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小麦生产现状
我国小麦作物历史悠久,是粮食作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
国小麦产量年年上升,平均每年增加了1.2亿吨,占全球小麦总产量的20%,稳居世界第一大小麦生产国。

2024年,我国小麦产量达到了14.9
亿吨,比2024年达到的13.1亿吨增长了15.1%。

目前,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硬粒早熟型小麦(例如,陕南61
号小麦,陕西25号小麦,陕西63号小麦等)、中抗早熟型小麦(例如,
陕西38号小麦、陕南83号小麦、陕西67号小麦等)以及春小麦(例如,陕西66号小麦)。

硬粒早熟型小麦占据我国小麦总产量的42.4%,中抗
早熟型占37.2%,春小麦占20.4%。

此外,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区域有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山东、河北
等省份;中部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最后,东部地区,包
括浙江、江西等省份。

2024年,这些地区小麦产量分别为7.8亿吨,3.4
亿吨和2.7亿吨。

二、国外小麦生产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一些国家的小麦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据统计,全球小麦总产量在2024年达到了75.12亿吨,比2024年增
长了2.8%。

根据国家分布,在前三大小麦产量国中。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

从全球范围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谷物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产量持续上升,而区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消费总量平缓增长,工业用粮成为新的增长点。

同时世界谷物贸易缓慢增长,年度间波动较大,地区间的供需失衡导致主要谷物价格大幅波动。

1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1.1世界粮食生产分析1.1.1 世界谷物总产变化世界农业在二战后取得了巨大进步,世界谷物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稳步上升,地区结构有所变化。

1961~2 011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从7.99亿t增加到23.15亿t,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2.2%。

从谷物产量变化的趋势看,1961~1970年增长速度最快为3.4%,1971~1980年增长速度降至1.9%,1981~1990年年均增长2.0%,1991~2000年年均增长0.9%,2001~2011年年均增长2.0%。

20世纪90年代,世界谷物生产很不稳定,增速减缓,而21世纪以来,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世界谷物产量增速明显加快。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地区,2 011年谷物产量分别为4.38亿t、4.18亿t、2.86亿t、2.26亿t和0.83亿t,共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62.7%。

受资源约束及技术进步差异影响,各地区产量增速不同,在世界谷物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份额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明显上升。

分品种来看,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谷物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世界粮食生产越来越集中于3大作物。

2011年世界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7.1亿t、6.7亿t和8.8亿t,分别比1961年增长2.2倍、2.1倍和3.3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2.3%和3.0%;分别比1991年增长37.5%、22. 7%和77.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1%和2.9%。

2024年小麦种植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小麦种植市场分析现状

小麦种植市场分析现状介绍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本文将对小麦种植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种植面积、产量、价格以及市场竞争等关键因素。

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小麦种植面积稳步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同时,新兴市场如中东地区的小麦种植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小麦的产量也在逐年提高。

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如育种改良和灌溉技术的应用。

然而,气候变化以及病虫害等因素也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小麦价格小麦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供需关系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之一。

市场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动小麦价格上涨,而供应过剩则可能导致价格下跌。

此外,政策、天气和国际贸易等因素也会对小麦价格产生影响。

近年来,小麦价格的波动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局势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所导致。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也会对小麦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小麦市场竞争世界各地的小麦种植者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主要竞争因素包括品质、价格和供应稳定性。

一些国家和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品种和良好的质量控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如中国、巴西和印度等也在加强小麦种植的力度。

这些国家拥有广阔的种植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为其成为小麦市场新的竞争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结论小麦种植市场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

全球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价格波动大,市场竞争激烈。

种植者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以保持竞争优势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世界小麦育种文献述概

世界小麦育种文献述概

世界小麦育种文献述概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面临的粮食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实施科学的育种技术,可以通过改进品种、修饰品质、提高高效产量,有效改善小麦种质。

本文旨在探讨近几十年来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影响小麦种质的主要因素,并研究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小麦质量,以期为全球小麦育种及种质改良提供借鉴。

