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前形势

合集下载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

本论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传统增长动力不再持续,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正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

1. 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在传统增长动力不再有效的背景下,加快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企业成本等举措,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包括加强供给侧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激发出市场潜力,推动经济增长。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投资者增加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提供税收和资金等政策优惠。

2. 促进消费升级政府提出了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举措,以推动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这些措施包括扩大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消费环境等。

通过提高民众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3. 降低企业成本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

你认为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如何

你认为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如何

你认为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如何引言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宁的重要保障。

当前,全球形势变化复杂,我国面临着许多安全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分析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并讨论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政治安全形势在政治安全方面,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内外部的挑战。

外部方面,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国际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重新回潮,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对我国政治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例如,台湾问题的升温、南海争议的不断升级,都对我国政治安全带来了挑战。

内部方面,社会稳定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民族矛盾等也对中国政治安全构成了挑战。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政治安全的防范和处理。

二、经济安全形势在经济安全方面,我国面临着新的挑战。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风险的增加,都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了威胁。

此外,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问题对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了风险。

因此,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经济安全的保障。

三、军事安全形势在军事安全方面,我国当前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军事竞争加剧、地区冲突频发以及恐怖主义的威胁,都对我国军事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例如,东海、南海等海域的安全问题和我国周边地区的紧张局势,需要我国加大军事力量建设和提升军事实力。

此外,网络战争威胁也给我国军事安全带来了新挑战。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军事安全。

四、社会安全形势在社会安全方面,我国面临着犯罪问题、社会不稳定等挑战。

犯罪率的上升、社会矛盾的加剧,对我国社会安全构成了威胁。

此外,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传播也给我国社会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

因此,我国应该加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安全意识,加强反恐怖主义和犯罪打击力度。

五、网络安全形势在网络安全方面,我国当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频频发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中国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的形势与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形势和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适应。

本文将分析中国当前的形势,并探讨其相关政策的发展和调整。

一、国内形势目前,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以及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使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转型和增长。

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应对这些问题。

再次,中国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等挑战。

因此,政府正在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二、国际形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与挑战。

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和恐怖主义活动的增加,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需要审慎制定外交政策,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挑战和维护自身利益。

三、经济政策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首先,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深化改革开放,吸引外国投资和促进国内消费。

再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拉动内陆地区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鼓励发展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四、社会政策为了应对社会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

首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

其次,加大对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面。

再次,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在城乡之间缩小发展差距。

此外,政府还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共同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的形势与政策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领域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形势与政策 浅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形势与政策  浅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形势与政策浅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形势与政策--浅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论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摘要:回顾2021年经济形势可以发现,在外需疲弱不振、消费作用仍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投资已成为中国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投资的高增长已经成为中国抵御金融危机、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2经济企稳回升,政策刺激反弹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2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本文将讨论和研究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关键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经济改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出台了针对性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政策。

该方案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于经济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2022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因此,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投资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而目前的国内投资环境和国际固定资产政策将保持不变。

在基础效应、政策激励调整和中央政府遏制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势头的综合作用下,投资增长率下降了2022。

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惯性等因素,20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达到27%左右,仍处于较高水平。

考虑到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长速度将放缓。

二、外需改善,但贡献力度有限2021年中国外需将轻微改善,2021全年的出口贸易额增长5%-10%,进口增长10%左右。

外贸对gdp的影响也将由负转正,预计出口将带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

分月度数据看,考虑到季节性和基数的因素,2021年各月的进出口增长率将表现出先高后低的状况,但波动相对较小。

总体而言,外贸形势的持续回暖有赖于全球经济恢复和调整的步伐,2021年的外贸总额难以达到2021年的水平,外贸仍将处在低水平复苏的状态。

另外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因素将影响出口的改善幅度。

三、消费继续增长,其贡献继续增加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超过2021年,我们预计2021年社会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7%-18%,但由于物价涨幅的提高,消费实际增长将会略低于2021年,实际增速约为13%-16%。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当前,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备受关注。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对于个人、企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多年来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转型压力、环境污染等。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客观看待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中国经济的内外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等。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理解这些内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三,我们要看到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强大的科技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等优势。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看到这些潜力,并积极利用它们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无论是经济增长放缓,还是结构转型压力,我们都需要寻找解决之道。

例如,可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等。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积极应对挑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在推进。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就是要看到这一整体趋势,并加以合理引导和促进。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需要客观面对问题与挑战,关注内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看到发展的巨大潜力,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论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论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论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

