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经典案例1共21页

合集下载

MBA经典案例大全

MBA经典案例大全

“康师傅”快马夺神州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饮食业商人纷纷涉足大陆,以京津为他们抢占的首要制高点。

当时大陆的快食面业处于一种诸侯割据,群龙无首的局面,产品质次、品低、缺少一种可以一呼百应的名牌。

正当不少台商、港商跃跃欲试之时,台湾顶新集团,一马当先,横冲直撞,先声夺人推出了“康师傅”快食面。

结果“康师傅”抢占了中国大陆许多市场,其它欲来涉足的商人只能摇头退去.而作为台湾饮食业的“龙头大佬”统一集团不甘被抛于马后,想奋起直追,要与“康师傅”同分羹盏。

然而最终是因后人一步,处于劣势,只能望尘莫及。

顶新集团的成功,在于他不但先人一步,而且大造声势,在电视上、报刊上大作广告,以势逼人,以声服众。

一、跃跃欲试的台湾食品界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精明的台湾商人,早已是久憋难忍,一冲而出,纷纷涌向大陆市场投资或抢占市场。

在他们看来,港澳商人已先他们一步抢占了珠江三角洲一带,捞足了好处。

因而他们一过海,便毫不犹豫直扑京津及中国内陆腹地。

虽然海峡两岸的政治壁垒依然高高耸立,但是投资大陆的优厚回报,远远战胜了他们对风险的恐惧。

特别是像台湾这样的腹地狭小、市场有限、土地少而贵、劳动力价格高,在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这么一个地方,商人们都深感难施拳脚,因而大陆的广阔市场、广阔空间深深吸引着他们。

台湾顶新集团与台湾统一集团是两支渡海作战部队,他们在大陆食品业上竞争尤为激烈,前者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快速而凌厉地推出“康师傅”快食面,占领了京津,旋即称霸全国,后者虽在台湾食品业坐龙头大哥之位,可是其在大陆却难涉一足,皆因慢人一步。

可见“先占为王”确实有理。

二、“顶新“与”统—“台湾顶新集团原来是以食用油脂产品为主业的,论名气和实力在台湾并未能做“大哥。

”他在台岛寻寻觅觅几十年,觉得无甚大作为后,值大陆开放,其便毅然前往发展,希图东方不亮西方亮。

早在1988年,顶新集团就开始投资大陆。

这个具有20多年的生产油脂类产品经验的企业,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务实诚信”的经营观念,产品力求以好的原料、好的品质、好的技术达到物超所值的标准。

mba教学案例集

mba教学案例集

mba教学案例集 . 第一辑 . 案例4 , 东方柴油机厂的工序质量控制背景:东方柴油机厂是一家制造柴油机的企业,产品销售国内外。

由于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东方柴油机厂对于工序质量控制非常重视。

问题:如何实现东方柴油机厂的工序质量控制?分析:1.建立标准化的工艺流程。

在工艺流程中规定好每个工序的标准,包括所需设备、所需原材料及所需操作,同时确定好各工序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这样既可以规范工艺流程,又可以清晰地划分责任,便于监控工艺流程的质量。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制定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流程和监督体系来监控整个生产流程。

通过应用各种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如六西格玛、SPC等方法,实现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与改进。

3.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

通过内部培训、评奖评优等多种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使员工更好地了解工艺流程的标准与要求,从而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把个人质量责任和集体质量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质量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4.借鉴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方法。

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技术研发,引进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充分验证,最终实现工艺创新和质量提升。

5.强化供应商管理。

要求供应商对所提供的原材料进行质量保证,建立供应商考核体系,实施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因为原材料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的质量。

结论: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借鉴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方法、强化供应商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实现东方柴油机厂的工序质量控制。

