却步。
2021年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审视投资方向

核心观点我们认为人口红利在减退但人才红利依然不断释放;人口结构的变化会使未来的夕阳和朝阳行业重新洗牌;预期政策变化将集中在生育、退休、医药医疗和教育相关行业;近期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好于之前的市场担忧。
出生率降低、老龄化提高、人口分布和流动的地域差异显著。
毋庸置疑人口红利因素在减退;但是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辅之产业升级,会使得人才红利依然不断释放。
该报告从宏观和行业的角度深度剖析我国人口结构对未来投资方向的影响。
供给侧: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加速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1)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加速转移;2)外卖、快递、网约车、餐饮等服务业在未来可能面临成本提高。
这个变化将倒逼企业加快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带动中国产业链进一步升级。
未来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等将是大势所趋。
劳动力成本并非我国制造业的唯一优势。
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稳定的营商环境、健全的基础设施,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意味着人口红利在消退,但是人才红利仍然会不断释放。
我们认为人口结构的转变有望促使与时俱进的政策出台:例如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继续提高受教育程度并加强教育行业的监管。
需求侧:1)老龄化的加速促进老年产业的繁荣。
当70 后、甚至80 后步入退休年龄段,老年消费的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
因为这些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受教育程度明显不同于之前的年龄段。
我们认为休闲旅游、健康餐饮、健身、医药医疗、语音视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人寿保险、养老院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更加旺盛。
同时在政策方面,有望推出更多变革以配合社区医疗、民办医疗和综合医院等多种医护需求。
2)出生率下降和“少子化”趋势则为母婴产品和部分教育产业的中长期前景带来挑战。
3)对于住房的需求会出现结构性下降,并呈现地区分布的显著不均衡。
我们看到近10 年以来人口净流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城市群、北上广深等主要城市。
日本经济增长的新特点及其问题

日本经济增长的新特点及其问题一、新特点:出口和私人消费带动的经济增长日本的经济增长近年来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出口和私人消费的带动作用上。
首先是出口方面,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在全球市场上逐渐扩展,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等,对日本的出口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私人消费方面,由于日本各大企业不断提升员工待遇和收入水平,以及政府近年来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推动,日本的民间消费能力逐步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推动力。
但是,日本经济增长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出口依赖性较高,一旦全球经济出现波动,就会对日本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其次,私人消费虽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政策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使消费市场更加稳定,持续推动经济增长。
二、新特点:新兴产业的崛起日本新兴产业的崛起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特点。
随着美国等大国对日本传统产业出现的压制,日本企业开始转向研发新兴产业,例如机器人、生命科学、新能源等产业,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尤其是日本机器人技术在全球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其中的领头羊软银集团更是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投资和并购机构。
新兴产业的崛起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但也存在问题。
随着技术更新换代,新兴产业发展快速,技术含量也较高,资金投入相对传统产业偏多,因此需要日本政府的更多政策扶持,尤其是在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三、新特点: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日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28%,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同时,由于年轻人数量减少以及少子化政策的影响,使得日本的劳动力人口短缺,引起了生产力下降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需要日本政府通过多方面途径加以解决。
例如推广女性参与产业活动、加强外国劳动力引进以及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日本年轻人多生育等,以增加日本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日本少子化原因的分析
摘要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和德国,步入世界少子化国家的行列。
如果任其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日本民族将面临严重的存亡问题。
日本少子化问题最大的原因,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当今女性未婚,晚婚等原因所导致的。
但是少子化问题不单是女性不生小孩的问题,它与日本的经济环境,女性意识,社会文化等有着紧密联系。
日本政府已采取政策处理问题,但是没有明显的效果。
所以本文来分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来尝试探究日本政府政策没有奏效的原因。
关键词少子化;经济;价值观念;政府政策
(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的人口在23年达到顶峰,从那之后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国家税收减少,以至于使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的话,日本少子化对于日本的存亡有着莫大的关系。
日本的政治家分析日本的少子化是由于日本女性在大学或者企业上班,总之,是由于日本女性进入社会的原因导致的。
对于日本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出台的政策至今效果并不大。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出生率高的冲绳县和福岛县
