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报告单
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报告单

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热在水中的传递过程,并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水,火源。
实验原理:热传递的基本规律是热从热源自发流动向低温物体,并不断向低温物体传递热能,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烧杯和温度计。
2.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下水的初温度。
3. 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水,同时随时观察水面变化及测量水的温度。
4. 当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停止加热,记录下水的最终温度。
5. 将温度计取出,计算水的升温量,并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实验结果:
初温度:20°C
最终温度:60°C
升温量:40°C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水温随着加热而升高,说明热在水中得到了传递。
当热源停止加热时,水温依然继续升高,这是因为已经获得的热量继续向周围物体传递,直至达到热平衡。
因此,热传递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和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
实验器材: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实验步骤:1.了解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
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4.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他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实验结论: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 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实验步骤:1.严格按照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别测量4杯水的温度。
2.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讨论温度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并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并记录。
5.分析记录表内的数据并交流:这些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实验名称: 观察冰的融化实验目的:观察冰的融化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2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块实验步骤: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名称: 观察加快冰的融化实验目的:加快冰的融化实验器材: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 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点变化。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过程: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底部与水平面接触。
接下来,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观察并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最后,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变为水蒸气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首先,将玻璃瓶倒置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点燃一支蜡烛,等待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接下来,将火柴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并立即将瓶口紧密地盖住。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玻璃瓶中的空气被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消耗殆尽,导致蜡烛的火焰熄灭。
这说明空气是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而氧气是维持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玻璃。
实验过程:首先,将白纸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照射在白纸上。
接下来,将半透明玻璃放置在光线传播路径上。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光线经过半透明玻璃后,改变了传播方向。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物体的阻挡和折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这说明光是一种能够传播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铃铛、细绳、木板。
实验过程:首先,将细绳系在铃铛上,并将其悬挂在空中。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测量水的温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数不同,温度越高,读数越大。
实验结论
水的冷热不同水的温度不同。
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年级(下)
组别
指导教师
时间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标
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以及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器材
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
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
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辨认磁极
实验目的
设法利用材料辨别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的磁极。
实验器材
环形磁铁、没有磁极的条形磁铁、小磁针、标明磁极的磁铁、线绳。
实验步骤
1.我选择的材料是:()。
2.我的方法是:()。
实验现象或结论
我的判断()准确。(填是或否)
班级:小组年月日
实验名称
司南的启示
实验目的
研究指南针、磁铁的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铁能吸引铁,具有磁力。
班级:小组年月日
实验名称
磁铁哪里磁力大
实验目的
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吸铁能力。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曲别针。
实验步骤
将条形磁铁拿平,再看磁铁的不同部位上能吸引多少曲别针,并记录吸引的数量。
实验现象或结论
1、磁铁的不同部位吸铁本领是不同的。
2、磁铁的磁力最大的部位是两端。
班级:小组年月日
2、放入冷水中气球瘪下去。
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班级:小组年月日
实验名称
三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的
探究铜球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实验器材
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水槽、水、火柴。
实验步骤
1.看常温下铜球能顺利地通过铜环。
2.在酒精灯上加热铜球,然后把加热后的铜球放在铜环上,观察现象。
3.将铜球取出放入水中冷却,再把冷却后的铜球套进铜环看是否能通过铜环。
实验名称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实验器材
空气球、平底烧瓶、水槽2个、冷水、热水等
实验步骤
1、将空气球套在烧瓶口上
2、在2个水槽内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
学生实验报告单(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测量水温)

班级:三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测量水温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烧给水不断加热它会沸腾。
实验记录(过程与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水温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实验结论
(1)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2)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6.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
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时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比较
升温
44
47
51
56
62
降温
62பைடு நூலகம்
56
51
47
44
我们发现
给水加温时水温慢慢升高,温度计液柱也慢慢升高;不加热时热水慢慢变凉,温度计的液柱也慢慢下降。
实验结论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没入水中,不能碰到杯底和侧壁,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教师批改
教师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编号:4-5
(4)年级(8)班 第()实验组 实验时间(2017)年(10)月(17)日
教材位置
第16页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器材
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火柴、水。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给小烧杯里的40毫升左右的水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