同时,这些措施还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MBA经典案例-步鑫生现象

MBA经典案例-步鑫生现象
步鑫生现象 从 1983 年 11 月起,改革的浪潮使“小镇能人”步鑫生成为闻 名遐迩的新闻人物。 步鑫生,这位祖上承制过清朝官宦、商贾宝眷花衫旗袍的步家裁 缝的后代,身材瘦削,目光机敏,显得颇为精明强干。当时由他担任 厂长的海盐衬衫总厂,坐落在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该厂的前身是成 立于 1956 年的红星成衣厂,一个仅有 30 多名职工的合作社性质的小 厂。直到 1975 年,全厂固定资产净值只有少得可怜的 2.2 万元,全 部自由资金不足 5 万元,年利润 5 千多元。改革开放使步鑫生得以施 展才干,也使该厂发生了可观的变化。自 1976 年起,该厂由门市加 工为主的综合性服装加工转为专业生产衬衫。此后,陆续开发出了双 燕牌男女衬衫、三毛牌儿童衬衫和唐人牌高级衬衫等产品。到 1983 年,该厂已拥有固定资产净值 107 万元,600 多名职工,当年工业总 产值 1028 万元,实现利润 52.8 万元。 成功容易却艰辛。步鑫生为厂里大大小小事情操心,可谓“弹精 竭虑”、“废寝忘食”他性喜吃鱼,却忙得连鱼也顾不上了。有一次, 食堂里没有别的菜,只有鱼。鱼颇鲜美,正合口味,可是他只吃了几 口,因为太费时间,张口将未及咀嚼的鱼连肉带刺吐了出来,三口两 口扒饭下肚,急匆匆地走了。他每天工作十五、六小时间,从不午睡。 每次出差都是利用旅途小憩,到达目的地立即投入工作。 步鑫生对厂里职工说:“上班要拿出打老虎的劲头。慢吞吞,磨 蹭蹭,办不好工厂,干不成事业。”他主持制订的本厂劳动管理制度
规定:不准迟到早退,违者重罚。有位副厂长从外地出差回来,第二 天上班迟到了 3 分钟,也被按规定扣发工资。以 1983 年计,全厂迟 到者仅 34 人次。步本人开会、办事分秒必争,内 广播一通知开会,两分钟内,全厂 30 名中层以上干部凡是在厂的全 部能到齐。开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

MBA公司治理学案例

MBA公司治理学案例

MBA/EMBA《公司治理学》 案 例 教 材新学科“公司治理学”的确立不仅需要填补在公司治理理论和公司治理实务方面的不足,也迫切需要建立起不同层次的教材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要。

李维安教师主持编写的研究生教材《公司治理教程》在国家教育部的推荐下得到广泛使用【案例1】 三井财阀源远流长的基石:分家不分业【案例2】 可口可乐的真实故事【案例3】 东北高速资金蒸发——股东结构的缺陷【案例4】 江苏阳光被攫取途径——金字塔股权结构【案例5】 新任董事长的问题【案例6】 公司安然:神话的破灭【案例7】 郑百文:独立董事在做什么?【案例8】 科龙电器:独董集体辞职【案例9】 GE公司选拔CEO接班人【案例10】 TCL:董事会的洋务运动【案例11】 大午集团:放大了权限的监事会【案例12】 三九集团的监事会缘何失效:赵新先获刑留下的问号【案例13】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监事会运作【案例14】 万科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设计【案例15】 储时健与“59岁现象”引起的余波【案例16】 东风:尊重投资者 回报投资者【案例17】 青岛啤酒百年老店的IR管理【案例18】 新浪反击盛大:毒丸战略案例【案例19】 丽珠股份控制权争夺:代理权征集案例【案例20】 万科的公司治理溢价:好的公司治理带来的投资收益【案例1-1】三井财阀源远流长的基石:分家不分业(1)三井财阀的创业及形成三井的创业可以追溯到日本元和年间(1615-1623),当时越后的地方官三井高安之子三井高俊,在伊势松坂地方开设当铺,并兼营酒以及酱类商品,标志着三井家族作为商人起家的初步。

1622年三井财阀、三井集团的始祖三井八郎兵卫高利在伊势松坂诞生了。

高利十四岁时就开始在父亲的安排下,来打理江户的店铺,并于1673年与曾经在后次的店帮忙的长子高平、次子高富、三子高治一起在江户本町一丁目开设了“越后屋吴服(和服)店”,同时在京都开设了吴服的采购店。