首先,对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并从历史上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其次,介绍了采用育种技术改进小麦种质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转变、性状重组、杂交育种、栽培鉴定及无性系育种等。

此外,考虑到近期小麦育种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植物病虫害等因素,重点分析了小麦育种技术对小麦种质的具体影响和可能带来的改进及发展前景。

最后,归纳总结出小麦育种技术在改良小麦种质中的作用,以及将来小麦育种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为改善小麦种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品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小麦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增加小麦种质。

例如,美国能源部历经多年,结合了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工程和杂交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小麦超级品种育种体系,可以实现迅速、有效的种质改良。

中国也有不少成果,从而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包括提高产量、提高品质、优化生物学特性和改善耐病性等重要特征。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以蓬勃的发展步伐涌现出新的技术来改善小麦种质,比如利用基因改造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来提高小麦品质。

以往育种者仅限于表型选择,对小麦品质的改善效率较低,而这些新技术将大幅改善这一情况。

综上所述,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且仍在不断发展中。

世界各国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促进育种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小麦品质,彰显科技成就,为全球小麦育种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

尽管人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小麦育种技术的发展仍有进一步的空间。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引言2一、中国小麦生产现状 (2)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2)1.2 生产结构 (2)1.3 生产成本与收益 (2)二、中国小麦市场现状 (2)2.1 市场价格 (2)2.2 市场需求 (2)三、全球小麦生产与市场 (3)3.1 主要生产国 (3)3.2 主要进口国 (3)3.3 主要出口国 (3)四、中国小麦政策环境 (3)4.1 产业政策 (3)4.2 技术环境 (3)五、中国小麦消费与结存 (3)5.1 消费情况 (4)5.2 结存状况 (4)六、全球小麦贸易与市场动态 (4)6.1 贸易格局 (4)6.2 价格波动 (4)七、中国小麦进口情况 (4)7.1 进口量与来源 (4)7.2 进口渠道 (4)八、未来展望 (5)8.1 国内小麦市场 (5)8.2 全球小麦市场 (5)结论 (5)引言小麦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和消费状况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生产、市场、消费、政策、国际贸易等方面,对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小麦生产现状1.1 种植面积与产量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440.8万亩,同比增长约0.46%。

尽管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单位面积产量为385.4千克/亩,同比下降约1.28%,总产量为13659万吨,同比减少约0.82%。

这表明尽管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产量的提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1.2 生产结构中国小麦生产结构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为辅。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春小麦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这种生产结构的形成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密切相关。

1.3 生产成本与收益随着粮食生产成本和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小麦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国家通过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来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价格涨幅与种植成本提升相匹配。

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关键作用。

小麦产业总结报告范文(3篇)

小麦产业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业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将从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小麦产业进行总结。

二、小麦产业现状1. 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稳步增长,2019年全国小麦总产量达到13145万吨,同比增长0.6%。

其中,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2. 种植面积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相对稳定,2019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7亿亩。

主产区集中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

3. 精品小麦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精品小麦发展迅速,优质小麦面积逐年扩大,品质不断提高。

其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等品种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青睐。

4. 产业链逐步完善小麦产业链逐步完善,从种子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到出口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其中,面粉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5.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我国小麦消费量逐年上升,2019年全国小麦消费量约为1.2亿吨。

三、小麦产业存在的问题1. 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并存虽然我国小麦产量稳步增长,但部分产区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同时,部分消费者对高品质小麦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2. 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小麦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种植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部分产区小麦品种单一,抗病性、抗逆性较差。

3. 加工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小麦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产品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4. 市场监管不到位小麦市场监管存在一定漏洞,部分企业存在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等现象,损害消费者利益。

5. 国际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我国小麦产业面临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2024年小麦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小麦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小麦市场分析现状1. 前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小麦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本文将对小麦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供需情况、价格趋势、主要市场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2. 供需情况小麦的供需情况对市场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全球小麦产量逐年增长,但仍面临着供不应求的情况。

