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中的经典实用辩论技巧.doc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题,是否应该取消学校作业?
正方观点,我们认为应该取消学校作业。
学生在学校已经花费
了大量时间学习,回家后应该有更多时间休息和参加其他活动。
取
消作业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反方观点,我们认为不应该取消学校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取消作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取消作业可能会导致
教学质量下降。
辩论技巧:
1. 论据充分,正方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和案例,说明取消作业对
学生的积极影响;反方可以举出学生通过作业提高成绩的例子,说
明作业的重要性。
2. 逻辑清晰,双方在陈述观点时要逻辑清晰,避免跑题或重复
论点。
3. 举例生动,使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观点,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和接受。
4. 引用权威,引用权威人士或研究机构的观点,增加论据的可
信度。
5. 辩证思维,双方要能够看到问题的多方面,做到辩证思考,
不断推陈出新。
6. 语言得体,辩论中要使用得体的语言,避免过于激烈或攻击
性的言辞。
7. 回应对方观点,在辩论过程中要及时回应对方观点,不断展
开辩论,不要回避问题。
8. 争取观众支持,在辩论中要争取观众的支持,通过言辞和逻
辑来说服观众。
9. 长短结合,在辩论中要掌握讲话的长短,既要有深入的分析,也要有简洁的表述。
10. 态度坚定,在辩论中要表现出自信和坚定的态度,让观众相信自己的观点。
辩论赛中十分有用的辩论技巧

辩论赛中十分有用的辩论技巧辩论赛中十分有用的辩论技巧11.论证每次我评新生赛的时候,往往最大的困惑就是听完双方的立论后,感觉和完成立场的论证都没有什么联系,而在具体的交锋中,又经常会听到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这样的提问:“难道您方不这么认为_X么”,而另一方则会回应“所以您方赞同_X么”。
双方的交锋很火热,却驴头不对马嘴。
我想究其原因,是很多初入辩论的同学并不知道如何在辩论上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具体的比赛中总是习惯于诉诸断言,而无法对于论点做有效的逻辑层面的检证和质疑。
因此让我们从此聊起。
2.生活中的论证与断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一些最基础的论证,也就是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比如:李宗晟总是和队长顶嘴李宗晟被退队了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性的论证,它的重点不在于李宗晟被退队的事实,而是想解释发生这件事的原因,第一个命题则是给出了前提,只要我们认为它是真的,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被退队。
同时日常生活里也充斥着断言,比如上文提及的李宗晟被退队后与朋友说:“王八蛋队长就是嫉妒我的才华。
”朋友可能会问起他说:“为什么呢?”宗晟回答:“这事就是这样子的。
”此时他的说法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断言,在每个命题里都包含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主项是我们要说的对象,谓项则是我们对此对象所要言说的,断言则是把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比如姚明是伟大运动员,郭敬明是烂片之王都是常见断言。
但断言不等同于真理,也不构成一个完整论证,它的正确与否是有待检验的,辩论场上最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当对手询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却诉诸断言说“这事就是这样的”,逃避了交锋和检证。
3.类比类比是我们经常用到一种手法,它是一种很棒的用来补充解释的手段,比如泰戈尔解释他心中美好的爱情的时候,他就是说“愿我的唉,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却又让你自由。
”类比用来解释时是很容易帮我们理解抽象的概念的,因为他可以利用我们所熟悉的概念、事物与有待阐明的概念间搭建桥梁。
但在辩论赛中经常有人使用类比论证。
辩论赛的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的十大辩论技巧辩论赛的十大辩论技巧(一)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
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
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
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题,是否应该全球禁止使用塑料袋?