之后由于采取了被称为“越后屋商法”的独特的销售、贩卖与采购技巧,到1683年,不仅营业额在十年间增长了五倍之多,而且开设了分店和扩大了采购店的规模。

MBA经典案例全集(1520页)

MBA经典案例全集(1520页)

MBA经典案例全集(1520页).txt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无法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改变生命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MBA经典案例集MBA案例:家乐福董事长CEO贝鹤能谈超市经营随着家乐福等各国连锁业巨头到中国封疆立业,带动了中国连锁业的进一步发展,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连锁业竞争激烈的节奏。

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还待思考。

为此记者专访了法国家乐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鹤能。

记者:如今在大街小巷连锁超市随处可见。

这些超市在给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同时。

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消费习惯,连锁超市在中国方兴未艾。

国际巨头和本土企业各个摩拳擦掌,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虽然胜负还未定论。

今天我们请全国第二大连锁超市集团家乐福的全球总裁贝鹤能先生,和我们一块探讨连锁超市企业的成功之路。

现在我们掌声有请贝鹤能先生!记者:贝鹤能先生知道Carrefour被翻译成中文的家乐福。

这三个中文的字,是什么意思吗?贝鹤能:我想是所有家庭都幸福的意思,准确地说法是。

记者:您在超市里面购物的时候,从哪个地方能够体验到快乐、幸福?贝鹤能:当然了,我自己就是家乐福的非常好的顾客。

我不仅去家乐福,而也去我的竞争对手那里去。

商店也不仅是你买东西的场所,也是你的生活场所,是你每日的需求,所以必须为你带来快乐。

到商店购物就像你去看演出,我们每天都要演出,顾客每天评价你,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每天你自己去购物,检查你的店。

记者:我想所谓的服务质量,可能会体现在这些比较细枝末节的地方。

比如说我们在家乐福,可能找卫生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家乐福的面积特别大,如果走到最里面的话,突然发现要上卫生间,就必须得走出来,如果买了东西还得先去结账,结账以后再走到二楼,发现了卫生间。

那您觉得中国的家乐福的卫生间,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贝鹤能:卫生间在哪儿?商场的购物区以外,在我们商场的出租柜台的区域内,设有厕所。

MBA市场营销经典案例

MBA市场营销经典案例

MBA市场营销经典案例MBA市场营销经典案例分析背景介绍:这个案例是关于某个汽车制造公司如何成功地推出新的电动汽车。

该公司一直以来生产和销售燃油车,但面对不断增长的环境问题和对节能减排的需求,该公司决定开发和推广电动汽车。

分析过程:1. 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该公司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收集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态度和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环保特性和节能经济性非常重视。

此外,他们希望电动汽车具有较长的续航里程,并且价格合理。

2. 产品研发和定位:基于市场调研的结果,该公司开发了一款续航里程长、价格适中,并且具有环保特性的电动汽车。

这些特点帮助公司与其他竞争对手进行区隔,并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3. 品牌推广:为了引起公众对其新产品的关注,该公司采用了多种宣传推广手段。

首先,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媒体发布会,向公众展示新款电动汽车的特点和优势。

此外,该公司还与一些环保组织合作,以进一步增加其产品的曝光度。

此外,他们还在各大城市组织了试乘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新款电动汽车的驾驶感受。

4. 渠道建设:该公司与各大汽车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其新款电动汽车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销售和维护。

此外,公司还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以促进销售业绩。

5. 市场反响:新款电动汽车的推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消费者对其环保特性和节能经济性非常感兴趣,销量迅速增长。

此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中得到了提升,消费者开始将该公司与环保和创新特性联系在一起。

结论:这个案例展示了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如何利用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分析,开发和推广一款成功的新产品。

通过有效的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该公司成功地将这款电动汽车引入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这个案例对于MBA市场营销学生来说,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显示了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等重要的市场营销策略的运用。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6. 价格策略:在推出新款电动汽车之前,该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市场竞争分析,确定了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

MBA管理学案例集

MBA管理学案例集

MBA管理学案例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案例)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1[①]北京同仁医院是一所以眼科闻名中外的百年老“店”,走进医院的行政大楼,其大堂的指示牌上却令人诧异地标明:五楼MBA办公室。

