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进学解》中心思想

合集下载

韩愈 进学解知识点总结

韩愈 进学解知识点总结

韩愈进学解知识点总结一、进学解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要对韩愈进学解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

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 韩愈的亲身经历韩愈首先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经历。

他说自己小时候放牛时,认识了《论语》这本书,并且在学习了《论语》后,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为后文的阐述提供了一个引子。

2. 学习的重要性韩愈在文章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没有知识的支持,人是无法立足社会的。

因此,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他还指出,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掌握知识,才能够真正受益。

3. 学习的方法韩愈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学习的方法。

他认为,学习要注重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够真正地掌握。

此外,他还指出,学习要有恒心,不要灰心丧气。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

4. 对于学习之人的勉励最后,韩愈在文章中对于学习之人进行了勉励。

他说,如果一个人下定决心学习,那么他就一定能够成功。

只要有恒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因此,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要轻言放弃。

以上就是韩愈进学解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对韩愈的进学解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总结。

二、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韩愈在进学解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他认为,没有知识的支持,人是无法立足社会的。

因此,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他还指出,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掌握知识,才能够真正受益。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对于学习方法,韩愈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他认为,学习要注重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够真正地掌握。

此外,他还指出,学习要有恒心,不要灰心丧气。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

这些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是非常实用的。

三、勉励学习之人在进学解中,韩愈对于学习之人进行了勉励。

他说,如果一个人下定决心学习,那么他就一定能够成功。

《进学解》

《进学解》
思考:这样写用意是什么?
这段极力颂扬当今圣君贤臣的话,说他们千方百计网罗造 就人才有大功大德。说他们又公又明是障眼法,真正用意是 放一个破绽,让学生抓住把柄,当靶子打。
课文解读——第二段
言未既(结束),有笑于列者曰: “先生欺余哉!弟子事手不停披(翻阅)于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 以外各学派的著作)。;
有笑于列者:状语后置
话还没说完,有个人在队列中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 们吧。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先生口里就没有停 止过吟诵六经之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 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膏油:油脂,指 灯烛。)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 可谓勤矣。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学说)以明(阐明),辙(车辙)环天下,卒老(终老) 于行(道路);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弘扬),逃谗于楚(被动句) ,废(丢 官)死兰陵:是(这)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超越)类离(超越) 伦(同类),优(优泰,宽裕)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孟轲好辩:《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辙(zhé哲): 车轮痕迹。
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
本段借学生之口,讥讽执政者贤愚不辨, 大材小用,抒发作者不被重用反遭贬谪的愤愤 不平。这段文字是全文重点之所在。
学习第二课时
课文解读——第三段
先生曰:“吁(xū,唉),子来前!夫 大木为杗(máng),细木为桷(jué),欂栌 (bólú)、侏儒,椳(wēi)、闑(niè)、扂 (diàn)、楔(xiē),各得其宜(适宜,合 理),施(建设)以成室者,匠氏之工(技巧 )也;
第三段——先生自责(一)

《进学解》古文赏析

《进学解》古文赏析

《进学解》古文赏析【作品介绍】《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

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

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

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

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原文】进学解作者:[唐]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10]。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

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

进学解思想解析

进学解思想解析

通过对《进学解》的学习,首先我们从韩愈人生经历出发,韩愈三岁成为孤儿,被兄嫂抚养长大,少年的时候居无定所,但有读书经世的志向,虽然贫困但刻苦好学。

二十岁进京赶考,不过命运不济三试不第。

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请求减免赋税,被贬阳山令。

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为进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

仕途的不顺,满腹经纶得不到施展,造成了在《进学解》中谈及怎样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讨论人才及鼓励学生进取得论述中,不乏夹杂着自己对统治阶层的不满,充满了郁闷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判;再来具体就文章而言,韩愈开头就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的观点,用以引出文章的中心,劝诫学生好好学习。

接着用孔子,荀况,孟轲的例子来教导学生,不是自己不被赏识,而是自己的才能还不够,只有拥有丰富的才能,才能在仕途职务中胜任。

再以工匠、医师为喻,讲求量才而用的主旨。

通过了解韩愈的亲身经历后知道全文真正是为了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进学解》表面上是为了教导学生来勤思进取,但实质却是韩愈对自己满腹经纶得不到施展郁闷的委婉表述。

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进学解韩愈原文

进学解韩愈原文

进学解韩愈原文韩愈的诗作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进学解》。

这首诗以韩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讲述了他为了进学而奋斗的艰辛历程。

通过真实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表达,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韩愈当时的心情。

文章以韩愈为主角,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

起初,我是一个贫穷的书生,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我对学问的渴望无比强烈,我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我勤奋学习,每天努力读书,不分昼夜。

然而,世事并非总是如人所愿。

尽管我努力学习,但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我依然难以进入更高的学府。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才能和命运,我感到绝望。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我听说有一位贵人愿意资助贫困的学子,我立刻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之情。

幸运的是,他对我的信任并没有让我失望。

他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

我进入学府后,生活并不容易。

我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挑战,还有周围人对我的嫉妒和排挤。

然而,我并没有被打败,我坚持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终于在学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韩愈当时的心情。

他用真实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韩愈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进学解》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力量的诗作。