作为一名在校主修经济的学生,我想就我个人而言发表下我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微薄看法和见解。

近日来关于经济问题引起了全国广大人们群众的关注。

一些我们在电视新闻中随时听到的新名词“蒜你狠”等等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通货膨胀的时期已经到来。

作为经济学院的学生平日里我们会看各类专业的财经类新闻杂志。

我认为,当我们在不断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如何不好,经济如何膨胀时,千万不能忘记从整个经济形势去看待问题,不可以盲目地跟随,应站在公正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经济现象。

近日拜读了郎咸平教授关于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的文章也感触颇深。

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冲击的面前,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说,依然保持了相当好的一个增长势头,尽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今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比如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10.6%,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10.1%,三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9%,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经济跟全球经济增长一样都在放慢,但是,在全球经济明显放慢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近来,中国经济似乎出现了人们不愿看到的通胀趋势。

最近,一项面向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占73%)或已经非常严重(占15%左右)。

这折射出当前大家对通胀有着相当普遍的感受和担忧。

该调查同时显示,有不到四成(38%)的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

相比之下,该比重明显低于认为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或已经非常严重的比重。

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都同意通胀已经是个严重问题,但并不主张将抑制通胀放在首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来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金融问题时采取的政策措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在2008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的发展形势

中国的发展形势

中国的发展形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的概述:
1.经济:中国经济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虽然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向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创新和科技发展,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2.政治:中国政治稳定,政府致力于推进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

3.社会:中国社会总体上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等。

4.文化:中国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中国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5.环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加强环境监管、推进绿色发展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形势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

中国当今局势作文

中国当今局势作文

中国当今局势作文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

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

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

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

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

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

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当前形势
在当今世界,无论从什么角度、出于何种动机和采取怎样的态度,各国在处理对外关系和国际问题时,几乎都要认真考虑中国这一因素。

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起,“中国因素”对国际格局就开始产生影响,而且还时常占据明显位置。

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以往“中国因素”的分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国地广人多,任何国家都不会完全忽视一个拥有世界人口1/5的大国;二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良好关系所具有的影响力;三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地缘政治作用。

但当前的“中国因素”是由中国的综合国力衬托起来的。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带动起政治、安全等各个方面影响力的发挥。

“中国因素”囊括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外交政策与主张、发展模式、文明传统、国民素质等各个方面,对世界形成了多方位影响。

这种影响不是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客观的。

这种影响也是全局的、持久的、自然的。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中国,相应对中国的期待值也加大,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以相互借重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设想和考虑也应运而生。

中国目前更加侧重与各方建立合作对话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中阿(拉伯)合作论坛”等,这种机制是加强南南合作的有益方式,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合作的精神。

中国同时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欧盟等国际、地区组织发展关系,这些都是出于促进全球的和平、发展与合作,而不是出于搞对抗、谋霸权的目的。

“中国因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对国际事务表现了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对世界来讲,对中国来讲,都是件大好事。

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实力。

周刚(中国前驻印度大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区和世界经济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并以一个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可逆转,中国人感到高兴和骄傲是理所当然的。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大,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例仅为4%,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有限,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持续奋斗的过程。

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戒骄戒躁,既不要自吹自擂,又不要被别人的吹捧冲昏了头脑,因此,不要高估“中国因素”的影响力。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对那些给予中国很高期望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而对那些心怀不善,企图“捧杀”中国,变相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国家,我们也要心中有数,保持警惕。

陈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客观地估价“中国因素”的影响是现实的需要。

中国目前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对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依赖等等,国家的统一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这些都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中国因素”,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宫力(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过程之中,但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力量对比看,仍然“西强东弱”。

因此,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善于守拙,埋头苦干。

善于首拙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直接涉及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能没有声音,没有影响。

比如,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我们应该尽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再如,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要继续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妥善处理领海争端,维护和改善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要达到这些目标,关键是要善于把握形势和利用机遇,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并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朝鲜在2006年10月9日进行了核试验,消息传出,天下哗然,朝鲜的核试验选择在美国将两大航母派往伊朗,台湾政局极度混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并于8日访问中国之时出现,绝非偶然。

我试从朝鲜核爆这个引线,推广到各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博弈较量,来分析一下世界局势的变化及未来的变数。

一、中国的困局
目前的中国虽无50多年前的危险,亦无20多年前之贫弱,但此时的中国也面临重大危机,不可掉以轻心。

1976年文革结束时,中国人长处一口气,内乱已息。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赢得了安全的战略空间,对越战争的意义虽比不上朝鲜战争那样深远,也是中国破局的一着妙棋。

