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课堂初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格式)1课题名称绪论,半导体地基本知识授课时数 2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形式多媒体,板书,智能课堂参考《模拟电子技术》曾贇,曾令琴主编专业教学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标准》参考资料校本补充材料《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媒体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初九年级数学学案例其它资源环境资源智能课堂,多媒体教学资源知识目的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地发展以及对社会地推动作用,掌握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以及PN结地单向导电性技能目的具有分辨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以及识别PN结单向导电性地能力教学目的素质目的科学地学习方法,对模拟电子技术地兴趣,对大工匠地向往教学重点模拟电子技术地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地推动作用,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教学难点本征激发,复合,扩散,漂移,掺杂,多子,少子,单向导电性诸多概念学情分析新课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观察学生对课程地兴趣点,确定下一步教学地方向。
教学总体设计1.绪论(以模电技术地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地推动作用提高学生地学习兴趣)2.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由物质结构引入半导体地独特性能)3.本征半导体(只有纯净地具有晶格结构地单晶体才能称之为本征半导体)4.杂质半导体(重点阐述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以及多子,少子概念)5.PN结地形成(讲述外电场,内电场地作用,扩散,漂移地结果)6.PN结地单向导电性(正向偏置时,反向偏置时地情况探讨)7.PN结地反向击穿(碰撞式地雪崩击穿,场效应地齐纳击穿以及热击穿)课外拓展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安排课后拓展阶段,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学习内容教师学生技术资源教学随记(教学过程记录)课前准备(提前2-3天发布教学任务)网上查阅模拟电子技术地发展以及在生产,生活,科技领域地应用。
有关资料收集观看网络课堂教学(一)情境创设[15分钟]第一次课,目地激发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地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绪论以及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引导聆听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二)知识学习[30分钟]介绍项目重点知识明确知识目的与能力目的项目导入明确学习什么,有什么用1.1半导体地基础知识1.1.1半导体地独特性能1.1.2本征半导体,本征激发与复合讲授聆听思考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三)知识学习[30分钟]1.1.3半导体地导电机理1.1.4杂质半导体(N型,P型半导体)1.1.5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1.6PN结地反向击穿问题讲授聆听思考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总结评价[15分钟]针对1.1地思考与练习提问并作出解析根据学生听课情况与回答问题情况作出总结与评价,指出后面地学习要求与学习方向。
2024年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超全面)(精华版)

2024/3/24
19
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实验报告
学生需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
2024/3/24
课堂表现
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 、操作规范、团队协作等方面 的表现。
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 和交流,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
综合评价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 学设计(超全面)(精
华版)
2024/3/24
1
目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程设计环节指导 •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4
3
课程背景及意义
2024/3/24
01
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模拟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领 域,是现代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基础。
03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对于电子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基 本技能,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 法。
2024/3/24
02
共射放大电路
详细分析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以及失真和频率响应等特性。
03
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
介绍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 应用,以及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9
反馈放大电路原理
2024/3/24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教法与学法分析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演示教学法模仿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学习法教学场地布置教学准备1.计算机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
2.操作台、电烙铁+焊台、电源插座、万用表,电源指示电路元器件、镊子、剪线钳。
3.课堂练习项目任务书。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图见附表)(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任务(2分钟)考勤、填写教学日志,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创造和谐活泼课堂,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工作。
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教法:与日常应用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清楚学习本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创设情景:有一个手机充电器,不能正常充电,需要确定它是否能正常工作,及电源是否有电?情景道具:手机充电器、发光二极管、万用表(二)自主学习阶段(6分钟)检查预习作业作用:学生感知教学重点,初步实现知识目标学法:归纳、总结学生分组收集资料:(4分钟)(略读教材内容P7-11,不讲,学生自学)1.半导体二极管的几种常见结构及其应用场合在PN结上加上引线和封装,就成为一个二极管。
二极管按结构分为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三大类。
点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小,结电容小,常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
面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大,结电容大,用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
平面型二极管PN结面积可大可小,PN结面积大的,主要用于功率整流;结面积小的可作为数字脉冲电路中的开关管。
2.二极管的分类按照所用的半导体材料,可分为锗二极管(Ge管)和硅二极管(Si管)。
根据其不同用途,可分为检波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隔离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硅功率开关二极管、旋转二极管等。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
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