正方观点:
1. 环境保护,塑料袋是一次性使用的,大量的塑料袋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能源消耗,塑料袋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石油资源,而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能源,全球石油储备有限,应该节约使用。
3. 替代品可行,现在已经有许多可替代塑料袋的环保材料,如纸袋、布袋等,它们更加可持续,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
反方观点:
1. 经济影响,塑料袋的禁止使用将对塑料制品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可能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2. 方便性,塑料袋轻便易携带,使用方便,对于购物、垃圾分
类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性。
3. 教育意义,塑料袋禁止使用可能会引起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
们主动减少塑料袋使用的习惯。
总结:
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正方认为,禁止使用塑料袋有助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并提倡可持续发展;而反方则关注经济影响、方便性和教育意义。
在辩论中,双方
需要充分运用辩论技巧,以事实、数据和逻辑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尊重对方观点,进行有益的互动和交流。
辩论赛技巧(10篇)

辩论赛技巧(10篇)辩论技巧第十三条:辩论准备在7天之外篇一一般题目下来7天后开战。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7天我们能准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是我们7天能准备的,什么是我们在7天里不能准备又需要准备的?竞技,说白了就是比拼能力,比拼素质。
辩题的准备,有一部分是通的。
这部分叫作“常识”。
哲学常识、社会常识、政治常识、文学常识,这些东西能在绝大部分的题目中都能用到的,但7天里你就着辩题去找,这符合那些哲学常识啊?你能找到是运气。
我们要做一个有常识的辩手,不要在准备辩题的时候去弥补常识。
试想一个平时不训练跨栏的人,即便最后几天再怎么拼搏,怎么能保证,结果仍然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呢?一、开篇立论一辩的开篇立论在各种赛制中都是必有的环节,它是重中之重。
一个好的一辩立论直接可以给以后的各个环节奠定基调,限定界限,给出己方攻击点,筑起己方防守堡垒。
因而开篇立论应下足功夫,切不可小觑。
首先,是辩词中关键词的解析。
这里我们要切实强调权威性,我们可以从周围找到各种工具书或者借助英特网,在各种不一的解释中,尽量以权威的词典辞书为准,这样在以后的阐述中才可以理直气壮,否则被别人抓到明显曲解意思的把柄,就直接陷入被动甚至满盘皆输。
知道了这一点后,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点来创造优势。
例如在国际大专辩论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中,反方辩手说万字是一切的意思,正方说不是。
双方胶着,反方说“正方辩手不看原典,你知不知道它原典出自《提摩太》第六章第十节?”正方将要陷入被动,四辩从容不迫拿出《汉语大词典》说“我可以告诉你中文的原典在哪里,《汉语大词典》中万字一共九种意思,没有一种是一切的意思,对方辩友可以自己去查。
”瞬间立稳脚步并且强力扳回一局。
其次,破题释义,定出标准主线。
在有了关键词的解释之后,紧接着就是对整个辩题的剖析,剖析的关键点在于定出客观评价标准,找出攻击点,并由此找出对方攻击点,确立己方防守线。
这里强调一点是切勿将此工作单独推给一辩去做,且不说工作太重,单说一辩难以思考全面,如果一辩思维走偏,直接后果是己方战线全部走偏。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题,应该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上课。
正方观点:
1. 维护课堂纪律,学生使用手机上课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
秩序。
2. 保护学生视力,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伤害。
3. 提高学习效率,禁止使用手机可以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反方观点:
1. 提倡自主学习,学生使用手机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学习
资源,拓展知识面。
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间使用手机可以培
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 促进信息传递,学生使用手机可以更快速地获取信息,促进信息传递和交流。
以上是双方观点,接下来我们将展开辩论,通过十大辩论技巧展开激烈的辩论,以求得出最合理的结论。
辩论赛经典实用辩论技巧大全

辩论赛经典实用辩论技巧大全辩论赛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竞技活动,旨在通过言辞和逻辑的较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
在辩论赛中,每个参赛者都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实用的辩论技巧,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实用的辩论技巧,帮助参赛者在辩论赛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一、明确立场辩论赛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立场。
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每个参赛者都应清楚自己所代表的观点,并准确明确表达出来。
通过准确明确的立场表达,可以使辩论更加有针对性和逻辑性。
二、充分准备在参加辩论赛前,充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参赛者应该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掌握各个方面的观点和数据,以便在辩论中有条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