等相比,出生率低的反而是京都,北海道,京都府等这样的大都市。
日本的年出生率在1973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的出生率减少到当时的5%。
出生率最高的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出生率是16跌落到23年的29。
现在的29对于长时间保持人口,日本的少子化对于日本的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晚婚晚育的原因
日本的少子化变得越来越严重,应经成为日本国家的一大重大课题。
全国的国民对于少子化抱有不安全感。
这一重要的理由是晚婚和未婚。
进入2世纪8年代开始,日本年轻人的结婚率越来越低。
单身贵族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不愿意生孩子。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女性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这又导致了晚婚和非婚化。
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所以晚婚化的推进,未婚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全体社会的出生率。
日本晚婚晚育现象加剧,女性生育率仅仅39。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12年6月6日发表了211年的人口动态统计结果。
据调查显示,日本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为3.1岁,首次突破了3岁大关。
据了解,1975年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为27岁,到了3年后的5年则上升到了21岁,而去年更是达到了29岁,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如果这种生育率
低的现象没有改观的话,势必将会对日本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济原因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国民多生育孩子,禁止各种人工流产。
并且在战后日本政府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少生孩子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但是近年来经济不景气,使年轻一代对养育孩子倍感压力。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长时间受不良债权通货紧缩以及国内需求不足等各种问题的困扰,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收入的不稳定使人们不得不降低消费水平。
同时,对于已婚的年轻一代,更是感到养育孩子的压力。
且不谈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所需的费用,仅上大学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高额的教育费用使年轻的夫妇在养育下一代时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
这又使得很多年轻夫妇不要孩子甚至少生孩子。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完善的养老制度以及优越的医疗条件,使得日本国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用担心过多,再加上医学的进步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年
轻人不要孩子,从而使得日本社会出生率持续下降。
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现代日本社会倡导男女在法律上平等,在现实生活当中,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观念已经
赶不上社会的潮流,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开始走进社会,开始在公司,企业以及工厂上班。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了解世界,从而更加激起了她们愿意与日本男性一起参与社会的强烈
愿望。
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地位的提高,新一代的日本女性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再甘心做专职的家庭主妇,她们想参与社会。
同时,一些公司,企业也开始招聘女性职员。
但是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各个企业不欢迎育儿母亲,这样的企业普遍认为这样的育儿母亲家务事比较多,需要休假,劳动效率低,能力差。
所以,女性为了自身的提高,为了在工作中得到晋升的机会,她们都会更加努力,更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进修。
从而耽误了生儿育女。
现代年轻的女性也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她们热衷于交友聚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旦生儿育女,她们就会被孩子牢牢套住,从而没有了自由。
所以更多的女性选择不生孩子。
虽然日本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是日本男人“大男子主义思想”仍然很严重,他们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家务上,他
们也不愿意参与家庭育儿上。
他们一心忙于工作和应酬,不愿意与妻子一起分担家务事和养育孩子的事。
导致妻子一直处于劳累的状态,使得更多的女性因为恐婚而不敢结婚。
在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要想在工作中获得同等的成绩,她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此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不甘心因为结婚后又生孩子失去自己的生活,从而导致晚婚晚育甚至终生不结婚的也屡见不鲜。
从而使日本社会少子化的问题越来越深刻。
(三)日本少子化的影响
日本少子化给日本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的减少上。
随着日本少子化的发展,劳动力越来越少,现在6岁以上的老人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3%,到225年,将会占到21%,劳动人口的年龄组合发生了许多变化。
必须意识到日本少子化给日本的劳动力带来的影响。
再次,日本的少子化也会使日本消费减少,3岁以下的年轻人减少也会导致消费者减少,从而使经济规模越来越小。
少子化的推进一方面也会使与孩子有关联的教育,产业以及与之有关的服务行业变得糟糕。
例如由于少子化,有关儿童服装和儿童玩具买的人少了,从而产业受损。
孩子少了,这些企业也难以维持下去。
最后,社会保障负担将会增加。
社会保障的费用,每年都会增加,其增加的幅度比日本经济增加的幅度要快得多。
今后社会保障费用的增加会使年轻一代的责任
更大。
因此,面对日本少子化现象的严重趋势,日本政府需要出台的政策势必刻不容缓。
日本社会应该给年轻人创造一个想生孩子以及愿意生孩子的环境。
那么,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就能得到缓解,工作与生活得以调和,才能实现日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参考文献
[1]施锦芳.对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新思考[J].日本问题研究.21
[2]厚生劳动省.家庭变化预测[R].(2年).
[3]黄小葵.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