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
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
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
《模拟电子技术》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无线电装配与调试中级工培训相结合

综合职业 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 实践 为主线 ,以项 目课程为 主体 的教学模 式 。
一
调 试 中级工训 练课 程相结合 ,让学生 在一个个 中级工训练 项 目的驱动下 ,展 开 《 模拟 电子技术 》教 学活动 ,真正形
成 “ 生 为 主 体 ,教 师 为 主 导 ” 的 教 学 模 式 ,引 导 学 生 由 学
谭张 免
E C R [ E j 抟} W U RI M R S王 1,t A = H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模 块 化 教 学 设 计
与 无 线 电装 配 与调 试 中级 工 培 训 相 结 合
苏 州 工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金 薇
【 摘
要 】 文 将 《 拟 电 子 技 术 》课 程 与 无 线 电 装 配 与 调 试 中 级 工 培 训 相 结 合 ,进 行 该 课 程 的 模 块 化 教 学 设 计 , 实 本 模
现 了课 程 整 合 , 强 化 了技 能教 学 ,模 糊 了理 论 课 与 实验 课 、 实训 课 之 间 的界 限 ,探 讨 了任 务 驱 动 式 的 教 学模 式 。 【 键 词 】 拟 电子 技 术 模 块 化 无 线 电 装 配 与 调 试 关 模
《 拟 电子技术 》是高职 电子 、信息 、机 电类 专业 的 模
用 联 系 紧 密 。随 着 普 高 热 的 兴 起 、各 类 高 校 的 扩招 ,高 职
学生质量不 断下降 ,传 统的 “ 理论 为主 、实践 为辅 ”教学
模 式 的 弊 端 越 来 越 明 显 。 必 须 建 立 以 全 面 素 质 为基 础 , 以
此 认 为 ,可 以 以 无 线 电装 配 与 调 试 工 中级 工 训 练 项 目作 为 知 识 模 块 ,将 《 拟 电子 技 术 》 的知 识 点 与 无 线 电装 配 和 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2. 了解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功能,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3. 学会分析简单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4. 掌握模拟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2. 能够运用Multisim等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仿真分析;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电路的性能;4. 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与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讲解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特性、符号、选用和应用。
3. 简单模拟电路分析:分析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4. 模拟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教授电路图的识别、分析和绘制方法。
5. 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6. 实验教学:开展与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第2周: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教材第2章;第3周:放大器电路分析,教材第3章;第4周:滤波器与振荡器电路分析,教材第4章;第5周:模拟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教材第5章;第6周: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教材第6章;第7周:实验1,教材附录;第8周:实验2,教材附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任课教师:金玉善、申铉京、申春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Analog Circuits学时:64学分:4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 级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各类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性课程,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电子技术的入门具有很好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实际应用中对器件的选用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集成器件的特性及其应用方法;掌握各种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能指标的估算。
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初步设计电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教学方式:多媒体,板书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金玉善主编《电路》(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邱关源主编教学参考书:《电子线路基础》高焕文高等教育《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郑家龙高等教育《模拟电子技术教师手册》华成英高等教育《电子技术基础教师手册》陈大钦高等教育《电路分析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1月出版;,付恩锡主编,《电路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第二版)周守昌主编,授课题目第四章电路定理4-3;4-4授课学时 2 授课学时2011.4.1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难点: 当网络含受控源等效电阻的求解方法教学要点及教学设计: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作用:在有些情况下只需计算一个复杂电路中某一支路(或某一部分)的电流。
我们可以把这个支路(部分)划出,而把其余部分看成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这个有源二端网络对于此支路仅相当于一个供给电流的电源。
只要将这个网络用电压源于电阻的串联组合成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组合等效代替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OBE教学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OBE教学方法摘要:在工程类专业认证的视域下,针对高校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等多种问题,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工程教育理念,以成果导向为出发点,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进程进行改革与设计。
以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模拟电子技术为例,分别对学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课程改革特色与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形成一套符合工程认证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的新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关键词:OBE;工程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1学情分析与课程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基于OBE理念,对标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育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成果导向为前提,精选教学内容。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代替原有单一线下面授或单一线上MOOC形式。
线上按知识点精讲,线下案例式串讲,以虚拟仿真形式在线下课程演示典型电路。
为实现工程类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升,以成果导向为思路,课堂教学与企业案例、科研、学科竞赛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和生动性,同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经过课程学习后,学生可以达到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产品电路功能;设计满足需求的功能电路的能力,按照需求,制定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单元电路,搭建、测试、调试出满足需求的完整功能电路。
