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单--冷热与温度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测量水的温度》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测量水的温度》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一: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
3、比较测量结果。
结论: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者
同组者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烫水)、4支温度计-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中)。
实验目的:了解:1、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2、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实验步骤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实验步骤
1、将油和水混在一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
2、将同一木条放入装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观察木条在两种液体中的沉浮状况。
结论:同样多的油比同样多的水要轻。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实验二:
1、每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连续测量10分钟(或更长)
3、比较探研结果。
结论:1、冷、温、热、烫的水的温度不一样。
2、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度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实验名称
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实验者
同组者
实验时间
实验器材:水、油、试管、木条、盆。
实验目的: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和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

实验器材: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实验步骤:1.了解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

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4.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他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实验结论: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 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实验步骤:1.严格按照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别测量4杯水的温度。

2.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讨论温度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并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并记录。

5.分析记录表内的数据并交流:这些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实验名称: 观察冰的融化实验目的:观察冰的融化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2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块实验步骤: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名称: 观察加快冰的融化实验目的:加快冰的融化实验器材: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 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地理冷热分析实验报告(3篇)

地理冷热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地面的冷热不均对空气流动的影响,验证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铁板、火柴、一小堆纸、透明胶带、直尺、记录纸、笔2. 实验场地: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三、实验步骤1. 在实验场地,放置一块铁板,用透明胶带固定好。

2. 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用直尺测量纸堆的高度,记录下来。

3. 用火柴点燃纸堆,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4. 在纸堆点燃后,用直尺测量纸堆的高度,记录下来。

5. 观察并记录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轨迹,包括上升、水平移动和下沉的过程。

6.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四、实验现象1.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逐渐向四周扩散。

2. 在空中,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轨迹呈环状,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3.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片和灰烬逐渐下沉,重新进入火堆。

五、实验结论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地面的冷热不均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在水平面上形成气压差异,最终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2. 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a. 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b. 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气压高的地方空气向气压低的地方移动。

c. 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

3.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六、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轨迹呈环状,符合热力环流的特点。

2. 实验结果表明,地面的冷热不均对空气流动有显著影响,是形成热力环流的主要原因。

3. 通过观察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可以直观地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纸片和灰烬运动过程的观察,验证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地面的冷热不均对空气流动有显著影响,是形成热力环流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为今后学习地理学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体温测量实验实训报告单

体温测量实验实训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体温测量的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常用体温测量方法及仪器的使用。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体温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学习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和记录技巧。

二、实验原理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人体的代谢状况和健康状况。

正常成年人的体温一般在36.1℃至37.2℃之间。

体温测量是临床医学和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发热等异常情况。

体温测量主要分为体表温度测量和体内温度测量两大类。

体表温度测量包括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肛门温度测量;体内温度测量则通过直肠温度测量实现。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口腔温度计2. 腋下温度计3. 肛门温度计4. 直肠温度计5. 记录表格6. 酒精棉球7. 手套8. 水银温度计(备选)四、实验步骤1. 口腔温度测量(1)准备好口腔温度计,检查是否完好。

(2)让受试者坐直,将温度计置于舌下,紧闭嘴唇。

(3)等待3-5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2. 腋下温度测量(1)准备好腋下温度计,检查是否完好。

(2)让受试者解开上衣,将温度计夹于腋下,紧贴皮肤。

(3)等待5-10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3. 肛门温度测量(1)准备好肛门温度计,检查是否完好。

(2)让受试者侧卧,将温度计插入肛门,深度约为1-2厘米。

(3)等待3-5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4. 直肠温度测量(1)准备好直肠温度计,检查是否完好。

(2)让受试者侧卧,将温度计插入肛门,深度约为2-3厘米。

(3)等待3-5分钟后,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5. 记录与比较(1)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差异,分析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肛门温度的测量结果相近,但肛门温度较其他两种方法更为准确。

2. 口腔温度受呼吸、说话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误差。

3. 腋下温度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小,但受受试者活动、衣物等因素影响较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实验报告温度

实验报告温度

实验报告温度实验报告: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引言: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感受,还对物质的性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温度变化对我们周围环境的重要性。

实验一:温度对物质的相变影响首先,我们选择了水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改变温度来观察其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变化。

我们将水分别加热至100摄氏度和冷却至0摄氏度,然后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结果显示,当水加热至100摄氏度时,其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发生了沸腾。

而当水冷却至0摄氏度时,则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即结冰。

这表明温度的变化可以引发物质的相变,进而改变物质的性质。

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第二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铁与酸的反应。

我们将铁片分别放入温度为20摄氏度和40摄氏度的盛有酸的容器中,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结果显示,温度为40摄氏度时,铁与酸的反应速率明显快于温度为20摄氏度时的反应速率。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导致了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使得反应物分子更容易碰撞并发生反应。

因此,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实验三:温度对生物活动的影响在第三个实验中,我们关注了温度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我们选择了果蝇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别暴露在温度为25摄氏度和35摄氏度的环境中,并观察果蝇的行为和生命周期的变化。

结果显示,温度为35摄氏度的环境下,果蝇的活动更加活跃,其飞行速度和食物摄入量明显增加。

此外,果蝇在该温度下的繁殖周期也缩短。

这表明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生物的活动和生命周期的发展。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温度对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和生物活动均有重要影响。

温度的变化可以引发物质的相变,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并影响生物的行为和生命周期。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温度对我们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并合理利用温度来调节物质和生物的性质,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环境,避免过度的温度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测量水的温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测量水的温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数不同,温度越高,读数越大。
实验结论
水的冷热不同水的温度不同。
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年级(下)
组别
指导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标
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以及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器材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
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
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实验报告单: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实验报告单: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每次试验都能使岩石出现破裂。
实验
结论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裂,这种现象叫风化。
指导
教师
评定
等级
西河二小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报告单
实验者
年(班)级:
五年级
时间:
实验
名称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我的
猜测
温度、流水、植物、动物能使岩石变化。
实验Biblioteka 过程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冷和热的作用。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人冷水中,反复几次。2、流水的作用。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3、植物的作用,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4、动物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级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热水降温的规律探究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秒表热水
我的猜测: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A均匀变化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
实验步骤:
1.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水。

2.记录第一个的数据,将此温度记在分钟格里。

3.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数据。

4.算出热水每两分钟的,完成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测量并记录热水变凉过程中水温变化情况。

时间0分钟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12分钟温度
温差
实验结论:
算一算热水每两分钟的温度差,你发现什么规律?
热水降温的规律是
授课教师:评定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