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土地资源的限制以及农民收益的不确定性等。

此外,消费者对小麦及其制品的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对面粉、面包等食品的需求。

由于小麦的供需不平衡,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3. 价格趋势小麦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供需情况、气候变化、政府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等。

近年来,小麦价格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在供应充足的年份,价格较为稳定;而在供应紧张的年份,价格波动较为剧烈。

此外,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小麦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小麦价格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4. 主要市场小麦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亚洲市场以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主导,欧洲市场以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为主导,北美市场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为主导。

这些市场在小麦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也不尽相同。

5.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小麦市场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将刺激小麦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可能对小麦的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未来,小麦市场可能出现新的贸易模式、技术创新以及政府政策的调整。

预计小麦市场将继续保持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6. 总结小麦市场是全球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等挑战。

在未来,小麦市场将继续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了解小麦市场的现状并预测发展趋势对农民、政府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及对策2023-11-07•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目录•前景展望01小麦产业现状世界小麦生产现状总体产量稳定,单产水平提高01全球小麦产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缓慢增长趋势。

然而,单产水平却在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

分布不均衡02全球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然而,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小麦产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有关。

品质与品种差异03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麦品质和品种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小麦以高品质著称,而中国和印度的小麦则以产量大而闻名。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口粮。

因此,小麦生产在我国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重要地位我国的小麦种植区域广泛,涉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其中,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是小麦的主产区。

种植区域广泛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我国小麦的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小麦种植的优惠政策也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单产持续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产量大且稳定河南省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河南省小麦产量保持相对稳定,并在一些年份实现了小幅增长。

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品质优良河南省的小麦品质较好,特别是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适宜制作各种面制品。

这也使得河南省的小麦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种植结构优化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河南省在小麦种植方面也进行了结构调整。

例如,通过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提高种植效益;同时,也加大了对小麦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了单产水平。

02存在的问题小麦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农资等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降低了小麦的竞争力。

生产方面的问题生产成本高一些地区的小麦种植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种植结构不合理小麦生产的技术更新和推广速度较慢,许多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经验,难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一、国际情况近年来,世界粮食作物产量增长幅度正常,但落后于需求增长幅度,总体上产不足消,供需缺口依靠库存弥补. 2008年末,全球粮食库存量降至30 年来的最低点,仅只够消费53 d,这不仅直接带来了粮食安全隐患,而且也导致粮食价格飙升,仅2007年全球粮价就上涨了40%。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6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粮食危机,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 3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1.世界主要生产国的小麦产消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总耕地面积稳定,约为14. 15亿hm2 .在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中,约有1/3~3/4的耕地用于发展谷物生产,主要产麦国10% ~40%的耕地用于发展小麦生产.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 4亿hm2,其中57%用于发展谷物生产, 16%用于发展小麦生产. 就世界小麦收获面积而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在2. 1亿~2. 3亿hm2之间, 21世纪最初几年的平均数和20世纪60年代基本相当.中国小麦生产和世界小麦发展趋势一致,所不同的是,中国小麦总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有所减少,不同年代的平均单产提高幅度更大,约是世界平均单产提高幅度的2倍.有关资料还表明,从1949—2007年,中国小麦生产取得长足进步,其中1997年前,小麦生产稳步向前发展,1998年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呈下滑趋势, 2004年后由于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粮食直补政策与免农业税等,播种面积有所恢复,到2007年约为2 298万hm2,单产和总产分别达到4 781 kg·hm-2和1.098 6亿t。

(世界小麦产消与贸易形势动态分析及小麦生产发展战略研究贺德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 o.l 43 No. 2 2009)全球小麦总产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年份万吨年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俄罗斯俄罗斯(中粮期货报告2009—国际小麦市场现状与展望)1.1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口的刚性增长是推动世界小麦消费量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人均小麦消费量会经历一个先增长后趋稳甚至略有降低的过程。