课程目标紧扣培养目标,以学生学习效果(即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2.1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内容逻辑性强,难度大,入门难,学生畏难情绪大。
本门课程隶属于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中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主动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及自主电路设计思维的形成,而以从前的单纯线下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
线下教学资源中的教材部分,无思政内容融入,重难知识点无视频、仿真等信息化手段辅助,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的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共模抑制比、差模放大倍数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组成及符号表示;2. 培养学生掌握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能分析实际电路中的信号放大过程;3. 培养学生理解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电路分析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难点: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案;学具:课本、笔记本、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运算放大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模拟信号放大、滤波、积分、微分等;2. 讲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示例说明其组成和符号表示;3. 分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通过示例电路图引导学生理解信号放大过程;4. 讲解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定义,演示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电路分析;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求解信号放大倍数;7.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共模抑制比、差模放大倍数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放大电路,其中运算放大器的差模放大倍数为100,共模抑制比为40dB,求该电路的信号放大倍数。
答案:信号放大倍数为100。
电路图:(在此处插入电路图)答案:信号放大倍数为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电路分析,使学生掌握了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输入输出特性,以及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上,对于共模抑制比和差模放大倍数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研究运算放大器在其他电子电路中的应用,如滤波、积分、微分等,提高学生对运算放大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批准人: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
制定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团队制定时间:
二、基本信息
学分:8 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学时:240 先修课:电工电子等
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后续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⑴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课程综合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学生从应用电路的设计→PCB 版图设计→PCB 制作→器件检测→装配→焊接→静态、动态调试→性能测试,最终以完成一个真实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的模式。
①学生能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常识。
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识
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②具有常见低频单元电路的读图能力。
③会根据图纸进行电路板装配,会熟练使用面包板搭建调试电路,并具备分析排除电路中简单故障
的能力。
④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应用电路,并具备电路装配、调试、故障排除的能力。
⑤⑵知识目标
⑥掌握其电路组成、会分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参数计算方法。
⑦掌握电子器件的外特性和用于电路中的工作条件。
⑧掌握PCB版图设计和PCB板的制作及常用测量工具类型及使用特点。
⑨掌握各个电路的功能及使用特点。
⑩掌握单元电路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性能指标及特点。
⑶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①具有严格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②养成求真务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③形成自主学习,会思考,可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④具有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⑤通过完成任务、做出成果的过程获得成功、失败、坚持等情绪体验,健全心智。
2.课程内容设计
⑴课程内容设计思想
工学结合,职业能力导向原则、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
图 1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示意图
⑵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
3.能力训练任务设计(见表2)
表2
5.第一节课设计
⑴课程导入:先让学生参观实验室、学生作品陈列柜,让学生了解产品的构成,电路的集成,促使他们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出本门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⑵介绍分立小功率音箱的制作过程:任务下达——工艺分析,确定制作方案,选择加工设备——制定工艺清单,编写工艺流程——实施焊接——评估焊接质量。
⑶介绍焊接技术基本知识、安全操作知识、“5S ”管理等知识。
⑷现场介绍小音箱结构,演示并让学生进行开/关机操作。
⑸让学生代表陈述焊接操作遇到的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四、考核方案设计
1.设计思想:“334”考核方式
即考核成绩=职业素养考核评分*30%+平时技能考核评分*30%+期末技能测试评分
*40%。
2.设计内容:
(1)考核内容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是:
⑴职业素养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劳动态度、精神面貌、团队协作等内容,可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职业习惯中获得结果。
⑵焊接工艺与动手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能否根据工艺流程,合理按照焊接工艺、并根据工艺要去进行焊接,可以根据学生作品焊接的质量及效率获得考核结果。
⑶焊接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能否熟练焊接作品,可根据作品灵敏度,焊接质量获得考核结果。
(2)考核标准与成绩评定
⑴本课程采取过程形成性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标准如下:
⑵成绩评定:考核成绩=职业素养考核评分+平时技能考核评分+期末技能测试评分。
五、教材、资料
1.教材:
翟丽芬主编,《模拟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薛晓明,马建如.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五化”实施法 [J]. 中国西部科技,2011(31): 79-80.
钟新跃,张一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以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