目前该医院已经从北大清华聘请了十一位MBA,另外还有一名学习会计的研究生,而医院的常务副院长毛羽就是一位留美的医院管理MBA。

内忧外患迫使同仁下定决心引进职业经理人并实施规模扩张,希望建立一套行政与技术相分离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的协议,2003年,我国将正式开放医疗服务业。

2002年初,圣新安医院管理公司对国内数十个城市的近30家医院及其数千名医院职工进行了调查访谈,得出结论: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还处于极低层次的管理启蒙状态,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营销意识,普遍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常识。

更为严峻的竞争现实是:医院提供的服务不属于那种单纯通过营销可以扩大市场规模的市场——医院不能指望通过市场手段刺激每年病人数量的增长。

同仁显然是同行中的先知先觉者。

2002年,医院领导层在职代会上对同仁医院的管理做过“诊断”:行政编制过大、员工队伍超编导致流动受限;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管理方式、手段滞后,经营管理机构力量薄弱。

同时他们开出药方:引入MBA,对医院大手笔改造,涉及岗位评价及岗位工资方案、医院成本核算、医院工作流程设计、经营开发等。

目前,国内医院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没有利润的概念,只计算年收入。

但在国外,一家管理有方的医院,其利润率可高达20%。

这也是外资对国内医疗市场虎视眈眈的重要原因。

同仁要在医院中引入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启动品牌战略和人事制度改革。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以病人的需求为标准,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就医环境;建立长期利润观念,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适应环境、发挥优势、实行整合营销;通过扩大对外宣传、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开设健康课堂等形式,有效扩大潜在的医疗市场。

MBA经典案例集

MBA经典案例集

MBA 经典案例集MBA案例1:家乐福董事长CEO贝鹤能谈超市经营(家乐福在全球市场上,按销售额排名第二)如今在大街小巷连锁超市随处可见。

这些超市在给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同时。

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消费习惯,连锁超市在中国方兴未艾。

随着家乐福等各国连锁业巨头到中国封疆立业,带动了中国连锁业的进一步发展,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连锁业竞争激烈的节奏。

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子还待思考。

总结:发挥更高绩效--企业要留住关键员工不管在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或组织里,总有些员工属于关键性人物,他们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们就是"关键员工"。

关键员工的去留和作用的发挥对企业绩效以及未来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何让关键员工在有效的管理下,留人留心还能发挥更高的绩效呢?用好关键员工的三个关键点:1.培养。

关键员工的培养重点在于后备队伍的培养,要选拔认同企业价值取向、素质高、有潜力的后备人员有计划地给予重点培养,逐步形成关键员工队伍的阶梯式结构,从而持续有效地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2.保留。

关键员工的保留有两点:人的保留与人所拥有的资源的保留。

留人关键在留"心",创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追求组织与个人的共赢是留"心"的根本。

如何把个人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则是保留关键员工的重中之重,比如关键员工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经验积累、个人声誉、客户关系等。

加强团队建设是转化个人优势的有效方法之一,团队使个人的作用有限,团队内资源共享,从而分散和降低了组织对个人的依赖性。

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强缺席化的规范管理,比如客户关系的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把个人拥有的资源记录、整理、分享并保存,从而变成企业的资源和优势。

3.激励。

关键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受到绩效管理、薪酬以及工作环境氛围三个方面的影响很大,所以激励工作可以重点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即关键员工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环境氛围的营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 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 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 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 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 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 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 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疯子和呆子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 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 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 赚到钱。
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 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 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一辆受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 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机,被 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
佛塔上的老鼠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 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 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兴起之时, 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 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 说跪就跪下了!”
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 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 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 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 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数字。他的母亲手不了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 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 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博士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 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 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 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 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பைடு நூலகம்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 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博 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 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 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 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 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 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 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 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 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 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 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钢玻璃杯的故事(1)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 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 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钢玻璃杯的故事(2)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 但是后来他却成了我所在的这个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 元的资产。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 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但我只记得这样一个情节-记者问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 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 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 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们试试看。"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 损。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是, 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于是,我记住了这段经典绝妙的对话。这样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气,他 也会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苍剥夺了他的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