除此之外,小麦价格变化、政策及小麦产量也是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世界小麦消费量在年度间出现波动,但并不是决定小麦消费量长期趋势的主要因素。

自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

年均人口增长相对稳定,除个别年份外,年均增长7300万一8700万人。

与人口增长不同,经济发展对小麦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

世界经济增长率年度间变化非常大,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经济增长对小麦消费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表现有明显不同:对低收人国家而言,温饱问题的解决会推动人均面粉消费量的增加;对中等收人国家而言,随着居民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比重的提高,人均面粉消费量将有所减少;对高收人国家而言,居民饮食结构已相对稳定,人均面粉消费量趋于稳定,小麦食用消费量的增长更多取决于人口增长。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判断,世界各国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并不全部遵循这一规律。

此外,经济增长对小麦工业消费量并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至少从历史上看是如此,这一点与玉米有明显不同。

1.2世界小麦消费量与产量的关系前面的分析主要强调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世界小麦消费量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这两个因素在进行短期分析时并不是关键因素,价格对小麦消费量也有一定影响。

小麦的价格需求弹性虽然较低,但并不等于零。

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小麦消费总量通过价格与供应量(主要是产量)产生相互影响,是分析短期内世界小麦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

世界小麦产量与消费量的关系不断转换,是小麦价格年际间波动的主要动力,如2000/01一2003/04年度,世界小麦消费量一直高于产量,库存降低,价格随即在2003年下半年迅速上涨。

受此刺激,2004/05年度世界小麦播种面积迅速增加,产量大幅提高并超过消费量,小麦价格随之回落,这种局面持续了两年。

因价格回落导致播种面积减少,2006/07和2007/08年度世界小麦产量再次降至消费总量之下,从而孕育了2007/08年度小麦价格大幅上涨行情。

价格大幅上涨再次刺激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大幅提高小麦播种面积,其中欧盟甚至释放了大量的休耕地用于播种小麦。

这导致世界小麦产量在2008/09年度再次超过消费总量,且超过幅度远高于历史最高水平。

受此影响,自2008年上半年开始,世界小麦价格大幅下跌。

对世界小麦消费量的初步预测根据以上分析,未来十年世界小麦人均消费量将基本稳定,消费总量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世界总人口的增长。

考虑到历史上耕地面积从未对小麦消费量构成限制,在预测世界小麦总消费量变化趋势的过程中,并未考虑产量对消费量的影响。

世界总人口在过去近五十年保持了几乎完美的线性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7600万人。

据此,预计到202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76.1亿一76.2亿人。

世界小麦人均食用、工业用和种用消费量近年来已非常稳定,但人均小麦消费总量年际间仍有一定的波动,其原因是饲料用消费量会因小麦价格的波动而变化。

基于此,对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给出了预测区间,对世界小麦食用、工业用和种用消费量做出了直接预测,二者之差做为世界小麦饲料用消费量的预测区间(下表)(世界及中国小麦消费量变化初探王利文张浩然农业展望2009年第六期)2.小麦进出口形势据统计资料,世界出口小麦的国家和地区有152个,年出口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但近年由于重要出口国澳大利亚连年遭受干旱而减少.小麦年出口量在200万t以上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等,该11国的出口量合计为1. 11亿,t约占世界小麦出口总量1. 16亿t的95%.而中国、西班牙、叙利亚、丹麦、土耳其、希腊等传统产麦国的出口量则较小,其中中国的出口量不到世界总出口量的1%,表明未来的出口空间较大与出口国比较集中的情形明显不同,小麦进口国比较分散,总数多达194个.年进口量在200万t以上的国家有19个,其中主要有意大利、巴西、日本、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埃及等,该19国的小麦进口量约为0. 79亿,t约占世界小麦总进口量的68%.还表明,美国、德国、埃塞俄比亚、英国、土耳其、乌克兰等传统产麦国的小麦进口量则较小.中国近年的小麦进口量约为世界进口量的3%.从历史上看,中国小麦进口量基本均占小麦、大米和玉米3大谷物品种总进口量的2/3以上(世界小麦产消与贸易形势动态分析及小麦生产发展战略研究贺德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 o.l 43 No. 2 2009)2.1影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小麦的供给层面的产量、新的出口国、运输价格;需求方面的小麦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变化,汇率因素以及中国因素等。