另外,还应该进行角色扮演,研究对方的观点和论据,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反驳。
三、提出有力论据在辩论中,提出有力的论据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论据可以是事实、数据、案例等,但一定要来源可靠,并经过事先验证。
通过提供有力的论据,可以增加自己的信服力,并打击对方的观点。
四、善于引用权威观点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参赛者可以引用一些权威的观点和专家的意见。
这些观点和意见可以来自于学术界、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通过引用权威观点,可以使自己的论证更加有说服力,增加胜算。
五、运用逻辑推理在辩论中,运用逻辑推理是一种有效的辩论技巧。
通过合理运用逻辑,可以从一个观点推导出另一个观点,并形成有力的论证链条。
参赛者应该学会使用比拟、类比、推理等方式进行逻辑推理,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有力。
六、熟练运用反驳技巧在辩论中,反驳对方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参赛者应该熟练运用反驳技巧,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驳和反击。
可以采用反证法、否认关系、降低论证标准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反驳,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七、注意语言表达在辩论中,语言表达是影响竞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赛者应该注意用词准确、发音清晰、措辞得体。
避免语法错误、重复使用同样的词语等问题,以免影响观众和评委的阅读体验。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全球性的碳排放税?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1. 逻辑思维,在辩论中,要善于运用逻辑思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逻辑错误和悖论。
2. 事实依据,在辩论中,要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更有说服力。
3. 引用权威,在辩论中,可以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立场,增加说服力。
4. 反驳技巧,在辩论中,要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漏洞并进行有效的反驳,但要避免过于激烈的语言和攻击性的言辞。
5. 语言表达,在辩论中,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和术语。
6. 举例说明,在辩论中,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使
观点更加具体和生动。
7. 听取对方观点,在辩论中,要善于倾听对方观点,理解对方
立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驳。
8. 控制情绪,在辩论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激
动而影响辩论效果。
9. 团队合作,在辩论中,如果是团队辩论,要善于与队友合作,协调好各自的观点,形成有力的团队辩论。
10. 总结归纳,在辩论结束时,要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自己的
观点,并对辩论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通过以上十大辩论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在辩论中更加自信、
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取得更好的辩论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赛中的经典实用辩论技巧在辩论赛中,参辩者要善于对辩题作辩证性思考,从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破题,对辩题进行辩证阐释,透过现象看本质,见解更为精辟,立论高人一筹。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辩论赛中的经典实用辩论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
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
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
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
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
"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
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
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
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
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
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
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
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
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辩论中的破题技巧一、追加前提在辩论赛中,如果参赛者觉得抽到的辩题对己方不利,可以认真审视一下辩题的内涵是否明确,外延是否过大。
如果是这样,可以运用"追加前提"的办法来缩小其外延,丰富其内涵,从而使己方立论坚实,为取得辩论赛的胜利创造条件。