通过真实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表达,它让读者仿佛与韩愈一同经历了那段艰辛的求学之路。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向韩愈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进学解》给我们的启示

《进学解》给我们的启示

《进学解》是韩愈的一篇随笔,是他对弟子进行劝学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韩愈通过三个部分,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的方法。

首先,韩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第一部分中,他告诉弟子们,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必须努力学习。

他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其次,韩愈强调了学习的意义。

在第二部分中,他反问弟子们,自己博学多才,却为何得不到重用?他以此为例,告诉弟子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韩愈提出了学习的方法。

在第三部分中,他告诉弟子们,学习要注重方法。

他提出了“勤有功,戏无益”的观点,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指出了学习中要注重实际效果,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成绩。

总的来说,《进学解》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要重视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学习中,
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不断发展。

韩愈《进学解》中心思想

韩愈《进学解》中心思想

韩愈《进学解》中心思想引导语:《进学解》是韩愈的作品,出自《韩昌黎全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这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进学解》中心思想韩愈的《进学解》是关于如何学与教的论述,其中也用比喻方式,阐述了人材的选用与发挥作用的问题。

(一)论怎样学习《进学解》一开始,就以精炼明快的语句,说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

所谓“勤”即:“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这段话就是说要口勤、手勤、脑勤。

谈到“思”,他认为应该:“抵排异端,攘反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异端学说,佛道二教的邪说必须加以排斥和抨击,对于儒道缺漏的地方加以弥补,精微的地方加以发扬,对于儒道加以继承。

就像要挽回大水在既倒的时候,使百川之水仍归东去一样来挽回儒术,这就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做到。

(二)引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韩愈在《进学解》内用简明生动的语言,阐述《书》、《春秋》、《左氏》、《易》、《诗》等儒家主要经典;《庄子》、《》等古代典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指导学生以简明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三)论人才韩愈在《进学解》中还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

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

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

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

他这种思想和《杂说》中的《说马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立论完全一致,同样是说人才的使用,其意思是说掌权的人应该知人善任,否则天下人才虽多,亦不见用,反而说天下无才岂不荒谬。

《进学解》主要内容

《进学解》主要内容

《进学解》主要内容
1. 《进学解》讲的是学习的道理呀,就像我们在攀登知识的山峰,韩愈告诉我们怎么努力往上爬呢!比如说,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不是和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能贪玩一个道理嘛!
2. 书里还提到了要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哟,这就好比建房子,各种材料都要有才能盖得牢固呀!像“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不就是要我们多多吸收精华么!
3. 韩愈也说了遇到困难不能退缩呢,就如同在大海中航行遇到风浪不能返航一样。

就像他说的“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多有气势呀!
4. 《进学解》还强调了要有恒心和毅力呀,这不就是像跑马拉松,要坚持到最后嘛!“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种精神多值得我们学习!
5. 它也提到了品德的重要性呢,简直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灯塔呀!像“行成于思毁于随”,告诉我们做事要思考,不能随便呀!
6. 韩愈在书中也鼓励我们要自信呀,就好像战士上战场要有信心打胜仗一样。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对自己的才能要有信心嘛!
7. 还有呢,书中说要不断反思进步,这不是和我们每天总结经验一个样嘛!“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多深刻呀!
8. 里面提到的学习方法也很实用呀,就如同给了我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爬罗剔抉,刮垢磨光”,不就是要仔细挑选,精心打磨嘛!
9. 总之,《进学解》的主要内容真的很丰富很有意义呀!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帮助太大了呀!它就像是一个智慧的宝库,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我的观点结论:《进学解》充满了对学习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去研读和领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进学解》中心思想
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进学解》是韩愈的作品,出自《韩昌黎全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这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进学解》中心思想
韩愈的《进学解》是关于如何学与教的论述,其中也用比喻方式,阐述了人材的选用与发挥作用的问题。

(一)论怎样学习
《进学解》一开始,就以精炼明快的语句,说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苟且。

所谓“勤”即:“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这段话就是说要口勤、手勤、脑勤。

谈到“思”,他认为应该:“抵排异端,攘反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异端学说,佛道二教的邪说必须加以排斥和抨击,对于儒道缺漏的地方加以弥补,精微的地方加以发扬,对于儒道加以继承。

就像要挽回大水在既倒的时候,使百川之水仍归东去一样来挽回儒术,这就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做到。

(二)引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
韩愈在《进学解》内用简明生动的语言,阐述《书》、《春秋》、《左氏》、《易》、《诗》等儒家主要经典;《庄子》、《离骚》等古代典籍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指导学生以简明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三)论人才
韩愈在《进学解》中还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

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

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

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

他这种思想和《杂说》中的《说马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立论完全一致,同样是说人才的使用,其意思是说掌权的人应该知人善任,否则天下人才虽多,亦不见用,反而说天下无才岂不荒谬。

他这种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进学解》鼓励学生努力进取,不要过多的考虑政府是否公正,过多地考虑个人能否被录用,得到较好的地位。

所以它说;“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意思是说重要的是诸生要考虑学业不能精进,而不要埋怨政府的不明察,不能录用自己,耽心的是自己的德行不成,而不要害怕政府的不公正。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