(1)小麦产量变化。

在加拿大,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美国和阿根廷则略有减少。

从1998/1999年度起,欧盟小麦种植面积出现下降。

从2000年起,独联体国家种植面积有所增长。

在最近的10年里,全世界用于小麦种植的面积总体有所减少。

由于小麦技术的发展,单产平稳增长,近20年来总计增长约23%,由1988年的2.27吨/公顷上升到2007年的2.79吨/公顷。

综合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情况,世界小麦生产基本保持增长的态势。

(2)新的出口国。

印度、巴西和独联体国家作为新的小麦出口国,但小麦生产中严重不稳定影响了世界市场的稳定性。

印度和巴西等国国内需求的增长很难保持长期出口,而且其生产潜力已到了极限。

独联体潜力较大,但受气候的影响也较大。

(3)小麦库存。

近20年来,小麦库存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小麦贮存量相当于4个月的消费量。

如今的贮存量只略多于2.5个月的消费量。

库存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市场的稳定。

(4)运输价格。

成品油价格迅速增长及剧烈波动以及物流设施在价格计算中占有很大比重。

导致很多消费者只满足短期的需求。

而且,运输价格的变化明显扩大了不同产地小麦的价格差距,并可能使小麦市场出现分化。

消费者首先要从距离近的产区购进小麦。

(5)小麦进口需求变化。

中国和独联体一直是重要的小麦进口国。

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独联体成为了小麦出口国。

2003年,中国开始重新进口小麦。

亚洲、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对小麦的需求比较稳定。

埃及作为小麦进口大国,将继续保持主要进口国的地位。

独联体将只进口高质量小麦。

而且欧盟也一直长期进口高质量小麦。

中东地区需求每年变化较大。

(6)美元汇率变化。

美元价值的变化是影响世界小麦价格波动的一个附加因素。

在近3年里,美元与欧元之间的比价下降了约40%。

而美元对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的比价下降较小,外汇比价每天的变化对价格波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结论:世界小麦产量增加,消费也在增长,但消费增长快于产量增长(如图1所示),导致库存下降,贸易量难以增长,运费上涨、美元贬值使市场分化,进出口国的国内部确定性因素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小麦市场国际化对国内小麦供求发展趋势分析张辰利赵邦宏农业经济2009/3 90-92)2.2国际麦价大幅上涨的原因有:(1)全球粮食及小麦供需紧张奠定牛市基础(2)全球气候恶化背景下,天气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3)在高油价背景下,生物能源对农产品需求的结构性改变,作为主要农产品的小麦来说农产品的大环境对其影响显著(4)在全球通胀背景下,投机资金对农产品期货的追捧(中粮期货报告2009—国际小麦市场现状与展望)到2019年,前苏联将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总量将超出美国出口的两倍。

前苏联谷物生产的增长将缓解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

美国生产者将把重心转移到竞争力优势较好的玉米及大豆上。

(USDA)二、国内情况中国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度依赖小麦进口填补国内产销缺口,90年代后期对小麦进口依赖度逐步下降,目前小麦进口以调节消费结构不平衡为主。

中国通过稳定并提高国内小麦生产来减少国际小麦市场动荡带来的影响,把小麦进出口和库存调节作为平衡中国小麦市场的重要辅助手段。

1.国内小麦市场的产销变化第一阶段:1978/79—1992/93年度为小麦消费快速增长期,小麦消费从1978/79年度的5 290万t增加到1992/93年度的1.04亿t,年均消费8 892万t,年均增幅为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