从那以后,中国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世界重要的经济实体,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爆发的潜力一定程度上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7年已突破1万亿美元,而且每月以200亿美元的速度在增加,中国的商品在其他国家竞争力强劲,在美欧非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在联合国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在好像形势一片大好,但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苏醒的东方雄狮,恢复了尊严的饿汉疯狂的吞噬资源,挥舞血肉日渐丰满的手臂在世界上争一席之地。

可是世界没有位置了,美国早已安排完毕,中国对资源无止境的需求与大国发展的潜力是令美国深深忧惧的。

尽管中国反复的提“和平崛起”,但地球就这么大,中国的发展迟早会挑战美国的根本利益。

美国从来就没有放弃遏制与分化中国,但经济上又有共同利益,将来的矛盾与现实利益纠缠的表现,在今天就是龌龊不断,欲打还休。

中国局势凶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的威胁。

美国谋求世界的霸权,已非一朝一夕,并已有成功的模式。

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神经紧张,中国在克林顿时代使美国的战略伙伴,现今成了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以后将在一切的领域对中国加紧压制,在这个超级大国的全力压制之下,中国的战略生存空间将面临巨大挑战,毕竟美国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庞然大物,美国根本政策的转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日本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无不是美国最好的武器。

2、压制中国,日本当起了急先锋,台湾政坛一片混乱,台独在美国的叱骂声中日渐壮大,伊朗面临亡国的危险,中国的战略资源——石油,面临重大威胁,
印度受美国扶植,欲对抗中国,俄罗斯短期内难振雄风,期望俄罗斯与中国深度联手,恐不现实,东南亚在美的挑唆下,亦抱不友善的态度,可以说目前的中国虽有俄朝策应援手,也是孤军奋战的。

3、中国经济改革已二十多年,在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合理的解决,势必造成不稳定。

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不相称;教育问题较多;卫生体系不健全;社会不公平显著;收入差距拉大。

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

教育。

医疗制度
社会公平。

公平总是相对的,所有的社会都不可能绝对公平,但当不公平已经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我们仍把上面的话当作借口而加以忽视,社会积累起太多的不满,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在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在0.4到0.5之间(1995年是0.45)。

按照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以上表示差距偏大。

因此现在应当强调保持社会公平,更多地关怀低收入群体,关怀弱势群体。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一个农民,尤其是西部的农民在祖先耕作过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努力劳作一生的收入还不及前一段时间网上盛传电力部门一个每天只抄四次表的普通抄表员一个月的工资,这里的对比还不让人心痛吗?
当一个处在贫困之中有志有能的人无法在现实中成长进步,当一个身处底层的人无法通过正常的现实的努力出头之时,这社会还能得到这些人的认可吗?如果过分的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社会的隐患必将越来越多。

二、美国的战略
美国的战略是全球性的,保持对全球的支配能力及防范任何一个潜在的对手的成长。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60多年前所总结:全球均势的政策。

现在也是美国主要的对外政策,这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正如二战中德国有可能独霸欧洲大陆的时候,当时美国的谋略家提出要保持欧洲均势,必然对德宣战。

不让某一地区出现强国,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

正如当年苏联强大,美联中抗苏,苏联解体后,世界上没有美国现实的对手了,潜在的对手必然升级,中国的快速
发展进入了美国的视野,中国又成了美国遏制的首选对象,美联合印度压制中国,这说明中国真的举足轻重了。

而美国联合印度,也说明印度目前还不行,将来印度要是比中国强大了,印度同样会遭到美国的压制。

所以面对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中国一定不要慌,能成为美国的对手而不能对中国直接出兵,至少说明中国是有一定实力的。

从这点说,我们应该高兴才对,毕竟能让世界超级大国把中国当成对手却又不敢直接出兵动手,这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

美国的外交战略前面已经讲过,无外乎保持全球均势,但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对手,对如何保持均势,美国有不同的操作。

一战时,美国利用战争机会,大发战争财,二战时,美国已经壮大,从幕后走到台前。

二战后,美国为对抗苏联,拉拢其他国家。

美国建国200多年对外战争活外事活动已达240余起,美国是典型的“武人”,制服武人的方法,即不是以文治武,也不是以武制武,需要文武并用,不是扬汤止沸,而是釜底抽薪。

所以说中国要在这个形势错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发展,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班级:302816班
姓名:何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