在一次职工辩论赛上,正方所持观点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反方所持观点是"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
反方如果就辩题本身去展开是很难取胜的。
在论辩赛中,反方就巧妙地运用了"追加前提"的破题技巧,对辩题作了这样的阐释:"如果不分时间、地点、环境,无条件地、盲目地发展旅游业,则是弊大于利。
"这样的破题缩小了辩题的外延,丰富了内涵,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破题中肯,全局皆活。
接着反方引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正方难以置辩,最终反方夺得了这次论辩赛的胜利。
辩论赛忌讳从理论到理论地大发议论,而"追加前提"则是引导辩题向现实靠拢,使己方有大量的现实材料去展开论证,从而避免了空谈,这是赢得听众从而赢得胜利的有效方法。
二、展示背景在辩论赛中,有些辩题如果仅仅就事论事,从局部的小范围来看,某一方占着绝对优势,另一方似乎无理可辩。
如果处于不利地位的一方能把辩题放在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解析,通过展示该辩题所涉及的背景,高屋建瓴地破题,可以占领辩论赛的"制高点",从而取得主动权。
一次大学生辩论赛,辩题是"艾滋病是(不是)医学问题,不是(而是)社会问题"。
从局部的小范围来看,艾滋病确实是医学问题,它的病因、治疗、预防等都是医学问题,但反方运用了"展示背景"的破题技巧,把这个辩题放在社会大背景中来解析,明确指出:"艾滋病是在社会中发生、发展的,必须用社会系统工程加以解决,因而是社会问题。
""艾滋病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它的传染性、致命性和社会危害性,它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的范畴,因此,控制艾滋病只能依靠社会整体力量。
"正方很难反驳,败下阵来。
反方的破题站得高,看得远,从宏观上展开阐述,显得居高临下、气势逼人、雄辩无比,而正方从微观上展开,无论从气势上还是从理论结合实际上,都难以与反方抗衡。
破题的重要可见一斑了。
三、率先定义在辩论赛中,参辩者可以抢夺先机,率先对辩题中某些关键词做出有利于己方而不利于对方的定义,进而对辩题做出自己的解读,先于对方占领辩论赛的"制高点",突然发起攻势,对方措手不及,立即陷入被动,必然会招架乏术,反击乏力。
在一次财经系统职工辩论赛上,辩题是:外来投资能不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这句话中的"确保"应当是指有了外来投资就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显然,这话说得太绝对化了,这么一来,正方几乎就无理可辩,极易受到反方的攻击。
在辩论赛开始时,正方利用所拥有的定义优先权,率先对"确保"这一关键词进行重新定义:"‘确保’并不是指百分之一百地保证。
例如,在大城市的客车上,售票员常常用扬声器呼唤:‘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车门。
’这并不是说只要不去扶车门,乘客的安全就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了。
"正方对"确保"一词作了有利于己方的重新定义,对辩题的解析就成了"外来投资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当然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经济达不到高速增长"。
反方没有准备,不知如何去反驳,竟默认了这种定义,使自己陷于困境。
这种破题技巧的确高超,使正方立论坚实而灵活,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反方一招被动,招招被动,结果导致失败。
四、辩证阐释在辩论赛中,参辩者要善于对辩题作辩证性思考,从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破题,对辩题进行辩证阐释,透过现象看本质,见解更为精辟,立论高人一筹。
在一次大学生辩论赛上,辩题是:实施环境保护会不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正方队员一上场就声明:"我们是环境保护的坚定拥护者,我们希望既保护了环境,又增长了经济。
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宁可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保护好环境。
"正方言之凿凿,掷地有声,打动了评委和观众,占了上风。
反方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阐明实施环境保护不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显然同评委与观众的感情相违背,弄不好,还会给人强词夺理的印象。
反方采用了"辩证阐释"的破题技巧,明确指出:"从现象上看,太阳绕着地球转,从本质上看,地球绕着太阳转;从局部上看,大地是平面的,从总体上看,大地是球面的。
同样道理,从现象、局部、暂时上看,实施环境保护似乎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从本质、总体、长远上看,实施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反方对辩题作了辩证的阐释,以自然现象作了类比论证,雄辩无比的破题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
反方巧妙的破题,向评委和观众显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算大账、算总账的气度,与正方相比,立论高远、逻辑严密,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五、趋利避害在辩论赛中,参辩者应对辩题中所包含的"利"与"害"因素作全面而认真的分析,在破题时能"趋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就能为己方摆脱被动局面,争取主动地位,赢得辩论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职工辩论赛中,有一场的辩题是:门当户对是不是美满婚姻的基础。
乍看这个辩题好像对正方不利,因为"门当户对"之说是多年来"挨批判"的观点,然而正方却善于趋利避害,作了这样的破题:"所谓门当户对只是一种比喻,比喻缔结婚姻的双方在各自的家境、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以及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大体接近或趋于一致。
古人就喊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